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梦东方(00593) - 2025 - 年度业绩
梦东方梦东方(HK:00593)2025-08-01 22:44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3年总收入为921.9万港元,较2022年的2507.6万港元下降63.2%[4] - 2023年总收入为9,219千港元,较2022年的25,076千港元下降63.2%[23][28] - 公司2023年收入为9.2百万港元,较2022年25.1百万港元减少63.3%[54] - 2023年毛利润为628.7万港元,较2022年的1846.3万港元下降66%[4] - 2023年除税前亏损为4802.1万港元,较2022年的1.0896亿港元改善55.9%[4] - 2023年公司净亏损480,245千港元,较2022年净亏损910,719千港元收窄47.3%[28][29] - 公司2023年净亏损480.2百万港元,较2022年910.7百万港元有所收窄[54] - 2023年度公司录得亏损约480.2百万港元[10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3年财务费用为4006.4万港元,较2022年的5599.3万港元下降28.4%[4] - 公司财务成本为400.6百万港元,较2022年560.0百万港元有所下降[54] - 2023年员工总数从72名减少至14名,总员工成本从15.5百万港元降至7.9百万港元[7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3年物业销售收入为99万港元,2022年无此项收入[4] - 2023年租金收入为539.7万港元,较2022年的2233.7万港元下降75.8%[4] - 2023年旅游乐园营运及其他服务收入为283.2万港元,较2022年的273.9万港元增长3.4%[4] - 物业发展及租赁收入从2022年的22,337千港元大幅下降至2023年的6,387千港元,降幅达71.4%[23][28] - 旅游乐园运营收入从2022年的2,739千港元微增至2023年的2,832千港元,增长3.4%[23][28] - 物业发展及租赁分类业绩从2022年亏损1,071,461千港元改善至2023年亏损371,449千港元[28][29] 各地区表现 - 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中国,几乎所有非流动资产位于中国[32][3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正积极与贷款人进行债务重组磋商,并寻求额外融资来源[14] - 公司认为拥有足够营运资金支持业务及履行未来12个月的财务责任[15] - 公司管理层能否达成融资及经营现金流的重大不确定因素包括:获得新融资、加快物业销售回款、控制成本及资本开支[16] - 公司需在2025年前与贷款人协商重续或延长逾期借贷的偿还期限[16] - 公司需说服当前贷款人不要求立即偿还2025年到期的借贷[16] - 公司计划完成重组交易,包括债权人安排计划以解决所有申索[16] - 公司预计随着政府政策支持,房地产市场将逐步回稳及复苏[66][67] - 公司正与债权人协商债务重组计划,法院已下令召开债权人会议[92] 其他财务数据 - 2023年每股基本亏损为1.68港元,较2022年的3.17港元改善47%[5] - 2023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1.68港元,较2022年的3.17港元有所改善[41] - 公司2023年每股基本亏损为1.68港元,2022年为3.17港元[56] - 2023年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亏损为1759.7万港元,较2022年的7.1558亿港元改善97.5%[4]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从2022年的715,579千港元大幅下降至2023年的17,597千港元[30][31] - 公司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亏损17.6百万港元,较2022年715.6百万港元大幅减少[54] - 2023年附属公司终止综合入账收益为1.3124亿港元,2022年无此项收益[4] - 终止综合入账导致公司确认收益131,239千港元[53] - 终止综合入账集团截至2023年11月24日的资产净值为60,499千港元[53]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净额约为4.786亿港元,较2022年的9.037亿港元减少47.1%[13] - 2023年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约18.83亿港元,较2022年的32.56亿港元改善42.2%[13] - 2023年资本亏绌约为14.35亿港元,较2022年的8.371亿港元恶化71.4%[13] - 公司净负债于2023年12月31日约为1,434.8百万港元,较2022年的837.1百万港元增加71.4%[69] - 2023年银行及其他借贷以及应付可换股债券及债券约为17.57亿港元,较2022年的58.73亿港元下降70.1%[13] - 2023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约为540万港元,较2022年的350万港元增长54.3%[13] - 2023年递延税项负债为1359万港元,较2022年的957万港元增长42.0%[7] - 2023年可换股债券及债券为0,较2022年的4.437亿港元减少100%[7] - 2023年资本开支为1,142千港元(物业713千港元,投资物业429千港元)[31] - 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在2023年为亏损126,801千港元,相比2022年的收益21,098千港元大幅下降[37] - 2023年出售投资物业亏损101,829千港元,而2022年无此项亏损[37] - 2023年递延税项为37千港元,相比2022年的抵免178,895千港元显著减少[38]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在2023年减少至144,477千港元,较年初的1,355,581千港元大幅下降[43] - 2023年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为76,932千港元,较2022年的671,453千港元大幅减少[48] - 