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粤海投资(00270)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5 20:43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入为94.28亿港元,同比下降0.6%[3][5]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总收入为94.2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94.87亿港元下降0.6%[25] - 持续经营业务综合收入为94.28亿港元,同比减少0.6%[51] - 公司综合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96.26亿港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94.55亿港元,降幅约1.8%[19] - 税前利润为41.05亿港元,同比增长6.7%[3][5]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税前利润从2024年上半年的38.49亿港元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41.05亿港元,增幅约6.7%[19] - 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溢利为26.82亿港元,同比增长11.2%[3][6] - 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6.82亿港元,同比增长11.2%[49] - 公司本期净利润从2024年上半年的27.84亿港元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29.93亿港元,增幅约7.5%[19] - 2025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普通权益所有者应占溢利26.99亿港元[42] - 每股基本盈利为41.02港仙,同比增长11.2%[3][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财务费用为3.41亿港元,同比减少30.7%[5] - 财务费用支出为3.4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93亿港元大幅减少30.8%[26] - 银行及其他借贷利息支出为3.0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4.12亿港元减少26.8%[26] - 存货销售成本为6.4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8.40亿港元减少23.6%[27] - 持续经营业务薪酬总额为7.52598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8.28537亿港元下降9.2%[86] - 所得税费用为11.12亿港元[5] - 本期所得税费用总额为11.1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0.65亿港元增长4.4%[32] 各业务线表现 - 水資源分部2025年上半年收入71.84億港元,較2024年同期71.91億港元輕微下降0.1%[17] - 水資源分部2025年上半年分部業績34.02億港元,較2024年同期34.21億港元輕微下降0.6%[17] - 物業投資分部2025年上半年收入8.59億港元,較2024年同期8.27億港元增長3.8%[17] - 物業投資分部2025年上半年分部業績4.80億港元,較2024年同期4.25億港元增長12.7%[17] - 百貨營運分部2025年上半年收入2.22億港元,較2024年同期3.98億港元大幅下降44.3%[17] - 百貨營運分部2025年上半年分部業績0.24億港元,較2024年同期虧損0.09億港元實現扭虧為盈[17] - 發電分部2025年上半年收入7.80億港元,較2024年同期8.15億港元下降4.3%[18] - 發電分部2025年上半年分部業績0.85億港元,較2024年同期0.77億港元增長9.4%[18] - 酒店經營及管理分部2025年上半年收入3.37億港元,較2024年同期3.15億港元增長6.8%[18] - 道路及橋樑分部2025年上半年收入3.72億港元,較2024年同期3.91億港元下降4.9%[18] - 水资源分部收入合计66.45亿港元,其中香港供水收入28.69亿港元,中国内地供水收入22.84亿港元[24] - 销售电力及蒸汽收入为6.1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6.29亿港元下降2.9%[24] - 百货店总收入减少44.4%至2.165亿港元(2024年:3.896亿港元),税前利润(不含投资物业公允值变动)增长18.5%至4582.8万港元(2024年:3866.9万港元)[64] - 天河城百货店收入同比下降49.4%至1.567亿港元(2024年:3.095亿港元),万博百货店收入下降14.9%至1968.7万港元(2024年:2313.4万港元)[65] - 酒店业务收入增长6.8%至3.365亿港元(2024年:3.152亿港元),但税前利润(不含公允值变动及汇兑差异)下降19.8%至5105.8万港元(2024年:6365.5万港元)[67] - 粤海能源售电量增长23.3%至16.79亿千瓦时(2024年:13.62亿千瓦时),税前利润(不含净财务费用)增长22.7%至9117.7万港元(2024年:7433.8万港元)[68] - 粤电靖海发电售电量下降9.5%至62.16亿千瓦时(2024年:68.67亿千瓦时),收入减少26.2%至24.025亿港元(2024年:32.551亿港元)[69] - 兴六高速公路日均车流量下降9.3%至24,457架次(2024年:26,954架次),路费收入减少7.3%至2.899亿港元(2024年:3.129亿港元)[70] - 银瓶项目确认收入增长4.2%至8075万港元(2024年:7748.6万港元),税前利润增长5.0%至6898.4万港元(2024年:6572.6万港元)[72] - 粤海天河城物业投资业务收入增长3.6%至8.215亿港元[61] - 粤海天河城物业投资税前利润增长9.7%至4.916亿港元[61] - 番禺天河城购物中心收入增长16.2%至1.394亿港元[62] - 深圳天河城收入大幅增长47.9%至4746万港元[62] - 粤海投资大厦出租率下降至93.3%,收入减少3.0%至2385万港元[63] - 其他水资源项目收入增长2.3%至36.803亿港元[60] - 其他水资源项目税前利润下降6.2%至10.794亿港元[60] - 东深供水项目供水量11.47亿吨,收入35.06亿港元,同比增长0.6%[53] - 对香港供水收入28.69亿港元,同比增长2.4%[55] - 新获污水处理项目设计能力19.4万吨/日,总投资约4.39亿港元[56] - 公司附属及联营公司供水能力达每日10,836,800吨,同比增长1.0%[57] - 公司污水处理能力达每日2,297,900吨,同比增长11.8%[57] - 公司在建供水厂能力为每日1,187,000吨[60] - 集团管理酒店数量减少至17间(2024年末:19间),其中自营酒店7间(6间为持有资产)[66] - 粤海喜来登酒店平均房价降至1257港元(2024年:1291港元),但入住率升至93.8%(2024年:93.4%)[66] 各地区表现 - 中国内地业务收入为82.21亿港元,占总收入87.2%,较去年同期82.84亿港元下降0.8%[25] 