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中港(605162) - 2025 Q2 - 季度财报
新中港新中港(SH:605162)2025-08-25 19:20

收入和利润(同比变化) - 营业收入3.64亿元,同比下降17.74%[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81.04万元,同比下降4.62%[2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5709.15万元,同比下降8.58%[20] - 基本每股收益0.15元/股,同比下降6.25%[2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58%,同比下降0.54个百分点[21] - 利润总额8096.99万元,同比下降2.04%[20] - 营业收入36438.41万元,同比下降17.74%[3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181.04万元,同比下降4.62%[34] - 营业收入364,384,135.73元,同比下降17.74%,主要因煤热联动供热价格下降、供热量下降及煤炭贸易减少[43] - 公司合并层面营业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442,953,554.64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64,384,135.73元,降幅为17.7%[122] - 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4.1%,从6,414.6万元降至6,150.6万元[123]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1.5%,从4.43亿元降至3.47亿元[126] - 营业利润同比下降5.9%,从8,191.5万元降至7,711.7万元[123]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每股收益为0.15元,较去年同期0.16元下降6.3%[124] - 母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11.6%,从6,757.9万元降至5,975.5万元[12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收益总额为6181.04万元[13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收益总额为6480.13万元[13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5975.49万元[13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6757.93万元[140] 成本和费用(同比变化) - 营业成本249,207,808.49元,同比下降22.00%,主要因煤炭使用量减少及煤炭价格下降[43][44] - 财务费用7,784,695.84元,同比增长33.09%,主要因利息收入减少[43][44] - 公司合并层面营业成本从2024年上半年的319,515,376.70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49,207,808.49元,降幅为22.0%[122] - 利息收入同比下降54.8%,从443.3万元降至200.6万元[123] - 信用减值损失改善显著,从亏损209.5万元转为盈利20.8万元[123]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35.7%,从1,825.4万元降至1,173.2万元[126] - 所得税费用同比增长5.1%,从1,851.2万元增至1,946.4万元[123] 现金流量(同比变化)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0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34.50%[20][2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5,039,915.24元,同比大幅增长134.50%,主要因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减少[43][4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增长134.5%,从8743.8万元增至2.05亿元[130]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同比增加218.6%,从2.86亿元增至9.12亿元,主要由于投资支付从6000万元增至7.6亿元[130]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同比下降17.4%,从4.93亿元降至4.07亿元[129]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下降22.9%,从4.92亿元减少至3.8亿元[132] - 购建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支付现金同比增加126.2%,从4735.4万元增至1.07亿元[132]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下降41.0%,从3.02亿元减少至1.86亿元[130] - 支付给职工的现金基本持平,从3542.2万元微增至3568.6万元[130] - 支付的各项税费同比下降10.3%,从4629.0万元减少至4152.3万元[130] - 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同比增加408.3%,从1.2亿元增至6.1亿元[130][132] - 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同比下降8.2%,从113.99万元减少至104.63万元[130][132]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恶化25.1%,从-7155.1万元扩大至-8953.9万元[130][131] 资产和负债(同比变化) - 总资产18.29亿元,较上年末下降3.00%[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13.08亿元,较上年末下降0.77%[20] - 货币资金186,081,943.91元,占总资产10.18%,同比下降49.89%,主要因购买银行结构性存款增加[48] - 交易性金融资产250,279,849.32元,占总资产13.69%,同比大幅增长149.61%,主要因购买银行结构性存款增加[48] - 存货49,024,682.75元,占总资产2.68%,同比下降51.32%,主要因煤炭库存及在途数量减少、煤价下降[48] - 