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民生国际(00938) - 2025 - 年度财报
民生国际民生国际(HK:00938)2025-07-29 16:34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入为1.38亿港元,同比增长8.95%[12] - 公司收入从约1.267亿港元增至约1.38亿港元,同比增长8.95%[20][24] - 集团2025财年总收入约1.38047亿港元,较2024财年约1.2671亿港元增长8.9%[81][85] - 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为5.92亿港元,同比扩大7.32%[12]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从约5.518亿港元扩大至约5.922亿港元[21][24] - 公司2025财年净亏损扩大至约5.92亿港元(2024财年:约5.52亿港元)[96][100] - 除税前亏损为5.91亿港元,同比扩大8.22%[12]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92港元,同比增亏0.07港元[12] - 每股基本亏损从0.85港元扩大至0.92港元[31][36] - 全面开支总额从约5.756亿港元增至约5.871亿港元[31][3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毛利为2548.2万港元,同比增长53.43%[12] - 毛利率从13.11%提升至18.46%,增长5.35个百分点[15] - 集团2025财年毛利约2548.2万港元,同比增长53.43%[82][86] - 集团2025财年毛利率18.46%,较2024财年13.11%提升5.35个百分点[82][86] - 销售开支大幅减少74.74%,从2024财年约1388.7万港元降至2025财年约350.8万港元[88][89][93] - 行政开支增长7.10%,从2024财年约5564.2万港元增至2025财年约5959.5万港元[88][89][93] - 财务成本大幅增加至约2.09亿港元[96][100] - 使用权资产减值损失约1028.2万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损失约2788.9万港元[91] - 持有待售物业减值损失约4346.6万港元,较2024财年约4579.3万港元有所改善[91] - 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约2789万港元(2024财年:约4692万港元)[94][96][100] - 持作出售物业减值亏损约4347万港元(2024财年:约4579万港元)[94][96][100]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减少约2.66107亿港元,较2024财年约2.44684亿港元增加约2142.3万港元[92]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减少约2.66亿港元(2024财年:约2.45亿港元)[95][96][100] - 其他收入及净收益由2024财年净亏损约211.5万港元转为2025财年净收益约212.9万港元[84][8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重庆物业业务收入从约4664万港元下降至约4283万港元[33] - 重庆物业2025财年收入约4283万港元,较2024财年约4664万港元下降约8.2%[38] - 物业管理服务2025财年收入约3453.7万港元,较2024财年约3103.7万港元增长约11.3%[54] - 物业管理服务2025财年收入约3453.7万港元(2024财年:约3103.7万港元),同比增长约11.3%[58] - 浙江晖永物业管理服务2025财年收入约2510万港元,较2024财年约3100万港元下降约19.2%[57] - 晖永服务收入从2024财年约3100万港元下降至2025财年约2510万港元,减少约19.2%[59] - 商业物业管理服务2025财年收入约946.7万港元(2024财年:零)[62][64] - 装修及装饰业务2025财年收入约5323.4万港元(2024财年:约3950.1万港元),同比增长约34.8%[66][69] - 日本酒店运营2025财年收入约744.6万港元(2024财年:约953.2万港元),同比下降约21.9%[70][71] - 日本酒店业务2025财年收入约744.6万港元,较2024财年约953.2万港元下降21.8%[73] 各地区表现 - 重庆物业业务因财务表现不佳及净负债状况被出售[50][52] - 物业管理业务收入下降主因本地竞争加剧及中国房地产市场低迷[57] - 日本酒店收入下降主要因冬季延长对运营造成不利影响[71] - 日本酒店积极通过旅行社吸引中国旅游团并组织高尔夫赛事以提高入住率[7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于2025年2月6日签订协议出售重庆皇石全部股权,并于2025年4月完成交易[50][52] - 公司收购成都多弗商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新增商业物业管理及人工智能软件开发业务[62][64] - 装修业务持有中国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一级承包资质证书[66][69] - 公司于2025年2月6日签订有条件协议出售誉年投资有限公司,并于2025年4月11日完成交易[135][138] - 公司在2025财年除收购成都多弗外,无其他重大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的收购及出售[136][138] - 董事会主席胡兴荣负责公司战略方向,首席执行官Tam Ka Yu(谭家余)负责战略实施及业务协调[198] 其他财务数据 - 负债净值为14.95亿港元,同比扩大61.06%[1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342.2万港元,同比增长22.99%[12] - 有息负债总额(含承兑票据、银行及其他借贷及董事无抵押借贷)为30.75亿港元,同比增长7.43%[12] - 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负14.95亿港元,同比恶化61.17%[1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2342万港元(2024年:约1904万港元)[99][102] - 总借贷增加至约30.75亿港元(2024年:约28.62亿港元)[103][104] - 