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061,481千美元,同比增长8.76%[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毛利润为74,998千美元,同比增长162.02%[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应占联营公司溢利为6,780千美元,同比增长143.31%[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税前亏损为29,313千美元,去年同期为盈利22,120千美元[2]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间溢利为6,165千美元,去年同期亏损为(31,578)千美元[3] - 非控股权益应占期间溢利为14千美元,去年同期亏损为(65)千美元[3] - 公司拥有人应占全面收益(开支)总额为32,492千美元,去年同期为(55,848)千美元[3] - 非控股权益应占全面收益(开支)总额为398千美元,去年同期为(232)千美元[3] - 每股基本盈利为0.8美仙,去年同期亏损为4.0美仙[3] - 本期公司拥有人应占净溢利为6.2百万美元,去年同期为净亏损31.6百万美元[72] - 本期毛利率为3.64%,去年同期为1.51%,毛利增加46.4百万美元至75.0百万美元[7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销售成本为1,986,483千美元,同比增长6.4%[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预期信贷亏损为1,423千美元,同比减少54.01%[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为30,723千美元,同比减少28.63%[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一般行政开支为47,171千美元,同比增长48.65%[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23,799千美元,同比减少23.62%[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利息开支为30,318千美元,同比增长130.81%[2] - 经营开支减少7.3百万美元至65.8百万美元,去年同期为73.1百万美元[73] - 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减少12.3百万美元至30.7百万美元[73] - 汇兑收益减少6.2百万美元至5.7百万美元,去年同期为11.9百万美元[73] - 利息收入减少4.6百万美元至23.1百万美元,去年同期为27.7百万美元[74] - 政府补贴减少2.4百万美元[74] - 利息开支减少17.2百万美元至13.1百万美元,去年同期为30.3百万美元[74] 各地区表现 - 亚洲分部营业收入为853,280,000美元,欧洲分部为609,586,000美元,美洲分部为598,615,000美元[12] - 亚洲分部溢利为12,018,000美元,欧洲分部为28,201,000美元,美洲分部为28,820,000美元[12] - 亚洲分部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853.3百万美元,同比下降214.1百万美元或20.1%,但溢利增至12.0百万美元,去年同期为9.4百万美元[95] - 欧洲分部收入609.6百万美元,同比增加323.1百万美元或112.8%,溢利28.2百万美元,去年同期为4.2百万美元[101] - 美洲分部收入达598.7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0.5%[105] - 美洲分部溢利由去年同期的11.5百万美元增加至28.8百万美元[10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扩大海外产能以应对关税政策并把握本土市场增长机遇[45] - 美国2025年4月实施新一轮关税对公司成本架构及供应链构成风险[45] - 公司持续优化产能利用率并严格管控开支以提升效率[42] - 公司结束无盈利或低利润业务并转向高附加值产品[42] - 公司按中长期发展重心分配研发开支[45] - 公司积极优化客户组合以配合策略目标[42] - 公司探索就地采购及替代生产基地以缓解关税风险[45] - 公司预计有足够资金应付未来十八个月的营运资金及资本支出需求[75] - 公司财务资源(包括现金、现金流量、银行融资及流动资金状况)仍然足以为其持续经营业务及资本承担提供资金[75] - 2025年销售额预计与2024年持平,公司通过优化客户组合改善毛利率[167] - 公司通过削减经营开支、整合厂区及提高效率维持财务弹性[167] 业务线表现 - 4G车载通信控制单元(TCU)向全球汽车制造商出货超过一百万套[42] - 智能回收机器人持续获得北美市场青睐[42] - 车载电子业务收入较2024年上半年增长约五倍[49] - 智能手机客户仍是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47] - 公司通过全自动化生产线提升能源效率和推动可持续运营[50] - 4G TCU于2024年开始量产及出货,今年达到出货量超过一百万件[83] - 车载电子生产线已实现全面自动化,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82] - FIH智能回收机器人在北美概念验证试验中展示超过90%的分类准确度[84][85] - 