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收益为人民币793.7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3.1%[3] - 报告期利润为人民币28.8百万元,同比增长14.2%[4] - 公司股东应占利润为人民币25.8百万元,同比增长7.6%[4]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人民币0.38元,2024年同期为人民币0.36元[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益为793,652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769,883千元增长3.1%[24] - 2025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38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0.36元增长5.6%[29] - 除所得税开支前利润增加19.4%至人民币32.6百万元,主要由于其他收益增加[76] - 公司总收益增加3.1%至793.7百万元人民币,其中物业城市服务收益占比63.4%[61][6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毛利为人民币109.8百万元,同比减少12.7%,毛利率为13.8%,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4] - 融资成本从2024年的3,920千元大幅下降至2025年的1,080千元,降幅达72.4%[2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3,756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2,060千元增长82.3%[27] - 销售成本增加6.2%至683.9百万元人民币,主要由于业务规模扩张和分包成本增加[64] - 毛利减少12.7%至109.8百万元人民币,整体毛利率下降2.5个百分点至13.8%[65][66] - 物业城市服务毛利率下降4.5个百分点至12.3%,涉外、科技、医疗等综合服务毛利率上升1.2个百分点至14.8%[66][67] - 其他收入增加10.8%至4.6百万元人民币,主要由于政府补助增加[69] - 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净额减少至3.5百万元人民币,主要由于贸易应收款项结余下降[73] - 融资成本减少72.4%至人民币1.1百万元,主要由于租赁负债利息开支减少[75] - 所得税开支增加82.3%至人民币3.8百万元,主要由于除所得税开支前利润增加[7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物业城市服务收益为人民币503.3百万元,占总收益63.4%,同比增长8.8%[3] - 美好生活服务收益为人民币116.7百万元,占总收益14.7%,同比增长1.0%[3] - 涉外、科技、医疗等综合服务收益为人民币173.7百万元,占总收益21.9%,同比减少9.5%[3] - 物业城市服务收益增长8.8%,从2024年的462,384千元增至2025年的503,262千元[24] - 物业城市服务收入244,787千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0.31%,美好生活服务收入骤降79.01%(8,520千元 vs 40,592千元)[39] - 美好生活服务收益占总收益的14.7%,较2024年同期减少0.3个百分点[56] - 涉外、科技、医疗等综合服务收益占总收益的21.9%,较2024年同期减少3.1个百分点[60] - 涉外综合服务收益减少3.7%至89.9百万元人民币,医疗综合服务收益减少12.3%至34.1百万元人民币[59] - 数字化及智能化技术服务收益减少88.0%至0.3百万元人民币,养老综合服务收益增加8.7%至29.5百万元人民币[60] - 住宅物业收益占比64.3%,非住宅物业收益占比35.7%[52] 各地区表现 - 公司所有非流动资产均位于中国[23] - 公司外部收益均来自中国客户[23] - 公司在管项目覆盖中国79个城市,总在管建筑面积达6,600万平方米,合约建筑面积7,220万平方米[44] - 重庆地区在管建筑面积为11,784千平方米,收益为人民币137,362千元[55] - 四川省在管建筑面积为11,963千平方米,收益为人民币100,921千元[55] - 湖北省在管建筑面积为11,989千平方米,收益为人民币76,579千元[55] - 浙江省在管建筑面积为6,388千平方米,收益为人民币54,394千元[55] - 总在管建筑面积为56.3百万平方米,覆盖中国59座城市[5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管理层密切监控财务表现及流动资金状况[12] - 公司认为未来十二个月内有充足营运资金履行财务责任[12] - 公司计划通过优化管家职级体系、落实报事投诉奖惩制度和迭代报事系统提升客户满意度[94] - 公司推行阿米巴经营模式升级,提高“阿米巴长”选拔标准以激发新业务增长动能[95] - 公司已完成组织架构优化,加速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平台型组织转型[96] - 公司通过“初心荟”和“精英荟”平台深化人才发展,构建闭环式人才供应链[96] - 公司计划运用大数据技术打造新一代数据中台,引入AI技术实现经营分析自动化[93] - 公司开发统一工单中心、统一订单中心及管家管理平台,减少人为操作误差[9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新增与铂尔曼酒店、京东物流园等战略合作,并拓展东南亚市场(日本、越南、印尼)[43] 其他财务数据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146.2百万元,较2024年12月31日减少44.2%[6]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的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人民币13,833,000元[12] - 物业、厂房及设备支出大幅增加,从2024年的4,347千元增至2025年的42,110千元,增幅达868.6%[30] - 商誉账面净值保持稳定,2025年6月30日为212,068千元,与2024年12月31日持平[31]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总额为730,826千元,其中1年以内的占比69.3%[35] - 公司2025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减值拨备为121,989千元,较2024年底的118,820千元增加2.7%[32] - 公司未提议2025年上半年派发中期股息,而2024年上半年派发了每股0.036元人民币的中期股息[28] - 公司股本结构稳定,H股数量为66,991千股,金额为66,991千元人民币,与2024年底持平[36] - 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为324,667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的317,902千元增长2.13%,其中应付劳工成本占比最高(253,333千元,占比78.03%)[36][38] - 贸易应付款项账龄分析显示1年以内占比72.15%(234,269千元),但3年以上账龄款项同比激增121.96%(20,836千元 vs 9,391千元)[38] - 无形资产保持稳定为人民币282.1百万元,较2024年底减少1.9%[78]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增加2.3%至人民币608.8百万元,其他应收款项增加26.5%至人民币59.9百万元[79] - 合约负债减少19.5%至人民币270.8百万元,主要由于年末预付款减少[8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44.1%至人民币146.2百万元[83] - 权益总额增加5.4%至人民币431.1百万元[83] - 资产负债比率降至8.6%,较2024年底下降13.6个百分点[84] - 公司无未偿还借款及资产抵押[85][86] 企业管治 - 公司董事会确认在报告期内已遵守所有适用的企业管治守则条文[103] - 公司董事及监事确认在报告期内均遵守《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104] - 审核委员会由3名成员组成,包括独立非执行董事宋德亮先生担任主席[105] - 审核委员会确认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遵守所有适用的会计原则和要求[105] - 公司在报告期内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06] - 公司在报告期内未持有任何库存股份[106] - 董事会决议在报告期内不宣派中期股息[10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报告将在公司网站和联交所网站发布[108] - 董事会包括7名成员,其中3名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11] 投资和收购 - 公司收购成都东煜宏商业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代价为人民币59.5百万元[8] - 公司收购成都东煜宏100%股权,现金代价59,500千元人民币,获得成都一栋楼宇83.48%所有权(面积8,474.10平方米)[40][41] - 公司H股上市累计发行16,990,867股,所得款项净额约139.8百万港元,已动用131.8百万港元[97] - 战略投资、合作及收购已动用83.2百万港元,改善服务质素及扩展服务范围已动用23.0百万港元[98] - 升级和开发智能系统已动用11.9百万港元,一般营运资金已动用13.7百万港元,剩余8.0百万港元预计2026年末前动用[98] 员工和人才发展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有5,555名雇员,雇员总成本约为人民币363.6百万元[102] - 公司通过“初心荟”和“精英荟”平台深化人才发展,构建闭环式人才供应链[96] 会计政策 - 公司采用历史成本基准编制简明综合财务报表[13] - 公司已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号(修订本)[13] - 公司正在分析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对财务表现报告的重大影响[16] - 公司评估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9号对附属公司披露规定的影响[17] - 公司主要会计政策与2024年年度财务报表相同,除新准则或诠释外[13]
东原仁知服务(02352) - 2025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