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LCO HOLDINGS(00328) - 2025 - 年度财报
ALCO HOLDINGSALCO HOLDINGS(HK:00328)2025-07-31 22:4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为9900万港元,较2024年的1.48亿港元下降33%[6] - 2025年持续经营业务毛利为500万港元,较2024年的900万港元下降44%[6] - 2025年录得亏损6400万港元,主要因全球经济衰退及个人消费减少[6] - 2024年录得溢利5.92亿港元,主要来自终止经营业务出售组别收益5.96亿港元及取消并表附属公司收益7800万港元[6] - 公司2025年持续经营业务亏损6427万港元,较2024年的307万港元亏损大幅扩大[141] - 公司2025年营业总额为9.931亿港元,较2024年的14.842亿港元下降33.1%[141] - 公司2025年毛利润为512万港元,较2024年的886万港元下降42.2%[141] - 公司2025年每股基本亏损为0.63港元,而2024年为每股盈利9.79港元[143] - 公司2025年银行结余及现金为1005.6万港元,较2024年的2385.5万港元下降57.8%[147] - 公司2025年流动负债净额为1.4265亿港元,较2024年的1.6937亿港元有所改善[147] - 公司2025年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5158.2万港元负值,较2024年的7403.4万港元负值有所改善[147] - 公司2025年非控股权益应占亏损为0港元,而2024年为892万港元[143] - 公司2025年货币汇兑差额为618.7万港元正收益,而2024年为877.5万港元负收益[145] - 公司2025年研发开支为0港元,而2024年为11.5万港元[141] - 公司2025年持续经营业务亏损64,270千港元,相比2024年的3,070千港元亏损大幅增加[154] - 2025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19,986千港元,年末余额为10,056千港元[156] - 2025年公司经营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96,557千港元,较2024年的69,473千港元进一步恶化[154] 业务线表现 - 公司核心业务为自有品牌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的研发与销售[8] - 公司正从内部制造转向外包ODM/OEM模式,但整体财务仍面临挑战[8] - 公司2022年8月31日停止东莞生产线运营[56] - 公司2023年8月出售组别进入破产及清算程序[56] - 公司预计未来几个月笔记本电脑产品的销量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63] - 公司预计截至2025年6月的笔记本电脑产品手头销售订单将导致未来几个月销量较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同期有所增长[16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计划通过裁员、流程改进及成本控制优化运营[11] - 公司拟探索供股等资本市场融资方案以支持战略投资[11] - 公司将继续寻求业务合作机会以提升竞争力[11] - 公司认为有充足营运资金满足截至2026年3月31日止年度的需求,但若未能达成计划可能需调整资产账面值并重新分类流动与非流动项目[167] 财务流动性及债务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度持续经营业务亏损64,270,000港元[50] - 公司2025年3月31日流动负债净额约为142,651,000港元[50] - 公司未能偿还银行借贷约47,528,000港元且需立即偿还[50] - 公司为前附属公司提供财务担保约108,468,000港元[50] - 公司2025年3月31日银行结余及现金仅约10,056,000港元[50] - 公司需在2025年3月31日前偿还或已拖欠的银行及其他借贷约为47,528,000港元[59] - 公司办公场所估值约为130,000,000港元,加上其他抵押物业,管理层认为能够取得银行同意延期偿还借贷[59] - 公司由已故前主席提供的股东贷款约为38,052,000港元,由于遗产冻结,目前无法安排延期协议[60] - 应付贸易账款约为7,338,000港元,公司计划与债权人协商延长还款期限[61] - 公司2025年3月31日银行结余及现金为10,000,000港元,较2024年的24,000,000港元下降[91] - 公司2025年3月31日借款净额为184,000,000港元,较2024年的186,000,000港元略有下降[91] - 公司银行借贷全部为一年内到期,无中长期借贷[102] - 公司流动负债净额达142,651,000港元,银行借贷逾期未偿还47,528,000港元[127] - 公司为前附属公司提供财务担保的拨备约108,468,000港元[127] - 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仅剩10,056,000港元,面临重大流动性压力[12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净额约为142,651千港元,存在重大流动性风险[161] - 公司拖欠银行借款47,528千港元,需立即偿还且银行有权取消融资[161] - 公司办公场所及投资物业估值约130,000千港元,计划用于债务重组[162] - 2025年公司应付贸易账款约为7,338千港元,计划与债权人协商延长还款期限[164] 董事会及公司治理 - 董事会目前包括2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和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27] - 本年度共举行20次董事会会议和1次股东大会[33] - 执行董事何泽宇先生出席全部20次董事会会议[33] - 独立非执行董事朱凯勤先生和林至頴先生均出席全部20次董事会会议和1次股东大会[33] - 独立非执行董事邓社坚先生出席全部20次董事会会议但未出席股东大会[33] - 独立非执行董事邓超文先生出席全部20次董事会会议和1次股东大会[33] - 非执行董事田轶先生出席5次董事会会议[33] - 公司已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考虑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等因素[29] - 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均为三年[28] - 公司确认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均具独立身份[28] - 