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入为21.118亿港元,同比下降8.3%[11] - 收入同比下降8.3%至21.118亿港元[24][26] - 公司收入从约23.032亿港元下降至约21.118亿港元,同比下降8.3%[46] - 毛利为3.472亿港元,同比下降9.6%[11] - 毛利从约3.841亿港元减少至约3.472亿港元,毛利率从16.7%降至16.4%[46] - 经营溢利为1.57亿港元,同比下降21.5%[11] - 年度溢利为8120万港元,同比增长5.5%[11]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8960万港元,同比增长13.8%[1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同比增长13.7%至8960万港元[24][26]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达约8960万港元,同比增长13.8%[47] - 每股基本盈利为14.06港仙,同比增长14.2%[11] - 每股普通股基本溢利为14.06港仙,去年同期为12.31港仙[4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财务成本同比下降21.6%至7230万港元[27][31] - 总员工成本(含退休福利)从约130.5百万港元下降至约123.4百万港元,同比下降5.4%[131] 利润率指标变化 - 毛利率为16.4%,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11] - 经营溢利率为7.4%,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11] - 净溢利率为3.8%,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11] 钢铁分销及加工业务表现 - 钢铁分销业务收入从约18.795亿港元下降至约17.106亿港元,同比下降9.0%[51] - 钢铁分销量同比下降约4.9%,但加工业务交付量同比增长约9.3%[51] - 钢铁加工业务交付量同比增长9.3%[22][25] - 钢铁分銷及加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9.0%至约17.106亿港元(上财年:约18.795亿港元)[54] - 钢铁业务总交付量同比轻微下跌4.9%,但场外预制解决方案交付量同比增长9.3%[54] - 钢铁分銷及加工业务税前利润从约1.16亿港元下降至约1.043亿港元[52] - 钢铁分銷及加工业务除所得税前溢利下降至约1.043亿港元(上财年:约1.160亿港元),主因缺少约0.244亿港元契约拨备回拨及高基数效应[55] - 上年度确认亏损合同拨备回拨约2440万港元,本年度未发生类似回拨[52] 建筑材料分销业务表现 - 建筑材料分銷业务收入同比下降6.3%至约3.191亿港元(上财年:约3.404亿港元)[57][59] - 建筑材料分銷业务除所得税前溢利下降至约0.249亿港元(上财年:约0.305亿港元)[57][59] 房地产投资及基金管理业务表现 - 房地产投资及基金管理业务在管资产总值约80亿港元,总建筑面积约161,724平方米[62] - 房地产投资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3%至约0.821亿港元(上财年:约0.832亿港元)[68] - 房地产投资业务除所得税前溢利(剔除权益法损失及投资物业公允值变动)改善至约0.327亿港元(上财年:约0.255亿港元)[68] - 物业投资及基金管理业务收入轻微下跌1.3%至82.1百万港元(对比上年度83.2百万港元)[72] - 该业务分部除所得税前溢利提升至32.7百万港元(对比去年度25.5百万港元),主要因成本控制及运营效率提升[72] - 公司旗下酒店平均入住率超过85%,房价接近疫情前水平[66] - 公司投资物业中港汇·浦东产生租金收入4610万港元(2023/24财年:4560万港元)[108][112] 权益法核算投资表现 - 权益法核算投资损失同比收窄至约0.196亿港元(上财年:约0.228亿港元)[69] - 按权益法入账之投资应占亏损由22.8百万港元减少至19.6百万港元,主要因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减少[73] - 中港汇•静安项目于本年度按权益法入账的投资亏损为1,94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的1,230万港元亏损扩大[114][118] - 中港汇•黄浦项目本年度按权益法入账的投资亏损为3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的1,050万港元亏损大幅收窄[117][119] 资产和负债状况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与已抵押银行存款从1.471亿港元增至1.797亿港元[27][3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与已抵押银行存款由147.1百万港元增加至179.7百万港元[82][86] - 资产负债比率从54.2%降至48.5%[27][31] - 借贷减少136.9百万港元至1,122.6百万港元,资产负债比率由54.2%降至48.5%[82][86] - 非流动资产从17.037亿港元降至16.450亿港元[17] - 流动资产从11.586亿港元降至9.104亿港元[17] - 总权益从10.418亿港元增至10.940亿港元[17] - 集团总资产由2,649.9百万港元减少至2,555.4百万港元,主要因中国大陆投资汇兑差额及营运资金减少[77][79] - 存货由380.6百万港元减少至342.9百万港元,平均库存周转天数由81天降至75天[77][79] - 应收账款及票据由370.8百万港元减少至361.0百万港元,平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由57天降至52天[77][79] - 净资产值增至1,094.0百万港元,主要因年度溢利部分被人民币贬值汇兑差额抵消[77][79] - 流动比率由0.82轻微上升至0.86,反映流动性改善[83][86] - 公司抵押投资物业价值12.466亿港元(2024年:12.807亿港元)[91][92] - 公司抵押银行存款70万港元(2024年:180万港元)作为应付票据抵押品[91][92] - 公司抵押机器价值780万港元(2024年:910万港元)用于租购负债担保[91][92] 借款和融资活动 - 公司计息借款的66.8%以港元计价,33.2%以人民币计价[89] - 公司借款到期情况:1年内71.9%,1-2年2.6%,2-5年9.2%,5年以上16.3%[90] - 公司获得人民币贷款金额为3.479亿元人民币[89] - 2025年6月2日,集团向Skyline Holdings提供1,800万元人民币贷款,年利率10%,期限6个月[124] - 