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营业收入2.27亿元同比下降23.26%[2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2231.05万元同比扩大[25]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084.02万元同比转正[25]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01%同比下降2.80个百分点[21] - 研发投入占比14.48%同比上升1.75个百分点[21] - 总资产13.52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6.34%[2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6.25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22.96%[25] - 基本每股收益-0.23元/股[21] - 扣非后基本每股收益-0.26元/股[21]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3.26%至227.30百万元[115]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22.20%至138.96百万元[115] - 销售费用同比上升26.28%至30.75百万元[11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由负转正至10.84百万元[116] - 货币资金同比增加49.63%至64.87百万元[120] - 短期借款同比下降46.56%至134.26百万元[120] - 长期借款同比上升263.42%至114.76百万元[120] - 研发投入总额为3290.37万元同比下降12.71%[87]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14.48%同比增加1.75个百分点[87] 成本和费用 - 政府补助收入488.21万元[24] - 非经常性损益中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为122,339.96元[26] -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36,300.00元[26] - 其他营业外支出为-677,366.97元[26] - 非经常性损益所得税影响额为653,650.68元[26] -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为1,370,269.97元[26]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2,087,803.57元[26] 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主营业务为新型环保表面工程专用化学品及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9] - 表面工程专用设备应用于PCB电镀、五金电镀及锂电池复合铜箔制造[36]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电子化学品、通用电镀化学品以及表面工程专用设备[41] - 公司成为国内少数可为PCB、新能源等领域提供专用化学品及专用设备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商[42] - 表面工程专用化学品业务覆盖新能源锂电光伏PCB制造手机通讯等众多板块[62] - 公司已服务超过50家PCB制造商,多数为行业龙头企业或上市公司[68] - PCB专用化学品及铜箔生产设备已应用于AI服务器板的生产制造[68] - 采取化学品+设备协同销售模式,一步式全湿法复合铜箔电镀设备已出货[63] - 铜箔设备机构件的收入确认有所减少[69] - 复合铜箔设备及配套专用化学品业务拓展尚未实现批量化落地[69] - 公司产品覆盖新能源锂电、光伏、PCB制造、手机通讯等众多业务板块[79] - 公司拥有包括远东股份、胜利精密等新能源领域多家样板客户[79] - 公司销售网络覆盖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等产业聚集区[80] 研发与技术成果 - 公司脉冲电镀铜专用化学品可降低铜球金属铜成本30%左右,并通过1000周期TCT测试[45] - 二步式复合铜箔水电镀设备支持1650毫米以上大宽幅生产,复合铜箔产能可提升30%[51] - 二步式复合铜箔水电镀设备生产线速可达20米/分钟[51] - 片式VCP电镀设备对比竞品整体TP值约上升5%[53] - PLP镀铜设备全框式挂架设计可提升2倍产能[54] - PLP镀铜设备对于线路、PAD、铜柱均匀性均可达10%[54] - 铜箔设备机构件主体机架平面度加工控制在≤0.03mm[54] - MSA高速镀锡专用化学品可满足500米/分钟带速高速镀锡生产需求[48] - MSA高速镀锡专用化学品可用于极低锡量约0.5克/平方米[48] - 防护性电镀添加剂镀层防腐蚀性能超越氰化电镀[48] - 除油专用化学品具有低COD特性[48] - 高速镀锡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填补马口铁表面电镀化学品国产替代专利空缺[64] - 公司PCB脉冲电镀铜技术可降低金属铜成本约30%[82] - 公司复合铜箔电镀生产技术可实现高良率和大宽幅生产减少切边损失[82] - 公司高速镀锡技术可满足500米/分钟带速生产需求并支持极低锡量约0.5克/平方米的生产[82] - 公司PCB化学镍金技术可大幅降低金盐耗用和废水排放[82] - 公司无氰电镀技术采用易生物降解配位剂解决废水处理难题[82] - 公司无磷低温工业清洗技术将使用温度降至50℃以下大幅减少能耗[82] - 公司高耐蚀化学镍技术优化镀液成分延长使用寿命便于自动线生产[82] - 