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1.8亿元,同比下降7.6%[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58.6万元,同比下降40.08%[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00.6万元,同比下降60.31%[22] - 基本每股收益为0.15元/股,同比下降42.31%[22] - 稀释每股收益为0.15元/股,同比下降42.31%[2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42%,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22] - 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7.60%[23] - 2025年7月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052.32万元,环比增长23.11%[24] - 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8022.09万元,同比下降7.6%[5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58.63万元,同比下降40.08%[51] - 二季度营业收入9464.36万元,较一季度环比增长10.59%[51] - 2025年7月实现销售收入4052.32万元,环比增加23.11%[54]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7.60%至180,220,943.46元[67] - 营业利润同比下降44.6%,从1889万元降至1046万元[161] - 净利润同比下降40.1%,从1767万元降至1059万元[161][162] - 基本每股收益同比下降42.3%,从0.26元降至0.15元[162] - 公司2025年半年度营业总收入为1.80亿元,同比下降7.6%[16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4.06%至142,567,857.20元[67] - 管理费用同比增加24.52%至14,458,788.69元[67] - 研发投入同比增加6.15%至12,714,398.67元[67] - 研发投入1271.44万元,同比增长6.15%[52] - 研发投入同比增加6.15%至12,714,398.67元[67]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2%,从1198万元增至1271万元[161] - 支付职工现金同比增长15.2%,从6824万元增至7863万元[165]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683.2万元,同比下降52.67%[2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52.67%至26,832,315.26元[67]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52.7%,从5669万元降至2683万元[164][165] - 销售商品收到现金同比下降14.0%,从2.27亿元降至1.95亿元[164]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改善35.96%至-82,824,027.72元[67] - 报告期投资额1.13亿元较上年同期2.01亿元下降43.77%[76]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同比增长42.8%,从2.01亿元增至1.13亿元[165]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 取得借款收到现金同比增长387.5%,从2147万元增至1.047亿元[165] 资产和负债变化 - 货币资金减少至37.63亿元占总资产4.04%较上年末下降0.36个百分点[71] - 应收账款减少至127.23亿元占比13.65%较上年末下降3.14个百分点[71] - 短期借款激增至79.85亿元占比8.56%较上年末上升7.19个百分点主要因新增借款[71] - 其他流动资产增至123.07亿元占比13.20%较上年末上升8.54个百分点主要因募集资金转存大额存单[71] - 固定资产减少至474.59亿元占比50.90%较上年末下降3.77个百分点[71] - 应收款项融资减少52.64万元至182.31万元因低风险银行承兑汇票减少[73][74]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3763.28万元,较期初减少2.5%[156]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1.27亿元,较期初减少13.6%[156] - 存货期末余额为8373.31万元,较期初增长12.1%[156] - 其他流动资产期末余额为1.23亿元,较期初大幅增长200.6%[156] - 短期借款期末余额为7985.17万元,较期初激增564.8%[157] - 固定资产期末余额为4.75亿元,较期初减少1.1%[157] -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为6235.44万元,较期初减少9.8%[157] 所有者权益和利润分配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7.41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0.32%[22] -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5] - 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为1.93亿元,较期初减少1.2%[158]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7.41亿元,较期初减少0.3%[158] - 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期末余额为740,708,005.21元[170] - 2025年半年度未分配利润减少2,373,662.88元[168] - 2025年半年度对股东的利润分配为12,960,000.00元[170] - 2024年半年度综合收益总额为17,667,700.89元[172] - 2025年期初未分配利润为195,807,748.71元[168] - 2024年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为399,928,198.64元[172] - 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为人民币722,850,954.38元[174] - 期末资本公积余额为人民币449,739,342.82元[174] - 期末盈余公积余额为人民币21,744,735.10元[174] - 期末未分配利润余额为人民币179,366,876.46元[174] -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金额为人民币-20,160,000.00元[174] - 报告期内半年度不进行现金分红或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106] 业务线表现 - 智能手机马达精密结构件销售收入3828.50万元,同比增长13.33%[46][51] - VCM马达新开发3家行业优质客户并与三星电机、TDK集团深化合作[48] 研发投入和技术能力 - 研发投入1271.44万元,同比增长6.15%[52] - 研发投入同比增加6.15%至12,714,398.67元[67] - 公司产品量产精度要求为±1微米[35] - 公司模具零件加工精度达0.3微米,球面抛光精度达0.5微米[56] - 累计获得114项专利授权(含发明专利34项)[56] - 研发人员中10年以上从业经历者占比超60%,5年以上占比超85%[55] - 公司研发以自主研发为主,方向包括模具研发和生产工艺自动化研发[37] 市场和行业趋势 - 全球智能手机2025年第二季度出货量2.95亿台,同比增长1.03%[31] - 全球智能安防摄像头2025年第一季度出货量3386.6万台,同比增长4.6%[33] - 全球智能眼镜2025年第一季度出货量148.7万台,同比增长82.3%[33] - 全球车载摄像头市场规模2024年达128.6亿美元,预计2032年达235.5亿美元[34] - 智能手机潜望式摄像头2024年全球渗透率约11%,其中苹果36%-38%,安卓5%-6%[32] - AI手机2023-2028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63%[31] -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在2025年上半年达到6.00亿台,同比增长1.28%[44] - 