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移动(00941)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07 16:3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营运收入为人民币5,438亿元,其中通信服务收入为人民币4,670亿元,同比增长0.7%[2][4] - 股东应占利润为人民币842亿元,同比增长5.0%[2][6] - 2025年上半年通信服务收入为4669.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73%[41] - 2025年上半年营运利润为905.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1%[41]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842.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41] - 2025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3.90元,同比增长4%[42] - 通信服务收入2025年上半年为4669.89亿港元,同比下降0.7%(2024年同期为4635.89亿港元)[53] - 公司股东应占利润为84,235百万元,同比增长5%(2024年同期:80,201百万元)[58] - 每股基本盈利基于加权平均股份数21,572,913,687股计算(2024年同期:21,407,141,693股)[58] - 每股摊薄盈利为84,113百万元,同比增长4.9%(2024年同期:80,169百万元)[6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2025年上半年网络运营及支撑成本为1398.8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96%[41] - 2025年上半年销售产品成本为747.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33%[41] - 维护支撑相关成本2025年上半年为953.98亿港元,同比下降1.0%(2024年同期为963.82亿港元)[54] - 网间互联支出2025年上半年为155.03亿港元,同比上升9.1%(2024年同期为142.14亿港元)[55] - 预期信用减值损失2025年上半年为129.95亿港元,同比上升8.0%(2024年同期为120.27亿港元)[55] - 固定资产折旧为71,973百万元,同比下降1.6%(2024年同期:73,108百万元)[6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数字化转型收入达到人民币1,569亿元,同比增长6.6%,占通信服务收入比为33.6%,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4] - 家庭市场收入为人民币750亿元,同比增长7.4%,家庭宽带客户达到2.84亿户,其中千兆家庭宽带客户达到1.09亿户,同比增长19.4%[10] - 家庭客户综合ARPU达到人民币44.4元,同比增长2.3%[10] - 政企市场收入为人民币1,182亿元,同比增长5.6%[11] - 政企客户数达到3,484万家,净增225万家[11] - 移动云收入达到人民币561亿元,同比增长11.3%[11] - 5G专网收入达到人民币61亿元,同比增长57.8%[11] - 新兴市场收入为人民币291亿元,同比增长9.3%[13] - 国际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140亿元,同比增长18.4%[13] - 数字内容收入达到人民币149亿元,咪咕视频AI智能观赛累计使用超1.98亿人次[13] - 产业链金融业务规模达到人民币471亿元,同比增长24.5%[13] - 无线上网业务收入2025年上半年为1954.89亿港元,同比下降4.7%(2024年同期为2050.64亿港元)[53] - 有线宽带业务收入2025年上半年为685.68亿港元,同比上升8.9%(2024年同期为629.71亿港元)[53] - 应用及信息服务收入2025年上半年为1366.74亿港元,同比上升5.9%(2024年同期为1290.05亿港元)[53] - 销售产品收入及其他2025年上半年为767.8亿港元,同比下降7.7%(2024年同期为831.55亿港元)[53] 各地区表现 - 国际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140亿元,同比增长18.4%[1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中国内地和其他国家及地区企业所得税准备为26,192百万元,同比增长16.4%(2024年同期:22,506百万元)[57] - 香港利得税准备为482百万元,同比增长38.9%(2024年同期:347百万元)[5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宣布派发中期股息每股2.75港元,同比增长5.8%[2][6] - 公司宣布派发2025年中期股息每股2.75港元[79] - 对非居民企业股东派发股息时将代扣代缴10%的企业所得税[80] - 沪港通和深港通投资者通过香港结算持有的股份将按10%税率代扣代缴企业所得税[81] - 非居民企业香港股份持有人的企业所得税将根据股权登记日股东名册代扣代缴[82] - 2025年中期业绩和中期报告已公布,可在香港联交所披露易网站和公司官网查阅[83] 其他财务数据 - EBITDA为人民币1,860亿元,同比增长2.0%,占通信服务收入比为39.8%,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2][6] - 按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收益达到人民币72亿元,同比增长17.0%[13] - 2025年上半年其他综合收益为83.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44%[42] - 2025年上半年外幣報表折算差額亏损3.3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9.93%[42] - 2025年上半年按權益法核算的投資收益为71.