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合并收入同比增长65%至99.54亿港元(2024年上半年:60.39亿港元)[4][9] - 2025年上半年合并收入增长65%至99.54亿港元,发展物业收入增长176%至64.22亿港元,但投资物业及酒店收入下降5%至35.32亿港元[25][26]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80.59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50.40亿港元增长59.9%[58] - 公司合并总收入为99.54亿港元,合并业绩为26.93亿港元[76] - 物业销售业务收入大幅增长至64.22亿港元,同比增长176%[76] - 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26.50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4.70亿港元增长7.3%[58] - 2025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7.44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1.28亿港元下降34.0%[58] - 期内溢利为7.44亿港元,同比下降34%[77] - 公司经营溢利为11.55亿港元,同比下降2.9%[77] - 股东应占溢利同比下降22%至6.12亿港元(2024年上半年:7.88亿港元)[4][8] - 基础溢利同比下降30%至9.78亿港元(2024年上半年:14.03亿港元)[4][8]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6.12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7.88亿港元下降22.3%[58] - 股东应占溢利为6.12亿港元,同比下降22.3%[86] - 每股盈利为0.42港元(2024年上半年:0.54港元)[4][8] - 每股基本盈利为0.42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0.54港元下降22.2%[58] - 每股基本盈利为0.42港元,去年同期为0.54港元[86] - 公司调整后每股盈利按基础溢利计算[10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公司合并收入为26.93亿港元,毛利率下降至27%(2024年上半年:27.20亿港元,毛利率45%)[27] - 融资费用为3.31亿港元,同比增长69.7%[80] - 净融资费用上升至3.31亿港元,资本化融资费用下降至8.42亿港元,实际利率降至4.0%[30] - 集团综合平均借贷成本2025年上半年降至4.0%,较去年同期的4.6%改善60个基点[51] 各地区表现 - 内地发展物业收入下降80%至1.76亿港元,香港发展物业收入增长333%至62.46亿港元[27] - 内地物业部合并收入下降至31.43亿港元,合并业绩下降至16.95亿港元[35] - 香港物业部合并收入大幅增长至68.11亿港元,合并业绩为9.98亿港元[41] - 香港发展物业合并收入达62.46亿港元,同比增长333%,但毛利率降至9%[42] - 香港物业销售业绩达5.73亿港元,同比增长277%[76] - 内地税项开支为4.57亿港元,同比下降32.1%[81] - 香港利得税开支为1.29亿港元,去年同期为抵免2.37亿港元[81] 各业务线表现 - 物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76%至64.22亿港元(2024年上半年:23.25亿港元)[4] - 物业租赁及其他收入同比下降6%至25.02亿港元(2024年上半年:26.49亿港元)[4] - 酒店营运收入同比下降3%至10.30亿港元(2024年上半年:10.65亿港元)[4] - 投资物业及酒店收入下降5%至35.32亿港元,其中内地租赁物业收入下降5%至19.55亿港元,香港租赁物业收入下降8%至5.47亿港元[27] - 内地投资物业及酒店组合合并收入为29.67亿港元,同比下降4.4%[37] - 内地投资物业(不含酒店)合并租赁收入为19.55亿港元,同比下降4.8%,合并业绩为13.66亿港元,同比下降10.1%[37] - 内地投资物业毛利率为70%,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37] - 内地办公室租赁收入同比下降8%至10.50亿港元,零售租赁收入同比微增1%至6.70亿港元[37] - 内地酒店业务合并收入为10.12亿港元,同比下降3.6%[40] - 香港物业部合并租赁收入2025年上半年为5.47亿港元,同比下降8%[45] - 香港零售物业租赁收入2025年上半年为1.62亿港元,同比下降11%[45] - 香港公寓物业租赁收入2025年上半年为2.09亿港元,同比下降8%,但剔除特殊因素后同比增长5%[45] - 内地物业租务收入同比下降4.8%至19.55亿港元[76] - 香港投资物业合并租赁收入为5.47亿港元,同比下降8.2%,毛利率保持77%[44] 物业销售和合约销售 - 合约销售额达161.86亿港元(2024年上半年:70.44亿港元)[9] - 合约销售额增长130%至161.86亿港元,其中内地销售额增长784%至106.44亿港元,占比66%[32][33] - 香港应占合约销售总额为55.42亿港元,元朗朗天峰贡献20.20亿港元[42] 物业组合和楼面面积 - 公司总物业组合应占楼面面积从2024年底的5010万平方英尺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4970万平方英尺,减少40万平方英尺[18][19] - 内地发展中物业应占楼面面积为1470万平方英尺,其中上海黄浦区综合用途项目占510万平方英尺[18] - 发展中物业应占楼面面积从2410.6万平方英尺减少至2066.1万平方英尺,而投资物业则从1589.9万平方英尺增加至1847.8万平方英尺[19] - 公司内地及香港待售发展物业应占总楼面面积为840万平方英尺,其中内地占710万平方英尺,香港占130万平方英尺[20] - 公司应占总发展物业落成楼面面积为839.3万平方英尺,其中内地项目占707.6万平方英尺,香港项目占131.7万平方英尺[21] - 主要投资物业及酒店组合应占楼面面积达2133.3万平方英尺,其中内地占85%(1820万平方英尺),香港占15%(310万平方英尺)[22] - 公司计划为投资物业及酒店组合新增760万平方英尺应占楼面面积,包括办公室450万平方英尺、零售290万平方英尺和酒店20万平方英尺[23] - 