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49亿元,同比增长10.20%[1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00万元,同比下降19.23%[1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800万元,同比下降25.00%[15] - 基本每股收益为0.15元/股,同比下降21.05%[15] - 营业收入为3.4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75%[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233.7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7.16%[22] - 基本每股收益为0.31元/股,同比下降16.22%[2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778.79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6.49%[22] - 报告期营业总收入34,052.82万元,同比增长7.75%[82][84]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233.70万元,同比降低17.16%[82] - 营业收入从3.16亿元增长至3.41亿元,增幅7.8%[176] - 净利润从5,110.52万元下降至4,233.70万元,降幅17.2%[177] - 基本每股收益从0.37元/股下降至0.31元/股[178]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5%至2.66亿元[180] - 净利润同比下降22.9%至4250.78万元[181] - 综合收益总额为4250.78万元[199] - 综合收益总额为5516.54万元[20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投入为1,800万元,同比增长20.00%,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23%[15]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77%,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21] - 研发投入总额为1284.09万元,同比下降34.11%[65]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77%,较上年同期减少2.4个百分点[65] - 研发投入减少主要系研发材料费及人工费较同期减少所致[66] - 营业成本240,849,682.99元,同比上升20.89%[84] - 研发费用12,840,859.61元,同比下降34.11%[84] - 研发费用从1,948.84万元下降至1,284.09万元,降幅34.1%[176][177] - 营业成本从1.99亿元上升至2.41亿元,增幅21.0%[176] - 营业成本同比上升5.0%至1.77亿元[180]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25.4%至841.05万元[180]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30.6%至614.58万元[180] - 所得税费用同比下降19.6%至656.04万元[181] - 投资收益同比下降22.8%至95.47万元[180]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500万元,同比下降180.00%[1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186.55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2.76%[2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1,865,484.01元,同比下降32.76%[8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32.8%至4186.55万元[18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59.1%至7167.6万元(2024年同期:4507.7万元)[186]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下降13.9%至3.04亿元(2024年同期:3.53亿元)[186]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同比下降29.2%至1.62亿元(2024年同期:2.29亿元)[186] - 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同比增长13.1%至2691.1万元(2024年同期:2379.8万元)[186]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大幅增加至14.16亿元[184]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大幅增长至12.13亿元(2024年同期:7.69亿元),主要由于投资支付现金增加至11.97亿元[186]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1.45亿元(2024年同期:负7429.1万元)[186]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同比增长740.9%至9250万元(2024年同期:1100万元)[186][187] 资产和负债变化 - 总资产为15.2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5.56%[1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8.5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2.41%[15] - 应收账款为4.8亿元,较年初增长14.29%[15] - 