薪酬委员会本年度举行4次会议,成员出席率均为100%(邓社坚、朱凯勤、林至頴、邓超文各4/4)[36][37] - 审核委员会本年度举行3次会议,成员出席率均为100%(朱凯勤、林至頴、邓社坚、邓超文各3/3)[40][41] - 提名委员会本年度举行4次会议,成员出席率均为100%(林至頴、朱凯勤、邓社坚、邓超文各4/4)[43][44] - 全体董事确认在2025年3月31日前年度内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35] - 薪酬委员会职责包括制定董事及高管薪酬政策、绩效评估框架[36] - 审核委员会监督财务报告流程及内部控制系统[38] - 提名委员会评估董事候选人多样性(性别、年龄、专业背景等)[45] - 董事采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并承担相关责任[48] - 麦雪雯女士在2024年11月15日辞任前,各委员会出席率为100%(薪酬3/3、审核2/2、提名3/3)[37][41][44] - 公司执行董事签订为期3年的服务合约[105] - 公司非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签订为期3年的委任函件[106] - 公司所有董事均已参加与业务发展及监管更新有关的专业培训[70] - 公司已购买董事责任保险[111] 审计及财务报告 - 核数师高岭会计师对公司综合财务报表出具不发表意见[49] - 公司2024年3月31日综合财务报表被出具不发表意见声明[53] - 公司2023年3月31日综合财务报表被另一核数师出具不发表意见声明[54] - 核数师因缺乏足够审核凭据,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表示不发表意见[128][130] - 公司已终止经营的东莞生产线相关收益594,842,000港元无法核实[134] - 2024年3月31日的财务数据调整可能影响2025年度的相应数字[130] - 公司董事制定计划以改善财务状况,但效果存在不确定性[128] - 若改善计划失败,公司资产可能需大幅减值并重新分类[129] - 2024年度财报已因持续经营问题被核数师出具不发表意见[132] - 公司支付核数师高岭会计师有限公司的审计相关服务费用为750港元[67] - 公司已将内部控制检阅工作外包予第三方咨询公司,以审阅内部控制系统[67] - 公司审计师为高岭会计师有限公司[123] 股东及股权结构 - 主要股东Bong Ching Chung先生持有6,4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5.59%[116] - 主要股东Toh Cheng Hock Kenneth先生持有5,5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4.80%[116] - 公司确认在报告期内公众持股量超过已发行股份的25%[122] - 公司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未持有公司股份或债券[112] 会计政策及财务准则 - 采纳新修订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如HKFRS 16修订)对过往及未来期间财务数据无重大影响[168] - 公司评估尚未生效的新准则(如HKFRS 18、19)预计不会对综合财务报表造成重大影响[171][172] - 综合财务报表按历史成本基准编制,投资物业除外(按重估金额计量)[173][174] - 附属公司控制权转移时全额综合入账,终止时停止入账,公司间交易及未实现收益需对销[176] - 经营分类报告与内部决策呈报方式一致,由执行董事及高管评估[179] - 公司采用直线法计算折旧,主要折旧率为:傢俬、裝置及設備20%,廠房及機器9%至20%,汽車20%,模具25%,樓宇2.5%,租賃物業裝修20%至33.3%[187] - 投资物业按公允价值列账,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中的“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190] - 外币交易按交易当日汇率换算为功能货币,结算时产生的汇兑盈亏在损益内确认[181] - 海外业务的资产及负债按报告期末收市汇率换算,收入及支出按平均汇率换算[182] - 物业、厂房及设备按历史成本减累计折旧及减值亏损列账[185] - 非金融资产账面值高于可收回金额时,立即撇减至可收回金额[188] - 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按公允价值加交易成本计量,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交易成本列作开支[196] - 债务工具按摊销成本计量,利息收入采用实际利息法计入财务收入[198] - 使用权资产按初始确认时的相对公允价值分配,无法可靠分配时整项物业分类为物业、厂房及设备[184] - 商誉及公平值调整视为海外实体的资产及负债,按收市汇率换算[183] - 公司确认按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务工具投资的预期信贷亏损拨备[199] - 公司对应收贸易账款确认全期预期信贷亏损[199] - 预期信贷亏损金额根据信贷风险变动定期更新[199] - 其他金融工具的亏损拨备相当于12个月预期信贷亏损[199] - 金融资产与负债在符合条件时按净额基准呈报[200] 其他重要内容 - 2025年不派发末期股息(2024年亦无)[7] - 公司无预定的派息比率,董事会将根据财务状况和未来前景决定股息[71] - 股东可通过电子邮件、传真或邮寄方式向公司秘书发出书面查询[72] - 公司2024年3月配售所得款项净额为30.05百万港元,2024年11月配售所得款项净额为65.2百万港元[88] - 2025年公司通过发行股份融资66,625千港元,发行债券融资12,000千港元[156] - 公司2025年3月31日存货为25,000,000港元,较2024年的3,000,000港元大幅增加[92] - 公司2025年3月31日应收贸易账款为43,000,000港元,较2024年的38,000,000港元有所增加[92] - 公司2025年3月31日应付贸易账款为7,000,000港元,较2024年的29,000,000港元大幅减少[92] - 公司最大供应商占采购额的25%,五大供应商合计占82%;最大客户占销售额的28%,五大客户合计占71%[95] - 公司2025年3月31日雇员人数为20名,较2024年的15名有所增加[94] - 公司2025年3月31日可供分派储备为零,与2024年持平[96] - 公司2024年终止经营业务收益594,842,000港元[57] - 2025年公司货币汇兑差额产生收益6,187千港元,相比2024年的亏损8,777千港元有所改善[152][156] - 2025年公司附属公司取消并表产生收益14,292千港元[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