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9.38%至2.43亿元[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扩大至1868.21万元[22] - 基本每股收益为-0.12元/股[20]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47%[20] - 公司营业收入2.43亿元,同比下降9.38%[27][3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1868.21万元,同比亏损扩大44.6%[27] - 营业总收入从268.13百万元降至242.98百万元,下降9.4%[83]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1868.21万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292.38万元扩大44.6%[85] - 基本每股收益为-0.12元/股,相比去年同期的-0.08元/股恶化50%[85] - 母公司净亏损为108.91万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66.24万元改善34.5%[88] - 其他收益为36.76万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9.64万元下降7.3%[84] - 公司未分配利润减少1868.21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降至52894.76万元[9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108.91万元,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10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1292.38万元,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9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期末未分配利润为-2.775亿元,较期初-2.764亿元恶化0.4%[103][10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期末未分配利润为-3.428亿元,较期初-3.298亿元恶化3.9%[99][102] - 本期综合收益总额亏损166.24万元[105] - 本期所有者权益变动总额减少166.24万元[105] - 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降至7.18亿元[10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费用309.8万元,同比大幅增长439.94%[33] - 营业成本为2.30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514亿元下降8.3%[84] - 研发费用大幅增加至309.8万元,相比去年同期的57.38万元增长440.2%[84] - 母公司管理费用为109.87万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65.28万元下降33.5%[88] - 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2266.87万元,同比增长10.7%[91] - 支付的各项税费为2168.97万元,同比略增2.0%[91] - 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为452.25万元,同比大幅下降59.0%[91]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4469.12万元[2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4469.12万元[33]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2.166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338亿元下降7.4%[90]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2.224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453亿元下降9.3%[90]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2.182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224亿元下降1.9%[9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4469.12万元,同比恶化48.9%[91]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223.81万元,同比扩大156.2%[9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4692.93万元,期末余额为4121.18万元[92] - 母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25.42万元,同比改善28.9%[93] - 母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86.29万元[94] 资产和负债变化 - 货币资金4312.5万元,较上年末减少52.11%[36] - 应收款项8796.56万元,同比增长16.6%[36] - 存货1.21亿元,同比增长6.12%[36] - 合同负债607.3万元,同比大幅下降67.52%[36]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43,125,032.30元,较期初90,054,323.43元下降52.1%[174] - 银行存款期末余额为41,211,809.48元,较期初88,140,045.79元下降53.2%[174]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167,630.40元,较期初190,779.36元下降12.1%[176] - 应收账款期末账面余额131,054,413.24元,较期初117,872,089.22元增长11.2%[179] -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43,088,840.63元,计提比例32.88%[180] - 