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表现:收入与利润 - 集团收入为2.39亿港元,较去年3.57亿港元下降33.1%[21][27] - 公司收入录得约2.39亿港元,较去年减少33.1%[98] - 集团总收入为2.39亿港元,同比下降1.181亿港元(降幅33.1%)[152][155] - 年度亏损7380万港元,去年为盈利1100万港元[21] - 毛利润为9770万港元,毛利率大幅提升至40.9%(去年为4.0%)[21][27] - 毛利率大幅提升至40.9%(2024年仅为4.0%)[153][155] 财务表现:成本与费用 - 一般行政费用激增5470万港元,主要因证券经纪业务全面运营[158][160] - 员工成本翻倍至3910万港元(2024年:1920万港元)[158][160] - 业务扩张导致未分配开支增加3370万港元[31] - 财务成本通过债务重组降至910万港元[27] - 计提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损失870万港元[31] - 投资物业重分类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损失5600万港元[31] 业务表现:电脑及电子产品贸易 - 电脑电子产品业务实现毛利620万港元,毛利率6.9%[34] - 电脑及电子产品贸易业务收入约9000万港元,同比下降63.8%,占集团总收入37.7%[104] - 电脑及电子产品贸易业务收入暴跌至9000万港元,同比减少1.588亿港元(降幅63.8%)[157] - 电脑及电子产品贸易业务因市场竞争加剧及需求疲软导致收入下滑[104] - 电脑及电子产品贸易业务应收账款总额主动降低以控制坏账风险[104] 业务表现:食品贸易 - 食品贸易业务毛利1950万港元,毛利率提升至25.4%(去年18.3%)[35] - 食品贸易业务毛利为1950万港元,分部利润为400万港元,毛利率从18.3%提升至25.4%[40] - 食品贸易业务收入约7700万港元,同比下降28.1%,占集团总收入32.2%[114] - 食品贸易业务收入降至7700万港元,同比减少3000万港元(降幅28.0%)[157] - 食品贸易业务因香港餐饮业下行导致客户需求减少[114] - 食品贸易业务因成本控制措施实现净利润率显著提升[115] - 食品贸易业务通过质检认证有望纳入大型餐饮集团供应商名单[115] 业务表现:金融服务 - 金融服务业务毛利为5520万港元,分部利润为1630万港元[42][46] - 证券经纪及咨询业务贡献毛利约5110万港元,分部净利润约1310万港元[122] - 金融服务业务收入飙升至5520万港元,同比激增5390万港元(增幅4146%)[157] - 公司贷款业务收入录得约5,520万港元,较去年大幅增加42.4倍[134] - 贷款业务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约23.1%,去年占比仅约0.4%[134] - 贷款业务收入从去年的约130万港元增长至约5,520万港元[134] - 公司贷款业务贡献毛利约410万港元及净利润约320万港元[131] 业务表现:贷款业务 - 公司贷款利率范围介于10.0%至15.0%之间[131] - 贷款期限通常为一年[131] -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Hunlicar CCIG金融管理有限公司在香港开展贷款业务[131] - 公司积极完善信贷评级机制,包括对借款人进行严格尽职审查[134] - 公司聘用新团队主动开发新客户来源[134] - 贷款业务利率范围为10%至15%[171][176] - 贷款期限为一年以内[171][176] - 贷款利率区间从8%-15%调整为10%-15%[194] - 所有贷款均为无抵押且期限在一年内[194] 业务表现:家族办公室服务 - 家族办公室业务毛利为1680万港元,分部利润为1230万港元[43][47] - 家族办公室服务业务收入为1680万港元,占集团总收入的7.0%[146][149] - 家族办公室业务品牌为"Harbour Family Office",提供财富管理和继承解决方案[43][47] 资产与贷款组合 - 总资产增长至5.60亿港元,流动资产达3.61亿港元[21][33] - 贷款组合本金总额从2024年的1.627亿港元降至2025年的1.5102亿港元[186][188] - 应收贷款账面总值增长至85.2百万港元(2024年:63.1百万港元),同比增长35.0%[194] - 2025年贷款应收款总额约8,520万港元(2024年:约6,310万港元),利率区间10%-15%(2024年:8%-15%)[191] - 2025年87.5%客户贷款额在0-2,000万港元区间(2024年:66.7%),12.5%客户在2,000-4,000万港元区间(2024年:33.3%)[191] - 2025年个人客户占比37.5%(2024年:66.7%),企业客户占比62.5%(2024年:33.3%)[191] - 大额贷款客户(20-40百万港元)占比从33.3%上升至12.5%,小额贷款客户(0-20百万港元)占比从66.7%上升至87.5%[194] - 公司客户占比从33.3%大幅上升至62.5%,个人客户占比从66.7%下降至37.5%[194] 信贷亏损与减值 - 金融资产预期信贷亏损净拨回220万港元(2024年拨回5400万港元)[159][161][162] - 应收现金客户款项拨回109.3万港元(2024年计提401.1万港元拨备)[159][161][162] - 公司记录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回约170万港元(2024年:拨回约5820万港元)[182] - 公司未核销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2024年:计提约2440万港元)[182] - 公司未核销应收利息预期信贷亏损(2024年:计提750万港元)[182] - 公司采用三阶段框架计量预期信贷亏损[168] - 贸易应收账款始终确认全期预期信贷亏损[167][169] - 其他金融工具通常按12个月预期信贷亏损计量[167][169] - 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回约170万港元(2024年:拨回约5,820万港元)[184] - 