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民商创科(01632) - 2025 - 年度财报
民商创科民商创科(HK:01632)2025-07-30 16:42

财务表现:收入和利润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总收益为0.2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大幅减少97.5%[15][19] - 公司收益从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8.0百万港元减少至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0.2百万港元,降幅为97.5%[52][56] - 资讯科技解决方案业务收益减少7.8百万港元,从8.0百万港元降至0.2百万港元,同比下降97.5%[53][57] - 公司股东应占亏损约56.8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58.7%[15][19] - 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5680万港元,较上年的3580万港元增加58.7%[78][84] 财务表现:成本和费用 - 收益成本减少5.1百万港元,从7.6百万港元降至2.5百万港元[60][64] - 资讯科技解决方案业务成本从7.6百万港元降至零,减少100%[61][65] - 贸易业务收益成本约2.5百万港元,主要为陈旧存货减值损失[62][66] - 员工成本增加7.1百万港元,从4.2百万港元增至11.3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67.0%[68][73] 业务表现:信息技术解决方案 - 公司主营业务包含信息技术解决方案、贸易及可再生能源科技三大板块[32] - 公司通过子公司和联营公司在中国提供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服务[33] - 公司IT解决方案业务重点维持现有客户群,并通过电商平台运营和直播服务扩大市场份额[129][131] - 公司计划将IT服务扩展至现有银行客户的更多分行、金融机构及国有企业[132][136] 业务表现:可再生能源科技 - 公司致力于发展可再生能源科技业务,特别是绿色甲醇领域[21][25] - 中国绿色甲醇现有产量仅能满足约1%的市场需求[23] - 绿色甲醇现有产量仅能满足约1%的能源需求[26] - 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旭科氫醇发展可再生能源业务,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00万元,公司持股51%出资人民币2550万元[40] - 公司通过配售新股筹集资金3000万港元,其中95%(约人民币2550万元)已投入旭科氫醇作为实缴资本[42] - 公司在江西省福州市签署绿色甲醇生产框架协议,并与传统甲醇生产商洽谈技术合作[46] - 生物质油生产设施建设进度已完成超过70%,预计近期封顶[47] - 生物质油生产设施施工进度已完成70%以上,预计近期封顶[50] - 可再生能源科技业务仍处于投资建设阶段,回顾年度未产生任何收益[59][63] - 公司成立运营公司及研究实验室,运营公司已与地方政府签署项目开发谅解备忘录[41] - 公司组建了专业团队开展可再生能源科技业务[41] - 民商深圳为成立附属公司发展可再生能源科技业务出资人民币25.5百万元[96][98] 业务表现:贸易及其他业务 - 尽管面临挑战,公司将继续维持和发展贸易业务,并探索新机会[133][137] - 香港餐饮业务面临挑战,公司正探索新机遇[138] 联营公司表现 - 联营公司税后业绩亏损扩大4.6百万港元,从亏损13.2百万港元增至17.8百万港元,同比增加34.8%[70] - 公司确认对联营公司投资减值损失约16.4百万港元[71] - 联营公司民商智惠税后亏损为1780万港元,较上年亏损1320万港元增加34.8%[75] - 确认联营公司投资减值亏损1640万港元[76] - 公司正探索加强对联营公司的控制,已启动公司章程修订及董事会改组[39] - 集团自2026年3月31日起将民商智惠财务业绩综合入账,因获得其董事会多数控制权[102][107] 财务状况:现金流和资本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240万港元,较上年的1050万港元增长113.3%[79][85] - 流动比率为1.5倍,较上年的2.3倍下降[81][85] - 流动资产为5810万港元,流动负债为3950万港元[81][85] - 公司无银行及其他借款[82][85] - 已发行股本238.32万港元,分为9.53亿股普通股[77][83] - 上市所得款项净额总额为7090万港元,其中未动用余额为150万港元[86][90] - 上市所得款项中3520万港元用于营运资金,已动用3370万港元[90] - 公司完成认购事项,以每股0.5港元配发及发行60,000,000股认购股份,总收益为30百万港元,净收益为29百万港元[92][9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净收益中28百万港元(占分配金额100%)已用于发展可再生能源科技业务[9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净收益中1百万港元(占分配金额100%)未动用,将用于一般营运资金,预计于2027年3月或之前使用[94] - 集团于2025年5月19日修订股东贷款,本金金额由11,000,000港元修订为9,500,000港元,延期至2026年6月11日[107] - 集团于2025年6月13日修订贷款,本金金额由9,500,000港元修订为9,000,000港元,延期至2026年10月6日[107] 