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公司收益为20.49亿港元,较2024年的16.99亿港元增加20.6%[24][26] - 2025年公司销售总吨数约85100吨,较2024年的约76800吨增加10.8%[26] - 2025年公司毛利8130万港元,毛利率4.0%,与2024年持平[26] - 2025年公司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约3610万港元,2024年亏损4970万港元[26] - 2025年公司分销及销售开支增至约2500万港元,2024年为2330万港元[27] - 2025年公司行政开支约为9210万港元,高于2024年的8640万港元[27] - 2025年公司其他收入为1340万港元,2024年为1210万港元[28] - 2025年公司融资成本合共为140万港元,2024年为40万港元[29]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无限制现金及银行结余约2.2亿港元,2024年为2.65亿港元[46] - 2025年3月31日,银行借贷约771万港元,2024年为548万港元[46] - 2025年3月31日,资本负债比率为1.88%,2024年为1.70%[46]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流动比率为1984%,2024年为2144%[46] - 2025年3月31日,集团雇员约190名,2024年为180名[48] - 财政年度内,员工成本约6650万港元,2024年为6460万港元[48] - 2025年收益为2049385千港元,2024年为1699491千港元[140] - 2025年销售成本为1968126千港元,2024年为1631819千港元[140] - 2025年毛利为81259千港元,2024年为67672千港元[140] - 2025年经营亏损为35081千港元,2024年为48063千港元[140] - 2025年除税前亏损为34168千港元,2024年为45806千港元[140] - 2025年年内亏损为36223千港元,2024年为49850千港元[140] - 2025年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为4.36港仙,2024年为6.00港仙[140] - 2025年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重估(扣除税项零元)为2556千港元,2024年为1634千港元[142] - 2025年换算香港以外附属公司的财务报表产生之汇兑差额(扣除税项零元)为2223千港元,2024年为10935千港元[142] - 2025年年内全面收益总额为41002千港元,2024年为60826千港元[142] - 2025年非流动资产为165,241千港元,较2024年的181,605千港元有所下降[144] - 2025年流动资产为658,075千港元,较2024年的682,557千港元有所下降[144] - 2025年流动负债为33,167千港元,较2024年的31,841千港元有所上升[144] - 2025年资产净值为771,596千港元,较2024年的812,598千港元有所下降[145] - 2025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总权益为772,012千港元,较2024年的812,912千港元有所下降[145] - 2025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6,066千港元,而2024年为所得现金净额52,832千港元[149] - 2025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7,575千港元,较2024年的6,058千港元有所增加[149] - 2025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50千港元,而2024年为所得现金净额61千港元[149] - 2025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19,662千港元,较年初的264,579千港元有所减少[14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集团主要业务包括买卖金属等产品及提供相关服务[93]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集团主要业务包括买卖金属及相关产品、提供金属检测及顾问服务以及合金生产[151] - 本财政年度,集团出售约16.6%的货品予五大客户[121] - 本财政年度,最大供应商占采购额比例为17.5% [121] - 本财政年度,五大供应商合计占采购额比例为42.6% [121]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在香港及中国大陆持有的存货账面总值为2.28亿港元,包括拨备600万港元[13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在财政年度受宏观不明朗因素、全球经济活动低迷等因素不利影响[17] - 公司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利用分析和数字工具促进数据驱动决策[17] - 公司推动产学研合作,不断进行研发以提高客户满意度[17] - 公司将加强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相关努力,采取灵活战略[19] - 公司将进一步投资研发,开发更多优质金属产品[19] - 公司将加强在中国内地及东南亚的布局,把握新兴行业趋势机遇[19] - 公司对前景保持谨慎乐观态度,致力于提供价值驱动的解决方案[20]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持有LKG (Malaysia) Sdn Bhd 75%股权[10][11] - 公司利用工业4.0解决方案使香港生产线产能增加29.8%[18] - 公司收集整个供应链的碳足迹数据,配合中国内地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18] - 公司在EcoVadis计划评估中位列前35%,获铜奖[38] - 与2018/19年相比,2024年排放量减少66%,低碳关怀标签认证达第四级[39] - 公司董事会不建议就财政年度派發末期股息[44] - 2025年8月25日至28日暂停办理股东名册登记[45] - 陈稼晋52岁,2006年加入集团,在不锈钢行业及金属压铸有19年经验[51] - 陈佩珊50岁,2001年加入集团任营运总监,有逾20年行业经验[52] - 何贵清63岁,2014年6月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53] - 戴麟58岁,2020年4月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有逾30年企业发展经验[53] - 黄锦辉64岁,2022年10月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54] - 卓华鹏60岁,2002年12月加入集团任财务总监,有逾30年财务等经验[55] - 甄焯钦77岁,2006年9月任独立非执行董事,2007年3月起任中国部主管,有逾35年钢铁业务及金属贸易经验[55] - 