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综合收入为3900万港元,较去年6200万港元下降37.1%[19][23] - 综合收入下降至3900万港元,同比下降37.1%[81]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度合并收入约为3900万港元(2024年:6200万港元),毛利约为1000万港元(2024年:2400万港元)[79] - 毛利润下降至1000万港元,同比下降58.3%[81] - 净亏损为1.77亿港元,较去年2.65亿港元改善33.2%[19][23] - 公司年度税前亏损约为1.77亿港元(2024年:2.64亿港元)[79] - 年度税前亏损1.77亿港元,同比收窄33.0%[81] - 每股亏损17.0港仙,较去年25.5港仙改善33.3%[19][23] - 每股基本亏损17.0港仙,较去年25.5港仙有所改善[84][8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股东权益下降12%至8.25亿港元,每股净值0.79港元[19][23] - 股东应占权益下降12%至8.25亿港元[87][89] - 总资产减少3.79%至9.39亿港元[87][89] - 流动比率降至0.75倍,低于去年0.97倍[87][89] - 借款总额增至9100万港元,较去年1600万港元大幅上升[91] - 公司总借款大幅增加至9100万港元(2024年:1600万港元),其中9100万港元(2024年:1500万港元)需在一年内偿还[95] - 公司资本负债比率增至0.11(2024年:0.02),基于总借款9100万港元及股东权益8.25亿港元计算[95] - 现金及银行存款总额为2200万港元,较去年2000万港元略有增加[92] - 现金及银行存款为2200万港元(2024年:2000万港元),其中港元计值1000万港元(2024年:600万港元),人民币计值1200万港元(2024年:1400万港元)[96] - 人民币计值借款1900万港元(2024年:1600万港元),其中1300万港元按固定利率计息,600万港元免息[95] - 港元计值借款7200万港元(2024年:无)全部按固定利率计息[95] - 公司抵押资产总值5300万港元(2024年:无),包括使用权资产、物业及金融资产等[101][105] - 全职员工数量减少至68人(2024年:100人),降幅达32%[102][10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主要业务涵盖燃气配送、物流及能源相关业务[3] - 压缩天然气销售量下降24%至900万立方米(2024年:1180万立方米)[34][36] - 港口及物流业务分部亏损约1200万港元(2024年:溢利3100万港元,含出售附属公司收益5900万港元)[34][36] - 物业分部亏损约1300万港元(2024年:3200万港元)[39][41] - 投资物业公平价值变动亏损约400万港元(2024年:1000万港元)[39][41] - 摊占联营公司亏损900万港元(2024年:2300万港元)[39][41] - 证券投资公允价值增加约9000万港元(2024年:减少8100万港元)[42] - 上市股权工具投资额增至1.94亿港元(2024年:1.29亿港元)[42] - 金融服务业务分部亏损约1.11亿港元(2024年:2.04亿港元)[44] - 摊占投资联营公司亏损约8100万港元(2024年:2.08亿港元)[44] - 证券分部录得亏损约1万港元,与2024年持平[46] - 非买卖上市权益工具投资增至1.94亿港元,较2024年1.29亿港元增长50.4%[46] - 上市权益工具公允价值增加约9000万港元,而2024年减少8100万港元[46] - 金融服务分部亏损1.11亿港元,较2024年2.04亿港元收窄45.6%[47] - 金融服务业分部净亏损1.11亿港元,同比收窄45.6%[81] - 应收贷款本金为人民币4,000,000元,产生利息收入约人民币127,000元[34][36] 投资和资产处置 - 出售香港东贸广场9楼及3个车位实现资产变现[21][24] - 减持投资组合内上市证券获取流动资金[21][24]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于2024年4月至6月期间出售3,288,000股源宇宙教育股份,总代价为477.5万港元[61][63]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于2024年8月29日出售1,064,000股源宇宙教育股份,总代价为174.5万港元,平均售价每股1.64港元[64][67]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于2024年10月17日出售159,000,000股威华达股份,总代价为2703万港元,平均售价每股0.17港元[65][68] - 出售威华达股份后,公司持有306,000,000股威华达股份,相当于威华达已发行股本约4.9%[65][68] - 公司通过全资附属公司金湖物业以5000万港元代价完成东贸出售事项[66][69][71]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于2025年3月18日出售8,000,000股昊天股份,总代价为640万港元,平均售价每股0.8港元[72][75]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于2025年3月31日出售199,962,000股中达股份,总代价约为700万港元,平均售价每股0.035港元[73][76] - 对Oshidori投资公允价值为1.47亿港元,占集团总资产16%[55][57] - Oshidori投资累计未变现收益6200万港元,总成本8500万港元[55][57] - Oshidori每股收盘价0.48港元较其净资产值0.49港元折让2%[59] - 威华达(被投资公司)2024年度经审核净亏损1.95亿港元,较上年亏损8400万港元扩大[62] - 对联营公司Maxlord投资亏损800万港元,较2024年3500万港元减少77.1%[48][52] - 对联营公司Golden Thread投资亏损9100万港元,较2024年3200万港元扩大184.4%[49][52] - 对Hope Capital及HEC Securities投资录得溢利1800万港元,2024年为亏损1.41亿港元[50][53] 