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总收益为27.999亿港元,同比增长43.5%[3] - 公司总收益为2799.9百万港元,同比增长43.5%[33][36] - 集团总收益为2810.0百万港元,同比增长42.3%[12][13] - 本期溢利为9.934亿港元,同比增长438.4%[4] - 本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8.87亿港元,同比增长1076.4%[4]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887.0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076.4%[33][34] - 每股基本盈利为45.3港仙,同比增长1061.5%[4] - 每股基本盈利887.0百万港元,同比大幅增长1076%[27] - 每股基本盈利为45.3港仙,同比增长1061.5%[33][34] - 本期全面收益总额为12.949亿港元,同比增长786.1%[5] - 集团总除税前利润同比增长253.7%至10.874亿港元[4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财务资产减值损失净额为497.4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6.3%[12][13] - 营运成本为760.4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2.0%[38][39] - 银行借款及应付票据利息费用350.2百万港元,同比下降27.7%[20] - 经营成本同比下降2.1%至4.897亿港元,成本收益比率降至30.6%[43][44] - 融资成本同比下降15.6%至2.214亿港元[43][44] - 减值亏损净额同比上升15.5%至4.461亿港元,年化占平均贷款总额比率达7.9%[43][46] - 营运成本同比减少12.6%至22.1百万港元,成本对收益比率维持在22.4%[56] - 融资成本同比下跌57.6%至17.0百万港元[56] - 减值亏损支出净额为50.0百万港元,同比增加47.9%[56] - 经营开支为23.1百万港元,同比大幅增加47.1%[95][96] - 员工成本总额360.3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277.2百万港元增长30%[108] 消费金融业务表现 - 消费金融分项收益为1609.9百万港元,占集团总收益的57.3%[12] - 消费金融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106.347亿港元,较期初增长2.3%[6] - 消费金融客户贷款及垫款减值亏损支出净额达545.7百万港元,同比增加11.5%[19] - 消费金融业务除税前贡献同比下降6.4%至3.746亿港元[40][43] - 消费金融收入同比增长2.0%至15.985亿港元,贷款回报率稳定在28.4%[43][44] - 贷款结余净额同比增长2.8%至106.347亿港元[43][44] - 逾期超过180天的贷款占比从0.8%上升至1.0%[47] - 消费金融客户贷款总额11,312.5百万港元,较期初增长1.5%[28] 投资管理业务表现 - 投资管理分项收益为1034.9百万港元,同比增长896.2%[12][13] - 投资管理业务收益为1034.9百万港元,同比增长897.0%[33][36] - 投资管理分项损益为756.4百万港元,同比扭亏为盈(上年同期亏损171.8百万港元)[12][13] - 投资管理业务除税前溢利为785.6百万港元,同比扭亏为盈[33][37] - 投资管理业务除税前贡献从亏损14.75亿港元转为盈利78.56亿港元[40] - 投资管理业务2025年上半年实现投资收益997.9百万港元,平均资产回报率为6.4%[61] - 投资管理分项实现除税前溢利785.6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亏损147.5百万港元大幅改善[62] 按揭贷款业务表现 - 按揭贷款总额1,786.9百万港元,较期初下降16.7%[29] - 按揭业务贷款结余总额17.869亿港元(2025年上半年),同比下降22.3%[54][55] - 按揭业务贷款对估值比率78.5%(2025年6月底),反映楼价下行压力[55] - 按揭贷款业务除税前贡献大幅下降62.0%至950万港元[40] 香港地区表现 - 来自香港的外部客户收入为1637.5百万港元,同比下降3.0%[15] - 香港业务贷款结余总额达92.263亿港元(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6%[48] - 香港业务新增贷款金额674.51亿港元(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1%[48] - 香港业务年化撇账率8.2%(2025年上半年),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48] - 香港业务减值拨备率6.6%(2025年上半年),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48] - SIM信用卡交易额达24亿港元(截至2025年6月底),上半年同比增长超60%[49] 中国内地地区表现 - 来自中国大陆的外部客户收入为165.7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2.6%[15] - 中国内地业务贷款结余总额20.862亿港元(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8.2%[51] - 中国内地业务年化撇账率0.8%(2025年上半年),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51] - 当期税项总额90.8百万港元,其中中国地区税项同比增长554.5%至14.4百万港元[21] 投资净收益 - 投资净收益为9.741亿港元,同比增长1825.1%[3] - 投资净收益为974.1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825.1%[12][17] 其他业务收益 - 服务及佣金收益为59.7百万港元,同比增长48.5%[16] - 非上市投资分派收益为54.5百万港元,同比下降64.7%[17] - 费用及利息相关业务收益为1725.7百万港元,同比增长0.7%[33][36] - 总收益为98.6百万港元,同比下降20.6%,其中利息收益97.0百万港元,同比下降21.9%[56] - 