2023年诉讼拨备为1,949千港元,较2022年的197,084千港元显著下降[48]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为0千港元,较2022年的15,700千港元完全清零[45] - 2023年信贷亏损拨备为0千港元,较2022年的9,062千港元完全清零[47] - 公司总资产从2022年7,783.0百万港元降至2023年806.2百万港元[55] - 公司2023年净负债为1,434.8百万港元,较2022年837.1百万港元增加[55] - 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于2023年12月31日约为1,883.0百万港元,较2022年的3,256.3百万港元减少42.2%[69] - 公司流动比率由2022年12月31日的0.60倍降至2023年12月31日的0.15倍[69] - 公司流动资产总值于2023年12月31日约为344.4百万港元,较2022年的4,910.5百万港元下降93%[69] - 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于2023年12月31日约为2,227.4百万港元,较2022年的8,166.8百万港元下降72.7%[69]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于2023年12月31日为负1.6倍,较2022年的负10.3倍有所改善[69] - 公司总负债于2023年12月31日约为2,241.0百万港元,较2022年的8,620.0百万港元下降74%[69] - 公司未偿还天洋可换股债券本金额为人民币450百万元(约520.6百万港元),年利率5%[70] - 建银国际债券未偿还本金为465.4百万港元(2022年:465.4百万港元),余额已于2021年6月30日到期[71] - 建银国际债券于2021年6月30日逾期违约,导致205,182,287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约71.87%)及天洋可换股债券本金人民币450,000,000元被接管[72] - 2023年8月至12月期间,配售代理已配售全部已押记资产[73]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抵押资产包括发展中待售物业账面值330.7百万港元(2022年:2,951.0百万港元)及投资物业144.5百万港元(2022年:1,355.6百万港元)[76] - 公司持有天茂文化发展(江阴)有限公司约51%的股权,预计未来投资将持续减少[77]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为买方提供的按揭贷款担保未偿还本金总额为零(2022年:239.6百万港元)[80] - 北京天洋拖欠未偿还本金约25.1亿元人民币(约29.823亿港元)及应计利息约2.137亿元人民币(约2.54亿港元)[85] - 房山土地及在建工程2020年估值约为27.987亿元人民币(约33.253亿港元)[85] - 房山土地中区拍卖底价约为4.806亿元人民币,但未收到投标[87] - 房山土地中区以人民币480.6百万元(约538.0百万港元)转让给山东资管,用于清偿部分债务[88] - 房山土地南区及在建工程确认为发展中待售物业,金额约为2,562百万港元(2021年:2,852百万港元)[88] - 湖南梦东方拖欠北京银行未偿还本金约人民币263.1百万元(约312.8百万港元)[8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净额约为1,883.0百万港元,资本亏绌约1,434.8百万港元[100] - 天洋可换股债券已于2024年1月及2月全部转换为公司股份[91] 法律和诉讼事项 - 2023年法律申索总额降至190万港元,较2022年的41.32亿港元大幅下降[81] - 2023年建筑合约纠纷金额降至零,2022年为6.918亿港元[81] - 2023年银行及其他借贷拖欠偿还金额降至零,2022年为33.833亿港元[81] - 2023年其他杂项法律申索金额为190万港元,较2022年的5690万港元下降[81] - 2023年计提建筑成本负债诉讼拨备降至零,2022年为1.634亿港元[82] - 2023年未了结法律申索金额降至零,2022年为34.401亿港元[82] - 公司对物业销售终端客户的赔偿拨备为32,246,000港元[52] 公司治理和重大事件 - 公司于2024年3月11日被高等法院颁令清盘,并于2024年8月14日委任清盘人[9] - 前控股股东干扰附属公司业务运作,且未交出会计账册及记录[10] - 公司首次应用2023年生效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未对财务表现造成重大影响[17] - 公司未提早应用已颁布但尚未生效的新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18]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将于2027年生效,预期不会对公司财务状况构成重大影响[19][20]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及第7号修订本涉及ESG金融资产分类,将于2026年生效[21] - 2022年有三名主要客户贡献物业发展及租赁收入21,775千港元,占当年总收入86.8%[34][35] - 2023年无客户贡献收入超过总收入的10%[34] - 2023年无股息派付,与2022年相同[40] - 公司未建议派发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93] - 公司自2019年起持续亏损,且存在重大法律纠纷影响流动资金[100] - 核数师对2023年度合并财务报表出具不发表意见[99] - 公司因未支付款项于2024年3月11日被香港高等法院颁令清盘[10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合并财务报表未包含香港清盘产生的任何调整[102] - 审计师无法确认公司持续经营假设是否适当[103] - 公司失去对终止综合入账集团的控制权,剔除其财务数据[105][106] - 公司股份自2024年3月11日起暂停买卖并将继续暂停[110] - 清盘人无法确认公司过往业绩是否完整、存在及准确[112] - 公司董事会在2024年3月11日高等法院颁令清盘后停止所有董事权力[114] - 公司事务、业务及财物均由清盘人以公司代理人身份管理[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