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迈克生物(300463) - 2025 Q2 - 季度财报
迈克生物迈克生物(SZ:300463)2025-07-31 18:1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营业收入为10.75亿元,同比下降15.94%[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04.25万元,同比下降83.12%[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305.62万元,同比下降68.24%[2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2亿元,同比下降23.93%[22]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556元/股,同比下降83.25%[2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53%,同比下降2.58个百分点[22]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15.86%至4.627亿元,与营业收入同向变动[75] - 管理费用同比增加19.54%至9208万元,主要因折旧摊销及信息系统服务费增加[75] -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4.74%至1.951亿元[75] - 自主产品毛利率71.24%,同比下降1.18个百分点[77] - 代理产品毛利率-7.89%,同比下降21.57个百分点[77] 业务线表现 - 自主产品销售收入8.72亿元,同比下降6.49%,占营业收入81.11%,占比增加8.2%[51] - 代理产品销售收入1.93亿元,同比下降42.16%[51] - 公司自主产品大型仪器及流水线市场端出库达成2,409台(条),其中海外市场913台(条)[52] - 2025年上半年免疫试剂销售收入4.52亿元,同比下降6.18%,生化试剂销售收入1.95亿元,同比下降25.24%[52] - 公司核心原料自产率提升至60%[52] - 公司经销收入占比从45.35%上升至64.98%[54] - 公司入选集采产品如肿瘤标志物、甲状腺功能、性激素六项的销量同比增长分别为21.17%、1.58%、21.94%[54] 研发与产品 - 公司研发人员1,076人,较上年同期减少82名,研发投入19,514.1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74%[55] - 公司免疫检测传染病项目注册2项,开发4项,免疫检测心肌项目上市1项,开发4项[56] - 公司累计获得国内产品注册证由期初的516项增加至519项,其中免疫202项、生化149项、血球32项、病理30项、快检25项、分子16项、凝血15项、尿液12项、血型8项、仪器产品29项[58] - 公司获得国际产品注册证由期初2,543项增加到2,766项,覆盖欧盟、伊拉克、印度尼西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58] - 报告期内公司流水线新增装机204条,累计装机1,095条,提供全面的实验室自动化解决方案[60] - 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体外诊断产品已取得注册证书519项,其中生化诊断产品149项,免疫诊断产品202项,其他诊断产品168项[60] 子公司与投资 - 公司全资子公司重庆征途科技有限公司已于2024年1月3日注销[14] - 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达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于2024年3月22日注销[14] - 公司控股子公司迈凯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已于2024年10月21日注销[14] - 公司拥有多家国内外子公司,包括美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和香港等地的全资子公司[14] - 公司参股企业包括美因健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华西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等[14] - 迈克实业子公司净利润为16,933,327.93元,占公司净利润10%以上[107] - 迈克电子子公司净亏损71,429.99元[107] - 安可瑞新材料子公司净利润为73,706,532.95元,占公司净利润10%以上[107] 市场与行业趋势 - 2024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预计为1,092.06亿美元,其中COVID-19检测占49.25亿美元[30] - 全球体外诊断市场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为4.3%,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达1,351.03亿美元[30] - 北美和欧洲占据全球体外诊断市场75%份额,发展中国家占比约20%但增速较高[30] - POCT类产品占全球体外诊断市场最大份额约28%,生化和免疫诊断分别占8%和26%[31] - 罗氏2024年预计收入170亿美元居全球首位,雅培以160亿美元紧随其后[33] - 中国IVD市场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预计5-8%,2029年市场规模达近1,650亿元[35] - 中国免疫诊断是最大细分市场,化学发光技术逐渐取代传统方法[36] - 中国生化诊断处于成熟期增速较慢,分子诊断是增速最快板块[36] 管理层讨论与指引 -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4] - 公司采用"仪器+试剂+服务"协同模式,升级为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44] - 研发模式以自主研发为核心,覆盖生化、免疫、血液、尿液、分子、病理等技术领域[44] - 公司与27家三甲医院合作开展GDF-15在心衰诊疗中的临床研究[45] - 原材料采购采取6个月至1年用量的策略,核心原材料进行储备[46] - 代理产品采购逐年减少,转向自主产品战略[47] - 生产模式为以销定产,依据销售计划和库存制定生产订单[47] - 销售模式逐步转向经销为主,海外市场通过当地经销商授权销售[49] 风险因素 - 公司面临政策变化风险,包括医疗器械集采政策压缩利润空间[108] - 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加剧风险,需提升产品质量和研发能力[109] - 公司面临技术创新与技术泄密风险,部分核心技术未申请专利保护[111] - 公司面临人才流失风险,核心人才流失可能影响运营[112] - 公司面临原材料供应风险,核心原材料主要依赖进口[113] - 生化试剂和化学发光免疫试剂集中带量采购对产品销售价格带来下行影响[40] - 2025年4月检验套餐解绑政策大幅削减检测量,市场过渡到存量竞争[41]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由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保证真实、准确、完整[3]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政府补助为719.55万元[26] -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为1092.06万元[26] - 公司报告期内补缴税款滞纳金及设备更新报废导致其他营业外支出27,228,990.61元[27] - 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合计影响金额为-29,013,709.58元[27] - 公司累计现金分红12.78亿元,2024年度分红0.63亿元,分红比例提升至净利润的50%[117] - 公司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117名激励对象730.29万股,授予价格为6.63元/股[125] - 公司2025年终止实施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并回购注销第一类限制性股票[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