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阳科技(00818) - 2025 - 中期业绩
高阳科技高阳科技(HK:00818)2025-08-18 20:4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入同比下降18%至961.708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1,176.888百万港元[2] - 毛利同比下降20%至332.110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413.836百万港元[2] - 分类EBITDA(扣除未分配项目前)同比暴跌88%至8.839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75.379百万港元[2] - 经营亏损为140.575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盈利9.488百万港元[2] - 应占联营公司之业绩同比下降16%至119.224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141.385百万港元[2] - 经调整纯利同比下降64%至59.886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164.280百万港元[2] - 期内亏损为27.143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盈利23.415百万港元[2] - 总收入下降至9.62亿港元,同比减少18.3%(去年同期11.77亿港元)[18] - 集团总收入同比下降18.3%,从117.69亿港元降至96.17亿港元[23][24] - 集团期内亏损2714万港元,而去年同期为盈利2342万港元[23][24]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9.6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11.77亿港元下降18.3%[63] - 2025年上半年经营亏损1.41亿港元,去年同期为盈利948.8万港元[63] - 综合营业额为9.617亿港元,同比下降18%[66] - 期内亏损为271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盈利2340万港元[66]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1.415百万港元,同比转亏(2024年同期盈利3.397百万港元)[36]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1141.5万港元,而去年同期为溢利339.7万港元[3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雇员福利开支增加至521.458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4.7%[28] - 已付/应付业务渠道合作商的佣金及奖励减少至463.791百万港元,同比下降9.6%[28] - 研究及开发成本增至176.557百万港元,同比增长6.4%[28] - 信贷减值亏损拨回5.554百万港元,同比改善116.5%(2024年同期为亏损33.621百万港元)[28] - 所得税开支为7.074百万港元,同比转亏(2024年同期为抵免16.855百万港元)[29] - 香港利得税计提4.577百万港元,税率为16.5%(2024年同期未计提)[29][30] - 北京结慧确认过往年度所得税超额拨备2.237百万港元[31][33] - 购股权开支约8700万港元,主要来自支付及数字化服务分类[79]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抵免主要因支付及数字化服务分类下附属公司获得软件及集成电路企业资格[100] - 应计员工成本及退休金责任减少主要因2025年上半年支付2024年年终花红[9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销售货品收入锐减至586万港元,同比暴跌93.0%(去年同期8389万港元)[18] - 利息收入下降至5806万港元,同比减少28.1%(去年同期8076万港元)[18] - 政府补贴收入增至957万港元,同比增长21.9%(去年同期786万港元)[18] - 金融科技服务收入稳定在3759万港元,同比微增0.2%[18]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产生亏损323万港元,去年同期为收益27万港元[18] - 支付及数字化服务收入同比下降10.3%,从89.22亿港元降至80.05亿港元[23][24] - 金融科技服务EBITDA大幅改善,从亏损2037万港元转为盈利2824万港元[23][24] - 平台运营解决方案收入同比下降27.5%,从5.71亿港元降至4.13亿港元[23][24] - 分类间营业额从324万港元增至605万港元,增长86.6%[23][24] - 支付及数字化服务业务营业额8.01亿港元,同比下降10.3%,EBITDA为2655.5万港元[62] - 金融科技服务业务EBITDA为2824.2万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2037.2万港元[62] - 支付及数字化服务营业额8.005亿港元,同比下降10%,EBITDA为2655.5万港元,同比下降77%[67] - 支付及数字化服务经营亏损8330万港元,主因附属公司购股权产生8520万港元非现金开支[67][68] - 金融科技服务营业额4620万港元,同比增长5%,经营溢利2540万港元,去年同期亏损2050万港元[70][71] - 平台运营解决方案营业额4130万港元,同比下降28%,经营亏损2390万港元[72] - 金融解决方案营业额7360万港元,同比下降26%,经营亏损3210万港元[74] - 支付交易笔数同比增长8%[109] - 跨境业务交易额同比增长超过150%[109] - 服务贸易投入取得四倍以上增长[109] 各地区表现 - 无相关内容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获得上交所20亿元储架式信单ABS无异议函[112] - 集团未对汇率风险采取任何对冲措施[122] - 期内无重大投资、收购或资本资产计划[119][120][121] 其他财务数据(资产、债务、借款等) - 资产总值同比增长16%至13,812.111百万港元,去年底为11,858.778百万港元[3] - 权益总额同比增长2%至7,915.882百万港元,去年底为7,722.876百万港元[3] - 每股资产净值同比增长3%至2.851港元,去年底为2.781港元[3] - 支付及数字化服务业务应付款项大幅增加至41.78亿港元,较期初26.24亿港元增长59.2%[8] - 总流动负债显著上升至58.81亿港元,较期初41.20亿港元增长42.7%[8] - 新增资产支持证券负债3.08亿港元[8] - 总负债权益比率为42.7%,总负债58.96亿港元对应总权益及负债138.12亿港元[8] - 总资产从118.59亿港元增至138.12亿港元,增长16.5%[25] - 非流动资产添置从2302万港元增至2818万港元,增长22.4%[25] - 支付及数字化服务资产大幅增加23.6%,从57.71亿港元增至71.34亿港元[25] - 金融解决方案资产下降14.0%,从4.69亿港元降至4.03亿港元[25] - 每股基本亏损0.004港元(2024年同期盈利0.001港元)[36] - 