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讯盈科(00008)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01 16:34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益增加7%至港幣189.22億元[3] - 香港電訊收益上升4%至港幣173.22億元[3] - OTT業務收益上升10%至港幣11.94億元[3] - 香港电讯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综合收益为18,922百万港元,同比增长7%[11] - 香港电讯(未计流动通讯产品销售)收益为16,311百万港元,同比增长4%[11] - OTT业务收益为1,194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0%[11] - 免费电视及相关业务收益为343百万港元,同比下降29%[11] - 国际电讯服务收益增长1%至港幣38.13亿元[15] - 流动通讯业务收益增长5%至港幣52亿元,其中流动通讯服务收益增长5%至港幣41.89亿元[16] - 香港电讯总收益增长4%至港幣173.22亿元,未计流动通讯产品销售的总收益增长4%至港幣163.11亿元[16] - OTT业务收益增长10%至港幣11.94亿元,其中Viu贡献近90%[20] - 免费电视及相关业务收益下降29%至港幣3.43亿元,EBITDA下降48%至港幣4700万元[23] - 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益为港幣1,892.2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769.8亿元增长[53] - 香港电讯业务2025年上半年对外收益169.42亿港元,同比增长5.9%(2024年同期160亿港元)[67] - 其他业务收益从3.73亿港元增长至7.43亿港元,EBITDA成本为3.64亿港元[2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运成本节省4%至港幣19.21亿元[17] - 香港电讯的销售成本增加6%至90.21亿港元,集团整体销售成本增加12%至99.78亿港元[27] - 集团营运成本下降5%至29.34亿港元,其中香港电讯营运成本减少4%至19.21亿港元[28] - 销售成本从2024年同期的港幣893.9亿元增至2025年的997.8亿元[53] - 2025年上半年售出存货成本大幅增加至42.43亿港元(2024年同期31.63亿港元)[70] - 无形资产摊销费用从2024年上半年的15.76亿港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16.35亿港元[7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Viu的付費用戶增加至1,380萬名,推動訂購及廣告收益上升27%[3] - 本地电讯服务收益增长5%至87.14亿港元[14] - 漫游总收益按年增长7%,个人出境漫游收益增长11%达到疫情前水平的141%[16] - 5G客户人数增至189.4万名,占流动通讯后付客户总数的54%[16] - 公司旗下免费电视业务ViuTV的数码会员人数增长4%至330万人,观看时间上升4%[24] - 媒体业务2025年上半年EBITDA为3.93亿港元,同比增长22.8%(2024年同期3.2亿港元)[67] - 其他业务2025年上半年亏损扩大至3.64亿港元(2024年同期亏损3.09亿港元)[6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HKT Enterprise Solutions团队获得新项目订单总价值逾22亿港元[14] - Now TV已安装收费电视用户基础总数从143万增至144.8万[14] - 香港电讯的光纤入屋(FTTH)连接达到105.5万条,同比增长3%,占消费市场宽带线路的71%[14] - 公司完成收购Clermont Media Limited及其附属公司,总代价为港币7000万元[81] - 收购确认商誉为港币2900万元[81] - 收购目的是扩大公司在金融、经济、投资等领域的业务,并优化媒体平台以增加广告及订阅收入[81] - 收购款项于完成时以现金全额支付[8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完成对收购资产净值的公平价值评估[81] - 收购价分配为临时性质,将在2025年综合财务报表中调整[81] - Clermont集团主要从事出版报章及期刊,以及经营金融、经济等相关线上平台业务[8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EBITDA增加6%至港幣60.10億元[3] - 香港電訊EBITDA上升3%至港幣63.80億元[3] - OTT業務EBITDA上升51%至港幣3.46億元[3] - 期內綜合溢利上升116%至港幣7.58億元[3] - 電訊盈科股權持有人應佔虧損收窄至港幣4.45億元[3] - 香港电讯EBITDA1为6,380百万港元,同比增长3%,EBITDA1边际利润为37%[13] - 香港电讯经调整资金流为2,562百万港元,同比增长3%[13] - OTT业务EBITDA大幅增长51%至港幣3.46亿元,边际利润由21%上升至29%[2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综合EBITDA上升6%至60.10亿港元,EBITDA边际利润稳定在32%[30] - 