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历史与上市信息 - 2005年马柏荣先生创立Hypebeast网站[5] - 2019年Hypebeast Limited成功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5] - 公司于2015年9月25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10月30日完成重组,2016年4月11日在GEM上市,2019年3月8日转往联交所主板上市[116] 业务概述 - 公司主要业务分部为媒体、电子商务和零售[8] - 公司旗下编辑分部Hypemedia通过数码平台提供潮流内容,创意服务代理Hypemaker为品牌提供创意服务,商务HBX是时尚及生活精选产品目的地[9][10][11] - 公司为媒体及电子商务及零售公司,业务包括提供创意广告服务和销售货品[26] - 公司业务依赖提供吸引访客及网购客的数码媒体内容和在线零售货品、网站互联网流量、电商供应商供货等[65] - 公司业务通常不与客户订立长期业务合约,依赖维系与现有品牌拥有人及广告代理的关系并吸引新数码媒体客户投放广告[65] - 公司业务基于稳健品牌,但未必能维持或改进品牌,不利客户反馈或负面评价可能影响品牌[65] - 公司业务面临知识产权被侵权、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各地法律监管差异及依赖第三方服务的风险[66]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附属公司主要从事提供广告空间及创意代理企划案服务和通过线上及线下零售平台销售货品[11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财年公司收益总额667百万港元,媒体分布收益503百万港元,电子商务及零售分布收益164百万港元[13] - 2025财年公司毛利268百万港元,毛利率40%[13][17] - 2025财年公司除税前亏损22百万港元,亏损净额21百万港元[13] - 2025财年公司每股基本亏损为1.02港仙[23] - 2025财年媒体分部收益为5.025亿港元,较2024财年的6.083亿港元下跌17.4%[34] - 2025财年媒体分部毛利为2.242亿港元,较2024财年减少1.029亿港元或31.5%[34] - 2025财年媒体分部毛利率为44.6%,低于2024财年的53.8%[34] - 2025财年上半年媒体分部毛利为1.454亿港元,下半年为7870万港元[34] - 电子商务及零售分部2025财年收益1.64亿港元,较2024财年的2.874亿港元减少42.9%;毛利4340万港元,较2024财年减少4300万港元或49.8%,毛利率为26.4%,较2024财年下降3.6个百分点[35][39] - 集团收益成本由2024财年的4.822亿港元减少约17.3%至2025财年的3.99亿港元[35] - 集团毛利由2024财年的4.135亿港元减少约35.3%至2025财年的2.675亿港元,整体毛利率由约46.2%降至约40.1%[3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财年公司销售成本399百万港元,行政及经营开支163百万港元,销售及营销开支122百万港元,其他收入/开支净额5百万港元[13] - 2025财年公司所得稅抵免1百万港元[13] - 集团销售及营销开支由2024财年的1.724亿港元减少29.2%至2025财年的1.22亿港元,收益百分比由19.2%降至18.3%[37] - 集团行政及经营开支由2024财年的2.136亿港元减少23.9%至2025财年的1.626亿港元,收益百分比由23.9%增至24.4%[40] - 2025年3月31日集团聘用387名雇员,2024年3月31日为495名;2025财年员工成本约为2.547亿港元,2024财年约为3.199亿港元[6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5财年实施架构重组及利润优化行动,进入规范运营新阶段,关注运营效率和成本管理[28] - 公司将根据结果及投资回报影响,平衡各分部人员配置[29] - 公司将通过智能工作流程自动化,将重复性行政工作自动化[29] - 公司将深耕与读者和消费者社群的关系,加强Hypebeast生态系统[30][32] - 公司将投资社群管理,开发虚拟及实体体验,与合作伙伴合作策划内容及产品[33] 公司治理相关 - 执行董事马柏荣42岁,2007年创办集团,2015年9月25日任执行董事,有超17年行业经验[67] - 执行董事李苑彤42岁,2016年3月18日任执行董事,2008年2月14日加入集团,有超17年行业经验[68] - 独立非执行董事关倩鸾58岁,2016年3月18日获委任,在法律事务专注超25年[69] - 独立非执行董事潘丽琼62岁,2016年3月18日获委任,在出版及媒体行业有超23年经验[70] - 独立非执行董事黄启智53岁,2016年3月18日获委任,在财务及专业会计范畴有超20年经验[71] - 首席财务官黄家恒43岁,有超18年财务及管理经验[72] - 首席运营官Huan Khoa Nguyen47岁,自2015年在公司工作[72] - 公司秘书张雅敏44岁,在审核及财务方面有超19年经验[7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符合上市规则附录C1内企业管治守则,除守则条文第C.2.1条外[74] - 董事会由2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超三分之一[76][8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已审阅企业管治政策及合规情况,对其有效性满意[77] - 公司设立董事会独立性评估机制,每年检讨实施及成效,该年度认为机制有效[80] - 马柏荣先生兼任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董事会认为符合集团利益[81][82] - 公司投购董事及高级职员责任保险,保障针对董事法律行动产生的责任[85] - 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委任期均为三年,可按规定通知终止[86] - 三分之一董事须在每届股东周年大会轮值退任,马柏荣和黄启智于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轮值退任并有意重选[8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各董事在董事会会议、委员会会议及股东大会出席率高[88] - 董事会成立审核、薪酬、提名三个委员会,有明确职权范围并向董事会汇报[89] - 公司接获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性年度确认书,认为其均属独立人士[84]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集团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及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综合财务报表等[91][92] - 薪酬委员会由一名执行董事和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董事及公司高级管理层薪酬待遇等事宜[9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高级管理层中200 - 300万港元薪酬有1人,300万港元以上薪酬有1人[94] - 提名委员会由一名执行董事和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职责包括检讨董事会架构等[95] - 公司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提名委员会每年检讨董事会架构等并提出建议[96] - 截至本年度报告日期,公司5名董事中3名是女性;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387名雇员中199名是女性,占比51%[98] - 