总资产为13.644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6.5%[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7.83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下降3.84%[22] - 应收账款余额463,478,104.13元,占总资产比例33.97%[88] - 货币资金331,022,973.42元,较上年末减少20.10%[88] - 短期借款61,000,000元,同比激增454.55%[88] - 货币资金减少至3.31亿元,较期初4.14亿元下降20.1%[169] - 交易性金融资产新增1.30亿元[169] - 应收账款增至4.14亿元,较期初3.91亿元增长5.9%[169] - 存货增至1.09亿元,较期初0.998亿元增长8.7%[169] - 短期借款大幅增至0.61亿元,较期初0.11亿元增长454.5%[170] - 应付票据增至1.64亿元,较期初1.22亿元增长34.9%[170] - 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激增至0.31亿元,较期初0.01亿元增长3175.8%[170] - 资产总额增至13.64亿元,较期初12.81亿元增长6.5%[170] - 未分配利润降至2.65亿元,较期初2.97亿元下降10.8%[171] - 母公司货币资金降至3.11亿元,较期初3.65亿元下降14.8%[172] - 公司总资产从1,132.71亿元增长至1,226.46亿元,增幅8.3%[173][174] - 流动资产从7.57亿元大幅增加至8.49亿元,增长12.1%[173] - 短期借款从1,100万元激增至6,100万元,增幅454.5%[173] - 应付票据从1.22亿元增长至1.64亿元,增幅34.9%[173] - 合同负债从453.09万元增长至784.34万元,增幅73.1%[173]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77亿元[184]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57亿元,较期初减少6752万元[187]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减少3125.9万元至8.15亿元,主要因未分配利润减少3225.6万元[189] 所有者权益变化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50%,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15]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14%,同比下降1.04个百分点[21] - 公司资本公积从上年期末的347,458,231.87元增加至本期期末的350,167,896.76元,增长2,709,664.89元或0.78%[191][194][195] - 公司未分配利润从上年期末的283,004,381.81元减少至本期期末的266,602,870.10元,下降16,401,511.71元或5.80%[191][194][195] - 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从上年期末的800,899,489.30元减少至本期期末的767,217,163.41元,下降33,682,325.89元或4.21%[191][194][195] - 公司本期综合收益总额为51,105,192.79元[194] - 公司本期利润分配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为67,506,704.50元[194] - 公司股份支付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金额为2,709,664.89元[194] - 公司2025年1-6月所有者权益合计为727,963,642.91元[198] - 公司2025年1-6月未分配利润为210,018,820.14元[198] - 公司2025年1-6月资本公积为350,130,454.48元[198] - 股份支付计入所有者权益金额为128.32万元[199] -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为7459.29万元[199] - 本期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69687.45万元[199] - 本年期初所有者权益余额为70822.06万元[200] - 股份支付计入所有者权益金额为270.97万元[200] -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为6750.67万元[200] - 本期未分配利润减少1234.14万元[200] - 本期所有者权益合计减少2962.22万元[200] 避雷器产品业务表现 - 公司避雷器产品在国家电网集中规模招标中累计中标份额位居前列[29] - 公司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定为避雷器制造业单项冠军[42] - 公司主持和参与二十余项国家/行业标准的修订[42] - 公司先后参与四十余项国家电网重点工程[42] - 国家电网建成特高压输电工程40项,公司参与30条线路建设[43] - 公司参与建成特高压直流线路12条(总数18条),特高压交流线路18条(总数22条)[43] - 公司特高压工程中标金额4505万元[50] - 国家电网输变电设备招标中标金额5181万元[50] - 公司避雷器产品于2019年11月被工信部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2022年10月通过复核)[53] - 1000kV交流特高压避雷器方波通流容量达9090A(四柱并联)[58] - 1000kV避雷器1/5μs、20kA下陡波冲击残压1761kV,低于标准要求值1782kV[58] - 1000kV避雷器8/20μs、20kA下雷电冲击残压1605kV,低于标准要求值1620kV[58] - 1000kV避雷器30/80μs、2kA下操作冲击残压1405kV,低于标准要求值1460kV[58] - GIS用罐式避雷器单柱方波通流容量达2500A[58] - GIS避雷器1/5μs、20kA下陡波冲击残压1181kV,低于标准要求值1238kV[58] - GIS避雷器8/20μs、20kA下雷电冲击残压1085kV,低于标准要求值1106kV[58] - GIS避雷器30/80μs、2kA下操作冲击残压867kV,低于标准要求值907kV[58] - 