公司已将Ku-band UT产品组合扩展至Ka-band UT以满足不同频段需求[86] - 公司在越南持续扩展制造网络,利用其地理位置优势和成本竞争力[87] 供应链和采购 - 公司五大客户占营业总收入约82.06%[47] - 来自鸿海及Sharp的营业收入分别占总销售额的16.32%和5.90%,合计占26.56%[48] - 五大供应商占总采购额的44.6%[52] - 鸿海科技集团占总采购额的7.9%[53] - 公司向1,206家全球供应商采购元件[52] - 公司采用TQSCE框架严格筛选供应商[52] - 公司与近千家可靠供应商合作,包括鸿海,确保供应链高效运作[56] - 2025年上半年材料供应稳定,成本下降,但下半年供应商持审慎态度[58] - 2025年第二季度起DRAM及NAND价格上涨,预计下半年持续上涨[58] 人力资源和员工 - 中国厂区进行组织重整导致雇员人数减少,首要目标是保留关键人才以推动业务转型[65] - 越南厂区Fushan在2025年上半年新入职间接员工较2024年增长168%,直接员工增长120%[65] - 越南厂区在2025年1月至5月期间公开招募超过7,000名直接劳工操作员(DLOP)[65] - 公司实施业务重整措施,包括重组表现欠佳的制造部门、处置闲置资产、减少员工人数等[63] - 公司重视员工福利,为间接员工及其家属提供优质健康保险,为直接员工提供住院医疗保障[6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团雇员总数为48,711名,较2024年12月31日的31,568名大幅增加[69] - 2025年上半年员工成本总额为1.11亿美元,低于2024年上半年的1.16亿美元和2024年下半年的1.53亿美元[69] 投资和收购 - 公司收购诺基亚品牌功能手机业务资产总代价为350百万美元,其中商誉为79.4百万美元[114] - 公司于2020年购买价值38.3百万美元的HMD可换股债券,转换后总持股占HMD已发行股份的14.38%[115] - Stellantis向公司全资附属公司Mobile Drive注资40百万美元,交易完成后双方各持股50%[118] - 集团向AceVector投资约200百万美元[124] - 集团于AceVector的股权为3.80%(全面摊薄基准)[124] 税务和法规 - 公司所得税开支为15,941,000美元,其中即期税项为20,727,000美元[14] - 公司在中国投资的溢利预扣税为8,137,000美元[14] - 公司第二支柱规则下的补足税为9,500,000美元[14] - 中国内地附属公司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其中两家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优惠税率[15] - 一家中国附属公司根据小微企业政策享有5%优惠税率[15] - 集团因第二支柱规则需缴纳全球最低补足税,确认即期税项开支950万美元[17] - 自2025年1月1日起,香港等司法管辖区实施第二支柱税制,最低税率为15%[162][164] 现金流和财务状况 - 公司现金结余从2024年12月31日的1,516百万美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775百万美元[143] - 自由现金流量从2024年12月31日的237百万美元流入转为2025年6月30日的417百万美元流出[143] - 资本负债比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8.9%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3.2%[143] - 计息对外借贷从2024年12月31日的341百万美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30百万美元[143] - 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出为375百万美元[144] - 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出为155百万美元,其中42百万美元用于物业、厂房及设备开支[144] - 融资活动的现金净流出为229百万美元,主要由于银行借贷净额减少211百万美元[144] 市场趋势和展望 - 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计放缓至2.3%,较年初预测下调近0.5个百分点[150]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至2.952亿部,连续八季增长[153] - 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仅同比增长0.6%至12.4亿部,较2月预测的2.3%增幅下调[153] - 2025年全球电动车销售量预计突破2000万辆,占全球汽车销量四分之一以上[156] - 汽车行业正向CASE(互联化、自驾驶、共享与服务和电动化)趋势迈进,其中SDV(软件定义汽车)发展显著,支持OTA更新[157] - 长期高利率及消费者信心转变抑制了消费电子产品需求,尤其是已饱和的手机市场[159] -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影响全球贸易,俄乌冲突、中美紧张关系及中东冲突升级对供应链和投资者信心产生负面影响[159]
富智康集团(02038) - 2025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