在建工程44,918,780.79元,占总资产2.46%,同比大幅增长4,076.82%,主要因2机组更新改造项目投入增加[48] - 递延收益54,300,487.52元,占总资产2.97%,同比增长101.48%,主要因收到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增加[49] - 其他资产类别期初数为100,268,005.14元,期末数增至250,279,849.32元,增幅达149.5%[53]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1,885,230,514.78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828,620,969.69元,降幅为3.0%[117] - 母公司货币资金从2024年12月31日的352,029,642.83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71,736,401.17元,降幅为51.2%[118] - 母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100,268,005.14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250,279,849.32元,增幅为149.6%[118] - 母公司存货从2024年12月31日的100,375,528.98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48,180,007.68元,降幅为52.0%[118] - 母公司其他应收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120,341,774.65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155,409,178.46元,增幅为29.1%[118] - 母公司固定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728,894,526.62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694,295,205.20元,降幅为4.7%[119] - 母公司应付债券从2024年12月31日的339,102,620.60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346,615,428.35元,增幅为2.2%[119] - 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从2024年12月31日的420,186,485.49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407,845,468.44元,降幅为2.9%[120] - 报告期末资产总额18.29亿元,较期初18.85亿元下降3.0%[111] - 报告期末负债总额5.19亿元,较期初5.65亿元下降8.1%[111] - 资产负债率28.36%,较期初29.96%下降1.6个百分点[111] - 货币资金1.86亿元,较上年末3.71亿元下降49.9%[115] - 交易性金融资产2.50亿元,较上年末1.00亿元增长149.5%[115] - 存货0.49亿元,较上年末1.01亿元下降51.3%[115] - 应付债券3.47亿元,较上年末3.39亿元增长2.2%[116] 业务线表现 - 热电联产电力和压缩空气收入合计8242.44万元,同比下降18.30%[34] - 蒸汽销售量132.82万吨,同比下降7.50%[34] - 蒸汽销售收入26437.76万元,同比下降17.57%[34] - 蒸汽价格同比下降11.53%[34] - 综合热效率达87.95%,优于浙江省地方标准先进值[34][38] - 单位供热标煤耗36.52千克标煤/GJ,优于省标39.6限额[38] - 单位供电标煤耗164.52克标煤/kWh,优于省标190限额[38] - 累计耦合生物质与固废7473.00吨[37] - 亚临界6机组比超高压机组发电量高25%[41] - 子公司能源科技报告期营业收入18.81万元,净利润-196.24万元[54] - 子公司浙再新中港报告期营业收入374.44万元,净利润-62.20万元[54] - 子公司储能科技报告期营业收入1,722.11万元,净利润434.31万元[54] 储能和新能源业务 - 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36.5亿千瓦,同比增长18.7%[28] - 火电装机容量14.7亿千瓦,同比增长4.7%[28] - 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1.0亿千瓦,同比增长54.2%[28] -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9,491万千瓦/2.22亿千瓦时,较2024年底增长29%[30] - 公司实施电网侧100MW/220MWh新型储能示范项目[32] - 热电联产被列为国家鼓励类产业,符合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方向[27]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4,718,927.41元,其中政府补助贡献1,910,149.98元[24]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及处置损益为778,295.72元[24] - 其他营业外收支净额为3,600,107.42元[24] - 非经常性损益中所得税影响额为1,603,579.06元[24] 募集资金使用 - 公司募集资金净额为35971.75万元[87] - 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31070.58万元[87] - 募集资金累计投入进度为86.37%[87] - 本年度投入募集资金金额为1795.90万元[87] - 本年度投入金额占募集资金净额比例为4.99%[87] - 公司变更募集资金用途将原项目向陌桑现代茧业供热管道及配套管线项目未投入资金4348.86万元及利息收益转投至向嵊州经济开发区浦口片区新建供热管道项目[90][91][93] - 向陌桑现代茧业供热管道项目原计划使用募集资金5114.83万元实际投入856.47万元后终止主线建设仅预留72.16万元工程尾款[91][93] - 募集资金总投资承诺金额为36134.41万元累计实际投入31070.58万元总体投资进度为86%[89] - 80,000Nm³/h空压机项目计划投资19564.56万元实际投入18348.44万元完成进度93.78%并已投产产生效益1396.68万元[89] - 高效化清洁化智能化改造项目计划投资2197.31万元实际投入2225.29万元超额完成101.27%但部分改造因资金不足需自筹解决[89] - 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计划投资9095.05万元实际投入9097.11万元完成100.02%[89] - 向嵊州经济开发区浦口片区新建供热管道项目为新项目计划投资4348.86万元已完成467.20万元进度10.74%预计2025年12月完工[89] - 