融资成本显著下降15%至11.85亿港元,平均债务成本从4.4%下降至4.1%[3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收窄至4.45亿港元[36] - 公司整体EBITDA从2024年上半年的56.72亿港元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60.1亿港元,增幅6%[67] - 2025年上半年折旧及摊销费用为36.69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0.4%[68] - 融资成本从2024年上半年的13.9亿港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1.85亿港元[68] - 除所得税前溢利从2024年上半年的6.77亿港元大幅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12.04亿港元[68] - 本期溢利从2024年的3.51亿港元增长至2025年的7.58亿港元,同比增长116%[54] - 本期其他全面亏损从2024年的2.57亿港元扩大至2025年的6.17亿港元,主要受金融资产公平价值变动(-2.46亿港元)和现金对冲(-2.15亿港元)影响[54] - 本期全面收益总额从2024年的9400万港元增至2025年的1.41亿港元,增长50%[54] 其他财务数据 - 集团于2025年6月30日的债务总额为572.73亿港元,现金及短期存款为23.29亿港元[37] - 债务总额对资产总值比率为57%,较2024年12月31日的53%有所上升[37] - 公司附属公司CAS Holding No. 1 Limited和Hong Kong Telecommunications (HKT) Limited分别获得Moody's和S&P的投资级别评级[3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资本开支为港幣11.06亿元,占收益的5.8%,较2024年同期的11.42亿元和6.5%有所下降[39] - 香港电讯的流动通讯业务资本开支减少4%,电讯服务资本开支下降2%[39] - 或然负债中,履约保证从2024年12月31日的港幣12.27亿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港幣11.19亿元[44] - 公司向一家联营公司提供信贷融资港幣7.80亿元,其中已动用金额的担保约为港幣2.35亿元[4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在全球聘用超过14,400名雇员,较2024年同期的14,800名有所减少[46] - 非流动资产从2024年的837.27亿港元增至2025年的852.47亿港元,主要由于无形资产增长(219.26亿港元至235.97亿港元)[55] - 流动负债从2024年的252.91亿港元降至2025年的227.66亿港元,短期借款大幅减少(39.34亿港元至12.52亿港元)[56] - 长期借款从2024年的479.85亿港元增至2025年的559.59亿港元,增长16.6%[56] - 资产净值从2024年的115.14亿港元降至2025年的73.96亿港元,主要受非控股权益减少(40.26亿港元至31.70亿港元)影响[5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的22.88亿港元降至2025年的18.26亿港元,降幅20.2%[55] - 应付营业账款从2024年的75.70亿港元增至2025年的85.56亿港元,增长13%[56] - 永续资本证券从2024年的58.84亿港元降至2025年的55.92亿港元,降幅5%[57] - 公司2025年6月30日的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68.44亿港元[63] - 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总额为4.46亿港元,其中香港利得税1.56亿港元(税率16.5%),海外税项3700万港元,递延所得税变动2.53亿港元[71] - 2025年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9.77港仙,总额7.56亿港元,与2024年持平[73] - 2025年已派付的上一财务年度末期股息每股28.48港仙,总额22.03亿港元[74] - 2025年6月30日每股基本亏损为0.0575港元(亏损4.45亿港元/加权平均股数77.33亿股)[75] - 2025年6月30日应收营业账款净额35.68亿港元,较2024年末下降1.09亿港元,其中120日以上逾期账款占比22%[76] - 2025年6月30日应付营业账款85.56亿港元,较2024年末增长9.86亿港元,其中1-30天账龄占比43%[78] - 公司可供分派储备总额168.96亿港元,较2024年末减少8.26亿港元[79] - 公司在Viu的持股比例从2024年末62.8%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62.7%,导致非控股权益增加100万港元[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