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收入为41,559千港元,较上一年度的53,318千港元有所下降[9] - 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亏损45,971千港元,其中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45,421千港元,非控股权益应占亏损550千港元[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财政年度收入约为4160万港元,2024年为5330万港元[19] - 放贷业务本财政年度收入约为750万港元,2024年为1400万港元[2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此分部收入约为3410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约13.23%[3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确认向客户授出贷款及垫款的减值亏损净额约290万港元,2024年约为2260万港元[42] - 2025年3月31日,商誉账面价值为0港元(2024年:134.4万港元),扣除累计减值亏损134.4万港元(2024年:0港元)[45] - 2025年3月31日,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使用权资产减值评估前账面价值分别约为804.9万港元及415万港元,确认减值亏损分别约为804.9万港元(2024年:512万港元)及415万港元(2024年:167.7万港元)[46] - 2025年3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400万港元(2024年:490万港元),无借款(2024年:120万港元),资产负债率为零[55][56] - 2025年3月31日,无金融工具抵押及保证金融资(2024年:物业抵押120万港元)[57]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有37名全职雇员(2024年:38名),截至该日止年度雇员薪酬约1410万港元(2024年:2080万港元)[60] - 公司董事不建议派发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股息(2024年:无)[70] - 公司董事不建议派发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任何股息[12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可分派给股东的储备为2631.3万港元[128] - 公司五大供应商占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销售成本约56.7%,最大供应商占约22.8%[12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向公司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占集团营业额约29.9%,最大客户占约27.3%[129] - 集团于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并无作出捐款[130] - 2025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256.58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24年的395.89吨减少139.31吨或35%[171][172] - 2025年直接排放(范围一)为8.61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24年的18.97吨减少55%[171] - 2025年间接排放(范围二)为239.94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24年的363.48吨减少34%[171] - 2025年其他间接排放(范围三)为8.03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24年的13.44吨减少40%[171] - 2025年温室气体排放密度为6.93吨二氧化碳当量/雇员人数,较2024年的10.41吨减少33%[171] - 2025年产生10个打印机墨盒,有害废弃物密度为每名雇员0.3个[173] - 2025年产生一般办公室废弃物0.37吨,较2024年的1.48吨减少75%[174] - 2025年产生纸张0.87吨,较2024年的1.14吨减少24%[174] - 2025年无害废弃物总量为1.24吨,较2024年的2.62吨减少53%[174] - 2025年能源消耗总量为610,858.59千瓦时,较2024年的931,188.68千瓦时减少34%[17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能源消耗量为610,858.59千瓦时,较上一财年减少320,330.09千瓦时或34%[182] - 2024/2025年度用水393.00立方米,较上一年度的650.00立方米减少40%;用水密度为10.62立方米/雇员人数,较上一年度的17.10立方米/雇员人数减少38%[184] - 2024/2025年度包装材料消耗总量为181,033个,较上一年度的404,848个减少55%;消耗总量密度为4,892.8个/雇员人数,较上一年度的10,653.89个/雇员人数减少54%[18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放贷业务是公司核心业务,将继续带来稳定收入[13] - 公司自2015年起发展零售及网上销售业务,将提升更新电商系统,开发自有品牌产品[13] - 公司认为疫情后健康及保健品需求将持续飙升,计划推出更多高性价比产品,引入人类及宠物补健品[14] - 放贷业务采取谨慎方法,实施严格信贷政策,控制贷款价值比率,监控贷款组合质量[14] - 2025年3月31日,逾期少于30日及逾期超过30日的账面价值分别约为116.6万港元及652.7万港元[20] - 报告日期,逾期少于30日及逾期超过30日的后续结算分别约为15万港元及99.3万港元[2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向按揭贷款客户收取的年利率介乎14%至24%,期限为12至180个月[25] - 向按揭贷款客户收取的一般利率介乎10%至36%,按揭贷款的一般期限介乎12至120个月[2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向所有未偿还贷款人士收取年利率介乎5%至48%,期限介乎1至240个月[25] - 该等贷款向一般借款人收取的一般利率介乎15%至36%[25] - 对现有客户或转介客户或批发客户再融资的利率介乎4%至15%[25] - 该等贷款的一般期限介乎1至60个月[25] - 2025年3月31日,客户贷款及垫款账面值约为2344.7万港元[28] - 2025年3月31日,3名按揭贷款客户贷款金额约为532.3万港元,占全部贷款组合约23%[28] - 2025年3月31日,授出的按揭贷款本金额介乎30万至480万港元,平均约为225万港元,期限介乎12至180个月,平均约为84个月,利率介乎14%至24%,平均约为19%[28] - 2025年3月31日,124笔有抵押汽车贷款及64笔无抵押个人贷款合共约为1812.4万港元,占全部贷款组合约77%[29] - 2025年3月31日,有抵押汽车贷款本金额介乎3.5万至48万港元,平均约为15.7万港元,期限介乎12至60个月,平均约为43个月,利率介乎10%至31%,平均约为26.03%[29] - 