向陌桑现代茧业供热管道项目配套辅线及原艇湖段扩容已建设完毕并投入运行满足当前客户用热需求[91] - 募集资金变更决策经2024年12月30日董事会及监事会会议2025年1月16日股东大会和债券持有人会议审议通过[90][91][93] 可转债和转股情况 - 报告期内新港转债转股额为184,000元,转股数为20,767股[97] - 累计新港转债转股额为732,000元,累计转股数为81,847股,占转股前总股本的0.0204%[97] - 可转债发行总额为36,913.50万元,票面利率首年0.30%至第六年3.00%[103] - 期末新港转债持有人数为5,406人[104] - 浙江越盛集团持有可转债160,398,000元,占比43.54%[104] - 报告期转债变动后余额为368,403,000元[107] - 尚未转股余额为368,403,000元,占发行总量比例99.8017%[108] - 报告期转股额184,000元,转股数20,767股[108] - 最新转股价格调整为8.67元/股[11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73.20万元可转债转股[143] 股东和股权结构 - 股份总数从400,512,080股增加20,767股至400,532,847股全部为人民币普通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96] - 普通股股东总数为20,412户[98] - 控股股东浙江越盛集团持股299,021,050股,占比74.66%[100] - 公司实收资本(股本)在2025年上半年增加2.08万元至40053.28万元[135] - 公司资本公积在2025年上半年增加16.66万元至35468.76万元[135] - 公司未分配利润在2025年上半年减少1028.55万元至41711.94万元[135] - 公司其他权益工具在2025年上半年减少2.61万元至3909.60万元[135] - 公司注册资本为40053.2847万元[143] 所有者权益和分配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金额为7209.59万元[13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3.10亿元,较期初减少1042.90万元[13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金额为7208.82万元[13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2.59亿元,较期初减少780.77万元[13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对股东分配利润7209.59万元[13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所有者权益减少1217.98万元[13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对股东分配利润7208.82万元[14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所有者权益减少437.44万元[140] - 公司2025年6月30日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2.99亿元[139] - 公司2024年6月30日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2.46亿元[140] - 半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不进行分配或转增[60] 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承诺 - 控股股东越盛集团直接或间接持有股份锁定期为上市之日起36个月[65]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承诺若上市后6个月内股价连续20日低于发行价则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65][66][67]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首次公开发行价(除权除息调整后)[65][66][67] -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间接股东锁定期为上市之日起12个月[67] - 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直接或间接持有总数的25%[68] - 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离职后半年内不转让直接或间接持有股份[68] - 监事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直接或间接持有总数的25%[69]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出具避免同业竞争承诺函[69][70]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承诺尽可能避免关联交易[72] - 越盛集团承诺锁定期满后拟长期持有公司股票[73] - 控股股东减持股份需提前3个交易日公告且持股比例超过5%[74] - 锁定期届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除权除息后发行价[74] - 董事及高管承诺薪酬制度与填补回报措施执行情况挂钩[75] - 控股股东越盛集团及实际控制人承诺不侵占公司利益并承担未履行回报填补的补偿责任[75][80]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出具避免同业竞争承诺函[76] - 若违反同业竞争承诺,全部收益归发行人所有并赔偿损失[78] - 关联交易需遵循公平合理原则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79] - 控股股东承诺不通过关联交易损害发行人及无关联股东权益[79] - 公开发行可转债的摊薄回报填补措施由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承诺履行[80] - 违反承诺时控股股东授权发行人从现金分红及薪酬中扣留补偿金额[78] - 公司控股股东越盛集团自愿承诺自2024年7月8日起12个月内不以任何方式主动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81] 公司治理和重大事项 - 公司总工程师王均良因身体原因离任[59] - 报告期内公司及控股股东无重大诉讼仲裁事项[83] - 报告期内公司及控股股东诚信状况良好[83] - 报告期内无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82] - 报告期内公司无违规担保情况[82] - 公司主体信用等级维持AA-,评级展望稳定[111] - 担保方式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