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康龙化成(300759) - 2025 Q2 - 季度财报
2025-08-21 21:2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营业收入为64.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93%[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0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7.00%[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66%[2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06%[22] - 基本每股收益为0.3984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6.58%[22] - 稀释每股收益为0.3978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6.57%[2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97%,同比下降3.57个百分点[2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644,095.08万元,同比增长14.93%,第二季度环比增长7.85%[31] - 扣非净利润63,665.72万元,同比增长36.66%,经调整非国际准则净利润75,570.13万元,同比增长9.48%[3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40,827.71万元,同比增长28.06%,自由现金流25,412.99万元[31]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93%至64.41亿元,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3.92%至42.53亿元[67] - 财务费用同比大幅增长69.37%至1.12亿元,主要因汇兑损失增加[67]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28.06%至14.08亿元[67]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幅下降16,216.84%至-17.37亿元[6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业务涵盖ADC、ASO等创新药物研发技术领域[14] - 公司提供CDMO服务包括工艺开发、临床试验用药制造等[14] - 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康龙临床提供临床研究服务[14] - 实验室服务收入389,246.13万元,同比增长15.46%,毛利率45.20%,同比提升0.74个百分点[37] - 生物科学收入占实验室服务55%以上,参与全球创新药发现项目795个[37] - CMC(小分子CDMO)服务营业收入138,970.69万元,同比增长18.20%,毛利率30.50%,同比提高2.20个百分点[40] - CMC(小分子CDMO)服务新签订单同比增长约20%,预计更多项目将于2025年下半年交付[40] - CMC(小分子CDMO)服务涉及药物分子或中间体641个,其中工艺验证和商业化阶段项目23个、临床III期项目21个[41] - 临床研究服务营业收入93,932.66万元,同比增长11.39%,毛利率12.32%,同比下降0.23个百分点[44] - 临床研究服务正在进行项目1,027个,包括89个III期临床试验项目[45] - 大分子和细胞与基因治疗服务营业收入21,147.67万元,同比增长0.13%,毛利率-54.71%[47] - 大分子和细胞与基因治疗服务为22个不同开发阶段的细胞与基因治疗产品提供效度测定放行服务[47] - 大分子药物发现服务快速增长,宁波大分子CDMO平台通过全球大型制药企业审计[48] - 实验室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5.46%至38.92亿元,毛利率提升0.74%至45.20%[70] - CMC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8.20%至13.90亿元,毛利率提升2.20%至30.50%[70] - 大分子和细胞与基因治疗服务毛利率同比下降23.37%至-54.71%[70] 各地区表现 - 公司国际业务涉及欧盟(EMA)和美国(FDA)监管市场[14] - 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客户收入116,786.03万元,同比增长47.98%,占比18.13%[33] - 北美客户收入407,264.04万元,占比63.23%,欧洲客户收入123,416.71万元,同比增长30.52%[33] - 海外子公司收入80,218.00万元,同比增长8.87%,占比12.45%[34] - 公司位于英国利物浦的实验室提供腺相关病毒血清型的病毒载体生产系统[48] - 公司在中、英、美设有21个运营实体(其中海外11个),实现全球医药热点区域的网络布局[57] - 公司建立了位于中、英、美三地的CMC(小分子CDMO)一体化服务平台[58] - 公司通过参股公司PharmaGend加强后期及商业化制剂CDMO服务的国际化部署,该工厂获得FDA、HSA认证并通过Swissmedic审计[58] - 公司在中国、英国及美国拥有20,684名研发、生产技术和临床服务人员[6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4] - 公司控股子公司海心智惠于2025年2月纳入合并范围[14] - 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由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保证真实、准确、完整[3] - 公司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相关信息在第四节披露[6][14] - 财务报告经法定代表人及会计负责人签字确认[8]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金额为6473.87万元人民币[26] - 员工总数22,908人,研发及技术人员占比90.30%,海外员工超1,700人[34] - 新签订单同比增长超10%,新增客户480家贡献收入12,814.61万元[32] - 公司实验室服务员工数量为10,706人,其中6,700名实验室化学研究员[4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引入超过480家新客户,98%收入来自重复客户[64] - 公司面临药物研发服务市场需求下降的风险,将提升科研实力及服务质量以应对[97] - 公司面临科研技术人才流失的风险,将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完善长效激励机制[98] - 公司海外客户业务收入占比远高于国内客户,相当部分收入以美元计价[100] - 公司通过套期保值交易降低汇率波动风险[101] - 公司面临服务质量、一体化服务广度、交付及时性等多方面市场竞争[102] - 公司持续投入人力和资本资源培育新技术,考虑通过收购注入新服务能力[102] - 公司积极探索AI在药物研发领域的应用,但面临数据质量偏差等风险[103] - 公司完善生物医学数据库,构建高质量AI模型以提升结果可靠性[103]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在北京、宁波、西安设有主要研发和生产基地(北京第二园区、宁波第二园区、西安园区)[14] - 公司位于宁波第二园区的大分子药物开发和生产服务平台逐步投入使用,提供200L到2,000L规模的中试至商业化阶段的原液及制剂生产服务[55] - 公司初步构建了基因治疗药物一体化服务平台,包括位于美国的GLP/GCP/GMP分析平台和位于英国的基因治疗产品GMP生产平台[56] - 公司已建立ADC业务的一体化服务平台,涵盖抗体制备、弹头分子合成、连接子合成、生物偶联和生物测试[56] - 公司拥有近3,700名技术主管及高端科研人才组成的中层管理队伍[62] - 公司入选国家级人才4人、市级人才31人、区级人才282人[62] - 公司新建全自动合成平台和生物测试平台,并探索AI技术在药物研发领域的应用[60] - 公司2025年3月26日通过《市值管理制度》,明确包含股份回购、股权激励等市值管理方式[107] - 公司2024年3月7日披露《"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强化投资者回报[109] - 公司国内部分园区已实现可再生电力100%使用[110] - 公司2025年获得标普全球"S&P Global"颁发的"行业推进者"称号[110] - 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信息披露考评中荣获"A"评级[112] - 公司2025年6月20日完成非执行董事变动(胡柏风离任,万璇被选举)[11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持续推进ESG治理,扩大ISO 27001认证范围并计划推进ISO 14001等认证[110] - 公司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GC)[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