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客户销售所得款项总额为578,987千港元,同比增长21.6%[6] - 持续经营业务总收益为255,244千港元,同比增长62.5%[6] - 旅行团销售收益为200,514千港元,同比增长89.9%[6] - 提供旅游相关产品服务收益为54,730千港元,同比增长6.3%[6] - 终止经营业务(食品及饮料)收益为2,700千港元,同比下降47.3%[6]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3,374千港元,较上年9,027千港元下降62.6%[6] - 持续经营业务溢利为3,852千港元,同比下降60.9%[6] - 终止经营业务亏损478千港元,同比收窄42.0%[6] - 持续经营业务总收入从4.712亿港元增至5.763亿港元,增长22.3%[21][22] - 旅游产品销售收入从3.655亿港元增至3.758亿港元,增长2.8%,毛利率从14.1%提升至14.6%[21][22] - 旅行团收入从1.056亿港元增至2.005亿港元,大幅增长89.9%,毛利率从15.5%微升至15.6%[22] - 终止经营的食品饮料业务收入从512万港元降至270万港元,毛利率从-0.9%恶化至-9.8%[21][22]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从900万港元下降至340万港元,减少62.2%[28] - 每股盈利从1.8港仙下降至0.7港仙[28] - 建议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8港仙,较去年0.7港仙增长14.3%[158] - 可供分派储备为17.2百万港元,较去年8.2百万港元增长109.8%[17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及分销成本从4010万港元增至5200万港元,上升29.7%[24] - 行政开支从2800万港元增至3580万港元,增加27.9%[25] - 员工成本总额约5299.2万港元,较去年4197.9万港元增长26.2%[38] - 汇兑亏损从79.6万港元减少至52.5万港元[37] - 公司电力消耗量同比增长77.6%,从43,122千瓦时增至76,573千瓦时[127] - 纸张消耗量同比大幅增加100%,主要因业务扩展、人手及店铺数量增加[12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尊赏假期推出东非、地中海、南美洲及冰岛等高端长途旅行团产品[18] - 公司因应客户喜好转变推出一系列优质路线带动业务稳定增长[18] - 专业旅运推出内地及东南亚特色旅行团以迎合市场变化[17] - 线上业务平台销售主题公园门票、火车票及酒店套餐等旅游产品[19] - 公司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如多次及临时行程变更)和强化私人小包团及MICE团队来区分业务模式[96] - 公司已重组销售管理团队并推出多种奖励计划以提高运营效率和促进销售[96] - 公司业务多元化,涵盖自由行业务至商务旅游、邮轮假期及不同主题的旅行团[96] - 公司业务范围包括旅游产品销售、旅行团销售、餐饮及财资活动投资[104][114] - 投资业务录得按公允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允值亏损约62,000港元[19] - 公司出售又一饮食全部股权,现金代价为400,000港元[2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旅游业务在航班运力扩张及国际旅游需求旺盛推动下保持增长[17] - 公司持续招聘经验丰富员工以提升客户服务品质[17][18] - 公司面临来自在线旅行社、廉价航空公司和预订网站的激烈竞争,其低价策略对业务表现和利润率构成不利影响[95] - 公司存在汇兑风险,因以外币采购旅游产品但以港元销售,汇率变化可能影响业绩[98] - 公司通过密切监测汇率变动、改善预订系统及使用外币远期合约来降低汇兑风险[98] - 公司财务投资活动面临市场波动风险,可能造成重大投资损失[99] - 公司设投资上限限制最高投资金额,并严格执行内部监察政策规管投资活动[99] - 集团投资活动资金上限维持45百万港元,2024及2025年末未持有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198] - 股息派发需遵守开曼群岛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细则,不保证特定派息金额[78] - 股息决策考虑九大因素包括财务表现、现金流、负债比率及税务等[79] - 风险分为四大类别:战略性风险、财务风险、合规风险及运营风险[81] - 董事会每半年检视主要风险,风险管理团队按季度向审核委员会更新[83][85] - 风险管理团队由行政总裁领导,业务所有者及部门主管担任风险责任人[84] 公司治理和董事会 - 董事会由5名成员组成(2名执行董事+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42] - 年度举行4次董事会常规会议[45] - 独立非执行董事麦敬修任职超9年[44] - 董事退任机制要求至少每三年轮换一次[46] - 公司主席高伟明与行政总裁郑杏芬为配偶关系,但角色已区分并由两人分别担任[47] - 所有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次数均为4/4(100%)[49] - 独立非执行董事周国荣出席委员会会议次数:提名委员会2/2、薪酬委员会1/1、审核委员会2/2(100%)[49] - 独立非执行董事麦敬修出席委员会会议次数:提名委员会2/2、薪酬委员会1/1、审核委员会2/2(100%)[49] - 独立非执行董事谢锦添出席委员会会议次数:提名委员会2/2、薪酬委员会1/1、审核委员会2/2(100%)[49] - 执行董事高伟明出席提名委员会会议次数2/2(100%)[49] - 执行董事郑杏芬出席薪酬委员会会议次数1/1(100%)[49] - 提名委员会由5名成员组成(含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50] - 薪酬委员会由4名成员组成(含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51] - 薪酬委员会已审阅2025至2026财年董事及高管薪酬方案[53] - 公司审核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55] - 公司董事会由4名男性成员和1名女性成员组成,女性占比20%[58] - 公司董事薪酬详情披露于财务报表附注11[61] - 