人力资源 - 集团员工人数从2024年的9人增加至2025年3月31日的45人,增长400%[109] - 公司雇员人数从2024年的9名大幅增加至2025年3月31日的45名,增幅达400%[114] 公司治理和董事信息 - 于2024年12月19日委任宁蒙蒙女士为执行董事[6][7] - 审计委员会主席由蔡子杰先生担任[6][7] - 公司注册于开曼群岛,香港主要营业地址位于力宝中心一期42楼[10][11] - 股份代号为1632,主要往来银行为中国民生银行[11] - 独立核数师为中兴华郑郑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10][11] - 执行董事吴江涛月薪为10,000港元[141][143] - 执行董事陶静远月薪为10,000港元,但担任CEO不领取额外薪酬[145][149] - 执行董事赖晓鹏自2024年4月起月薪调整为54,000港元[147][150] - 执行董事宁蒙蒙月薪为10,000港元[153] - 吴江涛自2018年7月6日起担任董事会主席[140][143] - 陶静远自2022年11月30日起担任公司CEO[142][144] - 赖晓鹏拥有超过10年跨境业务经验,专注香港与内地业务[146][150] - 宁蒙蒙拥有超过10年金融投资管理经验[148][151] - 独立非执行董事蔡子杰拥有超过35年财务和审计经验[154] - 独立非执行董事蔡子傑先生年度董事薪酬为240,000港元[160][161] - 独立非执行董事张渺先生年度董事薪酬为240,000港元[162][164] - 独立非执行董事张伯陶先生年度董事薪酬为240,000港元[167][169] - 执行董事寧女士月度董事薪酬为10,000港元[157] - 蔡子傑先生担任浦林成山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股份代号:1809.HK)[158] - 张渺先生担任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高级董事总经理及结构性投资与融资主管[162][163] - 张伯陶先生担任宝积资本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股份代号:8168.HK)[166] - 张伯陶先生担任绿心集团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股份代号:94.HK)[166] - 张伯陶先生担任中国金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股份代号:605.HK)[166] - 公司致力于通过良好企业管治保护及提升股东价值[170] - 公司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其中4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82][183] - 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42.9%(3/7),超过上市规则要求的三分之一标准[185] - 公司已采纳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附录C1的企业管治守则并完全遵守[172][173] - 所有董事确认遵守上市发行人董事证券交易标准守则[175][178] - 公司为董事提供法律诉讼保险保障[187][188] - 新任执行董事宁蒙蒙于2024年12月19日获委任[182][183] - 独立非执行董事具备专业资格和财务管理专业知识[185] - 主席每年至少与独立非执行董事举行一次无执行董事列席的会议[187][188] - 董事可获得公司付费的独立专业咨询服务[177][180] - 公司向独立非执行董事取得书面年度独立性确认函[186] - 董事会在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共召开5次会议[200] - 所有董事均参与持续专业发展计划,包括吴江涛先生[194] - 公司为所有董事购买责任保险以降低履职风险[196][198] - 董事会会议通知提前至少14天发出,文件提前至少3天发送[197][199] - 董事接受培训形式包括研讨会/会议/论坛及阅读专业资料[194][195] - 陶静远先生、赖晓鹏先生等5位董事完成持续专业发展项目[194] - 宁蒙蒙女士于2024年12月19日获委任董事[194] - 董事每月获得公司业绩和状况更新[191][192] - 公司承担董事参加培训课程的全部费用[190][192] - 公司秘书负责保存所有董事会会议记录[197][199] 战略和未来展望 - 公司计划整合资源专注于现有IT解决方案业务[16][20] - 公司战略重点包括探索低碳及绿色能源转型机会,特别是可再生能源科技业务[117][120][125][126][127] - 公司致力于发展绿色甲醇技术,以应对中国"双碳"目标下的环境监管要求[122][126] 风险管理和公司政策 - 公司确认截至2025年3月31日无任何资产抵押或质押[116] - 公司确认截至2025年3月31日无任何重大或有负债[119][124] - 公司业务主要以人民币计价,面临港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但未使用任何金融工具进行对冲[118][123] - 公司明确表示未授予任何购股权,且截至2025年3月31日无尚未行使的购股权[11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无尚未行使的购股权[11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资产无任何抵押或押记[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