高效单晶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电镀技术实现电极材料成本下降近70%[83] - 电镀液电流效率高达25%[83] - 卷对卷VCP电镀技术电镀均匀性≥95%[83] - PLP镀铜技术可提升2倍产能[83] - 公司共取得国内外91项发明专利和97项实用新型专利[84] - 报告期内新增发明专利3项和实用新型专利3项[84] - 高稳定绿色化电镀项目预计节能≥50%[90] - 镀液杂质金属离子检出限≤0.01g/L[90] - 复合铜箔(单面镀铜1μm)抗拉强度≥220N/mm²,常温延伸率≥5%[91] - 甲基磺酸体系镀锡铋合金中铋含量为2~5%(wt)[91] - 高增透型超亲水防尘纳米自组装涂层新组件增透率≥2.0%,水接触角小于10°[91] - 亲水钝化技术中性盐雾测试24h≥9级,纳米保护后72h≥9级[91] - 泡沫镍面密度250-450g/m²±30,厚度1.6-2.7mm±0.05[92] - 高硬度无氰无磷纳米镀银硬度≥150HV,电阻率≤5μΩ·cm[92] - 高频屏蔽材料电镀面密度低于30g/m²,方阻低于500mΩ,屏蔽效果>80db[92] - 高耐蚀锌镍合金镍含量12-16%,耐蚀性≥500小时中性盐雾[92] - 表面工程化学品技术突破国际封锁并实现规模化应用[76] - 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成立联合实验室推进高速镀锡技术国产替代[77] - 承担202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稳定绿色化电镀工艺技术与成套装备"项目[77] - 镀层缺陷检出率≥99.5%,镀层均匀性厚度极差≤±8%[99] - 药液铜耗量≤7.5g/㎡,设备平均无故障时间≥120小时[99] - 贴片电阻保护层UV固化设备能耗降低≥94%,对比传统热固化设备5kW,额定功率≤300W[35] - 贴片电阻保护层UV固化时间≤30秒,对比传统热固化工艺15分钟以上[35] - 复合铜箔化学沉铜设备产品良品率≥95%[37] - 复合铜箔化学沉铜设备稼动率≥85%[37] - 铝基复合铜箔生产线良品率≥85%[38] - 铝基复合铜箔生产线设备稼动率≥85%[38] - 光伏镀铜设备废品率降低至3%以下[40] - 光伏镀铜设备量产制备成本降低20%[40] - 锂电池高精度注液泵注液精度达到±0.08g[41] - 脉冲高纵横比电镀设备药液消耗量≤1.2L/㎡[42] 研发项目与投入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3290.37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14.48%,同比提升1.75个百分点[73] - 研发团队规模182人,含博士5人及硕士18人[73] - 研发人员数量为182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21.69%[101]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1622.82万元,平均薪酬为89165.88元[101] - 研发人员中博士占比2.75%,硕士占比9.89%,本科占比32.97%[101] - 30岁以下研发人员占比45.60%,30-40岁占比29.12%[101] - 镀铜工艺研发投入800,000元,应用于新能源光伏背板及PCB柔性线路板,技术指标包括线速度10m/min、铜层厚度≥1μm[13] - 燃料电池耐高温不锈钢钝化研究投入400,000元,实现1100℃高温无鼓泡、铬元素含量≥20%[14] - 染料型酸铜添加剂开发投入1,100,000元,填平区域达9.0cm以上,满足中端市场走位要求[15] - TGV玻璃基板填孔添加剂研发投入1,200,000元,实现Dimple≤10μm、镀层延展性≥18%[16] - IC载板闪蚀添加剂开发投入1,200,000元,蚀刻因子≥4,线路整齐无铜牙残留[17] - 水系锌离子电池集流体涂碳工艺投入2,500,000元,涂碳层厚度≤5μm、电池循环次数≥800次、能量密度≥80Wh/kg[18] - 高速板材水平沉铜技术投入4,500,000元,背光等级≥9.5级、药水使用周期7-10天[19] - 低温化学镍药水开发投入3,000,000元,沉积速率0.125-0.15μm/min、磷含量稳定7wt.%-9wt.%[20] - 化学镍活化后浸剂研发投入1,000,000元,满足1mil间距无毛边渗镀、"镍脚"≤2.5μm[21] - 化学镀厚金药水开发投入3,000,000元,金厚0.1-0.3μm、槽液寿命≥10MTO、金层厚度极差≤5%[22] - 化学镍金高效除油剂开发项目预算100万元人民币,已支出787,601.52元,处于实验室小试阶段[95] - 高厚度化学沉锡技术研究项目预算300万元人民币,已支出1,508,048.20元,处于中试阶段[95] - 化学沉铜与ABF材料适应性研究项目预算332万元人民币,已支出2,766,668.31元,处于中试阶段[95] - 钛基DSA阳极脉冲镀铜应用技术研究项目预算390万元人民币,已支出2,330,923.83元,处于中试阶段[95] - 提高脉冲镀铜均匀性的承载剂配方研究项目预算180万元人民币,已支出651,632.66元,处于中试阶段[95] - 线路板电镀药水连续循环过滤装置研究项目预算95万元人民币,已支出793,326.96元,已结题[96] - 氧化铜粉体系脉冲镀铜研究项目预算75万元人民币,已支出710,380.51元,已结题[96] - 片式电阻电镀镍回收水软化再利用研究项目预算86.6万元人民币,已支出221,856.37元,已结题[96] - 被动元器件保护性UV油墨研究项目预算69.6万元人民币,已支出412,104.44元,已结题[96] - 一体成型电感镀锡导电剂优化研究项目预算64.9万元人民币,已支出566,286.72元,处于中试阶段[96] - 玻璃基板电镀设备研发项目投入资金350万元,已完成投入178.37万元[99] - 界面分子键合材料工艺开发项目投入资金500万元,已完成投入167.39万元[99] 市场趋势与行业环境 - 表面工程行业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集成电路、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30] - 