董事薪酬于2025年4月1日调整,具体金额见财务报表附注11[199] - 公司为董事及高级职员购买责任保险[63] - 公司秘书在年度内接受超过15小时专业培训[67] - 公司全体董事确认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68] - 独立非执行董事审阅并确认控股股东遵守不竞争契据全部承诺[200] 股东结构和购股权计划 - 高伟明先生及其配偶郑杏芬女士共同持有公司股份总计370,885,000股,占已发行股本约72.74%[180] - 高伟明先生个人直接持有公司股份5,300,000股,郑杏芬女士个人直接持有8,870,000股[180] - 高炫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356,715,000股,高伟明先生和郑杏芬女士分别拥有该公司60%和40%权益[182] - 高伟明先生和郑杏芬女士各自持有500,000份购股权,总计1,000,000份,占已发行股本约0.196%[181] - 购股权计划允许发行股份上限为50,000,000股,占公司上市时已发行股份的10%[186] - 所有未行使购股权可能发行的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的30%[186] - 任何合资格人士在12个月内获授购股权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的1%[186] - 购股权行使价不低于授出当日收市价或前五个营业日均价较高者,且不低于每股面值[187] - 购股权计划有效期十年,可于授出后10年内行使,无最短持有期限制[186] - 接纳购股权时需支付1.0港元费用[186] - 购股权计划于2021年9月27日向雇员及顾问授予31,000,000份购股权,行使价为每股0.194港元[18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未行使购股权总数15,900,000份,占已发行股份3.12%[189][190] - 购股权分三期归属:30%于2023年3月27日至2026年9月26日行使,30%于2024年同期行使,40%于2025年同期行使[191] - 主要股东高炫集团持股356,715,000股(69.96%),由高先生(60%)和高太太(40%)实际控制[193] - 股东朱鸿钧及戴谏月夫妇各持有28,900,000股(合计5.67%),存在交叉权益关系[193][194] - 购股权计划已于2021年9月29日届满,未行使期权仍可执行但不再新增授予[189] - 雇员购股权持有14,400,000份,高先生家族及相关人士持有1,500,000份[189] - 控股股东已确认遵守不竞争契据承诺[200] 财务健康和流动性 - 权益回报率为5.2%,较上年13.2%下降8个百分点[6] - 流动比率为1.53倍,较上年1.72倍有所下降[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8520万港元增至9070万港元[29] - 公司无银行借贷[165] - 公司持有投资物业为零[164] 员工和人力资源 - 公司员工总数166人,较去年155人增加7.1%[38] - 员工成本总额约5299.2万港元,较去年4197.9万港元增长26.2%[38] - 前线员工占比54.2%[38] - 员工成本包含强制性公积金供款及医疗保险[38] - 公司总雇员人数达166名,其中全职雇员158名,兼职雇员8名[131] - 全职雇员人数同比增加15.3%,从137名增至158名[131][138] - 兼职雇员人数同比减少55.6%,从18名降至8名[131][138] - 男性员工流失比率为10.7%,女性为22.7%,30岁以下员工流失比率达40.0%[139] - 公司员工性别比例约为男性40%、女性60%[140] - 员工年龄分布为30岁以下12.0%、30-50岁70.5%、51岁或以上17.5%[140] - 工伤事故数从3起降至0起,减少100%[142] - 损失工作日数从31天降至0天,减少100%[142] - 培训时数显示主任职级或以上员工培训时数为121小时[146] - 新入职员工培训时数为120小时[146] - 公司为服务满5年、10年、15年、20年、25年及30年员工颁发长期服务奖[147] - 公司提供酌情花红及与表现挂钩的奖励制度[151] - 公司实行平等机会政策及举报政策,确保员工享有公平待遇[151]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 - ESG报告涵盖香港办公室旅游相关业务的环境及社会表现[106] - 公司通过视频会议和电子培训计划降低碳排放[116] - 报告期间公司未产生有害废弃物[117] - 公司推行无纸化解决方案减少办公用纸[117] - 公司将报废电脑捐赠慈善机构或合作回收以减少电子废弃物[118] - 报告期间公司未通过固定污染源产生温室气体排放[116] - 公司通过采用LED节能灯泡和分区空调系统降低电力消耗[126][129] - 推行无纸化办公措施,包括电子存档、电子请假表及电子薪资记录[125] - 在总部设置塑胶、纸张及铝回收箱以促进废弃物分类回收[121] - 办公室搬迁期间重用现有家具和设备,减少新购需求和废弃物产生[119][120] - 报告期间未收到任何有关温室气体排放、污染或废弃物处置的罚款或警告[127] - 慈善捐款金额为20,000港元,与去年持平[166] - 公司设有正式举报政策,年度内未收到任何员工投诉或举报[64] - 公司风险被评估为整体低水平[64] 合规和风险管理 - 公司业务运营受香港法律管辖,包括公司条例、旅游业条例等多项法规[100] - 年内未识别任何重大合规风险关注范畴[101] - 公司采用新一代防火墙含IPS和WAF系统提升信息技术安全[102] - 公司定期备份数据以降低攻击时数据丢失风险[102] - 公司为官方社交媒体平台应用验证徽章防范诈骗[103] - 公司遵守所有重大法律及规例,无重大违规情况[160] - 关连交易获港交所豁免股东批准及披露要求,详情见财务报表附注35[195] 股息和股东沟通 - 公司股息政策于2019年采纳,旨在为股东提供稳定可持续回报并保留足够储备[78] - 股东特别大会需由持有不少于十分之一投票权的股东书面要求召开[69] - 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主席及各委员会主席回答问题[74] - 股东大会表决均以投票方式进行[75] - 2023年内未收到任何股东书面提问[76] - 股份过户登记将于2025年8月15日至20日暂停[162] - 股息登记将于2025年9月10日至12日暂停[163] 审计和费用 - 公司外聘核数师年度审计服务费用为598千港元,非审计服务费用为145千港元,总费用743千港元[62]
专业旅运(01235) - 2025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