部分主流终端机型延期发布,如华为NOVA14系列、Pura80系列、Mate80系列等[44] 公司运营和战略 - 公司采用直销模式,聚焦优质大客户战略,目标客户为细分行业龙头企业[41] - 公司主要生产工序采用自主生产,部分工序如模具零件及电镀实行委外生产[40] - 公司协同客户参与新产品早期设计阶段,协助优化产品设计[38] - 公司采购模式以销售订单为驱动,客户常指定原材料品牌和型号[39] - 公司产品应用于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智慧安居、汽车电子等领域[35] - 公司供应商认证及产品认证周期通常超过一年[41] - 公司拥有高端注塑、冲压、检测设备428台/套[63] - 公司拥有模具精加工设备94台/套[63] 募集资金使用 - 募集资金净额3.25亿元已使用2.01亿元使用比例61.67%[80] - 使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7896.3万元已于2025年4月提前归还[83] - 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最高额度为人民币1.2亿元[8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购买大额存单金额为1亿元尚未赎回[84][88] - 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额度为8000万元[8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实际补充流动资金金额为1904.68万元[85][88] - 募集资金利息收入扣除手续费净额为199.8万元[85][88] -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累计投入金额2.01亿元[85][87] - 精密结构件扩产项目投资进度达50.47%累计投入1.04亿元[87]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投资进度达46.2%累计投入1957.59万元[87]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投资进度100.04%累计投入7719.35万元[87][89] - 募集资金专户余额为769.85万元[85][88] 非经常性损益和特殊项目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政府补助金额为538.77万元[28] - 新厂房转入固定资产导致折旧摊销同比增加[23] - 其他收益占利润总额54.52%达5,663,555.59元[69] - 信用减值损失占利润总额11.35%达1,178,566.96元[70] - 受限资产总额26.48亿元含货币资金98.4万元及抵押固定资产21.66亿元、无形资产4.73亿元[75] 客户和市场风险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80.84%[96] - 客户集中风险主要来自舜宇光学、安费诺等龙头企业[96] - 智能手机精密结构件面临市场竞争加剧及降价压力[97][99] -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可能面临产能消化风险[101] 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 - 有限售条件股份减少3,240,050股,占比从75.00%降至70.50%[139] - 无限售条件股份增加3,240,050股,占比从25.00%升至29.50%[139] - 境内自然人持股减少3,240,050股,占比从67.50%降至63.00%[139] - 股份总数保持72,000,000股不变[139] - 首次公开发行前限售股于2025年1月16日解禁,涉及4户股东,解禁股份数量为4,050,000股,占总股本比例5.625%[140] - 董事高炎康持有的1,080,000股解禁后形成810,000股锁定股,剩余锁定量占其持股比例75%[140][142] - 高管魏兴娜解禁50股,剩余150股锁定,锁定量占其持股比例75%[140][142] - 股东石如乔、严伟虎、金振江所持股份全部解禁,解禁数量分别为1,080,000股、1,080,000股、810,000股[142] - 控股股东杨炯持股37,800,000股,占总股本比例52.50%,全部为限售股[144][142] - 宁波贝宇投资合伙企业持股5,400,000股,占总股本比例7.50%,全部为限售股[144][142] - 股东王央央持股3,780,000股,占总股本比例5.25%,全部为限售股[144][142] - 股东石如乔报告期内减持375,790股,期末持股704,210股,全部为无限售条件股份[145]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10,621户,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比例显著增加[144][145] - 实际控制人杨炯、王央央夫妇及其关联方合计持股比例超过67%,股权结构集中[145] - 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400万元,总股本5400万股[175] - 公司于2024年1月11日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1800万股,增加注册资本人民币1800万元[176] - 变更后注册资本为人民币7200万元,总股本7200万股[176] - 有限售条件流通A股5400万股,无限售条件流通A股1800万股[176] 其他财务报告事项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况[116] - 公司报告期无违规对外担保[117] - 半年度财务报告未经审计[118] - 公司报告期无重大诉讼及仲裁事项[120] - 公司报告期未发生重大关联交易[121][122][123][124]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重大担保情况[131] 会计政策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需满足业务模式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且合同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未偿付本金利息的支付[188] - 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资产采用实际利率法 利得或损失在终止确认/摊销/减值时计入当期损益[188] - 金融资产摊余成本调整包含扣除已偿还本金 累计摊销额调整及扣除累计损失准备[188] - 实际利率法用于计算摊余成本及分摊利息收入/费用至各会计期间[188] - 利息收入通常按金融资产账面余额乘以实际利率计算 但已发生信用减值资产需按摊余成本和信用调整实际利率计算[189]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需满足业务模式兼顾收取现金流和出售目标[190] - 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可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除股利外利得损失均计入其他综合收益[190]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含未能分类为前两类的所有金融资产[191] - 金融负债分类包含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不符合终止确认条件的金融负债/财务担保合同/以摊余成本计量[191] - 财务担保合同后续计量按损失准备金额或初始确认金额扣除累计摊销额后的较高者[193] - 金融资产整体转移终止确认时,当期损益计入账面价值与对价及累计公允价值变动之和的差额[195] - 金融资产部分转移终止确认时,按相对公允价值分摊整体账面价值后计算损益差额[195]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非交易性权益工具终止确认时差额计入留存收益[195] - 金融负债终止确认时当期损益计入账面价值与支付对价差额[196] - 回购部分金融负债时按公允价值比例分配账面价值并计算终止确认部分损益差额[197] - 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对摊余成本金融资产等计提减值准备[197] - 应收款项和租赁应收款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简化计量准备[198] - 除简化计量外的金融工具按信用风险三阶段计量损失准备[198] - 资产负债表日重新计量预期信用损失并计入当期损益[199] - 应收票据按合同现金流量与预期现金流量现值差额计量信用损失[200]
贝隆精密(301567) - 2025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