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上半年服务费用和其他收入按年上升34%,占总收入31.6%[2] - 扣除预期信贷损失前之营业收入净额增长3%,至209.75亿港元[2] - 2025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80.97亿港元,较2024年上半年下跌28%;每股盈利为3.34港元,减少34%;平均普通股股东权益回报率为7.9%[2][5]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增加3%,为209.75亿港元;营业溢利下跌25%,为85.49亿港元;股东应得溢利下跌30%,为68.80亿港元[5] - 净利息收入减少11.44亿港元,即7%,为143.39亿港元,净利息收益率较2024年上半年减少30个基点至1.99%[21] - 保险业务金融工具收入净额增加68.09亿港元至90.58亿港元,保险服务业绩上升1.7亿港元(14%)至13.57亿港元[23] - 财富管理业务收入增加7.61亿港元(23%)至41.15亿港元,其中投资服务收入增加6.91亿港元(41%)至23.74亿港元,人寿保险业务收入增加7400万港元(5%)至16.21亿港元[23] - 2025年上半年与2024年下半年比较,扣除预期信贷损失变动及其他信贷减值提拨前之营业收入净额减少1.31亿港元(1%),营业溢利减少16.13亿港元(16%),股东应得溢利减少16.06亿港元(19%)[29] - 净利息收入减少9.62亿港元(6%),净利息收益率下降14个基点至1.99%,净服务费收入增长3.95亿港元(14%),净交易等相关收入增加11.87亿港元(252%)至16.58亿港元[29] - 2025年6月30日半年结算,香港业务总收入为177.2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0.4%,由服务费和其他收入增长31%带动,部分被净利息收入减少5%抵销[43] - 2025年6月30日半年结算,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业务总收入为112.60亿港元,按年增长6%,由服务费和其他收入按年增长37%带动[44] - 2025年,财富收入按年大增43%,存款结余按年增加11%,非港元存款按年上升21%,新造按揭贷款较2024年下半年大增79%[44] - 2025年,投资收入按年增长47%,基金及结构性产品收入分别增长23%及76%,零售投资资产管理规模按年上升12%,优越理财Family+户口开户数目按年增加51%[45] - 商业银行业务总收入按年减少8%,为64.63亿港元[47] - 制订保险产品及资产管理业务总收入按年上升18%,为19.14亿港元[50] - 资本市场及证券服务业务总收入按年增加10%,为9.01亿港元;除税前溢利增长14%,为6.04亿港元[51] - 外汇与期权买卖收入按年增长24%;不同资产类别财富产品收入增长79%;股票挂钩投资收入按年增加117%[51] - 2025年6月30日期内溢利为68.76亿港元,2024年6月30日为98.88亿港元[55] - 2025年6月30日除税后之期内其他全面收益为33.44亿港元,2024年为300万港元[55] - 2025年6月30日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102.2亿港元,2024年为98.91亿港元[55] - 2025年6月30日本行股东应占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102.24亿港元,2024年为98.96亿港元[55] - 2025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6880万港元,全面收益总额为1.0224亿港元[57] - 2024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9893万港元,全面收益总额为9896万港元[60] - 2025年6月30日半年结算净利息收入为1.4339亿港元,2024年同期为1.5483亿港元[61] - 2025年6月30日半年结算利息收入为2.6681亿港元,2024年同期为3.0826亿港元[61] - 2025年6月30日半年结算利息支出为1.2342亿港元,2024年同期为1.5343亿港元[61] - 2025年上半年服务费收入45.59亿港元,2024年同期为40.16亿港元;服务费支出14.12亿港元,2024年同期为14.52亿港元[62] - 2025年上半年以公允价值计入收益表的金融工具收入净额为107.16亿港元,2024年同期为28.22亿港元[63] - 2025年上半年其他营业收入为10.57亿港元,2024年同期为3.55亿港元[64] - 2025年上半年预期信贷损失变动及其他信贷减值提拨为48.61亿港元,2024年同期为15亿港元[65]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支出为75.65亿港元,2024年同期为75.23亿港元;成本效益比率为36.1%,2024年同期为36.8%[66] - 2025年上半年总税项支出为12.21亿港元,2024年同期为14.19亿港元[67] - 2025年上半年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根据盈利62.85亿港元及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18.82亿股计算,2024年同期盈利为96.11亿港元,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9.07亿股[69] - 2025年上半年分派予普通股股东每股2.60港元,共48.94亿港元,2024年同期每股2.40港元,共45.57亿港元[70] - 2025年上半年额外一级资本票据已付票息为5.95亿港元,2024年同期为2.82亿港元[70] - 2025年上半年扣除预期信贷损失变动及其他信贷减值提拨前,香港、中国内地、其他地区及跨业务区域抵减的营业收入净额分别为199.69亿、9.31亿、0.8亿、-0.05亿港元,合计209.75亿港元[75] - 2025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香港、中国内地、其他地区分别为82.23亿、-1.18亿、-0.08亿港元,合计80.97亿港元[7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支出增长4200万港元(1%)至75.65亿港元,员工支出增加2%,无形资产摊销增加14% [26][27] - 成本效益比率为36.1%,较2024年上半年的36.8%有所下降[5] 各条业务线表现 - 财富收入按年增长43%,制订保险产品及资产管理收入增加18%,今年第一季新造人寿保险保费按年增长57%[14] - 