公司向Skyline Holdings提供贷款人民币18,000,000元,年利率10%,期限6个月,用于一般营运资金[129] 资本支出和承担 - 公司资本支出为310万港元(2024年:1590万港元)[95][100] - 公司资本承担为1.029亿港元(2024年:1.15亿港元)[96][101] 投资物业和项目详情 - 公司持有中港汇·静安项目9.3%的有效股权权益[110] - 中港汇•静安项目总地上建筑面积约为58,601平方米,集团通过合营公司持有其9.3%实际权益[113] - 中港汇•黄浦项目总地上建筑面积约为78,371平方米,集团通过Skyline Holdings持有其5%权益[115][11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HSO集团投资账面值为224,173千港元,占集团总资产8.8%[12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Skyline集团投资账面值为43,229千港元,占集团总资产1.7%[121] - 集团对HSO集团累计出资额约为3,937.9万美元,持有15%股权[121][123] - 集团对Skyline集团累计出资额约为1,011万美元(约7,896.5万港元),持有5%股权[121][123] 员工和人力成本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员工总数为255人,年度员工总成本为1.234亿港元[128] - 公司员工总数从250名增加至255名,同比增长2%[131] - 公司全体员工性别比例为男性64%和女性36%[174][176] 公司治理和董事会结构 - 公司董事会由2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37][139] - 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超过董事会总人数的三分之一[138][140] - 公司设立四个董事会委员会(执行、薪酬、审计及提名委员会)监督事务[144] - 非执行董事黄桂新女士于2024年12月13日获委任[137][139] - 董事会成员背景涵盖管理、金融、地产及中国市场专业领域[173] - 主席与首席执行官由姚祖辉先生一人兼任[175][177] - 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三年[178] - 董事会设立执行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179] - 执行委员会由2名执行董事组成(姚祖辉主席和刘子超成员)[180] - 黄桂新女士于2024年12月13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166] - 章曼琪女士将于2025年6月27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66] - 执行委员会由2名成员组成,姚祖辉担任主席,刘子超为成员[183] - 薪酬委员会由3名成员组成,包括独立非执行董事徐林宝(主席)和李引泉,以及执行董事姚祖辉[185][187] - 审计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李引泉任主席,徐林宝和杨荣燊为成员[196][199] - 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3年,执行董事须每3年轮值退任1次[181] - 公司董事会女性代表比例为16.6%(6名董事中有1名女性)[172] 董事会及委员会会议出席情况 - 董事会年内共举行4次会议,所有执行董事及独立非执行董事(除新委任者外)均全勤出席[149] - 薪酬委员会举行1次会议,主席姚祖辉及独立非执行董事徐林宝、李引泉出席[149] - 审核委员会举行2次会议,独立非执行董事徐林宝、杨荣燊、李引泉均全勤出席[149] - 提名委员会举行1次会议,主席姚祖辉及独立非执行董事徐林宝、杨荣燊出席[149] - 股东周年大会出席率:除独立非执行董事李引泉缺席外,其余董事均出席[149] - 新委任非执行董事黄桂新于2024年12月13日就职,此前于12月5日完成法律合规咨询[162] - 拟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张敏琪(2025年6月27日就职)于6月25日完成法律合规咨询[163] 公司治理政策和程序 - 董事会会议需提前至少14天通知全体董事[152][157] - 董事可申请公司承担独立专业咨询费用,需书面说明理由并经董事会批准[154][156] - 所有董事确认年内参与持续专业发展活动,包括研讨会及法规学习[164] - 所有董事均通过阅读资料或参加研讨会完成持续专业发展要求[167][169] - 薪酬委员会职权范围符合企业管治守则,并公开于公司及联交所网站[190][193] - 审计委员会职权范围涉及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符合企业管治守则要求[198][199] - 执行委员会负责监督集团日常运作,并履行董事会授予的行政职能[183][184] - 公司承认未完全遵守联交所企业管治守则第C.1.6及C.2.1条款[132][135] 审核委员会活动 - 公司审核委员会审阅并讨论了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200] - 公司审核委员会审阅并讨论了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200] - 公司审核委员会与管理层及外聘核数师讨论了可能影响集团的会计政策与惯例[200] - 公司审核委员会与管理层及外聘核数师讨论了审计范围[200] - 审核委员会建议董事会批准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200] - 审核委员会建议董事会批准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200] 薪酬和激励措施 - 薪酬委员会年度召开会议1次,审查执行董事薪酬待遇及管理层薪酬建议[192][195] - 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详情披露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9[191][194] - 公司未向董事及雇员授予任何购股权[131] 股息分配 - 建议末期股息为每股1.50港仙,同比增长50.0%[11] - 末期股息每股1.50港仙,中期股息每股1.80港仙,全年股息合计每股3.30港仙[28][31] 市场前景和战略 - 北部都会区规划将提供超过90万个住宅单位及多项重点基建[32] - 公司财务成本降低,并通过严格成本控制措施维持财务稳定[47][33] 期后事项和其他披露 - 公司未披露除贷款协议外的其他重大期后事项[130]
沪港联合(01001) - 2025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