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优博控股(08529) - 2025 - 中期业绩
优博控股优博控股(HK:08529)2025-08-26 18:56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益同比增长13.6%至9041.2万港元(去年同期7961.2万港元)[4]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收入为90,412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79,612千港元增长13.6%[12] - 集团总收入为9040万港元,同比增长13.6%[52] - 毛利同比增长18.7%至3316.1万港元(去年同期2793.6万港元)[4] - 毛利为3320万港元,同比增长18.7%,毛利率为36.7%[54]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527.0万港元(去年同期亏损946.1万港元)[4] - 除税前溢利为5,352千港元[17]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除税前溢利为5,270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除税前亏损7,828千港元实现扭亏为盈[26] - 期内溢利为530万港元,去年同期亏损950万港元[57] - 分部溢利合计17,516千港元,其中后段半导体传输介质分部贡献17,765千港元[17]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分部溢利为12,244千港元,其中后段半导体传输介质分部溢利10,416千港元(85.1%),MEMS及传感器封装分部溢利1,828千港元(14.9%)[2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为5730万港元,同比增长10.8%[53] - 行政开支为1590万港元,同比增长14.4%[55] - 销售及分销费用为1050万港元,同比增长4.6%[56]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研发开支为1,900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827千港元增长4.0%[18][20]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总雇员成本为33,784千港元,其中15,115千港元(44.7%)资本化为存货成本[24]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后段半导体传输介质分部收入为89,253千港元,占总收入98.7%[17] - MEMS及传感器封装分部收入为1,159千港元,同比2024年同期的5,538千港元下降79.1%[12][17]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综合收入为79,612千港元,其中后段半导体传输介质分部贡献74,074千港元(93.1%),MEMS及传感器封装分部贡献5,538千港元(7.0%)[20] - 托盘及托盘相关产品收入为87.5百万港元,占总收入约96.8%[46] - MEMS及传感器封装分部收入为120万港元,占集团总收入的1.3%[47] - 载带分部收入为170万港元,占集团总收入的1.9%[48] - 公司提供超过1,500款产品组合,专注于精密工程塑胶制造及半导体传输介质[42] - 生产设施包括中国广东省东莞市两间工厂,共四个生产单位,其中两个专门制造托盘产品[46] 各地区表现 - 东南亚地区收入28,827千港元,同比增长10.9%,其中菲律宾市场贡献7,740千港元[12][16] - 中国大陆地区收入27,968千港元,同比增长21.3%[12] - 美国市场收入8,414千港元,同比大幅增长145.3%[12] - 收入按地区划分:东南亚贡献31.9%,中国贡献30.9%,台湾贡献21.3%,其他地区合计15.9%[45] - 公司非流动资产主要位于中国(不包括香港)达68,952千港元(88.7%),香港地区为3,352千港元(4.3%),菲律宾为5,460千港元(7.0%)[2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财务状况由亏损转为盈利,驱动因素包括策略性措施、运营效率提升及地域多元化策略[43] - 公司主要客户集中度较高,2025年上半年来自客户I的收入为17,168千港元(占总收入21.6%),来自客户III的收入为9,151千港元(占总收入11.5%)[23] - 公司持有外币计值资产及负债,但未实施外汇对冲政策[69] - 公司无资产质押、无重大或然负债、无重大投资计划[64][66][68] - 公司主席与行政总裁角色未区分由汤先生一人兼任[76] - 报告期内无董事或控股股东与公司业务存在竞争或利益冲突[77] - 报告期内所有董事均遵守证券交易操守守则无不合规情况[78] - 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未进行任何上市股份的购买出售或赎回[79] - 截至公告日2025年6月30日后无影响公司的重大事件[80]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陈爱发任主席[81] - 外聘核数师大华马施云对中期财务数据无异议[81] - 中期业绩已遵守适用会计准则及GEM上市规则[82] - 中期报告将按GEM规则寄发股东并刊载于联交所网站[83] - 董事会由4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84] 其他财务数据 - 物业、厂房及设备增加17.3%至6135.2万港元(2024年底5232.4万港元)[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48.6%至387.6万港元(2024年底754.1万港元)[5] - 银行借款增加3.6%至6807.2万港元(2024年底6570.3万港元)[5]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增加25.2%至5358.1万港元(2024年底4278.7万港元)[5]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增加22.3%至5104.4万港元(2024年底4174.9万港元)[5] - 公司权益总额为78,910千港元,较2024年末的73,786千港元增长6.9%[6] - 租赁负债为8,951千港元,较2024年末的8,453千港元增加5.9%[6]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添置非流动资产为15,093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8,778千港元增长71.9%[18][20]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41,335千港元,扣除信贷亏损拨备724千港元后净额为40,611千港元[31] - 贸易应收款项账龄分析显示30日内金额为19,419千港元(占比47.8%),31-60日为14,885千港元(占比36.6%)[32] - 贸易应付款项总额31,211千港元,其中超过180天的金额达20,599千港元(占比66.0%)[35] - 银行借款总额68,072千港元,包含有抵押借款41,013千港元和贸易应收款项融资24,098千港元[36] - 银行借款加权平均实际利率从2024年12月的6.7%下降至2025年6月的5.84%[37] - 流动负债项下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51,044千港元,较2024年末41,749千港元增长22.3%[32] - 贸易应收款项融资账面值28,165千港元,关联借款账面值24,098千港元,净状况4,067千港元[32] - 其他应收款项及按金4,452千港元,其中应收关联方款项139,000港元[31] - 银行借款利率区间为0.78%-7.3%,较2024年度的4.5%-8.7%有所收窄[37] - 银行借款担保由人寿保险覆盖,2025年6月30日账面值为43.774百万港元(未经审核),2024年12月31日为47.78百万港元(经审核)[38] - 法定股本于2024年5月20日增加至50百万港元,分为50亿股股份,每股面值0.001港元[39] - 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512.5百万股,总股本为512,500港元[39] - 资本承诺为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2025年6月30日金额为2.789百万港元(未经审核),2024年12月31日为2.984百万港元(经审核)[4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90万港元,流动比率为1.1倍[58] - 银行借款为6810万港元,利率区间为0.78%至7.3%[59] - 贸易应付款项从2440万港元增至3120万港元,增长27.9%[63] - 资本承担为280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300万港元减少6.7%[65] - 公司雇员人数从312名增至343名,增长9.9%[71] - 上市所得款项净额3135万港元,已动用3003万港元,未动用132万港元[72] - 78.2%的募集资金(2451万港元)已全部用于提升中国产能[72] - 6.2%的募集资金(195万港元)已全部用于全球市场销售推广[72] - 未动用所得款项132万港元将用于购买ERP系统,预计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72] - 公司股份于2024年6月3日以每股0.50港元价格在联交所GEM上市,配售75百万股及公开发售62.5百万股普通股[41] 股东回报和税务 - 每股基本盈利为1.03港仙(去年同期每股亏损2.4港仙)[4]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每股基本盈利为0.0103港元(5,270千港元/512,500,000股),2024年同期为每股亏损0.0239港元[26][27] - 中期股息每股0.6港仙,总额为3,075,000港元,将于2025年9月26日派发[30] - 中期股息每股0.6港仙,将于2025年9月26日派发[73]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所得税开支为82千港元,主要来自中国企业所得税27千港元(32.9%)和递延税项51千港元(6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