富裕客户数目过去三年每年增长10%,新开立的优越理财Family+户口数目按年增加51%[14] - 来自内地的新客户数量及有财富管理需求的内地优越理财客户数目均按年增长20%[15] - 过去6个月,提供予资讯科技行业的贷款增长37%,贸易融资贷款结余较2024年底增长16%,中小企同恒贷款结余较去年底增长49%[15] - 保险业务金融工具收入净额增加68.09亿港元至90.58亿港元,保险服务业绩上升1.7亿港元(14%)至13.57亿港元[23] - 财富管理业务收入增加7.61亿港元(23%)至41.15亿港元,其中投资服务收入增加6.91亿港元(41%)至23.74亿港元,人寿保险业务收入增加7400万港元(5%)至16.21亿港元[23] - 2025年6月30日半年结算,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业务总收入为112.60亿港元,按年增长6%,由服务费和其他收入按年增长37%带动[44] - 2025年,财富收入按年大增43%,存款结余按年增加11%,非港元存款按年上升21%,新造按揭贷款较2024年下半年大增79%[44] - 2025年,投资收入按年增长47%,基金及结构性产品收入分别增长23%及76%,零售投资资产管理规模按年上升12%,优越理财Family+户口开户数目按年增加51%[45] - 商业银行业务总收入按年减少8%,为64.63亿港元[47] - 贸易融资相关贷款结余自2024年底以来增长16%[47] - 制订保险产品及资产管理业务总收入按年上升18%,为19.14亿港元[50] - 保险业务合约服务差额按年上升20%,2025年6月为290亿港元[50] - 2025年第一季度,恒生人壽新造保费按年增长57%[50] - 资本市场及证券服务业务总收入按年增加10%,为9.01亿港元;除税前溢利增长14%,为6.04亿港元[51] - 外汇与期权买卖收入按年增长24%;不同资产类别财富产品收入增长79%;股票挂钩投资收入按年增加117%[51] - 反向回购协议结余较去年底增加50%[51] 各地区表现 - 2025年6月30日半年结算,香港业务总收入为177.2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0.4%,由服务费和其他收入增长31%带动,部分被净利息收入减少5%抵销[4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市场不确定性持续,贸易关税、高利率及商业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整体经济[2][11] - 公司拟展开最多达30亿港元的股份回购,并预期于六个月内完成[3][5][19][37][85] - 香港最低补足税(HKMTT)于2025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财政年度生效,公司预期会产生补足税负债[68]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2025年6月30日,普通股权益一级资本比率为21.3%,一级资本比率为23.3%,总资本比率为24.9%[5] - 2025年上半年每股派息合共为2.60港元,较去年同期高出8%[3][5][18][37] - 2025年6月30日总减值贷款由2024年12月31日的510亿港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550亿港元,2025年6月30日总减值贷款对总客户贷款比率为6.69% [26] - 资产总额较2024年底增长260亿港元(1%)至18220亿港元,客户贷款减少160亿港元(2%)至8030亿港元[31] - 提供予工业、商业及金融业务贷款减少4%,运输及运输设备贷款减少24%,资讯科技贷款增加37%,“居者有其屋计划”等置业贷款增加5%,信用卡贷款减少7% [31] - 贸易融资贷款增加16%,香港以外使用之贷款减少3% [32] - 客户存款较2024年底增长330亿港元,即3%,达13000亿港元[33] - 通知、往来及储蓄存款对客户存款总额比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49.5%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56.2%[33] - 2025年6月30日贷款对存款比率为61.8%,2024年12月31日为64.7%[33][34] - 2025年6月30日股东权益增长10亿港元,即1%,达1710亿港元[34] - 保留溢利减少20亿港元,即2%[34] - 平均总资产回报率为0.8%(2024年上半年:1.2%),平均普通股股东权益回报率为7.9%(2024年上半年:12.4%)[3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及3月31日止季度之平均流动性覆盖比率分别为335.0%及328.7%[36] - 2024年6月30日半年结算,扣除预期信贷损失变动及其他信贷减值提拨前之营业收入净额为204.31亿港元,营业溢利为113.96亿港元[39] - 2024年12月31日,资产总额为1795.196亿港元,负债总额为1625.632亿港元[39] - 公司成为首批将中国内地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连结的银行之一,扩展金管局“户口互联”服务至所有客户[46] - 公司于港铁佐敦站设立新分行,延长营业时间,提高外币提款机覆盖率,计划未来数月进一步投资港铁站分行并扩大服务范围[46] - 公司是香港首批为65岁及以上客户试行推出“智安存”户口方案的零售银行之一,7月起于21间指定分行设立反诈骗专员[46] - 中国南向的平均贷款结余较去年底增加43%[48] - 可持续发展Power Up融资基金已动用超三分之二,规模为800亿港元[48] - 2025年1月1日股东权益总额为16.9522亿港元,2025年6月30日为17.067亿港元[57] - 2025年已派股息为8.47亿港元,额外一级资本票据已付票息为595万港元[57] - 2024年赎回及偿还额外一级资本票据4.7亿港元,新发行4.687亿港元[60] - 2024年已派股息为8.4亿港元,额外一级资本票据已付票息为282万港元[60] - 2025年6月30日持作交易用途的资产中,库券为174.84亿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98.97亿港元减少[76] - 2025年6月30日强制以公平价值计入收益表的金融资产为1894.98亿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645.57亿港元增加[77] - 2025年6月30日总客户贷款为8197.09亿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8321.09亿港元减少[78] - 2025年6月30日预期信贷损失对总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