单项计提坏账准备金额9,276,478.29元,计提比例100%[181] - 按账龄组合计提坏账准备金额33,812,362.34元,计提比例27.77%[180] - 1年以内应收账款期末余额90,298,573.60元,占应收账款总额68.9%[178] - 3年以上应收账款期末余额31,226,272.17元,占应收账款总额23.8%[179] - 应收账款期末账面余额为121,777,934.95元,坏账准备计提33,812,362.34元,综合计提比例27.77%[183] - 1年以内应收账款余额88,568,573.60元,坏账计提比例5.00%[183] - 5年以上应收账款余额27,693,231.21元,坏账计提比例100.00%[183] - 期末坏账准备总额43,088,840.63元,其中组合计提坏账准备33,812,362.34元[184] - 前五名欠款方应收账款余额合计36,769,474.23元,占应收账款总额比例28.06%[185] - 应收款项融资中银行承兑汇票期末余额39,999,174.71元,较期初下降19.63%[187] - 预付款项期末余额3,901,633.05元,其中1年以内账龄占比99.30%[189] - 预付款项前五名供应商金额合计3,432,619.43元,占比87.98%[190] - 2至3年账龄应收账款余额4,694,133.69元,坏账计提比例30.00%[183] - 其他应收款期末余额为1.157亿元,期初余额为1.163亿元,同比下降0.48%[192] - 其他应收款按账龄披露,5年以上金额最大,为1.559亿元,占期末余额81.0%[195] - 其他应收款中亏损补足款金额最大,期末余额为1.914亿元,占期末余额99.4%[196] - 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为7681万元,其中第三阶段(已发生信用减值)坏账准备为7676万元,占比99.9%[198] - 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中单项计提坏账准备为7621万元,占期末坏账准备总额99.2%[200] - 其他应收款按组合计提坏账准备为60万元,占期末坏账准备总额0.8%[200] - 1年以内账龄的其他应收款期末余额为42万元,同比减少11.7%[194][195] - 2至3年账龄的其他应收款期末余额为2682万元,同比减少4.6%[195] - 押金及保证金期末余额为9万元,同比减少84.4%[196] - 备用金期末余额为22万元,同比大幅增长4263%[196] - 货币资金从2024年末的90,054,323.43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43,125,032.3元,降幅达52.1%[74] - 应收账款从2024年末的75,441,169.01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87,965,572.61元,增长16.6%[74] - 存货从2024年末的113,613,014.86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20,562,537.66元,增长6.1%[74] - 流动资产合计从2024年末的453,260,014.99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416,113,788.85元,下降8.2%[74] -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2024年末的190,779.36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67,630.4元,下降12.1%[74] - 预付款项从2024年末的1,629,030.15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901,633.05元,增长139.5%[74] - 公司总资产从5705.67百万元增至6201.19百万元,增长8.7%[75] - 固定资产从136.80百万元增至149.13百万元,增长9.0%[75] - 应付账款从13.10百万元增至24.01百万元,增长83.3%[75] - 合同负债从6.07百万元增至18.70百万元,增长208.1%[75] - 应交税费从6.19百万元增至13.05百万元,增长110.8%[75] - 未分配利润亏损从387.89百万元收窄至369.20百万元,改善4.8%[76] - 母公司货币资金从1.12百万元降至0.86百万元,减少23.1%[79] - 母公司其他应收款从3.00百万元增至8.74百万元,增长191.3%[79] - 母公司其他应付款从14.16百万元增至21.57百万元,增长52.3%[80] - 公司实收资本保持1.53亿元,资本公积为7.64亿元[9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为6.503亿元,较期初6.392亿元增长1.7%[102] - 公司实收资本保持稳定为1.533亿元[99][102][10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资本公积为7.631亿元,较2024年同期8.398亿元下降9.1%[99][10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资本公积为7.635亿元,较期初8.398亿元下降9.1%[9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为6.502亿元,较期初6.632亿元下降2.0%[99][10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期末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6.388亿元,较期初6.399亿元下降0.2%[104] - 公司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为7.196亿元[105] - 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降至7.18亿元[106] - 公司注册资本为1.533亿元[107] - 公司总股本为1.533亿股[107]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净额为1.38万元[23] - 政府补助金额为1.75万元[21]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2.31万元[21]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23,148.96元,全部来自股票投资[40] 投资和金融资产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期末数为167,630.4元,较期初190,779.36元下降12.13%[40] - 