加权平均普通股数减少至2,729.41百万股,同比下降1.1%[36] - 每股摊薄亏损为0.040港元,去年同期为0.032港元[39] - 应收贷款总额为15.74亿港元,较去年底的19.33亿港元减少18.6%[41] - 逾期超过三个月的应收贷款为1.55亿港元,较去年底的1.53亿港元增长1.1%[41] - 应收贷款减值拨备为1.48亿港元,较去年底的1.48亿港元基本持平[41][42] - 对百富环球的投资账面价值为31.76亿港元,较期初的30.90亿港元增长2.8%[45][48] - 从百富环球获得应占溢利1.3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55亿港元下降13.4%[45][48] - 从百富环球收到股息91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8372万港元增长8.7%[48] - 公司于百富环球的权益由34.29%增至34.35%[48] - 联营公司整体贡献应占溢利1.1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41亿港元下降15.6%[45] - 兆讯恒达投资减值1.409亿港元,可收回金额为3.426亿港元,企业价值与销售额比率倍数为2.56倍,缺乏适销性折让20.5%[49] - 北京方云未确认应占权益亏损为289.1万港元,持股比例23.1%[50] - 点三三未确认应占权益亏损为385.7万港元,持股比例49%[53] - 北京充享未确认应占权益亏损为53万港元,持股比例49%[54] - 应收账款总额1.227亿港元,较期初1.896亿港元下降35.3%,减值拨备398.5万港元[56] - 应收账款账龄恶化:181-365天账期金额从281万港元增至1794.9万港元[56] - 应付账款总额3.866亿港元,较期初4.274亿港元下降9.5%[56] - 支付及数字化服务业务应付款项增至41.782亿港元,较期初26.235亿港元增长59.3%[58]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款项降至8.726亿港元,较期初9.254亿港元下降5.7%[59] - 预收客户款项增至4029.5万港元,较期初2738.2万港元增长47.2%[59] - 资产支持专项计划首期发行规模为人民币3.35亿元(约合3.6亿港元),其中优先级证券2.8亿元(年利率3%),次级证券5500万元[61] - 公司持有次级证券账面价值3.08亿港元,由账面价值3.63亿港元的应收贷款作为抵押[6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36.72亿港元,较期初30.11亿港元增长22.1%[64] - 受限制银行结余40.54亿港元,较期初25.94亿港元增长56.3%[64] - 资产支持证券负债3.08亿港元,期初为零[65] - 每股资产净值2.851港元,较期初2.781港元增长2.5%[65] - 资产总值138.121亿港元,较去年底增长16.5%[66] - 流动资产净值39.486亿港元,较去年底增长2.7%[66] - 百富环球持股364,000,000股,占实际权益约34.4%,公平值约2,202,200,000港元,占集团未经审核资产总值约23%[82] - 百富环球投资成本为259,800,000港元,公平值低于账面值,但可收回金额超过账面值[82] - 百富环球2025年上半年未经审核纯利减少,主要由于收益下降,归因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导致采购订单减少[83] - 兆讯恒达持股约45.73%,权益319,000,000港元,占集团未经审核资产总值约2%[85] - 应收账款总额122,707千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189,586千港元下降35.3%,主要由于金融解决方案及平台运营解决方案未偿还结余变动[87][88] - 按摊销成本计量之其他金融资产及其他流动资产392,952千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204,035千港元增长92.6%,主要由于跨境业务其他应收款项增加[87][89] - 受限制银行结余4,053,794千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2,593,913千港元增长56.3%,主要由于客户储备金集中存放要求[91][9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3,671,885千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3,011,282千港元增长21.9%[91] - 支付及数字化服务业务应付款项4,178,198千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2,623,537千港元增长59.3%[93] - 应付账款386,640千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427,433千港元下降9.5%,主要由于支付及数字化服务分类未偿还结余变动[93] - 公司间接持有80.04%权益的附属公司融汇智达保理发行的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总规模上限为人民币20亿元[97][106] - 资产支持证券第一期发行规模为人民币3.35亿元,已于2025年4月16日成立[97][106] - 优先层级资产支持证券面向中国合格机构投资者发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97][106] - 次级层级资产支持证券发行给融汇智达保理或其指定联属公司[97][106] - 发行所得款项主要用于金融科技服务分类的一般营运资金[97][106] - VBill (Cayman)购股权计划授出2401份购股权,占VBill (Cayman)已发行股本约29.998%[101] - 每份购股权行使价为235,000港元,较2024年9月30日净资产溢价约0.4%[102] - 购股权分三年归属:40%于第一周年、30%于第二周年、30%于第三周年[102] - 总资产达138.121亿港元(2024年末:118.588亿港元)[11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6.719亿港元(2024年末:30.113亿港元)[117] - 现金净额为40.382亿港元(2024年末:33.717亿港元)[117] - 资本负债比率为5.0%(2024年末:1.5%)[117] - 受限制银行结余为40.538亿港元(2024年末:25.939亿港元)[117] - 每股资产净值为2.851港元(2024年末:2.781港元)[116] - 银行借款减少至7240万港元,较期初8210万港元下降11.8%[118] - 银行融资增至2.173亿港元,较期初2.138亿港元增长1.6%[118] - 人民币计现金及等价物增至56.303亿港元,较期初39.162亿港元增长43.8%[118] - 美元计现金及等价物增至12.666亿港元,较期初9.833亿港元增长28.8%[118] - 欧元计现金及等价物增至4690万港元,较期初3400万港元增长37.9%[118] - 日元计现金及等价物增至1710万港元,较期初520万港元增长228.8%[118] - 制造商担保协议金额最高达2000万美元(约1.56亿港元)[123] - 原设备制造商担保协议金额最高达1000万美元(约7800万港元)[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