2025年贷款减值损失总额约4,650万港元(2024年:4,820万港元)[192] - 贷款减值亏损总额为46.5百万港元(2024年:48.2百万港元),同比下降3.5%[195] - 三名借款人(A、B、D)产生全额减值46.488百万港元,占未偿还本金46.601百万港元的99.8%[197] - 借款人B未偿还本金30.292百万港元为最大单笔减值[197] - 三家借款人(2024年:三家)确认减值损失,均非公司董事或关联方[192] - 公司已任命专业接管人处理违约借款人的资产清算[198] 还款与追回 - 年内应收贷款还款约4530万港元(2024年:约6360万港元)[182] - 年内应收利息还款约390万港元(2024年:约130万港元)[182] - 应收贷款还款额约4,530万港元(2024年:约6,360万港元),应收利息还款额约390万港元(2024年:约130万港元)[184] - 2025年从违约借款人处追回资金16.2百万港元(借款人A:0.4百万,借款人B:9.2百万,借款人D:6.6百万)[200] 借款人变动 - 2025年新增借款人G(1,750万港元)、H(4,000万港元)、I(1,500万港元)、J(240万港元)、K(912万港元)[186][188] - 2024年借款人C(4,000万港元)、E(4,870万港元)、F(700万港元)已结清贷款[186][188][189] 市场环境与行业趋势 - 香港电脑及电子产品贸易业务面临严峻形势,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产生重大影响[73] - 主要经济体间贸易争端导致进口零部件成本上升,挤压贸易公司利润率[73] - 香港电脑及电子产品贸易增长率近年显著下降,贸易量出现收缩迹象[74] - 食品贸易业务在2024年面临重大困难,经济不确定性和消费者行为转变导致零售市场下滑[75] - 餐饮业经营者面临阻碍,主要地区销售额和餐厅数量均下降[75] - 市场预计在2025年逐步复苏,商业租金下降和政策举措将增加消费者支出[76] - 在线食品贸易领域成为增长亮点,食品配送平台和电子杂货服务获得显著关注[80] - 供应链管理进步及本地供应商与数字平台合作提升运营效率和市场覆盖[80] - 证券经纪行业受市场波动影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紧张显著影响交易量[83] - 数字交易平台革新经纪格局,公司竞相提供先进交易工具和实时数据分析以吸引客户[83] - 证券经纪行业受市场波动影响,交易量受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地缘政治紧张和利率波动等多重因素显著影响[86] - 咨询服务业需求显著增长,客户对ESG投资兴趣明显增加[86] - 信贷业务整体贷款量下降,因利率上升抑制企业和消费者借贷意愿[87][91] - 家族办公室服务业务大幅增长,受经济稳定、有利监管及国际市场便利性驱动[89][93] - 政府举措推动家族办公室设立和扩张,包括简化注册流程、税收优惠及针对性推广[90] - 食品贸易行业表现出显著韧性,受益于香港战略地理位置和多元化美食景观[85] - 全球通胀及物流中断持续构成挑战,但供应链管理进步提升运营效率和市场范围[85] - 消费者信心持续下滑阻碍全球复苏并削弱贸易,同时物流、金融及贸易成本上涨加剧企业竞争[99][101] - 贷款机构采取更风险规避策略,在批准前进行全面信用评估,但中小企业专项贷款需求仍显著[87][91] - 恒生指数从2024年3月31日的16,541点飙升至2025年3月31日的23,119点,涨幅达39.8%[129] 公司战略与运营 - 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与两家领先科技和AI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43][47] - 公司成立于2005年并于2013年上市(原股票代码8036.HK),至2025年已运营20年[44][48] - 证券分部受益于活跃的美国市场及中港市场有吸引力的估值[42][46] - 公司专注于把握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需求以增加承销市场份额[42][46] - 公司通过新治理结构提升运营效率和竞争力[45][48] - 公司持续关注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和贸易紧张局势对供应链及金融市场的潜在影响[44][48] - 集团持有证监会牌照开展证券经纪及咨询业务[122] - 集团通过收购进入香港冷冻食品贸易及鱼类加工市场[111] 公司治理与架构 - 公司股份代号为3638[1] - 公司于2025年3月31日及2025年6月30日发生重要人事变动,包括行政总裁陈永森获委任为授权代表及公司秘书马咏仪获委任[6][8] - 公司审计委员会在2024年9月24日及2025年2月1日发生成员变更,卢康成先生担任主席[7][8]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包括14家主要金融机构,如中国银行(香港)、汇丰银行等[14][15] - 公司香港股份过户登记分处为卓佳证券登记有限公司,位于夏悫道16号远东金融中心17楼[16] - 公司核数师为Baker Tilly Hong Kong Limited(香港立信德豪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18]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开曼群岛(Cricket Square, Hutchins Drive, PO Box 2681)[11][13] - 公司总办事处及主要营业地点位于香港湾仔港湾道30号新鸿基中心22楼[13] - 公司网站地址为https://3638hk.com(注:该网站信息不构成本报告的一部分)[18] - 公司法律顾问包括香港的西蒙斯律师事务所(Simmons & Simmons)及金杜律师事务所(King & Wood Mallesons)[18]
亨利加集团(03638) - 2025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