公司持有79,824股众泰汽车(000980)股票,期末公允价值为167,630.4元[40] - 公司对特瑞电池投资造成亏损1.2711亿元人民币[51] - 公司可优先受偿特瑞电池15.54%股份处置价款最高1.2711亿元人民币[52] 仲裁和法律事项 - 南方同正未如期履行投资亏损补足义务,公司已提起仲裁申请[48] - 仲裁裁决刘悉承和邱晓微需共同支付投资亏损1.2711亿元人民币[52] - 被申请人需承担仲裁费88.69437万元人民币(总额90%)[52] - 被申请人需支付律师费30万元人民币[52] - 被申请人需承担外地仲裁员费用3810元人民币[52]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启动仲裁程序[49][51] - 公司于2024年6月4日收到终局裁决书[49][51] - 股份转让协议约定转让价格不低于6.8亿元人民币[49] - 截至报告日仲裁案件仍处于执行过程中[49][52] - 控股股东家天下提起诉讼要求南方同正公司返还资产置出补偿款2亿元人民币并支付违约金3亿元人民币[5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确认应收南方同正亏损补足款1.9139亿元人民币[60] - 南方同正质押公司1007.22万股股份(占总股本6.57%)作为履约担保[63] - 刘悉承质押南方同正10%股权(对应600.06万元出资额)提供连带保证[63] - 2018年度扣除非既有业务亏损1.5557亿元人民币[60] - 2022年度扣除非既有业务亏损2504.24万元人民币[60] - 2023年度扣除非既有业务亏损2155万元人民币及延期支付应收利息282.05万元人民币[62] - 2024年度扣除非既有业务亏损3480.22万元人民币及延期支付应收利息282.05万元人民币[62] - 2025年1-6月预计扣除非既有业务亏损1340.28万元人民币及延期支付应收利息141.03万元人民币[62] 公司治理和股东结构 - 公司独立董事变动:刘启芳离任,林琳和叶剑平新当选[44] - 公司未进行半年度利润分配,每10股送红股、派息和转增数均为0[44] -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0,923户[66] - 家天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为第一大股东,持股17,708,110股,占比11.55%[68] - 深圳市南方同正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0,072,158股,占比6.57%,全部股份处于质押状态[68] - 北京至创天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持股9,074,831股,占比5.92%[68] - 北京华居天下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持股8,388,918股,占比5.47%[68] 行业和市场环境 - 中国汽车保有量3.53亿辆,年增7.8%[26] - 维护替换需求规模5870万只,其中商用车占比35%[26] - 公司面临产品转型升级风险,主要产品集中于传统汽车起动启停领域[41] - 公司面临环保政策风险,铅酸蓄电池行业受环保政策影响较大[41] 会计政策和重要会计估计 - 应收账款重要性标准为超过资产总额0.5%[115] - 在建工程重要性标准为超过资产总额0.5%[116] - 承诺事项重要性标准为超过资产总额5%[116] - 或有事项重要性标准为超过利润总额5%[116] - 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按公允价值计量 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或初始确认金额[120]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后续计量[121]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投资 利息/减值/汇兑损益计入当期损益[121]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权益工具投资 股利收入计入当期损益[121]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全部利得损失计入当期损益[121] - 金融负债终止确认条件为现时义务解除时[123] - 金融资产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时 账面价值与对价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24] - 公允价值确定优先使用活跃市场未经调整报价(第一层次输入值)[125] - 金融工具减值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计量 确认损失准备[126] - 应收款项运用简化计量方法 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金额计量准备[127] - 应收账款1年以内账龄预期信用损失率为5.00%[131][133] - 应收账款1-2年账龄预期信用损失率为10.00%[131][133] - 应收账款2-3年账龄预期信用损失率为30.00%[131][133] - 应收账款3-4年账龄预期信用损失率为50.00%[131][133] - 应收账款4-5年账龄预期信用损失率为80.00%[131][133] - 应收账款5年以上账龄预期信用损失率为极不可能发生[131][133] - 其他应收款各账龄段预期信用损失率与应收账款完全一致(1年内5.00%至5年以上100.00%)[133] - 应收银行承兑汇票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率计量损失[130][132] - 应收商业承兑汇票按整个存续期极不可能发生信用损失率计量损失[130][132] - 合并范围内关联方应收款项采用整个存续期或12个月预期信用损失率计量[130][132] - 房屋及建筑物折旧年限20-30年,年折旧率3.33%-5.00%[145] - 通用设备折旧年限5-15年,年极不可能发生6.67%-20.00%[145] - 专用设备折旧年限5-15年,年极不可能发生6.67%-20.00%[145] - 运输工具折旧年限10年,年极不可能发生10.00%[145] - 土地使用权摊销年限50年,采用直线法摊销[148] - 软件摊销年限3年,采用直线法摊销[148] - 研发支出归集范围包含人员人工费用、直接投入费用、折旧费用及其他费用[149] - 研发人员人工费用按工时记录在不同项目间分配极不可能发生[149] - 直接投入费用包含材料燃料动力费用及样品样机购置费[149] - 研发折旧
万里股份(600847) - 2025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