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8.55亿元,同比下降4.31%[2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7亿元,同比增长22.36%[26] - 基本每股收益为0.6105元/股,同比增长23.88%[26]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04%,同比上升0.57个百分点[26] - 营业总收入从893,359,233.98元下降至854,883,873.22元,减少4.3%[183] - 净利润从125,722,847.23元增长至152,296,702.86元,增幅21.1%[184]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从119,916,130.62元增至146,733,932.85元,增长22.4%[184] - 基本每股收益从0.4928元提升至0.6105元,增长23.9%[18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12.02%至5.48亿元[57] - 财务费用同比上升34.03%至1624万元,主要因汇兑收益变化[57] - 所得税费用同比激增306.78%至2561万元,因计提企业所得税增加[57] - 研发投入同比大幅减少54.42%至2361万元,因部分研发项目结题[57] - 营业成本从623,399,346.35元下降至548,488,270.91元,减少12.0%[183] - 研发费用从51,791,945.91元大幅下降至23,606,732.92元,减少54.4%[183]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64.3%,从1.035亿元降至3693万元[186] - 管理费用同比上升14.7%,从3883万元增至4453万元[186]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49.3%,从1763万元降至894万元[186] - 利息收入同比下降41.0%,从1581万元降至934万元[18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运营服务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11%至3.14亿元,毛利率42.77%[59] - 生物能源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38%至4.74亿元,毛利率33.77%[59] - 公司产品线包括生物柴油,这是一种由动植物油脂或废油脂制成的可再生燃料,可替代化石柴油[18] - 公司通过子公司(如北京华融、深圳华融)布局合成生物学领域,重点产品为母乳低聚糖(HMOs),包括乳糖-N-新四糖(LNnT)和乳糖-N-四糖(LNT)[18] - 公司核心技术聚焦于餐厨废弃物、厨余废弃物、废弃食用油脂及动物固废的资源化处理与厌氧发酵技术[18] - 公司完成低硫生物柴油技术改造可定制化生产10-30PPM硫含量的生物柴油产品[37] - 公司生物柴油目标市场已由欧盟切换为新加坡、香港船燃市场[37] - 公司已完成多批LNnT(乳糖-N-新四糖)30吨发酵生产[39] - 公司LNT和LNnT先后通过Self-GRAS认证获得美国FDA市场准入许可[40] - 公司生产的LNT和LNnT产品纯度达到行业领先水平[50] - 公司实现LNT和LNnT的中试放大且质量达到行业领先标准[50] - 公司与奶粉保健品食品加工企业合作探索HMOs应用[47] - 生物质废弃物处理效率提升30%以上[52] - 沼气产量提高25%以上[52] 各地区表现 - 华南地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19%至6.84亿元,毛利率37.38%[59] - 公司生物柴油产品已出口至欧洲、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多个市场[3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面临的风险因素及对策详见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第十部分[6] - 国际海事组织批准全球首个覆盖全行业的IMO净零框架预计于2027年生效[36] - 特许经营期限为25-40年[46] - 已运营项目的收运处理单价约每三年可进行一次调增[46] - 公司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材料采购价格易受市场供求、宏观经济、政府监管及大宗商品价格联动影响,价格大幅波动将影响经营业绩[105] - 生物柴油销售受市场需求波动影响,下游行业需求萎缩或竞争加剧可能导致产品滞销、售价下降,影响经营效益[105] - 出口业务面临主要出口国政策变动、环保标准提高等贸易壁垒,以及国际市场竞争、汇率波动,可能导致出口量减少、利润空间压缩[105] -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规模逐年增长,若发生无法及时收回情况,将面临流动资金短缺和坏账损失风险[107] - 子公司深圳朗坤、广州朗坤享受的所得税优惠税率将逐渐到期,过渡至基本税率,导致公司所得税费用上升,盈利水平下降[103] 公司项目和运营 - 公司运营多个大型生物质资源再生中心BOT/BOO项目,包括广州、深圳龙岗、北京通州、高州、吴川、中山等核心项目[18] - 公司项目采用多种合作模式,包括BOT(建设-经营-移交)、BOO(建设-拥有-经营)和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18] - 公司现有35个生物质资源再生中心项目其中21个已投入运营并拥有5个日处理规模1000吨以上的项目[33] - 公司中标深圳市罗湖区餐厨、果蔬垃圾收运服务项目中标金额为2156.712万元[34] - 期末节能环保特许经营类订单未完成投资金额达18.81亿元[59] - 广州生物质资源再生中心项目营业收入为3.63亿元,营业利润为6,539.89万元[60] - 深圳龙岗生物质资源再生中心项目营业收入为1.1亿元,营业利润为6,601.74万元[60] - 中山生物质资源再生中心项目营业收入为8,528.3万元,营业利润为2,909.43万元[60] - 吴川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营业收入为5,556.36万元,营业利润为2,488.99万元[60] - 北京通州生物质资源再生中心项目累计投入2.85亿元,项目进度23.17%[72] - 北京房山生物质资源再生中心项目累计投入9591.96万元,项目进度17.14%[72] - HMOs一期项目累计投入8636.88万元,项目进度82.18%[72] - 