终止经营业务表现 - 终止经营业务在2025年1月期间产生亏损2126.7万港元,收入为2.52亿港元[34] - 2025年上半年终止经营业务普通权益所有者应占亏损1705万港元[42] - 终止经营的粤海置地收入下降91.0%至2.518亿港元(2024年同期:28.038亿港元),税前亏损951.6万港元(2024年同期:税前亏损2.826亿港元)[74] - 终止经营业务于实物分派日资产净值账面价值为23.35亿港元[35] - 终止经营业务于2024年12月31日持作分派资产总额为406.63亿港元[36][37] - 直接与分类为持作分派资产相关负债总额为352.03亿港元[37][38] - 公司于2025年1月21日向股东分派1,261,799,423股粤海置地股份,占持有的粤海置地股份约99.9%[10] - 粤海置地的综合资产及负债于2024年12月31日被分类为持作分派用途[10] 资产和负债变动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底的1355.95亿港元大幅下降至2025年中的970.97亿港元,降幅约28.4%[23] - 公司总负债从2024年底的789.20亿港元大幅下降至2025年中的412.48亿港元,降幅约47.7%[23] - 公司总资产为970.97亿港元,较期初减少384.98亿港元[52] - 公司总资产净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566.75亿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558.50亿港元,减少8.25亿港元或1.5%[9] - 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607.48亿港元大幅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12.98亿港元,减少394.50亿港元或64.9%[9] - 流动负债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557.38亿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79.93亿港元,减少377.45亿港元或67.7%[9] - 流动资产净值为33.05亿港元,相比2024年12月31日的50.11亿港元减少17.06亿港元或34.0%[9] - 银行及其他借贷流动部分从2024年12月31日的73.30亿港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49.24亿港元,下降24.06亿港元或32.8%[9] - 非流动负债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231.82亿港元微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32.55亿港元,增加0.73亿港元或0.3%[9] - 应付股息为4.75亿港元,而2024年12月31日无应付股息[9] - 水资源分部资产从2024年底的521.49亿港元增长至2025年中的536.08亿港元,增幅约2.8%[20] - 物业投资分部资产从2024年底的169.94亿港元略降至2025年中的169.24亿港元[20] - 发电分部资产从2024年底的27.18亿港元略增至2025年中的27.55亿港元[21] - 道路及桥梁分部资产从2024年底的50.73亿港元略降至2025年中的50.33亿港元[21] - 酒店经营及管理分部资产从2024年底的21.93亿港元略降至2025年中的21.37亿港元[21] - 投资物业公允值变动为亏损320万港元[5] - 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20.36亿港元[8] - 现金及银行结余减少1.18亿港元至120.36亿港元,其中97.7%为人民币[76] - 按摊余成本计量的其他财务资产为34.78亿港元(2024年底:33.85亿港元),为人民币计值银行存款[75] - 2025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及票据达48.12亿港元 较2023年末增长25.4%[44][45] - 应收贸易账款中逾期一年以上金额达10.46亿港元 同比增长66.7%[45] - 对单一主要客户应收贸易账款集中度达10%[44] - 2025年6月30日未逾期或逾期三个月内应收款为29.68亿港元[45] - 应付贸易账款及票据为52.99亿港元,较期初减少5.6%[46] - 对关联公司贷款为23.53亿港元,较期初减少8.5%[47] - 或然负债担保金额大幅减少至100.7万港元,降幅达99.98%[48] - 财务借贷总额为211.77亿港元(2024年底:238.62亿港元),其中83.0%为人民币借贷[76] - 财务借贷利率结构为95.4%浮动利率、3.7%固定利率和0.9%不计息[76] - 人民币借贷合计175.71亿港元(2024年底:193.56亿港元)[81] - 浮动利率借贷合计201.93亿港元(2024年底:219.75亿港元)[81] - 银行及其他借款质押124.49亿港元服务特许权收益权(2024年底:124.13亿港元)[78] 现金流和资本开支 - 本期全面收入总额为38.26亿港元[7] - 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入为33.39亿港元(2024年:48.76亿港元)[77] - 资本开支为5.66亿港元(2024年:4.45亿港元)[80] 财务比率和信用指标 - 资本负债率为24.7%(2024年底:30.9%),EBITDA/财务费用比率为16.2倍(2024年底:10.5倍)[77] 股息分派 - 每股中期股息为26.66港仙,同比增长11.2%[3] - 2025年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26.66港仙 总额17.43亿港元[40] - 每股中期股息26.66港仙,同比增长11.2%[50] - 宣派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26.66港仙,较2024年同期的23.97港仙增长11.2%[92] - 中期股息预计于2025年10月23日派发,股份过户登记暂停日为2025年10月10日[92][93] 政府补助和营业外收支 - 政府补助款为4024.1万港元,较去年同期2780.7万港元增长44.7%[27] 其他重要事项 - 公司经营分部包括水资源、物业投资、百货营运、发电、酒店经营及管理、道路及桥梁等七个可报告分部[1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雇员总数为10,180人,较2024年12月31日的10,759人减少579人(降幅5.4%)[86] - 中国内地附属公司雇员9,933人(占总人数97.6%),总部及香港附属公司雇员247人(占比2.4%)[86] - 薪酬政策包含固定薪金、酌情激励及保险福利,强调与业绩挂钩的激励机制[86] - 公司持续推进"管理精细化"战略,聚焦水资源板块高附加值领域延伸[89] - 雇员培训涵盖法律合规、投资拓展、财务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等多维度专业领域[87] - 公司未发生任何上市证券的购买、出售或赎回行为[91] - 中期财务报告经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审阅但未经审计[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