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期信息 - 公司报告期为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15] 公司业务概述 - 公司业务专注于中国、日本及亚洲其他地区贸易,核心业务包括服装ODM和医疗保健产品[17] 业务组合调整 -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组合从混合模式转向专注盈利性业务,处置了日本 - IRO业务和内部研发业务[18]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收入约为5.445亿港元,较2024年的约6.446亿港元减少约1.001亿港元,降幅约15.5%[21] - 公司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录得利润3040万港元,2024年为亏损2650万港元[21] - 集团收益从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644.6百万港元减少约100.1百万港元或约15.5%,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约544.5百万港元[26] - 集团从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亏损26.5百万港元,转为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录得溢利30.4百万港元[26] - 报告年度HCP业务收益约1.696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约1.395亿港元增加约21.6%,毛利约3810万港元(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2960万港元)[58][61] - 报告年度IRO与CRO服务和内部研发业务单元收益约4520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约3810万港元增加约18.5%,毛利约1050万港元(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亏损约8万港元)[70] - 报告年度服装业务收益约3.297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约4.67亿港元减少约29.4%,毛利约4600万港元(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6970万港元)[72] - 公司拥有人应占全面收益总额从2024年约亏损2230万港元变为2025年约3630万港元,增加因其他收益约4320万港元及行政开支减少约1440万港元[76][78] - 保健及医药产品业务(HCP业务)收益从2024年约1.395亿港元增至2025年约1.696亿港元,增加约3010万港元或21.6%[80][81] - 保健及医药食品分销业务收入从2024年9.1681亿港元增至2025年10.1682亿港元,增长10.9%;实验室用品分销业务收入从2024年4.7807亿港元增至2025年6.791亿港元,增长42.1%[82] - IRO及CRO收入从2024年约3814.3万港元增至2025年约4510.2万港元,增长18.2%;内部研发收入从2024年约6万港元增至2025年约112万港元,增长1766.7%[85] - 服装业务中女装产品收入从2024年约3.38604亿港元减至2025年约2.8608亿港元,减少15.5%;男装产品收入从2024年约1.17833亿港元减至2025年约3932万港元,减少66.6%;童装产品收入从2024年约1054.1万港元减至2025年约431.6万港元,减少59.1%[88] - 服装总销量从2024年的5669千件降至2025年的3613千件,降幅36.3%[89] - 女装、男装、童装2025年平均售价较2024年分别增长5.0%、54.9%、1.1%,合计每件平均售价增长10.8%[92] - 服装分部收益从2024年的约467.0百万港元降至2025年的约329.7百万港元,减少约137.3百万港元,降幅约29.4%[94][95] - 女装收益从2024年的约338.6百万港元降至2025年的约286.1百万港元,减少约52.5百万港元,降幅约15.5%[96][99] - 男装收益从2024年的约117.8百万港元降至2025年的约39.3百万港元,减少约78.5百万港元,降幅约66.6%[97][100] - 童装收益从2024年的约10.5百万港元降至2025年的约4.3百万港元,减少6.2百万港元,降幅约59.1%[98][101] - 保健及医药产品业务毛利从2024年的约29.6百万港元增至2025年的约38.1百万港元,增幅约28.7%[102][105] - IRO与CRO服务及内部研发业务毛利从2024年的毛损约0.08百万港元增至2025年的约10.5百万港元[103][106] - 服装业务毛利从2024年的约69.7百万港元降至2025年的约46.0百万港元,减少约34.0%,毛利率从约14.9%降至约14.0%[104][107] - 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从2024年的约11.9百万港元增至2025年的50.2百万港元,增加约38.3百万港元[108] - 公司拥有人应占全面收益从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 - 2230万港元增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约3630万港元,增加约5860万港元[116][120] - 每股基本盈利从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 - 4.41港仙变为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约7.41港仙[117][12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开支从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2430万港元减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约1810万港元,减幅约25.5%[109][112]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4880万港元减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约3530万港元,减幅约27.7%[110][113] - 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从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1190万港元增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约5020万港元,增加约3830万港元[111] - 行政开支从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5500万港元减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约4960万港元,减幅约9.8%[114][118] - 