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业绩:收入与利润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额为10.187亿美元,同比下降20.6%[25] - 太平洋航运2025年上半年税息折旧及摊销前溢利为1.21亿美元[20][24] - 公司税息折旧及摊销前溢利为1.215亿美元,同比下降23.0%[25] - 公司基本溢利为2190万美元,同比下降50.1%[25]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2560万美元,同比下降55.6%[25] - 公司净溢利为2560万美元[2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基本溢利为219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减少50%[98] - 核心业务小灵便型干散货船贡献2420万美元,同比下降41%[99] - 核心业务超灵便型干散货船贡献2650万美元,同比下降26%[99] - 核心业务贡献5070万美元(未计管理开支),小灵便型和超灵便型干散货船日均收入分别为11010美元(同比下跌7%)和12230美元(同比下跌11%)[44] - 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为3.9港仙,同比下降55.2%[25] 财务业绩:现金流与流动性 - 公司现金净额为6640万美元[24] - 公司现金净额从净借贷3220万美元转为净现金6640万美元[25] - 已承诺可动用流动资金为5.499亿美元[21][24] - 净现金正额6640万美元,已承诺可用流动资金5.499亿美元[49] - 公司现金及存款结余为2.82亿美元,经营业务产生现金流入1.04亿美元[133] - 公司现金及存款增加至2.955亿美元,较期初增长5%[136] - 公司净现金额大幅增长至6640万美元,增幅超过100%[136] - 公司总借贷额减少至2.291亿美元,较期初下降13%[136] - 公司借贷及未提用融资额度降至4.59亿美元,减少4120万美元[138] - 公司利息开支降至650万美元,主要因平均借贷额降至2.294亿美元[138] - 公司固定利率借贷占比66%,较期初69%有所下降[144] - 公司抵押53艘货船作为借贷担保,账面净值8.687亿美元[145] - 可转换债券未赎回本金降至2460万美元,转换价每股1.35港元[141] - 公司签订2.5亿美元7年期可持续发展表现挂钩银团循环信用贷款[135] - 公司签订2.5亿美元7年期可持续发展表现挂钩循环信用贷款,息差与碳排放密度及船员安全绩效挂钩[170] 股息与股东回报 - 公司宣派中期股息每股1.6港仙,占期内净溢利约50%(不包括货船出售收益)[24] - 中期股息每股1.6港仙,占期内净溢利50%(不包括货船出售收益)[48] - 公司宣布派发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每股1.6港仙,除息日为2025年8月21日[182] - 公司于2025年3月至6月期间根据股份购回计划共购回93,069,000股股份,总代价约1.64亿港元(约2100万美元)[178] - 2025年3月购回29,161,000股股份,平均价格1.68港元,最高1.70港元,最低1.60港元,总代价48,851,769.80港元[178] - 2025年4月购回38,846,000股股份,平均价格1.64港元,最高1.72港元,最低1.52港元,总代价63,607,897.20港元[178] - 2025年6月购回25,062,000股股份,平均价格2.04港元,最高2.07港元,最低1.91港元,总代价51,057,932.00港元[178] 核心船队运营表现 - 小灵便型及超灵便型乾散货船按期租合约对等基准的日均收入分别为11,010美元及12,230美元[24] - 小灵便型及超灵便型乾散货船日均表现较市场平均指数分别显著高出2,320美元及3,480美元[24] - 小灵便型干散货船日均表现较指数高2320美元(27%),超灵便型较指数高3480美元(40%)[44] - 小灵便型乾散货船12570收租日之日均租金收入为11010美元[111] - 超灵便型乾散货船9480收租日之日均租金收入为12230美元[111] - 小灵便型乾散货船日均表现较BHSI指数高出2320美元或27%[111] - 超灵便型乾散货船日均表现较BHSI指数显著高出3480美元或40%[111] - 小灵便型和超灵便型干散货船日均收支平衡水平分别为10060美元和10330美元[44] - 2025年上半年核心小灵便型及超灵便型乾散货船日均收支平衡水平分别为10060美元及10330美元[112] - 小灵便型干散货船按期租合约等值收入为12840美元/日,超灵便型为20460美元/日[102][104] - 2025年上半年核心船队收支平衡水平:小灵便型10060美元/日,超灵便型10330美元/日[107][110] - 