内地发展中主要综合用途项目总应占楼面面积为759.8万平方英尺,其中上海黄浦区项目占372.8万平方英尺[24] - 集团应占楼面面积增至13,415千平方英尺,办公室出租率保持90%,零售出租率升至90%[39] 财务健康状况和借贷 - 负债比率从2024年底的41.5%改善至2025年6月30日的38.4%,下降3.1个百分点[25] - 负债比率下降至38.4%(2024年末:41.5%)[34] - 集团总借贷额2025年6月30日为596.24亿港元,其中人民币贷款227.58亿港元占比38%[50][52] - 集团现金及银行存款2025年6月30日为142.15亿港元,较2024年底增长27%[52][53] - 集团净借贷额2025年6月30日为454.09亿港元,较2024年底减少6.1%[52] - 集团定息负债比率2025年6月30日按借贷总额计算为50%,较2024年底上升4个百分点[51] - 集团可用财务资源2025年6月30日为498.98亿港元,较2024年底增长31%[53] - 集团外币借贷总额241.43亿港元,其中非人民币外币贷款占比约2%[50] - 可持续融资总额约为594.46亿港元,占公司贷款信贷总额的62%,较2024年底的502.77亿港元(占比58%)有所增长[54] - 公司获得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156.75亿港元及绿色贷款7.66亿港元[54] - 公司总借贷596.24亿港元,平均贷款年期为2.7年,约67%贷款需在两年后偿还[55] - 公司负债比率(借贷净额除以总权益)为38.4%,较2024年底的41.5%下降[55] - 现金及银行结存为126.40亿港元,较2024年底的109.79亿港元增长15.1%[60] - 银行贷款总额为596.24亿港元,其中57.78亿港元为一年内到期[91] 投资物业估值和公允价值 - 投资物业组合估值增长至862.91亿港元,录得公允价值亏损2.51亿港元[29]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减少5.85亿港元,同比增加145%[77]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净减少5.85亿港元,主要受香港货仓减值1亿港元和内地商用物业减值4.83亿港元影响[71] - 投资物业总额从年初的842.73亿港元增至862.91亿港元,主要因添置8.48亿港元和汇兑调整17.55亿港元[71] - 内地已落成商用物业价值增长18.1%,从447.75亿港元增至528.63亿港元[71] - 发展中物业转拨至已落成物业共计7.466亿港元,反映项目完工进度[71] - 公司投资物业估值采用资本化比率,香港物业为2.4%至5.0%,内地物业为4.8%至7.0%[75] - 投资物业账面净值增长至862.91亿港元,期内增加848百万港元[89] 税项 - 税项增加至6.09亿港元,主要因无税项拨备回拨(2024年上半年回拨3.19亿港元)[31] - 公司总税项开支为6.0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51亿港元增长35.0%[81] 资产和金融工具 - 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总额从2024年末的20.97亿港元下降至2025年中的17.43亿港元,减少3.54亿港元[64] - 第三层金融资产(非可观察输入)总额为15.23亿港元,占金融资产总额的87.4%[64] - 衍生金融工具资产从4.93亿港元大幅减少至1.46亿港元,降幅达70.4%[64]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增加3800万港元至8.83亿港元,主要因确认利润4400万港元[66]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减少2500万港元至6.02亿港元,主要因确认亏损1600万港元[66] - 应收第一按揭贷款减少2700万港元至1.12亿港元,降幅19.4%[66] - 公司总资产达2086.05亿港元,较上年末增长3.6%[79] - 应收贸易账款总额增长至4.60亿港元,较去年末1.18亿港元增长289.8%[90] 减值拨备和特殊项目 - 内地发展物业录得减值拨备1.15亿港元,香港土地收回导致2024年上半年一次性拨备4.11亿港元[28] 资本承担和或然负债 - 资本承担总额为98.06亿港元,其中发展物业占81.41亿港元[92] - 或然负债总额为52.67亿港元,主要为联营公司担保43.86亿港元[93] 股息和股东回报 - 中期股息维持每股0.40港元[4][8] - 董事会宣布派发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每股0.40港元[106] - 按2025年6月30日已发行的1,451,305,728股普通股计算,中期股息总额约为5.81亿港元[106] - 除净日期为2025年9月10日,股份过户登记将于2025年9月12日暂停办理[106] - 中期股息单将于2025年9月23日或前后寄发给合资格股东[107] 公司管治和股份计划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共有约7,350名雇员[99] - 公司通过公开市场购入和结算共1,720,000股股份,其中209,050股股份于奖励股份获归属后转让予获授人[10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根据股份奖励计划以信托方式持有余下4,679,450股股份[100] - 公司确认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内已全面遵守企业管治守则,除主席兼任行政总裁外[101] - 公司董事包括执行董事郭孔华先生[111]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许震宇先生郑君诺先生李锐博士[111] - 公司非执行董事包括唐绍明女士[111] 关联方交易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关联方交易中的应收款项为10.72亿港元,应付款项为4.19亿港元,担保为16.83亿港元[104] 市场环境和指引 - 香港住宅价格过去四年累计下跌近30%[10][11] 报告和公告信息 - 2025年中期报告将于2025年9月8日或前后发布[108] - 公司公告日期为二零二五年八月二十日[110] - 公司注册于百慕达股份于联交所主板上市[109] - 公司使用多种货币包括澳元港元人民币日元[109] - 公司遵循香港会计准则及联交所上市规则[109][110] - 公司上半年财政年度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