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下降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744.36亿元,同比下降19.9%[5] - 股东应占利润为人民币73.25亿元,同比下降31.5%[5] -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人民币168.57亿元,同比下降27.0%[5] - 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55元,同比下降人民币0.26元[5] - 经营利润为人民币114.05亿元,同比下降36.7%[7] - 本期利润为人民币90.99亿元,同比下降35.4%[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744.3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0.0%[25][27]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基本每股盈利为人民币0.55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0.81元下降32.1%[34] - 公司上半年税前利润为116.04亿元,同比下降35.5%[53][55] - 公司股东应占利润为73.25亿元,同比下降31.5%[53][55] - 集团总收入744.36亿元,同比下降19.9%[55][56] - 集团总收入同比下降19.9%至744.36亿元,减少185.48亿元[59] - 集团毛利同比下降31.8%至145.61亿元,毛利率下降3.4个百分点至19.6%[62][63] 成本和费用同比下降 - 集团销售成本同比下降16.4%至598.75亿元,减少117.50亿元[60][61] - 自产商品煤单位销售成本同比下降15元/吨[47] - 尿素单位销售成本同比下降144元/吨[47] - 聚烯烃单位销售成本同比下降49元/吨[47] - 财务费用净额同比减少2.41亿元人民币[47] - 销售及管理费用同比下降4.8%至32.49亿元,主要因职工薪酬减少[83] - 财务费用净额同比下降18.9%至10.34亿元,得益于债务结构优化[84] - 自产商品煤单位销售成本316.88元/吨,同比下降15.38元/吨[54] - 自产商品煤单位销售成本下降4.6%至316.88元/吨,减少15.38元/吨[71] - 煤炭业务销售成本同比下降17.7%至498.39亿元,减少106.87亿元[67][68] - 买断贸易煤采购成本大幅下降25.8%至269.63亿元,减少93.94亿元[68] - 运输及港杂费用下降6.5%至53.17亿元[68] - 煤化工业务销售成本下降8.2%至80.65亿元[74] - 煤化工业务销售成本同比下降8.2%至80.65亿元,材料成本大幅下降22.6%至42.12亿元[75] - 煤矿装备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5.3%至47.67亿元,材料成本下降29.1%至27.04亿元[78][80] - 财务费用净额达人民币10.3356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2.75249亿元减少19.0%[29] - 所得税费用合计人民币25.0542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39.03234亿元减少35.8%[32] - 所得税费用同比下降35.8%至25.05亿元人民币[24][25] 煤炭业务表现 - 煤炭分部收入570.68亿元人民币,占公司总收入76.7%[24] - 自产商品煤销量6711万吨同比增加92万吨[46] - 自产商品煤产量6734万吨同比增加84万吨[46] - 煤炭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2.6%至570.68亿元,减少166.76亿元[59] - 自产商品煤销量同比增加92万吨(+1.4%),但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14元/吨(-19.5%)[66] - 买断贸易煤销量同比减少346万吨(-5.4%),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31元/吨(-21.7%)[66] - 自产商品煤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10.5个百分点至32.6%[63] - 煤炭业务实现毛利107.29亿元[54] - 煤炭业务毛利同比下降37.8%至107.29亿元,毛利率下降4.5个百分点至17.7%[72] - 商品煤产量6734万吨同比增长1.3%[104][106] - 自产商品煤销量6711万吨同比增长1.4%[107][109] - 商品煤总销量12868万吨同比下降3.6%[107][109] - 山西区域商品煤产量4405万吨同比增长2.6%[106] - 买断贸易煤销量6091万吨同比下降5.4%[109] - 华东区域煤炭销量4365万吨同比增长1.0%[109] - 炼焦煤产量507万吨同比下降10.7%[106] - 原煤工效35.5吨/工同比提高0.8吨/工[104] - 智能化采煤工作面83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93个[104] - 煤炭内部自用709万吨[120] 煤化工业务表现 - 煤化工分部税前利润同比增长29.4%至15.20亿元人民币[24][25] - 煤化工产品产量298.8万吨同比增加6.1万吨[46] - 煤化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4.0%至88.48亿元,毛利下降37.0%[59][63] - 煤化工业务实现毛利12.95亿元[54] - 煤化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3.6%至93.60亿元[72] - 聚烯烃销售量下降13.2%至66.0万吨,销售价格下降3.9%至6681元/吨[72] - 尿素销售价格大幅下降19.0%至1756元/吨,销售量增长2.6%至121.4万吨[72] - 甲醇销售量增长16.1%至99.7万吨,销售价格基本持平为1770元/吨[72] - 煤化工业务毛利同比下降37.0%至12.95亿元,毛利率下降5.2个百分点至13.8%[77] - 聚烯烃单位销售成本同比上升10.0%至6643元/吨,其中聚乙烯和聚丙烯分别上涨9.4%和10.6%[77] - 甲醇单位销售成本同比下降23.3%至1307元/吨,尿素下降9.8%至1323元/吨[77] - 煤化工产品产量298.8万吨同比增长2.1%[111][113] - 煤化工产品销量316.6万吨同比增长2.7%[111][113] - 甲醇产量98.2万吨同比增长13.0%[113] - 甲醇销量99.7万吨同比增长16.1%[113] - 陕西榆林煤化工二期项目年产90万吨聚烯烃[138] 煤矿装备业务表现 - 煤矿装备分部营业利润同比增长28.5%至4.27亿元人民币[24][25] - 煤矿装备业务累计签订合同总额113.51亿元人民币[46] - 煤矿装备业务实现毛利9.32亿元,同比增长[54] - 煤矿装备业务毛利率同比上升4.6个百分点至19.6%[63] - 煤矿装备业务毛利同比增长10.2%至9.32亿元,毛利率提升4.6个百分点至19.6%[80] - 煤矿装备产值48.2亿元同比下降10.2%[114][116] - 装备业务签订合同总额113.51亿元中高端订单占比超85%[114] 金融业务表现 - 金融分部营业利润同比增长4.0%至7.38亿元人民币[24][25] - 金融业务税前利润7.38亿元,同比增长[54] - 金融业务收入同比下降8.1%至11.68亿元,但毛利率提升8.1个百分点至67.6%[81] - 吸收存款规模828.1亿元同比下降11.3%[117][119] - 自营贷款规模316.1亿元同比增长35.0%[117][119] - 金融业务内部贷款规模184.0亿元通过降利率节约财务费用2.4亿元[120] 其他业务表现 - 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3.9%至36.54亿元,毛利增长98.4%[59][63] - 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1.9%至45.66亿元,毛利大幅增长98.4%至9.68亿元[82] - 海外市场收入同比大幅下降59.8%至2.55亿元人民币[27] - 发电量7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2%[46] - 乌审旗煤电一体化项目为2×660MW机组[138] - 安太堡低热值煤发电项目为2×350MW机组[138] 现金流和流动性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188.44亿元,较年初下降36.8%[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76.66亿元,同比下降48.5%[55] - 