公司目标为委任最少一名女性董事,董事会及提名委员会认为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多元化政策实施有效[9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全体董事均参与有关职责及责任的持续专业发展[10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秘书张雅敏接受不少于15个小时相关专业培训[102] - 审核、薪酬、提名委员会成员分别为3人,均参与公司治理相关工作[91][93][9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已付/应付核数师审核服务薪酬为980千港元,香港利得税报税服务薪酬为169千港元,商业租金税务合规薪酬为62千港元[103] - 董事知悉编制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财务报表以真实及公平反映集团事务状况乃其职责[104] - 董事会负责评估及厘定本公司就达成战略目标可能承担风险的性质及程度,维持适当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制度[105] - 公司聘请外部专业公司提供内部审核服务,对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的充足性及有效性进行独立检讨[106] - 董事会设立制度评估制裁风险,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认为该系统在防止向受制裁国家及人士进行禁止或其他受限制销售方面有效[107] - 公司采纳股息政策,董事会可根据公司及集团情况建议及/或宣派股息,末期股息须待股东批准[10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宪章文件无变动[109] - 持有公司缴足股本不少于十分之一的股东有权要求董事会召开股东特别大会,大会须在提交要求后两个月内举行[111] - 股东可将向董事会的查询以书面形式邮寄至公司香港主要营业地点[112] - 公司设有股东通讯政策,董事会最少每年检讨其实施及效果,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认为政策有效实施[113] 购股计划相关 - 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计划可供发行股份总数为750,000股,占年报日期已发行股本约0.04%(2024年:0.04%)[129] - 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计划可供发行股份总数为169,287,499股,占年报日期已发行股本约8.26%(2024年:8.24%)[129] - 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计划主要股东╱独立非执行董事可获授已发行股份之0.1%,直至有关授出日期(包括当日)前十二个月期间总值不超5百万港元[129] - 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计划其他参与者在任何十二个月期间获授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之1%[129] - 行使购股权期限须为授出购股权日期起计十年内[129] - 接纳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计划要约需支付1.00港元作为获授购股权的代价[130] - 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计划于2016年4月11日起计十年内有效[130] - 2024年4月1日及2025年3月31日,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计划分别有114,270,833份及114,370,833份购股权可供授出[13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计划雇员合共持有的购股数目为750,000股,行使价为0.026港元[13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计划概无购股获授出╱注销╱失效[13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购股权总数为54,916,666份,较年初55,016,666份减少100,000份[133] - 董事马柏荣和李苑彤分别获授2次购股权,每次数量均为4,800,000份,总计19,200,000份[133] - 雇员获授购股权总数为35,816,666份,其中100,000份失效,剩余35,716,666份[13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无购股根据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计划授出、行使、注销[134] 关联交易与风险相关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最大客户收益占比3.4%,五大客户总计收益占比11.1%[15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最大供应商服务成本占比2.6%,五大供应商总计服务成本占比11.1%[15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北京贺彼贸易有限公司就服务协议向贺彼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要款服务费约1660万元人民币(约1780万港元)[158] - 2019年8月27日,北京贺彼与贺彼文化及法定拥有人订立可变权益实体协议,贺彼文化财务业绩自2019年4月1日起并入集团综合财务报表[160] - 从事增值电信业务(部分除外)和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的企业外资股比不得超过50%[161] - 相关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于2019年3月19日向贺彼文化发出,2021年12月续期,有效期至2026年7月8日[162] - 2019年8月27日,北京贺彼向法定拥有人借出人民币100万元用于投资贺彼文化股权,贷款协议于2019年4月1日生效[165] - 2019年4月1日起,法定拥有人授予北京贺彼及其代名人全面权力,可按人民币1元或协定价格购买其于贺彼文化全部或部分股权[167][168] - 服务协议自2019年4月1日起为期十年,北京贺彼有权延长额外十年且无次数限制[169] - 北京贺彼按协定服务费向贺彼文化提供管理咨询及技术服务,服务费由北京贺彼合理厘定[170][171] - 北京贺彼于每季末起30个工作日内发出付款通知,贺彼文化承担服务产生的费用及开支[171] - 未经北京贺彼书面同意,贺彼文化不得接受第三方提供的管理咨询及技术服务[171] - 北京贺彼具有贺彼文化创造或购买的所有知识产权的独家专利权[171] - 截至2019 - 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贺彼文化应付北京贺彼服务费分别约为710万元、1850万元、2290万元、882.4万元、1786.8万元、1664.6万元[172] - 股权质押协议于2019年4月1日生效,法定拥人向北京贺彼质押贺彼文化全部股权及相关权益,至可变权益实体协议最后一份合约终止[173] - 不竞争协议于2019年4月1日生效,为期10年,可应北京贺彼要求不限次数额外续期10年,法定拥人义务在其非股东等身份满2年后终止[174][175] -
HYPEBEAST(00150) - 2025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