公司治理和董事会 - 余仲良先生于2022年8月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逾29年审计及会计经验[153] - 蓝章华先生于2022年8月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银行业丰富经验,曾于2005年9月至2012年2月任职大新银行执行董事兼零售银行主管[155][158] - 刘简怡女士于2024年12月27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39岁,持有康乃尔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及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士学位[162][164] - 蓝章华先生自2013年2月起担任永利地产发展有限公司(股份代号:864)独立非执行董事[160][161] - 余仲良先生自2022年7月起担任威华达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号:622)独立非执行董事,该公司为公司主要股东[154] - 蓝章华先生自2022年8月起担任威华达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号:622)独立非执行董事[160][161] - 余仲良先生自2023年12月起担任晋景新能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号:1783)独立非执行董事[154] - 蓝章华先生自2023年6月起担任晋景新能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号:1783)独立非执行董事[160][161] - 刘简怡女士自2017年5月起担任意力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号:585)独立非执行董事[163][164] - 蓝章华先生自2023年9月起担任Lincoln Minerals Limited(ASX: LML)非执行董事[160][161] - 公司董事会由5名董事组成,包括2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75] - 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达60%(3/5),超过上市规则要求的三分之一最低标准[175] - 审计委员会主席由具备专业资格的独立非执行董事余仲良先生担任[175] - 董事会成员变更:Giles先生于2025年1月17日辞任[177][181] - 刘简怡女士于2024年12月27日获委任为董事[181] - 自2023年7月1日起主席鄺启成先生兼任总裁职务[183]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均已提供书面独立性确认并被视为独立人士[189] - 董事局成员均遵守规定披露其于公司及相联法团的股份和债券权益[189] - 董事局核心职责为最大化股东长期价值并监督集团战略实施[190][193] - 前总裁Marc Andreas Tschirner曾负责集团日常领导管理[191][193] - 邝先生自2023年7月1日起同时担任主席兼总裁[192][194][195] - 集团主席与总裁角色合并偏离企业管治守则C.2.1条[195][197] - 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不低于董事局总人数50%[195][197] - 高级管理团队继续在总裁监督下负责日常运营[195][197] - 企业管治架构详情载于年报第36页[196][198] - 董事局保留事项摘要列于专责事务清单[200] 风险管理和合规 - 公司大部分业务在中国进行,面临中国政治、社会、经济或税收政策不利变化的风险[133] - 公司港口及物流业务需遵守中国环境、健康和安全(EHS)法律法规,可能带来额外合规挑战和成本[135] - 公司已建立机制评估和监测中国政府政策变化,并制定措施应对[133] - 公司合规团队与经营单位合作评估已颁布环保、健康及安全法律法规的影响[138] - 公司聚焦核心业务延伸和发展,开展宏观调研以降低策略风险[133] - 公司制定政策尽量减少运营对环境的影响,并根据法律法规定期更新[138] - 回顾年度内未发现对集团具有重大影响的法律及法规之重大不合规事宜[127][130] - 公司已识别及评估主要风险,并按发生机会和影响严重性排序[129][131] - 公司风险管理措施确保风险维持在可接受程度内[129][131] - 项目公司的目标可能与本集团不一致,存在经营策略风险[133] - 法律和法规风险在报告期内保持大致相同[140] - 金融市场价格变动导致公司金融资产出现公平价值损失[141] - 公司定期对所有主要金融资产进行估值以评估影响[141] - 公司聘请专家提供证券投资专业意见[141] - 公司持续监控上市证券价格变动并评估其影响[141] - 公司制定政策和程序管理对集团有影响的法律法规[140] - 公司监控集团遵守有重大影响的法律法规情况[140] - 财务风险详情参见综合财务报表附注4、5和37[141] - 更多金融风险讨论参见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7(b)及37(c)[141] - 金融资产受价格、利率、指数等变动影响[141] - 公司面临人民币汇率风险,未使用金融工具进行对冲[99][103] 其他重要事项 - 公司未派发末期股息[20][24] - 审计机构为国富浩华(香港)会计师事务所[11][12] - 股份代号0498.HK在香港联交所上市[2][17] - 公司发行股份总数1,040,946,114股,每股面值0.1港元,年内无股本融资活动[97] - 公司无或然负债(2024年:无)且无已签约未拨备开支[98][100][104] - 报告期内未发生员工违反《雇员标准守则》的情况[169] - 报告期内未发现任何违反《行为准则》的情况[170] - 所有董事均确认遵守《标准守则》关于证券交易的规定[168] - 董事权益披露详见年报第119-120页[187]
蓝河控股(00498) - 2025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