总权益恶化至负约14.95亿港元(2024年:负约9.28亿港元)[98][101] - 流动负债激增64.34%至约27.85亿港元(2024年:约16.95亿港元)[109] - 流动比率显著恶化至0.13(2024年:0.23)[111] - 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从2024年3月31日的约13.09亿港元增加至2025年3月31日的约24.28亿港元[112] - 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从2024年3月31日的约3.86亿港元减少7.51%至2025年3月31日的约3.57亿港元[112] - 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从2024年3月31日的约16.95亿港元增加64.34%至2025年3月31日的约27.85亿港元[112] - 公司流动比率从2024年3月31日的0.23下降至2025年3月31日的0.13[112] - 公司资本负债比率从2024年3月31日的负3.08倍改善至2025年3月31日的负2.06倍[113] - 公司资本承担从2024年3月31日的约423.6万港元减少至2025年3月31日的约401.7万港元[121][125] - 公司可提取胡先生未使用贷款融资约5.84亿港元[118] - 公司可提取胡先生控制关联公司未使用贷款融资约1211.4万港元[118] - 重庆皇石未偿还贷款本金约12.12亿元人民币,涉及法律程序[41][44] - 贷款原始本金为12.5亿元人民币,期限为2020年3月31日至2035年3月30日[41][44] - 法院判决要求重庆皇石在判决生效后10日内偿还判决债务[46][49][51]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约为10.122亿港元,占总资产49.98%[35] - 重庆物业购物商场投资物业公允价值约10.122亿港元,占集团总资产约49.98%[39] - 成都商业综合体物业管理合同总建筑面积约136,492.98平方米,合同期限十年[62][64] 公司治理和人事变动 - 公司于2025年6月10日任命37岁的丛文琳女士为执行董事[145][147] - 公司于2025年4月9日任命55岁的周宏女士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51] - 公司行政总裁职位自2022年8月20日起空缺至2024年5月22日[163] - 谭家裕先生于2024年5月22日被任命为行政总裁[154][157][164] - 黄俊杰先生于2025年6月30日被任命为首席财务总监兼公司秘书[155][157] - 张大智先生于2025年5月8日至6月30日期间担任首席财务总监兼公司秘书[156][158] - 尹骏业先生于2024年7月31日至2025年5月8日期间担任首席财务总监[159][160] - 谭家裕拥有超过18年会计及投资银行经验[154][157] - 黄俊杰拥有超过10年会计及审计经验[155][157] - 尹骏业拥有超过20年直接投资及财务管理经验[159][160] - 公司于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遵守企业管治守则除C.2.1条款外[163] - 自2024年5月22日起公司重新符合企业管治守则C.2.1条款要求[164] - 公司于2024年5月22日委任譚家裕为行政总裁后重新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第C.2.1条[16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及年报日期公司未购买董事法律诉讼保险[168][171] - 董事会现由3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共6人组成[173][179] - 丛文琳于2025年6月10日获任执行董事并于5月28日取得上市规则第3.09D条法律意见[174] - 周红于2025年4月9日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并于4月8日取得上市规则第3.09D条法律意见[175] - 年度内举行3次董事会会议[176][179] - 董事会文件通常在会议前至少3天发送给董事[177] - 董事须至少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178][181] - 董事会成员间不存在财务业务家族或其他重大关系[179][182] - 董事出席记录详见年报"董事会及委员会会议"章节[184] - 胡兴荣先生出席全部5次董事会及1次股东大会,黄晓海先生(2025年6月10日辞任)同样全勤出席5次董事会及1次股东大会[185] - 鲍依宁女士及黄昆杰先生作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出席全部9次审核委员会会议及2次薪酬/提名委员会会议[185] - 袁海波先生(2025年1月8日辞任)缺席1次股东大会,仅出席2/4次董事会及4/9次审核委员会会议[185] - 金江桂先生(2025年6月10日辞任)未参与审核/薪酬/提名委员会,但全勤出席5次董事会及1次股东大会[185] - 所有董事(含已辞任)于报告期内均完成新规则法规的阅读培训[195][197] - 独立非执行董事鲍依宁女士及黄昆杰先生的服务协议自2022年11月4日起为期三年[199] - 周洪女士于2025年4月9日新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服务协议为期一年[199] - 袁海波先生辞任后,公司三个月内未能满足上市规则第3.10(1)(2)/3.21/3.25/3.27A条关于独立董事人数的要求[200] 其他重要内容 - 股东资金回报率从59.51%下降至39.62%,减少19.89个百分点[15] - 公司员工总数从2024年3月31日的334人减少至2025年3月31日的261人[122][126] - 公司总员工成本从2024财年的约4606.8万港元减少至2025财年的约4204.2万港元[122][126] - 公司在2025年3月31日及2024年3月31日均无任何界定福利计划[133] - 公司于2025年3月31日未持有任何重大投资[134] - 公司在2025财年资本结构无任何变化,资本仅由普通股构成[137][13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已按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真实反映集团财务状况、业绩及现金流[186][187][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