公司经营现金净流入77亿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率45.1%[4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188.44亿元,较2024年底净减少109.79亿元[86]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净额76.66亿元,同比减少72.24亿元[86]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176.03亿元,同比增加流出136.99亿元[86] - 公司成功发行20亿元人民币科技创新债券,其中5亿元5年期利率1.76%,15亿元15年期利率2.14%[44] 资产和负债变化 - 应收账款及票据为人民币92.99亿元,较年初增长9.5%[9] - 存货为人民币72.16亿元,较年初下降6.8%[9] - 公司总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657.66亿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607.53亿元,减少3.0%[10] - 流动负债合计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021.76亿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030.16亿元,增长0.8%[10] - 非流动负债合计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635.90亿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577.37亿元,减少9.2%[10] - 短期借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1.15亿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5.92亿元,增长42.8%[10] - 长期借款流动部分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18.69亿元大幅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208.42亿元,增长75.5%[10] - 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70.41亿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235.69亿元,减少12.8%[10] - 合同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34.09亿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22.75亿元,减少33.3%[10] - 权益总计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920.29亿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960.38亿元,增长2.1%[11] - 留存收益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862.41亿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905.28亿元,增长5.0%[11] - 本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517.07亿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555.13亿元,增长2.5%[11] - 非流动资产同比增长1.8%至2435.10亿元人民币[27] - 对联营及合营公司投资权益同比增长5.9%至335.34亿元人民币[24][25] - 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合计人民币92.99285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84.92302亿元增长9.5%[35] - 应收账款总额中,账龄超过6个月的占比达40.8%(人民币40.56亿元),较2024年末的34.2%(人民币31.06亿元)上升6.6个百分点[36]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规模为人民币16.8126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29.7238亿元大幅减少43.4%[35] - 向银行贴现或向供应商背书但已终止确认的银行承兑汇票达人民币7.04093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22.71739亿元下降69.0%[40] - 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合计235.69亿元人民币,其中1年内账期占比72.8%(2025年6月)[41][42] - 3年以上账期应付账款占比4.1%(2025年6月)达8.16亿元人民币[42] - 物业、厂房及设备净值1427.27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1.5%[88] - 采矿权净值450.46亿元,较2024年底下降1.6%[89] - 债务工具净值16.81亿元,较2024年底下降43.4%[90] - 合同资产净值31.79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33.0%[91] - 合同负债余额22.75亿元,较2024年底下降33.3%[92] - 借款余额572.59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7.4%[93] - 长期债券余额83.98亿元,较2024年底下降18.0%[94] - 公司以人民币2.38515亿元的应收账款及未来电费收益权作为质押,获得人民币9.29729亿元的长期银行借款[38] - 用于确定资本化财务费用金额的资本化率区间为2.24%-4.15%,较去年同期的2.95%-3.95%有所下调[29] - 公司利息支出同比增长20.5%至10.66亿元人民币[24][25] 股息分派 - 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166元(含税)[5] - 公司宣派2025年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166元,总额约人民币21.975795亿元,较去年同期每股人民币0.221元(总额约人民币29.363376亿元)减少24.9%[33] - 2025年中期股息按国际准则净利润30%即2,197,579,500元人民币分派,每股0.166元人民币[130] - 中期股息预计于2025年10月22日前派付予H股股东,A股派息安排将另行公告[131] - 公司H股非居民企业股东股息按10%税率预扣企业所得税[133] - 公司H股境外个人股东股息一般按10%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133] - 公司暂停股份过户登记时间为2025年9月9日至9月12日[132] - H股股东过户文件需于2025年9月8日下午4:30前提交至香港股份登记处[132] - 内地个人投资者通过沪港通或深港通投资H股股息红利按20%税率代扣个人所得税[134] - 内地证券投资基金通过沪港通或深港通投资港股股息红利按规定计征个人所得税[134] - 内地企业投资者通过沪港通或深港通投资港股股息红利由企业自行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134] - 公司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分派0.258元人民币,总计分派3,420,735,157元人民币[129] 公司治理和其他事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7,325,265,000元人民币(国际准则)和7,704,701,000元人民币(中国准则)[130] - 公司中期财务信息经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审阅未发现重大不符事项[128] - 公司拥有行业领先的煤炭下水资源占比和完整煤炭全产业链优势[123] - 公司报告期内无重大资产交易事项[13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及附属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证券[13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未持有库存股份[136] - 公司于2025年6月27日取消监事会[137] - 公司对外担保余额合计115.85亿元占净资产比例0.7%[100]
中煤能源(01898) - 2025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