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财年集团收入达3955.3万港元,同比增长145%(2024财年为1615.2万港元)[81][86] - 2025财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341万港元,而2024财年为盈利660.4万港元[82][86] - 硬件销售收益同比下降74%,短信服务收益同比上升214%[83][8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流动比率为0.86:1(2024年同期为0.85:1),股东资金亏绀133.2万港元[89][94] - 银行结余及现金为183.9万港元,占流动资产总额的12.2%[89][94] - 2025财年员工薪酬总额为609.8万港元(含董事),同比增加3.7%[93][98] - 短信服务占公司总收入的89%,高于上一财年的70%[41][46] 业务线表现 - 公司SMS业务在报告期内占总收入约89%[19] - 公司计划利用SMS和AI技术拓展语音消息增值服务[20] - 公司业务重点转向运营能产生稳定收入的IT系统[18] - 公司自2022年下半年起多元化发展企业短信业务[18] - 公司于2025年4月签署一份企业短信服务合同,并预计2025年下半年签署语音短信服务合同[23][25] - 公司自2022年下半年起拓展企业短信业务,与信息技术公司合作提供多媒体短信服务[37] - 公司计划将业务延伸至营销类或通知类语音短信服务[22] - 企业短信服务未来将加速与AI、大数据及5G技术结合,实现精准推送[30][32] - 公司通过转向信息技术系统运营业务,减少资本投入并稳定收入[21][2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财年,公司签署两份企业短信服务标准化产品合同[37] - 公司与一家信息技术公司合作,通过中国主要电信运营商的网络为企业提供短信服务[39][50] - 公司在报告期内签订了两份合约,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短信服务并提供短信服务[50][54] - 公司还从事供应电感器及主控芯片等电气及电子零部件的业务[49][53] - 2025年4月新增企业短信服务合约,该业务已成为主要收入来源[61][65] - 计划2025年下半年推出语音短信服务,作为业务多元化举措[66][71] 地区及行业表现 - 中国和美国贸易战加剧了业务环境的复杂性[17] - 2024年中国手机短信发送量增长7.9%至约2.016万亿条[33] - 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产值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多年保持20%以上年增长率[35] - 中国电子商务和物流业增长推动企业短信需求,用于快递通知和客户身份验证[29][31] - 2024年中国移动短信业务量增长7.9%至约2.016万亿条[38] - 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人民币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率[38] 子公司及投资项目 - 公司持有70%权益的深圳市网安认证有限公司承接了多个电子身份核验项目[42][47] - 网安认证为证券经纪公司、数字凭证认证机构及投资银行企业进行信息验证[43][47] - 网安认证签订合约为中国一家交通基础设施设计及建造公司建设统一数字认证系统[43][52] - 网安认证在2022财年第四季度签订合约,为科技开发公司建设基于eCitizen数字身份验证技术的实名制管理体系基础设施[44][47] - 公司于2020年7月签署合约,为交通基础设施公司建设统一数字认证系统并提供服务及硬件[56] - 2022年3月签订合约,为科技开发公司提供5G-eCitizen SIM卡及定制应用开发服务[57][62] - 2022年1月授权科技公司网站数字化复制并传播教育课程视频内容[58][63] - 2022年6月签订合约,为信息技术公司设计营销移动网页并提供技术支持[59][64] - 2023年9月以1元人民币对价出售广州韵博全部股权,不再为附属公司[75][77] 资金及融资情况 - 2013年8月通过发行4.5亿股(每股0.225港元)募集净资金约1亿港元[68][7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认购所得款项中约90.4万港元已按计划使用[7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剩余未使用净资金约189万港元拟用于一般营运资金[76][7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未动用认购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89万港元,计划于2026年3月底前用作一般营运资金[78][79] - 公司持有工銀理財「添利寶」淨值型理財產品,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公平值為52,000港元,成本為55,000港元,匯兌差額為-3,000港元[106] - 