房山区生物质资源再生中心项目实际投入金额14.54亿元,完成计划进度53.3%[81] - 2024年度投入通州区有机垃圾资源化综合处理中心项目130.7091百万元[82] - 本报告期投入通州区项目14.7324百万元,累计投入145.4415百万元[82] 研发和技术 - 公司通过微流控技术高效筛选大量菌株[50] -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优化菌株代谢途径提高HMOs生产能力[50] - 公司采用LBD生物酶法技术成本更低得率更高[51] - 公司通过ISO9001、ISO22000、HACCP、FSSC22000认证并取得证书[40]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完成对公司2'-FL和3-FL的公开意见征求[40] 子公司和投资 - 公司控股子公司包括广州朗坤茂名朗坤湛江朗坤中科朗健玉屏华朗三明朗坤保山朗坤等[16] - 公司全资子公司包括深圳朗坤朗健生物北京朗坤朗坤新能源中山朗坤浏阳达优滨海朗科高州生物等[16] - 公司拥有超过30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覆盖生物质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技术、合成生物等多个领域[17][18] - 公司投资收益为55.36万元,占利润总额0.31%[62] - 报告期投资额5455.69万元,较上年同期1.69亿元下降67.73%[70]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期末余额5135.21万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8.25万元[76] - 报告期内金融资产购入金额1.8亿元,售出金额2亿元[76] - 广州市朗坤环境科技总资产12.64亿元,净资产6.51亿元,营业收入3.63亿元,营业利润0.65亿元,净利润0.59亿元[92] - 深圳市朗坤生物质能源总资产3.47亿元,净资产3.22亿元,营业收入1.10亿元,营业利润0.66亿元,净利润0.56亿元[92] - 湛江市朗坤环保能源总资产6.37亿元,净资产3.26亿元,营业收入0.56亿元,营业利润0.25亿元,净利润0.22亿元[92] - 中山市朗坤环境科技总资产7.68亿元,净资产2.36亿元,营业收入0.85亿元,营业利润0.29亿元,净利润0.26亿元[92]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01亿元,同比下降16.91%[2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16.91%至2.01亿元[57]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16.9%,从2.424亿元降至2.014亿元[189]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改善0.8%,从净流出1.788亿元变为净流出1.774亿元[189]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恶化,从净流入3.034亿元变为净流出3829万元[189]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下降39.6%,从15.79亿元降至9.53亿元[19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8.8%至4704.3万元[191]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下降29.4%至7839.5万元[191] - 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同比增长57.3%至4.44亿元[191]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负转正至37.1万元[19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同比改善1.98亿元至4857.1万元[192]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下降19.9%至7.39亿元[192] - 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同比下降34.5%至1.8亿元[191] - 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为877.95万元[191] - 购建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支付现金同比增长68.9%至387.5万元[191] - 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同比下降56.5%至55.7万元[191] 资产和债务 - 报告期末总资产为60.17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35%[2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7.19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4.26%[26]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9.97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6.57%[64] - 长期借款余额为15.2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5.33%[64] - 无形资产期末余额为31.57亿元,占总资产比例52.47%[64] - 受限货币资金为4,377.96万元,受限应收账款为2.93亿元[69] - 信用减值损失为-856.12万元,占利润总额-4.81%[62]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9.97亿元,较期初10.05亿元下降0.68亿元(降幅6.8%)[176]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3008.25万元,较期初5000.34万元下降1992.09万元(降幅39.8%)[176]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5.01亿元,较期初4.52亿元增长0.49亿元(增幅10.8%)[176] - 存货期末余额为8552.77万元,较期初5971.92万元增长2580.85万元(增幅43.2%)[176] - 