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益同比下降2.4%至5028万新加坡元,较去年同期5152.3万新加坡元减少124.3万新加坡元[4] - 公司总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51.523百万新加坡元下降至2025年同期的50.280百万新加坡元,降幅为2.4%[16][20] - 公司总收益由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51.5百万新加坡元下降2.4%至2025年同期的50.3百万新加坡元[52] - 期间利润由盈转亏,录得亏损344.4万新加坡元,同比下滑633.8万新加坡元(去年同期为盈利289.4万新加坡元)[4] - 除税后净亏损3.4百万新加坡元,去年同期为净利润2.9百万新加坡元[65]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间亏损从2024年上半年的0.257百万新加坡元扩大至2025年同期的3.748百万新加坡元,增幅达1358.4%[30] - 毛利率从9.4%下降至9.0%,毛利减少6.3%至4.5百万新加坡元[56]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亏损扩大至0.41新加坡分(去年同期为0.03新加坡分)[6] - 每股基本亏损从2024年上半年的0.03新加坡分扩大至2025年同期的0.41新加坡分[3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电子制造服务分部收益占公司总收益的93.9%,达47.217百万新加坡元,较2024年同期微降0.3%[16] - 电子制造服务分部贡献公司总收益的93.9%,为最大业务分部[41] - 原始设计制造分部收益大幅下降41.9%,从2024年上半年的3.194百万新加坡元降至2025年同期的1.856百万新加坡元[16] - 原始设计制造分部收益同比下降41.9%,从3.194百万新加坡元降至1.856百万新加坡元[52] - 原始设计制造分部收益同比下降41.9%[47] - 投资分部收益增长22.9%,从2024年上半年的0.982百万新加坡元增至2025年同期的1.207百万新加坡元[16] - 投资分部收益同比增长22.9%,由0.982百万新加坡元增至1.207百万新加坡元[52] - 基金管理费收益同比增长23.0%,在管资产规模达141.7百万新加坡元[50] 各地区表现 - 新加坡地区收益显著增长26.4%,从2024年上半年的22.402百万新加坡元增至2025年同期的28.322百万新加坡元[20] - 美国地区收益大幅下降42.2%,从2024年上半年的12.031百万新加坡元降至2025年同期的6.955百万新加坡元[2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开支从2024年上半年的1.418百万新加坡元下降至2025年同期的1.055百万新加坡元,降幅为25.6%[27] - 研发成本减少0.4百万新加坡元,带动行政开支下降4.5%[59] - 其他投资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8.500百万新加坡元大幅下降至2025年同期的0.458百万新加坡元,降幅达94.6%[22][25] - 其他收入同比暴跌92.7%,主要因缺少去年同期的8.5百万新加坡元一次性账面收入[57] - 雇员福利开支约13.5百万新加坡元,雇员总数760人[84] 现金流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645.5万新加坡元至1122.9万新加坡元(对比2024年末1768.4万新加坡元)[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底的17,684千新加坡元大幅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1,229千新加坡元,降幅达36.5%[36]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1.2百万新加坡元,经营现金流净流出7.9百万新加坡元[66][67]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约1.6百万新加坡元,其中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0.3百万、添置金融工具0.9百万、开发成本0.5百万[70] - 融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约2.5百万新加坡元,主要用于偿还银行贷款14.1百万、支付租赁负债0.7百万及利息0.5百万[71] 资产和负债 - 贸易应收款项增加106.6万新加坡元至2052.9万新加坡元(对比2024年末1946.3万新加坡元)[7]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从2024年底的19,463千新加坡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0,529千新加坡元,增长5.5%[35] - 贸易应收款项增加0.9百万新加坡元,存货增加0.3百万新加坡元[68] - 存货水平基本持平为4563.2万新加坡元(较2024年末4540.7万新加坡元仅增加22.5万新加坡元)[7] - 存货总额从2024年底的45,407千新加坡元微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45,632千新加坡元,增长0.5%[34] - 计息贷款及借款总额增加至271.98万新加坡元(流动部分2459.1万,非流动部分260.7万)[7][8] - 计息贷款及借款总额从2024年底的24,939千新加坡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7,198千新加坡元,增长9.1%[38] - 计息贷款及借款未偿还余额约27.2百万新加坡元,较2024年末24.9百万增长9.2%[76]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4年底的16,885千新加坡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8,201千新加坡元,增长7.8%[37] - 权益总额下降680.2万新加坡元至9573万新加坡元(对比2024年末1.025亿新加坡元)[8] - 流动资产净值由35.2百万新加坡元减少至30.6百万新加坡元,降幅13.1%,主要因计息贷款即期部分增加3.3百万及现金减少6.5百万[72] - 净负债权益比率由0.07升至0.17,增幅143%[78] - 杠杆比率由0.24升至0.28,增幅16.7%[7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收益主要受半导体行业低迷及客户需求下跌影响[41][47] - 公司未就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付任何中期股息[40] - 未支付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85] - 资本开支约0.3百万新加坡元用于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73] - 已签约未拨备资本及投资开支25.985百万新加坡元,含物业设备0.3百万及投资证券25.685百万[74] 其他重要内容 - EBITDA转为负值712千新加坡元,同比大幅下降867.7万新加坡元(去年同期为796.5万新加坡元)[4] - EBIT亏损317.2万新加坡元,同比减少866.1万新加坡元(去年同期为盈利548.9万新加坡元)[4] - 公司于联营公司的投资总额从2024年底的16,745千新加坡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5,803千新加坡元,降幅为5.6%[33] - 中国光大控股持有精技集团约28.58%已发行股份[92] - 上海光朴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由精技集团拥有约51.03%权益[93] - 上海光朴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由中国光大控股最终实益拥有约48.97%权益[93]
精技集团(03302) - 2025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