公司考慮動用閒置資金認購及贖回理財產品,以實現營運資金回報最大化,並評估投資期限靈活性、風險水平及回報率是否優於銀行定期存款[104] 公司治理及董事会 - 公司於2025年3月31日持有的金融資產中,工銀理財產品占總資產比例未披露[106] - 公司將於2025年9月1日舉行股東週年大會,股份過戶登記將於2025年8月27日至9月1日暫停[108][110] - 公司於報告期間未就董事法律訴訟安排保險,認為訴訟可能性極低[113][114] - 公司未分離主席與行政總裁職務,因執行董事專注於業務策略制定[115][116] - 董事會由3名執行董事和3名獨立非執行董事組成,任期最長為11年[120][122] - 陳樺於2025年6月1日獲委任為執行董事,任期1個月[120][123] - 董事會每年至少召開四次會議,審查財務及營運表現[124] - 公司已遵守董事證券交易守則,所有董事確認在報告期間符合相關標準[119][121] - 报告期间共举行4次董事会会议[125][126] - 董事王曉琦先生、何征女士、謝宇軒先生、柳楚奇先生、黃建基先生全勤出席4次董事会会议[127] - 董事何洋先生出席3次董事会会议并于2025年6月1日辞任[127] - 董事陳樺先生于2025年6月1日获委任[127] - 公司已建立风险管理政策及风险报告机制[131] - 风险管理政策涵盖系统风险识别、评估及全方位监控[131] - 定期董事会会议通知需提前至少14天发出[132] - 董事会文件需提前至少3天发送给董事[133] - 董事何洋先生于2017年6月1日获委任并于2023年6月1日续签3年服务合约[141] - 董事陳樺先生于2025年6月1日获委任并签订3年服务合约[143] - 执行董事王曉琦先生自2015年3月17日起任职,薪酬参考其资历、经验及市场情况确定[145] - 执行董事何洋先生于2025年6月1日辞任,其服务合约续签至2026年5月31日[145][151] - 执行董事何征女士自2021年6月18日起任职,无固定服务年期[145] - 独立非执行董事谢宇轩先生任期续签至2028年5月16日,已任职超过9年[151][152] - 独立非执行董事柳楚奇先生任期续签至2026年5月31日[151][152] - 独立非执行董事黄建基先生任期续签至2027年4月2日[151][152] - 审计委员会由谢宇轩先生、柳楚奇先生和黄建基先生组成,谢宇轩先生任主席[158] - 审计委员会审查了集团未经审计的半年度业绩和经审计的年度业绩,认为符合会计准则[160] - 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认为集团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在报告期内有效运作[163] - 公司未任命新的主席和首席执行官,执行董事专注于评估业务和投资机会[156] - 审计委员会在报告期间举行了2次会议,所有成员(谢宇轩、柳楚奇、黄建基)均全勤出席[165] - 薪酬委员会在报告期间举行了1次会议,所有成员(谢宇轩、柳楚奇、黄建基)均全勤出席[173] - 提名委员会在报告期间未任命新董事,但报告期后于2025年6月1日任命陈桦为执行董事[17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所有董事均未在港交所主板或创业板兼任超过6家上市公司董事职务[188] - 除新任命董事陈桦外,其他董事在报告期间董事会及委员会会议出席率达75%以上[188] - 薪酬政策要求执行董事薪酬与人力资源竞争对手水平大致相当[173] - 提名董事时需考虑年龄、技能、经验等多元化因素,并遵循董事会多样性政策[181][185] - 谢宇轩作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任职超9年,其连任需在股东周年大会上单独决议通过[178] - 薪酬委员会负责评估执行董事表现并制定薪酬方案[174] - 审计委员会审查了集团半年度及年度财务报告供董事会批准[169] - 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已采纳,提名委员会负责监察可计量目标的达成情况[18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无董事同时担任超过6家联交所上市公司董事职务[189] - 除2025年6月1日新任执行董事陈桦先生外,其他董事在报告期内出席75%或以上的董事会及委员会会议[189] - 提名委员会在报告期内举行1次会议,成员谢宇轩、柳楚奇、黄建基均出席1/1次会议[192] - 公司为董事提供规则法规、公司治理、ESG及财税报告的自学材料[200] - 所有董事(除新任陈桦先生)均参与聚焦法规、集团业务及董事职责的专题课程/研讨会[200] 风险提示 - GEM上市公司普遍为中小型公司,证券可能承受较大市场波动风险[3][5] - 集团未进行任何外汇对冲活动,资产及负债主要以港元及人民币计价[90][95] - 报告期内无重大子公司收购/处置及或然负债[91][96][100] - 持有按公允价值计损益的金融资产5.2万港元[89][94]
量子思维(08050) - 2025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