500kV交流避雷器方波通流容量达1200A[58] - 直流避雷器YH20WDB-969/1621整支能量吸收能力达22.2MJ[58] - 电阻片操作冲击残压进一步降低,适用于交直流系统,在30/60μs、0.5kA条件下性能领先[59] - 多柱并联避雷器电阻片柱电流不均匀系数控制在1.03之内,优于行业标准值1.1[59] - 公司多柱并联产品电阻片配组技术为独有,国内具备大容量多柱产品生产能力的厂家仅4家[59] - 超特高压避雷器本体可耐受100万次震动测试,适用于不同形式杆塔安装[59] - 采用柔性连接结构降低风摆幅度,提高超特高压线路型避雷器运行可靠性[59] - D5电阻片2ms方波耐受能力从600A提升至800A[59] - D4电阻片大电流冲击耐受能力从65kA提升至100kA[59] - 窑炉温控系统将电阻片直流1mA参考电压波动范围从±0.5kV优化至±0.3kV[59] - 泄漏电流波动范围从±8μA优化至±5μA,提高电阻片一致性[59] - 采用多级混料工艺实现大批量连续生产,提升电阻片性能均匀性[59] - 电阻片主要原料包含约90%氧化锌和约10%铋锑钴锰镍等金属氧化物[54] - 高梯度电阻片电压梯度高达400V/mm,低梯度电阻片可低至20V/mm[54] - 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金属氧化物避雷器,2019年)[61] 充电桩及储能业务表现 - 公司充电桩产品功率覆盖范围7kW至960kW[36] - 公司电化学储能系统产品包括100kW/215kWh All in one一体机和0.5MW/1MWh储能产品[36] - 充电桩采用高效率一级拓扑模块,具备低噪音高转换效率低故障率优势[55] 智能配网及开关设备业务表现 - 智能配电网产品在省网市场中标金额5077万元[50] - 环网柜产品可在零表压工况下运行,开关断口雷电冲击电压满足110kV,局放低于10pC[11] - 开关柜产品温升性能好,局放可低于20pC[11] - 环网柜、柱上开关等充气产品年泄漏率低于0.01%,实现30年免维护[14] - 柱上开关一二次融合设备采用内置电子式传感器,优化小电流接地故障算法,识别准确率更高[13] - 开关柜产品通过三维立体仿真技术优化设计,提高绝缘与局放性能[11] - 环网柜机构采用单簧夹板式设计,实现高度模块化、体积小、重量轻[12] - 一二次融合环网柜通过暂态算法识别小电流接地故障,深化就地型馈线自动化应用[13] - 环保气体绝缘共箱式柱上真空断路器实现机构与开关本体全密封、全绝缘[14] - 光储充直柔交直流微网系统应用主动配电网技术,实现交直流侧能量互济[15] - 开关设备采用双重密封结构,通过人工污秽、凝露、淋雨等严苛试验验证[14] 研发投入与项目进展 - 小型化、标准化避雷器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1119万元,累计投入969.53万元[69] - 特高压换流站EM避雷器可靠性提升项目预计总投资338万元,累计投入216.09万元[69] - 高抗震特高压项目预计总投资426万元,累计投入287.81万元[69] - 超特高压交直流在线监测器研制项目投入225万元,完成进度90.64%[70] - 高抗震型330kV、750kV避雷器研制项目投入147万元,完成进度32.33%[70] - 预防多重雷击的输配电线路避雷器研制项目投入154万元,完成进度52.39%[70] - 柔性输电系统避雷器研制项目投入597万元,完成进度170.95万元[70] - 高原线路避雷器开发项目投入175万元,完成进度15.11万元[70] - 罐式避雷器1000kV研究项目投入30万元,完成进度10.39万元[70] - 直流罐式±500kV避雷器研究项目投入30万元,完成进度9.77万元[70] - 分接开关用避雷器研制项目投入20万元,完成进度5.73万元[71] - 66kV插拔式避雷器研制项目投入25万元,完成进度4.24万元[71] - 智能化一二次融合产品研发项目投入128万元,完成进度极低[71] - 陶瓷基板研发项目预算450万元,已投入21.12万元,累计投入440.69万元[18] - 覆铜陶瓷基板研发项目预算极低[19] - 超高梯度电阻片研发项目预算300万元,已投入63.86万元,累计投入184.75万元[20] - 低残压大容量电阻片研发项目预算300万元,已投入51.1万元,累计投入51.1万元[21] - 大通流高梯度直流电阻片项目预算150万元,已投入18.33万元,累计投入18.33万元[22] - 碳陶线性电阻研发极低[23] 研发团队与知识产权 - 公司拥有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190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32项[62] - 报告期内新增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62] - 报告期内新增申请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30项[62]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50人,占公司总人数的12.17%[76]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438.85万元,平均薪酬为8.78万元[76] - 研发人员中博士研究生3人占6%,硕士研究生7人占14%,本科34人占68%,专科6人占12%[76]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30岁以下16人占32%,30-40岁25人占50%,40-50岁5人占10%,50-60岁4人占8%[76] -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53] - 公司及子公司金冠智能于2025年1月获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53] - 公司获批河南省半导体敏感陶瓷材料与元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4年)[53] 客户与市场集中度 - 客户涵盖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铁路集团、中国
金冠电气(688517) - 2025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