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变化)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益为3.079亿港元,同比下降3.3%[2] - 持续经营业务期内溢利为295万港元,同比下降90.7%[3] - 除税前溢利为1052.8万港元,同比下降75.5%[2]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300万港元,同比下降89.6%[42] - 每股基本盈利为0.002港元,同比下降88.9%[42] - 持续经营业务每股基本盈利为0.002港元,同比下降90%[3] - 2025年6月止六个月持续经营业务盈利2.95百万港元,同比下滑90.7%[32]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益为3.079亿港元,同比下降1070万港元或3.4%[50]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90万港元,同比大幅下降(去年同期2880万港元)[60] 成本和费用(同比变化) - 销售成本为2.49亿港元,同比增长4.0%[2] - 行政开支为3037.1万港元,同比下降22.9%[2] - 持续经营业务融资成本增至261.1万港元(2024年:198.0万港元),同比增长31.8%[26] - 员工成本总额降至2975.7万港元(2024年:4164.1万港元),同比下降28.5%[26] - 折旧及摊销总额降至4057.7万港元(2024年:5032.2万港元),同比下降19.4%[26] - 存货成本为2.24亿港元(2024年:2.26亿港元),同比下降1.0%[26] - 研究开支大幅增至1224.1万港元(2024年:204.3万港元),同比增长499.2%[27] - 投资物业直接营运开支显著增加至1683.5万港元(2024年:106.2万港元)[27] - 银行借贷利息支出为260.9万港元(2024年:197.5万港元),同比增长32.1%[26] - 计入存货成本的员工成本为1493.0万港元(2024年:1793.0万港元),同比下降16.7%[26] - 计入存货成本的折旧及摊销为1838.0万港元(2024年:1790.9万港元),同比增长2.6%[26] - 行政开支减少900万港元或22.8%至3040万港元[57] 毛利润和毛利率 - 毛利润为5891.6万港元,同比下降25.5%[2] - 毛利为5890万港元,毛利率下降至19.1%(去年同期24.8%)[52] 其他收益及亏损 - 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录得2326.8万港元亏损,去年同期为151.1万港元收益[2] - 汇兑差额产生4144.2万港元收益,去年同期为亏损4519.9万港元[3] - 外汇收益净额294.7万港元,同比增长542.0%(2024年:45.9万港元)[25] - 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收益290.8万港元,同比增长1361.3%(2024年:19.9万港元)[25]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亏损拨备拨回净额72.8万港元(2024年:85.3万港元)[25] - 其他收益净额为亏损2330万港元,主要因持有待售资产减值亏损2990万港元[55] 税务相关 - 持续经营业务所得税开支为757.8万港元,同比下降32.8%(2024年:1127.8万港元)[22] - 中国企业所得税收减少14.2%至880.3万港元(2024年:1025.7万港元)[22] - 递延税项产生及拨回暂时差额为-192.9万港元(2024年:-494.2万港元)[22] - 使用税项亏损抵免120.1万港元(2024年:0港元)[22] - 中国企业适用所得税率为15%-25%,高科技企业享受15%减免税率[23] - 向香港居民公司分派股息适用5%预扣税率[24] - 税项减少32.8%至760万港元[59] 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主要从事印刷香烟包装及纸包装材料制造业务[7] - 持续经营业务销售货品收益下降至280,124千港元(2024年同期:301,621千港元)[13] - 投资物业租赁收入增长至27,820千港元(2024年同期:16,977千港元)[13] - 印刷香烟包装业务收益下降至268,372千港元(2024年同期:297,233千港元)[14] - 制造纸包装材料收益增长至11,752千港元(2024年同期:4,180千港元)[14] - 印刷及制造纸包装分部收益为2.801亿港元,同比下降7.1%[45] - 投资物业租赁收益为2780万港元,同比增长63.5%[47] - 印刷及制造纸包装业务收益为2.801亿港元,投资物业租赁收益为2780万港元[50] - 投资物业租赁业务分部溢利增长1.15倍至960万港元[61] 分部业绩和结构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总收益为280,124千港元[16] - 印刷及制造纸包装及相关材料分部收益为280,124千港元占持续经营业务收益的100%[16][19] - 投资物业租赁分部收益为27,820千港元占持续经营业务总收益的9.9%[19] - 持续经营业务分部业绩为55,172千港元其中印刷制造业务贡献45,578千港元投资物业贡献9,594千港元[19] - 公司经营分部数量从2024年同期的3个减少至2025年的2个主要因出售射频识别产品业务[18] - 印刷制造业务分部业绩同比下降33.8%从2024年同期的68,812千港元降至2025年的45,578千港元[19][20] - 投资物业租赁收益同比增长63.9%从2024年同期的16,977千港元增至2025年的27,820千港元[19][20] 已终止经营业务 - 已终止经营业务销售货品收益为零(2024年同期:23,504千港元)[13] - 已终止经营射频识别产品收益为零(2024年同期:23,504千港元)[14] - 2024年同期包含已终止经营业务销售射频识别产品收益23,504千港元[16] - 2025年6月止六个月已终止经营业务亏损2.88百万港元[32] 地区和市场表现 - 公司所有分部收益均来自外部客户且主要来源于中国市场[21][16] -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3%[43] 