财务成本从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710万港元增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约830万港元[115][11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医疗保健和医药产品业务包括健康和药用食品分销业务以及实验室用品分销业务,两项业务在报告期内收入和利润均有增长[22] - 服装业务净销售额较上一财年大幅下降,获利能力未达预期[23][26] - IRO业务营收与上一财年基本持平,扣除日本IRO业务转移收益后成功获利[24][27] - 内部研发业务整体进展落后原计划,研发费用较上一财年减少[24][27] - 保健及医药食品分销业务和实验室用品分销业务,尽管面临市场放缓、日元贬值等不利因素,收入和利润仍实现增长[26] - 公司2022年9月收购的中国 - IRO业务通过缩小服务领域、控制成本,业务表现取得一定提升[64][6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将加强并扩大现有盈利业务,包括保健及医药食品、实验室用品、服装业务[30][31][32][33][34][35] - 公司将优化业务组合,加速调整以契合未来设想[37][41] - 公司将探索并开展新盈利业务,如利用少数股权投资推进进军化妆品业务[38][42] - 为应对市场挑战,销售团队专注扩大客户群、实现生产来源多元化及加快产品开发[75][77] - 公司未来聚焦加强并扩大现有获利业务、优化业务组合、探索并开展新的获利业务三大挑战[165] - 公司中期预计健康及医药食品分销业务市场需求将从复苏转向增长,并将加强和拓展此业务[166][170] - 公司认为实验室用品分销业务现有核心产品需求已成熟,未来将在维持核心业务同时拓展新领域[167][171] - 公司预计CRO服务需求增加,但市场竞争持续,将优化资源加强合作并推动IRO业务[168][172] - 公司服装业务面临经济和贸易不确定性等挑战,将精简运营、控制成本并利用多元化生产基地应对[169][173] 公司收购与出售事项 - 2023年3月,公司收购R&E Corporation Limited 65%股权,通过其及其子公司在中国市场从事日本食品进口和分销业务[50] - 2023年3月公司收购瑞益股份有限公司65%股权,开展日本食品在中国市场的进口和分销业务[54] - 2022年12月公司收购EP贸易有限公司100%股份,从事非临床研究材料和设备的进出口分销业务[56][61] - 2024年10月公司完成出售EPS Medical Consultancy (Japan) Limited[63][67] - 2024年4月22日,公司向两名认购者配發及发行共22177419股认购股份,认购价为每股0.992港元[131][134] - 2024年10月2日,公司以1日元出售EPS Medical全部股权[135][140] - 2025年2月19日,公司有条件出售EPS Innovative全部已发行股本,代价为1日元;并出售相关集团内贷款,代价为12.5亿日元,出售于3月31日完成[137][141] 公司财务状况 - 2025年3月31日和2024年3月31日,集团流动净资产分别约为1.515亿港元和690万港元,流动比率从约1.0增至约2.9,流动负债减少约60.9%[124][127] - 2025年3月31日和2024年3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率分别为0.04和0.08,未使用银行信贷额度比率为63%[12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和2024年3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率分别为0.04和0.08[128] - 集团订立银行融资协议,金额共达约780万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2000万港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未动用银行融资率为63%[12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法定股本为1000万港元,划分为10亿股每股面值0.01港元的股份[131][13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无占公司总资产5%或以上的重大投资[139][14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2024年3月31日:无)[145][14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无重大资本承担(2024年3月31日:260万港元)[146][150] - 除2025年6月27日公告中收购医药公司控股权外,集团目前无其他重大投资及资本资产计划[144][14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和2024年3月31日,已抵押银行存款分别为4000千港元和9000千港元[153] 公司人员与业务关系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全职雇员为135名,2024年3月31日为136名[153][156] - 截至2025年和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员工成本总额(包括董事酬金)分别约为4550万港元和5430万港元[153][156] - 公司服装业务与主要客户已维持2至14年的业务关系[159][162] 公司股息政策 - 董事会建议2025年派末期股息每股1.0港仙,2024年无[122][126] 公司管理层信息 - 鹫北健一郎61岁,2024年4月加入EPS HD,有逾37年多元化业务经验,曾在三井物产任职至2024年3月[175][179] - 宫野积59岁,2022年7月12日起任执行董事,2002年1月加入EPS HD,有超34年日本制药行业经验[177][180] - 鸣海尚一43岁,2007年加入EPS HD,在药品开发及跨境业务有逾15年经验[181][185] - 赵俊德61岁,2023年11月1日起任执行董事,2024年4月1日起任EPS HD高级经理,有逾34年相关业务经验[183][186] - 杜瑶42岁,2020年创立Merry Plus Corporation,2024年创立BioBeaute Co., Ltd,有超13年护肤品研发经验[188] - 梁飞50岁,2004年开始在EPS Japan工作,任EPS HD非全资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0] - 植松贵弘59岁,2002年1月加入EPS HD,有逾35年产品管理和投资策略管理经验[192] - 鹫北健一郎1987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2007年获青山学院大学MBA学位[176][179] - 宫野积1991年3月毕业于东京农工大学农学院[177][180] - 杜瑶2007年毕业于东京大学,2009年获药学硕士学位,2012年获药学博士学位[189] - 杜垚女士42岁,2020年创立Merry Plus Corporation,2024年创立BioBeaute Co., Ltd并担任行政总裁[194] - 梁非先生50岁,自2004年起为EPS HD效力,在EPS控股非全资附属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194] - 植松高宏先生59岁,2002年1月加入EPS HD,在产品管理与投资策略管理方面有超35年经验[
EPS创健科技(03860) - 2025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