贷款回报率为9.9%,较2024年上半年的10.2%有所下降[56] - 利息收益为0.8百万港元,同比增长33.3%[96] - 费用收益为17.0百万港元,同比下降0.6%[95][96] 资产和负债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5.025亿港元,较期初下降19.1%[6] - 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为81.364亿港元,较期末下降7.8%[7] - 本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220.027亿港元,较期初增长4.0%[7] - 有期贷款总额915.8百万港元,较期初增长24.9%[30] - 应付账及应计款项580.2百万港元,较期初增长28.7%[32] - 每股账面值为11.2港元,较2024年底增长3.7%[33][35] - 资本净负债比率由2024年末的31.2%降至29.6%[35] - 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22,002.7百万港元,同比增长4.0%[99] - 现金总额为4,532.1百万港元,同比下降9.5%[99][101] - 借款总额为11,035.3百万港元,同比下降5.0%[99][100] - 资本净负债比率为29.6%,保持稳健[99][100] - 利息偿付率为4.06,较2024年的1.94大幅提升109.3%[99][100] - 资产回报率为5.3%,较2024年末的1.5%增加3.8个百分点[99][101] - 股本回报率为8.2%,较2024年末的1.8%增加6.4个百分点[99][101] 投资组合表现(按类别和地区) - 私募股权收益582.9百万港元,同比增长显著[61] - 企业持股收益303.5百万港元,实现22.3%的六个月回报[61] - 企业持股投资组合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强劲回报率为22.3%[65] - 企业持股按行业分布:金融科技、媒体及电信占比31.3%,房地产15.0%,多元业务21.8%,消费者非必需品14.3%,医疗保健10.0%,其他行业合计9.6%[66] - 企业持股按地区分布:中国内地占比46.4%,欧洲26.2%,美国11.6%,南韩10.7%,澳洲3.3%,其他地区1.8%[66] - 私募股权按行业分布:金融占比33.0%,科技、媒体及电信29.5%,消费者12.6%,多元产业12.4%,医疗保健11.1%,其他1.4%[72] - 私募股权按地区分布:北美占比35.6%,大中华29.1%,亚洲13.8%,澳洲/新西兰11.5%,欧洲及其他地区合计9.2%[72] - 对冲基金组合在2025年上半年回报率为6.8%[74] - 对冲基金策略分布:相对价值套利占比35.3%,股票长/短仓32.6%,数码资产11.9%,母基金6.4%,其他策略合计13.8%[75] - 对冲基金地区分布:泛亚地区占比34.0%,全球29.7%,欧洲17.4%,日本11.2%,大中华5.9%,北美1.8%[75] - 特殊机会投资及结构信贷分部期内产生收益4630万港元[76] - 特殊机会投资行业分布:消费者非必需品占比56.6%,多元产业16.6%,金融14.9%,能源11.9%[77] - 房地产投资组合估值从2024年6月30日的2,502.4百万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268.3百万港元[79] - 房地产投资组合在2025年上半年录得净亏损67.7百万港元[79] - 房地产持仓按资产类别划分为酒店49.5%、办公室35.9%、住宅14.6%[80] - 房地产持仓按地区划分为香港50.7%、欧盟45.1%、澳洲及新西兰2.5%、英国1.6%、日本0.1%[80] - 投资物业公平值减少98.1百万港元,同比大幅增长104%[20] 资产管理规模 - 总资产管理规模从2024年12月31日的2,018百万美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2,550百万美元[87] - 资产管理规模增长得益于434百万美元的净现金流入和155百万美元的市场收益[87] - 基金合作伙伴关系资产管理规模从期初1,310百万美元增长至期末1,886百万美元[91] - 外部投资者资本占比从2024年末的79.9%增加至2025年上半年的85.0%[93][94] - 公司资产负债表资本占比从2024年末的20.1%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5.0%[93][94] - ActusRayPartners资产管理规模增长至超过17亿(1,700百万)美元[8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中期股息每股12港仙,总额235.8百万港元与去年同期持平[25] - 中期股息维持每股12港仙不变[33][35] - 宣布派发中期股息每股12港仙,与2024年同期持平[115] - 股息登记日期为2025年9月10日,除息日为2025年9月4日[117] - 新鸿基信贷获委任管理1.7亿美元住宅按揭组合(2024年11月及2025年6月)[55] - 中国内地业务调整导致员工净减少,专注有抵押贷款业务[108] - 集团执行主席与副行政总裁共同履行行政总裁职能[118] - 薪酬委员会职权范围未完全遵守守则条文E.1.2规定[120] - 公司无重大或然负债[107] 员工和薪酬 - 员工总数942人,较2023年底978人减少36人(-3.7%)[108] - 期内授出4,011,000股雇员股份奖励,1,282,000股于2025年上半年归属[10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归属雇员股份奖励为4,926,000股[109] 公司金融活动 - 公司购回SHK BVI发行的2026票据本金总额1235.2万美元[122] - 购回票据占该期票据总发行额4.5亿美元的27.4%[122] - 已注销1195.2万美元购回票据占购回总额的96.8%[122] - 剩余40万美元购回票据在期末后注销占购回总额的3.2%[122] - 2026票据总发行规模为30亿美元[122] - 票据年利率为5.00%且2026年9月到期[122] 审计和合规 - 审核委员会审阅截至2025年6月30日六个月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告[123] - 外聘核数师依据香港审阅委聘准则2410号进行审阅[123]
新鸿基公司(00086) - 2025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