公司小灵便型和超灵便型船表现显著优于市场指数,分别高出约27%和40%[98] 船队规模与资产价值 - 公司拥有107艘小灵便型及超灵便型乾散货船,并合共营运约266艘自有及租赁货船[22] - 公司小灵便型及超灵便型乾散货船的估计市场价值为18.02亿美元,远高于账面净值16.045亿美元[24] - 公司运营266艘货船,总载重吨达500万吨[30] - 公司自有船队估计市场价值为18.19亿美元[30] - 公司小灵便型货船占全球同类船队约5%[29] 货运量与航程 - 公司于2025年上半年完成1,100次航程[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货运量为4200万吨,同比下降6.0%[34] 市场租金环境 - 2025年上半年小灵便型干散货船现货市场日均租金净值为8,690美元,同比下降21%(载重吨经调整)[64][69] - 2025年上半年超灵便型干散货船现货市场日均租金净值为8,750美元,同比下降34%[66][69] - 五年船龄二手超大灵便型干散货船价值为30.5百万美元,同比下降17%[70] - 现代货船二手价值自2024年底持续下滑[70] - 新建造货船价格自2023年的十六年高位回落[70] 远期合约覆盖 - 2025年下半年已签约60%小灵便型船日数(日均租金11680美元)和74%超灵便型船日数(日均租金13480美元)[44] - 2025年第三季度小灵便型及超灵便型货船日数分别已有87%及99%按日均租金11940美元及13950美元获订约[112] - 2025年下半年小灵便型及超灵便型货船日数分别已有60%及74%按日均租金11680美元及13480美元获订约[112] 辅助运营活动表现 - 营运活动日均利润710美元,贡献1010万美元(占集团业绩16%),利润同比提高29%[45] - 营运活动贡献1010万美元,同比上升29%[99] - 2025年上半年营运活动为集团贡献1010万美元或16%,在14200日营运活动日数中日均利润为710美元[116] 全球干散货需求趋势 - 干散货吨位航距同比减少3%,其中小宗散货上升7%、谷物下跌15%、铁矿石下跌4%、煤炭下跌9%[53] - 2025年上半年全球吨位航距需求同比下降3%,主要由三大干散货商品下跌带动[71] - 小宗散货吨位航距需求同比增长7%,中国自几内亚进口铁铝氧石达7970万吨(同比增41%)[71] - 谷物吨位航距需求同比下降15%,中国进口量降至6140万吨(同比降25%)[71] - 煤炭吨位航距需求同比下降9%,中国航运进口量降至6400万吨(同比降23%)[72] - 铁矿石吨位航距需求同比下降4%,澳大利亚出口总量4.689亿吨(同比降3%)[72] - 小宗散货需求增长预测:2025年3.6%,2026年4.3%[94] 全球干散货供应趋势 - 全球干散货船队净增长率同比维持3%,新船交付量同比减慢5%至1810万载重吨[54] - 干散货船队整体增长率为1.5%,其中灵便型船队增长2.3%,大型船队增长1.1%[77] - 新造船交付量降至1810万载重吨(同比降5%),报废量降至220万载重吨(同比降3%)[77] - 干散货船总订单量1.132亿载重吨,占船队10.8%;2025年上半年新订单仅970万载重吨(同比降73%)[85] - 灵便型干散货船新订单量降至220万载重吨(同比暴跌86%)[85] - Clarksons预测2025年干散货船队年增长率将达3.1%[78] - 干散货船总订单占现有船队比例10.8%,平均船龄13年[90] - Clarksons预测2025年干散货船供应增长3.1%,需求增长仅0.2%[92][95] 地缘政治与运河动态 - 巴拿马运河通行量仅恢复至正常水平80%,苏伊士运河通行量持续下降[55] - 苏伊士运河通行量继续下降[69] - 公司2024年停靠美国港口次数占全球总停靠次数的9%[58] - 美国是全球第四大干散货出口国和第二大使用配备起重机干散货船的出口国[58] 资产交易与资本开支 - 公司出售5艘货船变现4170万美元[137] - 公司资本开支达4110万美元,主要用于新船交付及坞修[137]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 - 国际海事组织净零框架将于2025年10月正式采纳,2027年生效[56] - 公司于2024年11月订购四艘新建造超大灵便型双燃料低排放干散货船[56] - 公司计划到2030年实现绿色燃料占燃料组合的5%[156] - 公司船队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减排目标以2008年为基准,参考燃料温室气体强度为93.3克二氧化碳当量/百万焦耳[153] - 公司船队2040年基本减排目标定为较2008年水平减少65%[15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船员在超过9,500,000工时中录得9宗工伤事故,损失工时工伤事故频率为0.52[16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船员整体参与度为86%[16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自有货船达成零损失工时工伤事故发生率[164] - 