公司在业务等方面引进良好企业管治元素,实施措施符合企业管治守则[57] - 公司采纳董事进行证券交易之标准守则,财政年度无董事违反情况[60] - 公司将核心价值等融会贯通孕育企业文化,强化金属解决方案[58] - 董事会于2006年12月20日成立执行委员会,除重大事宜及保留事宜批准权外,执行委员会可行使董事会授予权力[61] - 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与公司订立为期两年委任函件,分别于2026年3月31日、2026年6月15日及2026年10月3日届满[64] - 薪酬委员会于2006年9月15日成立,由陈伯中、何贵清及戴麟三位成员组成,其中两位为独立非执行董事[65] - 提名委员会于2006年9月15日成立,由陈伯中、陈婉珊、何贵清、戴麟及黄锦辉五位成员组成,其中三位为独立非执行董事[66] - 集团多年来男女员工比例约为50:50,财政年度内未设定具体性别多元化目标[68] - 女性及男性董事会成员分别占董事总数的25%及75%左右[70] - 非执行董事至少占董事总数的三分之一[70] - 企业管治委员会于2012年3月23日成立,由陈伯中、陈婉珊、卓华鹏及李景安四位成员组成[71] - 钟维国先生自2024年10月4日起辞任董事[62] - 公司董事会主席及行政总裁职位由陈伯中先生和陈婉珊女士分别担任[63] - 本年度审核服务年度审核费用为212万港元,非审核服务费用为59.9万港元,总费用约为271.9万港元[74] - 陈伯中先生董事会出席率6/6,审核委员会未参与,薪酬委员会出席率3/3,提名委员会出席率3/3[75] - 陈婉珊女士董事会出席率6/6,审核、薪酬、提名委员会均未参与[75] - 陈稼晋先生董事会出席率6/6,审核、薪酬、提名委员会均未参与[75] - 陈佩珊女士董事会出席率6/6,审核、薪酬、提名委员会均未参与[75] - 钟维国先生董事会出席率6/6,审核、薪酬、提名委员会均未参与,自2024年10月4日起辞任董事[75][77] - 何贵清先生董事会出席率6/6,审核委员会出席率2/2,薪酬委员会出席率3/3,自2025年3月27日起获委任为提名委员会成员[75][77] - 戴麟先生董事会出席率6/6,审核委员会出席率2/2,薪酬委员会出席率3/3,提名委员会出席率3/3[75] - 黄锦辉先生董事会出席率6/6,审核委员会出席率2/2,薪酬委员会未参与,提名委员会出席率3/3[75] - 公司目前面临的重大及急切风险为商品价格、货币、成交量、信贷、流动资金、网络及气候风险[80] - 本财政年度慈善及其他捐款约为89,000港元[98] - 公司于2025年3月31日可供分派储备约为688,721,000港元[101] - 公司不建议派发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95] - 公司将自2025年8月25日至2025年8月28日暂停办理股东名册登记[97] - 公司秘书每年接受不少于15个小时的相关专业培训[90] - 本财政年度公司采纳第二次经修订及重列组织章程大纲及细则[89] - 本集团按ISO系统进行营运风险的识别、分析、评分、行动、监察及检讨[86] - 集团通过对冲锁定有利利率,指派团队处理货币、信贷及流动资金风险[83] - 集团投入精力应对网络风险,高级管理层参与管理气候风险[83] - 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及购股计划已失效,过往年度授出的购股权均已失效,自2006年9月15日至计划失效日,无根据购股计划授出的购股权[105] - 截至报告日期,执行董事为陈伯中先生、陈婉珊女士、陈稼晋先生、陈佩珊女士;非执行董事钟维国先生于2024年10月4日辞任[106] - 独立非执行董事为何贵清先生、戴麟先生、黄锦辉先生;陈婉珊女士、黄锦辉先生须于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但符合资格并愿膺选连任[107] - 2025年3月31日,陈伯中先生、陈婉珊女士、陈稼晋先生、陈佩珊女士于公司股份好仓拥有权益的股份数目为6亿股,占已发行股份概约百分比为72.40%;何贵清先生拥有权益的股份数目为5万股,占已发行股份概约百分比为0.006%[111] - 2025年3月31日,马笑桃女士、Gold Alliance Global Services Limited、Gold Alliance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Limited、HSBC International Trustee Limited于公司股份好仓拥有权益的股份数目为6亿股,占已发行股份概约百分比为72.40%[115] - 除已披露者外,2025年3月31日,无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包括其配偶及未满十八岁子女)、其他人士于公司或其相联法团的股份、相关股份或债权证中拥有须披露的权益或淡仓[112][115][116]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根据上市规则附录27的指引编制,范围包括大中华及东南亚运营,概述公司政策及方针,呈列可持续发展举措及表现,公司获多个奖项及证书[117] - 集团自2015年起参与环境保护署的「碳足跡資料庫」计划[119] - 集团已实施ISO 45001:2018安全管理体系[119] - 集团已采纳国际ISO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及IATF 16949:2016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120] - 本财政年度公司未就整体业务或重要业务部分签订管理合约[122] - 以董事为受益人的获准许弥偿条文本财政年度一直生效,公司已投购董事及高级职员保险[123] - 重新委任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核数师的决议案将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提呈[124] - 公司综合财务报表按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准则编制,按历史成本基准,部分除外[154] - 准则变化对集团业绩和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未应用未生效准则[15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部分准则修订首次生效,与集团财务报表有关[158] - 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部分准则修订,2025 - 2027年生效,集团评估影响不大[160] - 附属公司自控制权转移日综合入账,至控制权终止日[161] - 同一控制下业务合并,按合并日最终控制方账面价值计量[162] - 非同一控制下业务合并,应用收购法入账,收购成本列开支[163][164] - 不导致控制权变动的附属公司权益变动,作为权益交易入账[165] - 出售附属公司,产生的损益在损益中确认,保留权益按公平值或成本入账[166] - 集团各实体以功能货币计量,综合报表以港元呈列[168] - 外币交易按交易日期通行汇率换算,外币货币资产及负债按报告期末通行汇率换算,汇兑损益在损益内确认,部分除外[169] - 集团实体业绩及财务状况按收
利记(00637) - 2025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