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总收益从2024年约1200百万港元降至2025年约878.8百万港元,减少约365.8百万港元或29.4%[6] - 公司毛利从2024年约31.6百万港元降至2025年约0.3百万港元,减少约31.3百万港元或99.0%[6] - 2025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9.5百万港元,2024年约为43.8百万港元[6] - 2025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约9,460,000港元,2024年约为43,810,000港元[15] - 2025年每股基本亏损约0.63港仙,2024年约为2.92港仙[15] - 2025年模板工程贡献收益约878,762,000港元,2024年约为1,244,556,000港元[11] - 2025年私营界别项目所得收益约659,973,000港元,占总收益约75.1%;公营界别项目约218,789,000港元,占约24.9%。2024年私营界别约881,617,000港元,占约70.8%;公营界别约362,939,000港元,占约29.2%[12] - 2025年有15名客户贡献总收益约878,762,000港元,2024年有12名客户贡献约1,244,556,000港元[17] - 2025年43个项目贡献收益约878,762,000港元,2024年29个项目贡献约1,244,556,000港元[2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毛利约31.1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减少约3130.9万港元或约99.0%,毛利率降至约0.04%[26] - 其他收入由2024年约 - 937.3万港元增加约3826.4万港元至2025年约2889.1万港元,增幅约408.3%[27]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由2024年约4381万港元减至2025年约946万港元[3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行政开支由2024年约2235.3万港元降至2025年约2095.6万港元,跌幅约6.3%[28] - 融资成本由2024年约298.4万港元降至2025年约294.8万港元,跌幅约1.2%[29] - 2025年所得税开支增加约85.6万港元[3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薪酬成本总额约4.73亿港元,2024年约为5.79亿港元[5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5年模板工程贡献收益约878,762,000港元,2024年约为1,244,556,000港元[11] - 2025年私营界别项目所得收益约659,973,000港元,占总收益约75.1%;公营界别项目约218,789,000港元,占约24.9%。2024年私营界别约881,617,000港元,占约70.8%;公营界别约362,939,000港元,占约29.2%[12] 各地区表现 - 集团主要在香港运营,大部分经营交易以港元计值,截至2025年3月31日未订立衍生合约对冲外汇风险[4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集团运营面临经济及市场风险,如客户业务、成本估计、材料成本等方面[47][48] - 集团与主要客户有长期业务关系,利于投标和中标[49] - 集团保存预批供应商和分包商名单,稳定关系利于获取物资和议价[49] - 集团实施严格管理体系规管工程质量、安全及环境管理标准[51] - 董事会认为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有效且充足,但仅能提供合理而非绝对保证[118] - 公司建立并维持处理及传播内幕消息的程序及内部控制,内幕消息将上报董事会决定是否披露[119]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2022年集团附属公司就材料交付延迟索赔约2120.8万港元,供应商不同意并反诉未偿付账单约979.8万港元,案件仍在审理[39] - 2025年公司持有香港交易所10万股,股权百分比0.0079%,投资成本3244.9万港元,公平值3448万港元,公平值变动1170万港元,已收股息总额92.6万港元[40] - 2025年3月31日除香港交易所投资外,其他个别相关投资未达集团总资产5%或以上[4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无重大环保事宜违规[5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涉及七宗违反规例传讯,遭罚款15.28万港元[52] - 梁志杰65岁,有37年模板及建筑工程经验,1994年3月成立集团,负责整体业务发展策略等[54] - 曹玉清65岁,有逾15年业务管理经验,2016年3月起任梁杯总经理(行政)[55] - 周迪将49岁,有22年工程及建筑行业经验,负责商务、安全及项目管理部重大营运决策[56] - 陈鍚茂70岁,有37年模板及建筑工程经验,2004年1月起任梁杯地盘总管[56] - 林继阳55岁,2017年5月23日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多类会计师公会会员及持牌人士[57] - 林继阳在多家上市公司任职,2015年10月 - 2024年12月20日任时时服务独立非执行董事[58] - 黄玉麟50岁,2021年12月16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有逾25年并购等财务相关经验[58] - 黄玉麟在多家上市公司任职,2023年4月6日 - 2025年1月9日任诺发集团执行等职务[59] - 林伟雄45岁,2021年12月31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持有相关学位并为会计师公会会员[61] - 林伟雄在多家上市公司任职,2023年4月6日 - 2025年1月9日任诺发集团执行董事[61] - 郑惠文女士在会计及秘书工作范畴积逾30年经验,1999年加入本集团[63] - 徐炜婷女士拥有逾10年会计等相关工作经验,2018年8月20日起获委任为公司秘书[63]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已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的适用守则条文[67]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标准守则作为董事及雇员证券交易行为守则,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全体董事已遵守[68] - 董事会由4名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占董事会成员三分之一以上[70][71] - 根据细则第108条,各届股东周年大会上三分之一董事须退任,每名董事须每三年告退一次[71] - 梁志杰等7名董事将在公司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并符合资格重选连任[7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各董事出席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会议出席率均为100%[76] - 公司已为董事安排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75]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及若干建议最佳常规作为公司守则[66] - 