国际海事组织全球燃料标准预计将于2025年10月采纳并于2027年生效[159] - 超过基本减排目标需购买价格为380美元/公吨二氧化碳当量的补救单位[159] - 超过直接合规目标需购买价格为100美元/公吨二氧化碳当量的补救单位[15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录得4%的损失工时工伤事故[162] - 公司董事会由来自7个国家的9名成员组成,其中44%为女性董事[172] - 公司于2025年ESG国际航运大奖荣获ESG领袖奖金奖[174] - 公司获MSCI ESG评级评定为BBB级[174] - 公司获Sustainalytics ESG风险评级为"低风险"[174] - 公司赞助香港海事博物馆活动吸引超过3600名访客[168] - 公司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清洁能源供应链交流会,超过200名海事行业专业人士及政府代表与会[169] 股权与股份激励 - 公司发行2031.58万股普通股给Citi (Nominees) Limited,转换价为每股1.35港元[177] - 公司发行1.41亿股普通股给汇丰代理人(香港)有限公司,转换价为每股1.35港元[17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发行股份总数为50.83亿股[177] - 股份奖励计划受托人于2025年6月在市场购入25,915,000股股份用于股份奖励计划[178] - 2013年股份奖励计划最后一批奖励于2025年7月14日归属,该计划已完全终止[188] - 2025年股份奖励计划可授出股份授权期末为256,849,507股[191] - 2025年6月20日授出股份奖励28,626,000股,占已发行股份加权平均数约0.56%[193] - 授出股份奖励的公平值为每股2.02港元,对应收盘价每股2.05港元[193] - 绩效股份单位奖励共计5,776,000股,需达成财务目标方可归属[193] - 期内归属股份887,000股,加权平均收盘价为1.55港元[193] - 董事Martin Fruergaard累计未归属奖励9,132,000股[192] - 高级管理层吴志杰获授有限制股份2,018,000股及绩效股份单位672,000股[192] - 其他雇员未归属奖励总额58,888,000股[192] - 2023年股份奖励计划已于2025年4月25日届满[189] - 所有股份奖励计划均不发行新股,仅通过二级市场购买[189][191] - 行政总裁Martin Fruergaard持有13,979,000股公司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0.28%(2024年12月31日:0.19%)[186] - 独立非执行董事庄伟林持有110,000股公司股份,占已发行股本少于0.01%[186] - 自2025年4月1日起,张日奇、Kalpana Desai及Mats Berglund分别获得每月25,000美元、15,000美元及15,000美元的额外袍金[185] 主要股东持股 - Caravel Maritime Ventures Inc持有公司817,528,401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16.08%[195] - M&G Plc持股619,588,000股占比12.19%较2024年11.84%有所上升[195] - Pzena Investment Management持股607,822,910股占比11.96%较2024年9.19%增长[195] - Citigroup Inc持好仓361,037,497股占比7.1%持淡仓27,742,255股占比0.55%[195] - JPMorgan Chase & Co持好仓347,255,931股占比6.83%持淡仓222,417,824股占比4.38%[195] - Harindarpal Singh Banga与Indra Banga各持有The Caravel Group Ltd 50%股权[197] - The Caravel Group Ltd通过控股公司100%持有Caravel Maritime Ventures Inc[197] - Citigroup Inc持淡仓部分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197] 人力资源与雇员 - 公司岸上员工406名较2024年392名增加船员4300名较2024年4500名减少[19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六个月雇员开支共93.8百万美元较2024年95.5百万美元下降[196]
太平洋航运(02343) - 2025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