铜价上涨推动公司"减铜、代铜"新工艺在新能源锂电和PCB领域的应用[37] - AI产业迅猛增长推动PCB/半导体等高端制造领域对表面处理工艺提出更高性能要求[38] - PCB产业加速向东南亚转移,日资、台资及内资PCB企业纷纷在泰、越等地布局设厂[38] - 低空经济、可穿戴智能装备、虚拟现实等新业态快速发展提升专用化学品与专用制造设备市场需求[39] - 新能源电池领域聚焦提高能量密度、延长循环寿命及强化安全性能,涌现突破性创新[39] - 人形机器人产业2025年预计迎来快速增长,表面处理企业参与半导体封装及PCB等关键部件制造[40] - 电镀产业园区通过集约化运营强化区域产业链韧性,成为先进制造业集群关键配套载体[40] - 欧盟碳足迹认证、国内新污染物管控等法规持续加压,倒逼企业聚焦源头替代技术[40] 战略合作与客户 - 与乌兹别克斯坦汽配表面处理企业达成整线战略合作[64] - 与欧洲半固态电池制造商达成5GWh半固态高安全电池关键材料供货协议[70] - 未来三年将供应1000万平方米复合金属材料[70] - 客户积累近1000家,涵盖沪电股份等PCB领域头部企业[78] 子公司表现 - 主要子公司江西博泉净利润1712.24万元,营业利润1925.27万元,营业收入4641.52万元[130] - 主要子公司皓悦新科净利润278.1万元,营业收入6899.49万元,总资产17320.91万元[130] - 主要子公司康迪斯威净利润460.77万元,营业利润529.99万元,营业收入1831.99万元[130] - 明毅电子净利润亏损1382.66万元,营业利润亏损1620.44万元[130] - 惠州毅领净利润亏损670.9万元,营业利润亏损872.39万元[130] 投资与资产变动 - 公司投资6.2亿元建设电池关键材料及高频电子信息复合材料产业化项目[125] - 通过股权收购及增资取得上海讯隆益联科技有限公司51%股权[123] - 银行理财投资期初数1250万元,本期购买2200万元,本期出售/赎回1100万元,期末数2350万元[127] - 业绩补偿款期末数462.65万元[127] - 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31366.06万元,占资产总额比例为23.20%[110] - 商誉账面价值为104.02百万元,占资产总额的7.69%[111] 股权激励与持股变动 - 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预留部分第三个归属期归属28万股[133] - 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第二个行权期累计行权400万份,占可行权总量100%[133] - 2023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第一个行权期累计行权并登记股份310.06万股,占可行权总量77.515%[133] - 报告期内公司总股本由93,573,584股增加至97,759,050股,增幅4.47%[185][187] - 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累计行权并完成股份登记数量为3,905,466股[186] -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归属股票数量为280,000股,于2025年5月23日上市流通[186] - 董事兼副总经理陈维速持股数量减少16,250股至48,750股,降幅25%[195] - 监事会主席兼核心技术人员邓正平持股减少20,000股至277,288股,降幅6.7%[195] - 核心技术人员詹益腾持股减少50,000股至1,524,004股,降幅3.2%[196] - 核心技术人员田志斌持股减少35,532股至604,468股,降幅5.6%[196] - 核心技术人员许荣国持股大幅减少1,451,545股至18,444股,降幅98.7%[196] - 许荣国持有的100,000股股票期权于报告期内全部行权[196] - 陈维速持有的股票期权数量从200,000股减少至120,000股,降幅40%[196] - 刘华民获授20,000股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并于报告期内全部归属[198] - 公司董事、监事及核心技术人员合计持有197,500股限制性股票[198] - 公司员工持股平台迪振投资于2025年4月更名为宿迁迪振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12] - 公司员工持股平台迪朗投资于2025年5月更名为宿迁迪朗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12] - 公司控股子公司广州皓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员工持股平台迪晞投资于2024年6月更名为淮安迪晞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12] 股东结构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4,285户[188] - 第一大股东上官文龙持股27,052,000股,占比27.67%[192] - 第二大股东瞿承红持股11,250,000股,占比11.51%[192] - 上海君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4,650,000股,占比4.76%[192] - 股东詹益腾减持50,000股,期末持股1,524,004股,占比1.56%[192] - 上海季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旗下三只基金合计持股3,728,789股,总占比3.81%[192] - 前十名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均为
三孚新科(688359) - 2025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