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恒鼎实业(01393)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6 18:00

收入和利润表现 - 收入同比增长8.9%至10.0839亿元人民币[3] - 公司收入为10.084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9.264亿元增长8.9%[34] - 公司客户合同收入为1,008,39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8%,其中精煤销售占比93.7%[16] - 毛利润由亏损4332.5万元人民币转为盈利9401.5万元人民币,改善317.0%[3] - 毛利润从亏损4330万元转为盈利9400万元,改善3.17亿元[41] - 公司录得毛利润人民币94.0百万元,去年同期为毛亏损人民币43.3百万元[64] - 除税前亏损收窄29.2%至2.47976亿元人民币[3] - 期间总亏损减少29.3%至2.48377亿元人民币[3] - 公司期间亏损246,137千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353,688千元收窄30.4%[27]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246.1百万元,同比减少30.4%[49] - 每股基本亏损从0.77元人民币减少31.2%至0.53元人民币[3] - EBITDA由亏损9399.1万元人民币转为盈利6366.8万元人民币,改善167.7%[3] - EBITDA为63.668百万元,EBITDA率从-10.1%改善至6.3%[51] 成本和费用 - 原煤单位生产成本从每吨494元降至287元,下降41.9%[37][40] - 精煤单位生产成本从每吨1668元降至968元,下降42.0%[37][40] - 原煤单位生产成本下降41.9%至每吨人民币278元[64] - 精煤单位生产成本下降42.0%至每吨人民币968元[64] - 员工成本总额357,080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7.1%,其中薪酬福利支出343,481千元[24] - 员工成本357.1百万元,雇员总数8,691人较期初减少[56] - 行政支出减少至119.1百万元,同比下降8.2%[46] - 折旧费用总额154,994千元人民币,其中物业厂房设备折旧153,544千元[24] - 其他收入下降47.6%至5,323千元,政府补助减少51.2%至1,780千元[20] 融资和财务成本 - 融资成本达156,62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8%,主要来自银行借款利息支出153,560千元[22] - 融资成本增加至156.6百万元,同比上升24.8%[47] - 银行借款维持在55.565亿元人民币高位[5] - 银行借款5,556.6百万元需一年内偿还,其中5,537.6百万元按年利率4.275%计息[52] 现金流和资产负债 - 流动负债净额达78.316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加1.07亿元人民币[5][6] - 流动负债净额7,831.6百万元,银行结余及现金12.0百万元[52] - 总权益从11.114亿元人民币下降至8.630亿元人民币,减少22.3%[6] - 贸易应收账款从4.525亿元降至4.018亿元,减少5070万元[29] - 超过365天账期的贸易应收账款从1.441亿元增至1.953亿元[31] - 资本负债比率60.9%,较期初60.4%上升[52] - 资产抵押总额4,353百万元,用于银行授信担保[55] 税务相关 - 所得税支出401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5.5%,递延所得税项产生520千元收益[23] - 所得税支出为0.4百万元,含企业所得税计提0.9百万元及递延税项抵免0.5百万元[48] 业务运营指标 - 精煤销量从47.74万吨大幅增长至84.71万吨,增幅达77.4%[34] - 精煤平均售价从每吨1737.4元下降至1115.1元,跌幅35.8%[34] - 原煤产量从164.1万吨增至262.2万吨,增长59.8%[36] - 精煤产量从49.9万吨增至82.2万吨,增长64.7%[36] - 原煤产量增长59.8%[64] - 精煤产量增长64.7%[64] - 高灰动力煤销售收入61,428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5.3%[16] 客户和收入集中度 - 主要客户集中度变化显著:客户甲收入246,392千元(占比24.4%),客户乙收入188,894千元(占比18.7%)[19] 外汇影响 - 公司净汇兑收益17,246千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亏损4,099千元[21] 持续经营和风险 - 公司存在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流动负债净额78.316亿元人民币[10] - 焦煤市场价格大幅下跌导致经营利润率下滑[64] - 公司正与境内银行协商债务重组方案,目标2025年内签订续期协议[65] 未来展望和管理层指引 - 公司预计2025年下半年整体财务、业务及贸易状况保持健康[66] 公司治理 - 审核委员会由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综合财务报表[67] - 公司确认在回顾期间遵守企业管治守则[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