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额变化 - 营业额同比下降18.0%至5044.6万港元(去年同期6153.0万港元)[3]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收益为50,446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61,530千港元下降18.0%[14] - 公司营业额同比下降18.0%至5040万港元(2024年同期:6150万港元)[38] 毛利变化 - 毛利大幅下降41.0%至539.5万港元(去年同期914.5万港元)[3] - 毛利率从14.9%下降至10.7%[39] 成本和费用变化 - 行政开支显著减少68.4%至152.2万港元(去年同期481.5万港元)[3] - 已出售存货成本为45,050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52,385千港元下降14.0%[17] - 雇员成本(包括董事酬金)为4,948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8,749千港元下降43.4%[17] - 行政开支大幅减少至150万港元(2024年同期:480万港元),主要因贸易应收账款信贷减值拨回260万港元及汇兑收益增加120万港元[41] - 总员工成本(含董事酬金)为870万港元,与去年同期持平[49] 溢利和盈利变化 - 期内溢利大幅增长145.1%至259.8万港元(去年同期106.0万港元)[3] - 每股基本盈利为2,598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060千港元增长145.1%[20] - 期内溢利大幅增长至260万港元(2024年同期:110万港元)[42] 现金流变化 - 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691.6万港元(去年同期645.6万港元)[7] 现金及等价物变化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17.9%至3177.9万港元(期初2694.8万港元)[5] - 公司持有现金及银行结余3180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2690万港元增长18.6%[44] 资产和应收款项变化 - 存货减少15.9%至312.9万港元(期初372.1万港元)[5]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减少6.0%至3066.1万港元(期初3261.9万港元)[5] - 贸易应收账款净值降至2691.6万港元(2024年末:3057.1万港元),其中3个月内账龄占比67.5%[28][10] - 应收账款坏账拨备降至315万港元(2024年末:571.3万港元)[10] 负债和应付款项变化 - 贸易及票据应付账款增至801.3万港元(2024年末:730.4万港元),其中93.7%在3个月内到期[29] 权益和资本结构变化 - 权益总额增长5.5%至5483.7万港元(期初5199.9万港元)[5] - 资产负债比率(总债务/权益总额)为0.2,较2024年末的0.3改善33.3%[44] -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为5.7,较2024年末的4.5提升26.7%[44] - 流动资产净值为5400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4910万港元增长10.0%[44] 非流动资产变化 - 公司指定非流动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3,029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989千港元,降幅67.3%[15] - 使用权资产账面净值大幅下降至19万港元(2024年同期:1983.3万港元),主要因物业折旧171.5万港元[9] 税务亏损变化 - 公司累计税务亏损为54,638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70,274千港元减少22.3%[20] 股息派发 - 宣布派发股息808.1万港元(去年同期无派息)[3] - 公司宣派中期股息每股1港仙,总计8,081千港元[23] - 宣派中期股息每股1.0港仙(去年同期:无)[50] 地区收益表现 - 亚洲(不包括中国)地区收益为34,127千港元,同比下降17.3%[14] - 美国地区收益为10,338千港元,同比下降26.8%[14] - 中国地区收益为2,766千港元,同比下降12.1%[14] 借贷和资本承担 - 公司维持零银行借贷且无重大资本承担[33][37] - 公司无银行借贷且无抵押资产[44][46] 员工人数和薪酬变化 - 员工人数为120名,较去年同期130名减少7.7%[49] - 主要管理人员薪酬总额增至184万港元(2024年同期:130.4万港元)[35] 或然负债和投资事项 - 公司无重大或然负债(去年同期:存在8827.9万港元担保)[48] - 公司无重大投资、收购及出售事项[47] 董事会组成 - 公司董事会由两名执行董事宋啟庆(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和张港璋,以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江兴琪、梁婉雯和冯建中组成[61]
兴利(香港)控股(00396) - 2025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