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41] - 利息收入2025年上半年为29.65亿港元,同比下降0.5%(2024年同期为29.8亿港元)[56] - 持有/处置金融资产净利得2025年上半年为62.27亿港元,同比下降23.5%(2024年同期为81.43亿港元)[56] 客户和连接数表现 - 移动客户数为10.05亿户,其中5G网络客户数为5.99亿户,渗透率59.6%[2][9] - 有线宽带客户数为3.23亿户[2] - 总连接数达到38.15亿,净增1.45亿[4] 技术创新和研发 - 公司成立中移九天人工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组建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设立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研究中心,创建AI+新型工业化创新研究院[21] - 公司建成全球首个6G小规模试验网,6G专利居全球运营商第一阵营,有效专利总量超1.8万件[23] - 公司量子计算云平台总规模超1,200量子比特,业界领先[24] - 公司总智算规模达到61.3 EFLOPS (FP16),包括自建及租赁智算规模[27][29] - 公司打造超200款多模态数据标注治理工具,建成覆盖32个行业、超3,500TB通用高质量数据集[27] - 公司推出VLA具身智能大模型,完成万亿参数级大模型先导试验[24] AI和数字化表现 - 公司上半年AI直接收入实现高速增长[26] - 公司上半年AI+DICT签约项目达到1,485个[30] - 公司AI化产品客户合计近2亿户,AI智能助理灵犀智能体2.0月活跃客户突破6,000万户[30] - 公司支撑超4,800个智慧城市、数字乡村项目[30] - AI+服务占比提升5.7个百分点[31] - 8个高价值场景达到L4高阶自智水平[31] - 7万数智员工在岗应用,累计减负700万人天[31] - 5家子企业试点研发大模型智能编码助手[31] 资产和负债变化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2,108,127百万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127,740百万元,增长0.93%[43][4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12月31日的167,309百万元大幅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94,566百万元,下降43.48%[43][45] - 经营业务现金流入净额从2024年的131,377百万元降至2025年的83,832百万元,下降36.19%[45] - 投资业务现金流出净额从2024年的85,482百万元增至2025年的134,249百万元,增长57.05%[45] - 融资业务现金流出净额从2024年的55,514百万元降至2025年的22,132百万元,减少60.13%[45] - 固定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714,494百万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673,565百万元,下降5.73%[43] - 在建工程从2024年12月31日的74,271百万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95,328百万元,增长28.35%[43] - 应收账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75,741百万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05,822百万元,增长39.72%[43] - 应付账款及应计费用从2024年12月31日的354,341百万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315,945百万元,减少10.84%[44] - 归属于本公司股东权益从2024年12月31日的1,392,032百万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429,671百万元,增长2.70%[44] - 应收账款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757.41亿港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1058.22亿港元,增长39.7%[70] - 91天至一年的应收账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288.18亿港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483.86亿港元,增长67.9%[70] - 应付账款及应计费用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3543.41亿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3159.45亿港元,下降10.8%[71] - 180天以内的应付账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1289.7亿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799.56亿港元,下降38%[72] 资本支出和投资 - 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新增成本合计55,796百万元,同比下降11.4%(2024年同期:62,969百万元)[69] - 资本承担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256.69亿港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297.26亿港元,增长15.8%[73] - 电信设备及其他资本承担从2024年12月31日的229.95亿港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270.39亿港元,增长17.6%[73] 品牌和ESG表现 - 中国移动品牌价值达到413亿美元,同比提升33.1%[18] - 累计9家子公司获省级以上“专精特新”认证[33] - GTI国际合作平台汇聚424家国际运营商及产业合作伙伴[34] - 2025年2月获“ESG榜样示范基地”称号[36] 董事会和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4名执行董事(杨杰、何飈、王利民、李荣华)和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姚建华、杨强博士、李嘉士、梁高美懿)[84] 未来展望 - AI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将催生百亿级、千亿级新赛道[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