2025年3月31日,无抵押个人贷款本金额介乎1万至170万港元,平均约为18.4万港元,期限介乎6至180个月,平均为32个月,利率介乎16%至48%,平均约为36.31%[29] - 2025年3月31日,最大借款人占贷款及垫款账面净值组合约14.9%,五大借款人贷款及垫款账面净值总额达820万港元,占总额约35%[29] - 公司经营三间零售店,分别位于湾仔、荔枝角、九龙湾,以及经营网上杂货销售业务[34] - 公司零售业务直接向最终客户销售货品,批发业务向制造商或生产商大量购买货品转售予零售商或其他公司[34] - 公司采购商品来自香港、中国台湾、韩国、日本及马来西亚,产品多样,客户群主要为商店、网购平台及宠物爱好者等[35] - 公司获得FromBio Co. Limited 所生产补品的经销及销售权,该公司是韩国的医疗保健公司[35] - 公司贷款后会定期持续监察借款人及担保人财务状况和抵押品价值,对借款人采取跟进措施[30] - 集团主要业务包括香港放贷业务、金融工具及报价股份投资、零售及批发业务[15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首要目标是转亏为盈,计划实施降本增效措施[14] - 公司将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业务策略,投放业务重点[14] - 公司积极寻求合适投资机会,探索不同行业领域,实现业务多元化[15] - 公司贷款减值评估考虑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及前瞻性市场数据等因素[38][39] - 集团贷款按现行会计准则分为第一、二、三阶段进行减值评估[40] - 公司内部信贷风险评级评估包含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类别,确认预期信贷亏损基准不同[41] - 2025年应收贷款减值主要因经济下行影响借款人还款能力致延迟还款[42] - 公司设置三道防线识别、评估及管理不同类别风险,经营管理层为第一道防线[109] - 公司聘请独立第三方内部监控顾问每年检讨内部监控系统,未识别出重大监控缺失[110] - 公司制定披露政策,实施监控程序确保严禁未经授权取得及使用内幕消息[111][112] - 公司重视与股东沟通,通过多种渠道披露资料[113] - 公司已就董事及高级职员责任购买适当保险并每年检讨保障范围[131] - 集团投资遵循将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纳入投资分析及决策过程原则[191] - 集团与主要客户共享管治原则和最佳常规,鼓励其选择投资公司时参考[194] - 公司致力于营造安全健康工作环境,制定多项雇佣政策及程序[199]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2024年2月9日,公司附属公司出售物业,代价为160万港元,4月完成出售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157万港元用作营运资金[37] - 2022年公司在电影版权投资360万港元,持有15%权益,2025年5月26日出售该投资,确认公平值亏损345万港元[44] - 2023年5月29日公司采纳购股计划,有效期10年,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无授出购股[52][53] - 2024年10月4日,公司按每股0.021港元配發1.037亿股,所得款项净额约214.8万港元用作营运资金[62] - 2024年9月5日,联交所每股股份收市价0.025港元[63] - 2024年11月29日,公司进行股份合併、股本削減及拆細和股份溢價削減,已发行股份由6.22344031亿股变3111.7201万股[65][71] - 陈子康先生于2024年12月16日强制执行对葆丰管理有限公司所持公司9,059,843股普通股的股份押记,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约29.12%,此后陈先生不再持有公司股份[74] - 陈先生于2000年1月19日被裁定破产,2004年1月19日获解除破产,同年3月11日获破产解除证明书[73] - 陈先生于2022年7月22日加入公司,担任主席兼执行董事[72] - 林先生于2022年7月22日加入公司,在财务和管理会计拥有超22年经验[76] - 萧女士于2017年8月9日加入公司,在营销及业务发展方面经验丰富[78] - 罗先生于2012年起加入集团,自2020年7月2日起任执行董事,拥有超18年连锁零售管理经验[79] - 李先生于2019年7月加入公司,在会计、公司财务及咨询服务方面拥有超20年经验[80] - 罗先生于2022年7月22日加入公司,担任兆軒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主席等职[82] - 陈先生为公司执行董事林先生之内弟[75] - 李先生于2012年10月取得香港理工大学会计硕士学位,2012年1月起为香港会计师公会会员,2020年9月起为资深会员[8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遵守基于GEM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的企业管治守则[85] - 该年度董事会举行了5次会议及2次股东大会,全体董事出席率均为100%[89] - 陈恩德为公司主席,萧若虹为行政总裁,公司遵守主席及行政总裁角色划分守则[9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薪酬委员会由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及3名执行董事组成,举行1次会议,成员出席率100%[93][9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审核委员会由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举行2次会议,成员出席率100%,并已审阅公司该年度全年业绩[96] - 公司已采纳GEM上市规则第5.48至5.67条所载的交易必守标准,董事确认该年度遵守此标准[87][88] - 董事会负责制定及审阅集团企业管治政策等多项职责[86] - 执行董事负责领导及监控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保障股东权益,且均符合独立性指引[90] - 守则条文订明主席及行政总裁角色应划分,不由同一人担任[91] - 薪酬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评估人员表现、提出薪酬政策建议等[9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提名委员会由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及3名执行董事组成,举行了1次会议,全体合资格成员均出席[97] - 公司已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制定可计量目标以推行该政策,并由提名委员会适时检讨[99] - 所有董事须参与持续专业发展,公司会为董事安排简报会及专业发展,并更新相关法规发展[101][102] - 董事会负责提呈全面、清晰的报告及披露资料,董事明确编制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财务报表的责任[103][10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已付或应付给核数师先机会计师行
仍志集团控股(08079) - 2025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