审核委员会于2025年6月30日召开一次会议,审议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年度财务业绩及报告等事宜[86] - 审核委员会成员林继阳先生、黄玉麟先生、林伟雄先生出席率均为2/2[86] - 薪酬委员会于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召开两次会议,审议全体执行董事及高级管理层的个人薪酬[91] - 薪酬委员会成员梁志杰先生、曹玉清女士、林继阳先生、黄玉麟先生、林伟雄先生出席率均为2/2[9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高级管理层薪酬在100万港元以下的有2人[94] - 审核委员会于2017年5月23日成立,目前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84] - 审核委员会职权范围于2019年1月2日经董事会修订[85] - 薪酬委员会于2017年5月23日成立,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两名执行董事组成[89] - 薪酬委员会职权范围于2023年2月17日由董事会修订[89] - 全体董事确认在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遵守企业管治守则参与持续专业发展[81] - 公司于2017年5月23日成立提名委员会,其由2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96] - 提名委员会于2025年6月30日召开会议,审议多项事宜[9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提名委员会各成员会议出席率均为100%(1/1)[98] - 公司为提名委员会采纳董事会提名政策[100] - 提名委员会评估候选人时参考9项因素,董事提名遵循6个程序[101][106] - 董事会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挑选人选以多元观点为基准[10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其中1名为女性[105] - 董事会将提高女性成员比例,实现性别均等目标[108] - 提名委员会监督董事会提名政策实施,每年向董事会报告[103] - 提名委员会监控董事会多元化政策实施情况,每年向董事会汇报[109] - 公司于2022年3月31日成立投资委员会,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召开四次会议,成员出席率均为100%(4/4)[110] - 董事会于2018年12月31日采纳股息政策,将综合多因素确定股息水平并适时审查[11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外聘核数师国卫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核服务费用为740,000港元,非审核服务费用为130,000港元[114] - 公司秘书徐炜婷女士在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接受不少于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120] - 任何一名或多名持有公司有权于股东大会投票之缴足股本十分之一之股东可书面要求召集股东特别大会,大会应在呈递要求后两个月内举行[122] - 公司于2025年3月31日成立投资委员会,职责包括审阅账目、监督投资决策等,现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执行董事组成[110] - 为保障股东权益,各实质独立事宜应独立决议案形式于股东大会提呈,所有决议案以投票方式表决[121] - 公司认为与股东有效沟通至关重要,通过股东大会等渠道维持对话,网站可查阅财务等相关资料[126] - 公司于2023年8月18日采纳第二次经修订及重订组织章程大纲及细则,此后未作更改[127] - 报告期为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报告范围与年报一致,涵盖模板工程、建筑工程及证券投资[130] - 董事会全面负责公司可持续发展治理及ESG事宜监督,制定ESG策略并定期审查绩效[131] - ESG工作小组由各部门核心成员组成,负责收集分析数据、监控评估表现等工作,定期向董事会汇报[131] - 报告参考联交所ESG报告指引,遵循重要性、量化、平衡、一致性原则编制[132][133][134] - 报告于2025年6月30日经董事会审阅、确认及批准[135] - 报告电子版本可于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披露易网站和公司网站查阅下载[136] - 公司保持与投资者、雇员、客户等持份者密切沟通,通过不同方式了解其期望[139] - 公司管理层及员工参与编制报告,识别确定ESG重大议题清单,并邀请持份者对议题评级[140] - 公司主要运营附属公司为在香港拥有逾20年经营历史的知名分包商,主要从事模板工程,少量从事楼宇建筑工程[129] - 2025年氮氧化物排放674.42千克,2024年为589.90千克;2025年硫氧化物排放0.71千克,2024年为0.66千克;2025年颗粒物排放48.50千克,2024年为42.42千克[144] - 2025年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1)为115.87吨二氧化碳当量,2024年为108.68吨;2025年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2)为17.88吨二氧化碳当量,2024年为15.66吨;2025年用于供水及污水处理的电力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为0.10吨二氧化碳当量,2024年为0.14吨;2025年填埋区废纸处置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为7.37吨二氧化碳当量,2024年为8.09吨[146] - 2025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141.21吨二氧化碳当量,2024年为132.57吨;2025年温室气体排放密度(吨二氧化碳当量/项目)为3.28,2024年为4.57;2025年温室气体排放密度(吨二氧化碳当量/百万港元收益)为0.16,2024年为0.11[146] - 公司旨在维持2026年总废气排放密度不超2025年基准线水平[144] - 公司旨在维持2026年总温室气体排放密度不超2025年基准线水平[146] - 公司业务活动无大量用水,废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处理[149] - 公司建筑地盘废弃物按优先等级制度管理,铝合金预制模板报废后循环再用,其他非回收材料分类交付至填埋区[150] - 公司日常运营产生的有害废弃物主要来自办公室墨粉,由合格回收商处理[151] - 公司自2023年起通过举办研讨会、分发传单等活动提高员工减废意识[152] - 2025年产生有害废弃物总量为11.91千克,密度为0.28千克/项目、0.01千克/百万港元收益;无害废弃物总量为5677.76吨,密度为132.04吨/项目、6.46吨/百万港元收益[155] - 2025年直接能耗为469693.46千瓦时,其中汽油4584.02千瓦时、柴油46510
建成控股(01630) - 2025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