在建工程期末余额为1.61亿元,较期初1.27亿元增长3367.81万元(增幅26.4%)[177] - 短期借款期末余额为0元,期初同样为0元[177] - 长期借款期末余额为15.24亿元,较期初15.54亿元下降0.3亿元(降幅1.9%)[178] - 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为12.66亿元,较期初11.19亿元增长1.47亿元(增幅13.1%)[178] - 公司总资产从3,268,491,870.64元增长至3,303,749,493.95元,增幅1.1%[180] - 货币资金从721,077,118.89元增加至776,866,992.38元,增长7.7%[180] - 应收账款从371,774,000.52元下降至345,463,753.84元,减少7.1%[180] - 长期股权投资从1,544,203,271.14元增长至1,563,789,404.27元,增幅1.3%[180] 募集资金使用 - 募集资金总额15.38亿元,募集资金净额14.25亿元[78] - 报告期投入募集资金1473.24万元[78] - 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总额2.54亿元,其中募集资金本金2.37亿元[78] - 募集资金专户余额1359.32万元,进行现金管理金额2.3亿元[79] - 中山市南部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项目募集资金投入65,659.07万元,投资进度96.90%[80] - 研发中心及信息化建设项目募集资金投入26,570.87万元,投资进度0.00%[80]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募集资金投入20,000.00万元,投资进度100.00%[80] - 中山项目剩余资金补充流动资金投入2,038.15万元[80] - 房山区生物质资源再生产品基地建设项目募集资金投入11,000.00万元,投资进度0.00%[80] - 垃圾综合处理项目实现效益2,574.20万元[80] - 研发中心及信息化建设项目报告期实现效益0.00万元[80]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报告期实现效益7,813.38万元[80] - 房山区生物质资源再生产品基地建设项目报告期实现效益0.00万元[80] - 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总投资额累计为125,268.09万元[80] - 永久补充流动资金金额为15.57亿元[81] - 超募资金投向小计金额为69.62亿元[81] - 募集资金投资总额为499.56亿元[81] - 研发中心及信息化建设项目变更为房山区生物质资源再生中心项目及永久补充流动资金[81] - 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额度不超过2.7亿元[81] - 承诺投资项目小计金额229.94亿元[81] - 超募资金投向实际投入金额44.15亿元[81] - 公司超募资金总额为302.696百万元[82] - 2024年度使用超募资金进行股份回购金额为30百万元[8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超募资金余额为138.6414百万元(本金127.2547百万元+利息11.3867百万元)[82] - 超募资金进行现金管理金额为120百万元[82] - 中山项目累计投入636.2092百万元,节余资金21.2956百万元[82]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累计投入200.0675百万元[82] - 中山项目节余资金2129.56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82] - 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金额为230百万元[82] - 研发中心及信息化建设项目募集资金总额为26,570.87万元[84] - 房山区生物质资源再生中心项目投入募集资金0元,进度0.00%[84] - 永久补充流动资金投入募集资金15,570.87万元,进度100.00%[84] - 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实际金额为16,103.63万元,含利息收入532.76万元[84] - 募集资金变更原因为适应生物质资源再生及合成生物智造领域需求变化[84] 股东和股权结构 - 公司总股本由243,570,700股下降至241,228,204股,减少2,342,496股[158] -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一个归属期增加流通股份941,000股,其中66,000股为高管锁定股[158] - 有限售条件股份增加66,000股至117,514,750股,占比由48.22%升至48.72%[157] - 无限售条件股份减少2,408,496股至123,713,454股,占比由51.78%降至51.28%[157] - 境内自然人持股增加66,000股至60,054,750股,占比由24.63%升至24.90%[157] - 公司于2025年6月16日完成回购股份注销,减少无限售流通股3,283,496股[158] - 公司董事及高管锁定股增加66,000股,包括周存全30,000股、冷发全15,000股和严武军21,000股[162] - 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及预留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归属股票数量941,000股,授予价格9.33元/股[163]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21,237户[165] - 持股5%以上股东深圳市建银财富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数量28,800,000股,持股比例11.94%[166] - 持股5%以上股东陈建湘持股数量15,538,000股,持股比例6.44%,报告期内增持100,000股[166] - 持股5%以上股东张丽音持股数量15,300,000股,持股比例6.34%[166] - 持股5%以上股东深圳市朗坤投资合伙企业持股数量14,380,000股,持股比例5.96%[166] - 持股5%以上股东共青城朗坤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持股数量14,
朗坤科技(301305) - 2025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