Workflow
数科集团(02350) - 2025 - 年度业绩
数科集团数科集团(HK:02350)2025-06-30 22:45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本年度集团总收益约6.302亿港元,较上一年度约6.281亿港元增加约210万港元或0.3%[4] - 本年度集团亏损约1030万港元,较上一年度约1500万港元减少约470万港元或31.3%[4] - 本年度每股基本亏损为(1.65港仙),上一年度为(2.40港仙)[4] - 本年度收益63017.2万港元,上一年度为62807.5万港元[5] - 本年度毛利6136.3万港元,上一年度为7097.6万港元[5] - 本年度除税前亏损1001.7万港元,上一年度为1680.7万港元[5] - 2025年系统整合业务中分销业务收益389,506千港元,解决方案业务收益240,666千港元,总计630,172千港元;2024年对应数据分别为413,722千港元、214,353千港元、628,075千港元[14][16] - 2025年系统整合业务分部业绩为61,363千港元,2024年为70,976千港元[14][16] - 2025年除税前亏损10,017千港元,2024年为16,807千港元[14][16] - 2025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10,320)千港元,2024年为(14,973)千港元;用于计算每股基本亏损的已发行普通股数目均为625,000千股[25] - 总收益由上一年度约628,100,000港元增加约2,100,000港元或0.3%至本年度约630,200,000港元[33][37] - 分销业务收益从约413,700,000港元降至约389,500,000港元,减少约24,200,000港元或5.8%;系统整合解决方案业务收益从约214,400,000港元增至约240,700,000港元,增加约26,300,000港元或12.3%[33] - 毛利由上一年度约71,000,000港元减少约9,600,000港元或13.5%至本年度约61,400,000港元,整体毛利率由11.3%降至9.7%[39] - 其他收入及其他净收益上下年度维持约100万港元水平[40] - 预期信贷亏损模式下的减值亏损净额上年度约1430万港元,本年度约450万港元[41] - 年内亏损上年度约1500万港元,本年度约1030万港元,减少约470万港元或31.3%[4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本年度销售及服务成本56880.9万港元,上一年度为55709.9万港元[5] - 2025年员工成本71,543千港元,2024年为57,788千港元[23] - 2025年折旧4,584千港元,2024年为4,798千港元[23] - 2025年核数师薪酬750千港元,2024年为2,148千港元[23] - 2025年确认为开支的存货成本487,564千港元,2024年为496,838千港元[23] - 销售成本由上一年度约557,100,000港元增加约11,700,000港元或2.1%至本年度约568,800,000港元[38] - 销售及分销开支上年度约3620万港元,本年度约2660万港元,减少约960万港元或26.5%[42] - 行政开支上年度约3450万港元,本年度约3740万港元,增加约290万港元或8.4%[43] - 集团本年度员工成本约7150万港元,上年度约5780万港元[6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本年度分销资讯科技产品收益32808.6万港元,上一年度为37824.8万港元[12] - 2025年系统整合业务中分销业务收益389,506千港元,解决方案业务收益240,666千港元,总计630,172千港元;2024年对应数据分别为413,722千港元、214,353千港元、628,075千港元[14][16] - 2025年系统整合业务分部业绩为61,363千港元,2024年为70,976千港元[14][16] - 分销业务收益从约413,700,000港元降至约389,500,000港元,减少约24,200,000港元或5.8%;系统整合解决方案业务收益从约214,400,000港元增至约240,700,000港元,增加约26,300,000港元或12.3%[3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面临香港资讯科技人员短缺、零售商业环境疲软、中美地缘政治及俄乌战争带来的挑战[36] - 资讯科技行业存在云端服务、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需求增加的机遇[34][36]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2025年即期税项中香港利得税2,183千港元、马来西亚所得税58千港元;2024年中国企业所得税47千港元;2025年和2024年递延税项抵免分别为(1,938)千港元、(1,908)千港元[19] - 截至2025年和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均未向股东派付或宣派任何股息[24]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从2024年的382,444千港元降至2025年的241,337千港元,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按金及预付款项总计从385,848千港元增至386,415千港元[27]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4年的184,556千港元降至2025年的179,898千港元,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以及应计费用从194,470千港元降至191,483千港元[31] - 2025年3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结余中已逾期且账面总值约219,081,000港元,其中约179,536,000港元已逾期90日以上且不被视为违约[29] - 2025年3月31日预付款项包括为分销业务支付约132,260,000港元,预计7月动用[27] - 截至公告日期约39.2%的贸易应收款项已结算,约79%账龄自发票日期起逾期超90日[47][48] - 集团银行借款上年度约5990万港元,本年度约4820万港元,减少约1170万港元或19.5%[52] - 集团净资本负债比率上年度约29.6%,本年度约23.6%[52] - 集团约33.0%的采购以美元计值,本年度未订立衍生工具对冲外汇风险[57] - 2025年3月31日止财政年度无授出购股权,当日亦无根据购股计划授出的尚未行使购股权[63] - 2025年6月12日,要约人收购公司股份,圣衡金融代表要约人就收购公司全部已发行股份作出无条件强制性现金要约[64] - 公司股份发售估计所得款项净额约为7120万港元,实际所得款项净额约为6600万港元[6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已动用所得款项净额约6130万港元,未动用约470万港元[67][68] - 系统整合解决方案业务分部扩充人手因市场人才及劳动力供应不足落后于招股章程时间表[68] - 系统升级所得款项用途延迟,因开发阶段所需时间长于原定计划[68] - 本年度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无持有库存股份[70] - 公司采纳联交所企业管治守则,除与守则条文第C.2.1条存在偏差外,企业管治常规一直遵守守则[71]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载的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全体董事本年度遵守规定条文[73]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并同意集团会计原则及惯例,讨论风险管理等事宜[74] - 审核委员会已与公司管理层审阅本年度年度业绩,认为业绩按适用会计准则及规定编制并充分披露[75] - 天健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同意初步公告所载综合财务状况表等数字与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金额核对一致[76]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19日举行股东周年大会[77] - 公司于2025年8月14日至8月19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记录日期为8月19日[78] - 为出席股东周年大会并投票,股份过户文件等须于2025年8月13日下午4时30分前送达指定地点登记[78] - 本年度业绩公告刊登于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79] - 公司本年度年报将适时向股东寄发并在相关网站刊登[79]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胡青桐女士担任主席[75] - 审核委员会职责为协助董事会就财务报告等提供独立意见、监督审核程序等[75] - 公告日期董事会包括执行董事叶嘉威及陈添祥等[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