资产变化 - 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少至6.175亿港元,较上年6.348亿港元下降2.7%[4] - 投资物业大幅增加至6.376亿港元,较上年2.316亿港元增长175.2%[4] - 商誉增加至6.168亿港元,较上年5.956亿港元增长3.6%[4] - 银行结余及现金大幅增加至5.709亿港元,较上年0.781亿港元增长631.3%[4] - 贸易应收款项减少至1.980亿港元,较上年2.112亿港元下降6.3%[4] - 存货增加至0.538亿港元,较上年0.299亿港元增长79.9%[4] - 分类为持作出售的资产减少至1.490亿港元,较上年1.754亿港元下降15.1%[4] - 使用权资产减少至0.466亿港元,较上年0.474亿港元下降1.7%[4] - 预付及其他订金增加至0.163亿港元,较上年0.043亿港元增长281.1%[4] - 非流动资产总额增至19.292亿港元,较上年15.315亿港元增长26.0%[4] - 持作出售资产账面值为1.49亿港元(2024年末:1.754亿港元)[41] - 银行结余及现金为7810万港元(2024年12月31日:5.709亿港元)[62] 负债和权益变化 - 贸易应付款项从147,757千港元增加至189,097千港元,增长28.0%[5]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从85,473千港元增加至94,772千港元,增长10.9%[5] - 银行借贷从147,920千港元增加至207,213千港元,增长40.1%[5] - 流动负债总额从398,079千港元增加至496,574千港元,增长24.7%[5] - 流动资产净值从273,459千港元增加至655,429千港元,增长139.7%[5] - 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2,202,615千港元(未经审核)与2,186,951千港元(经审核)[5] - 资产净值为2,151,099千港元(未经审核)与2,138,065千港元(经审核)[5] - 储备从2,163,066千港元减少至2,153,500千港元,下降0.4%[5] - 其他全面收益确认累计金额从-23,274千港元改善至-19,806千港元[5] - 公司银行借贷从2024年12月31日的2.072亿港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1.479亿港元[64] - 资产负债比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19.8%显著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0.7%[64] 现金流和融资 - 公司现金净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4.242亿港元大幅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1570万港元[64] - 用于银行融资质押的银行存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6050万港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8550万港元[64] - 公司银行借贷融资由账面值约1.596亿港元的物业、厂房及设备作担保[70] - 流动资产净值减少主要因支付收购金钟大厦86.67%不分割份数的代价所致[63] 投资和出售活动 - 以3.88亿港元收购金钟大厦86.67%业权,预计2027年产生租金收入[48] - 公司以代价1.528亿港元出售常德金鹏印务31%股权[73] - 分类为持作出售资产的常德金鹏权益账面值为1.48977亿港元[74] - 出售江苏联恒物宇70%股权代价56.02百万港元[38] - 出售常德金鹏31%股权代价为1.525亿港元[40] 减值亏损 - 分类为持作出售的联营公司权益减值亏损2985.1万港元[25] - 联营公司权益减值亏损2985.1万港元[41] - 公司确认持作出售联营公司权益的减值亏损2985.1万港元[74] 股息支付 - 中期股息支付3135.8万港元(2024年同期:3135.8万港元)[28][29] - 中期股息每股2港仙,总额约31.36百万港元[30] - 未宣派中期股息(去年同期:每股2港仙)[42] - 公司未宣派中期股息(2024年同期为每股2港仙)[78] 应收应付款项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202.12百万港元,较2024年末下降6.2%[34] - 贸易应收款项信贷亏损拨备4.12百万港元,覆盖率2.0%[34] - 0-90天账期贸易应收款项占比82.4%,金额166.56百万港元[35] - 贸易应付款项总额147.76百万港元,较2024年末下降21.9%[36] - 票据转拨供应商金额96.37百万港元,较2024年末增长35.8%[37] 资本和承担 - 资本承担从2024年12月31日的960万港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540万港元[65] 公司治理和人员 - 公司在香港聘用8名全职员工,在中国聘用393名全职员工[77] - 独立非执行董事林英鸿、吕天能、萧文豪任期均超过9年[80] - 万晓霞博士于2025年3月10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80] - 董事会主席黄万如兼任行政总裁职能,该职位由全体执行董事集体履行[81] - 公司未持有任何库存股份[82] - 审核委员会由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吕天能、林英鸿、萧文豪、万晓霞)和1名非执行董事(李莉)组成[83] - 董事会包括2名执行董事(黄万如、陈玲玲)、1名非执行董事(李莉)及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86] 全面收入总额 - 期内全面收入总额为4439.2万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762万港元[3] 加权平均股数 - 加权平均普通股数1,567.89百万股[33]
力图控股(01008) - 2025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