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奥星生命科技(06118) - 2025 - 中期业绩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入为661,905千元,同比下降5.6%[3][4] - 除所得税前溢利为30,303千元,同比增长230.0%[3][4]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4,999千元,同比增长325.5%[3][4] - 经营溢利为34,753千元,同比增长101.4%[4] - 总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700,919千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661,905千元,同比下降5.6%[13] - 除所得税前溢利从9,186千元大幅增至30,303千元,同比增长229.9%[16] - 公司总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700,919千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661,905千元,减少39,014千元(约5.6%)[20] - 公司净利润从2024年上半年的5,877千元大幅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24,999千元,增加19,122千元(约325.4%)[29] - 公司税后净利润较2024年同期显著增加[49] - 总营收为6.61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6%[79] - 期内溢利大幅增至人民币23.6百万元[10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开支为16,480千元,同比下降29.8%[4] - 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从63,937千元增至72,724千元,同比增长13.7%[16] - 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增至人民币72.7百万元,增幅13.7%[94] - 行政开支降至人民币41.4百万元,降幅19.2%[95] - 研发开支降至人民币16.5百万元,降幅29.8%[96] - 其他收入降至人民币6.5百万元,降幅26.3%[97] - 财务成本净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7,749千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5,904千元,减少1,845千元(约23.8%)[24] - 当期所得税开支从2024年上半年的2,800千元增加至2025年上半年的5,728千元,增长2,928千元(约104.6%)[25] - 总员工成本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72.9百万元增加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78.0百万元,增幅2.9%[114] 各业务线收入表现 - 集成工艺与包装设备系统收入从309,273千元增至318,110千元,同比增长2.9%[13] - 咨询、数字化和建设收入从216,586千元降至190,134千元,同比下降12.2%[13] - 生命科技设备与耗材收入从175,060千元降至153,661千元,同比下降12.2%[13] - 生命科技设备与耗材业务收入1.53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2%[79][82] - 集成工艺与包装设备系统收入3.1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79][80] - 咨询、数字化和建设业务收入1.90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2%[79][81] 各业务线毛利表现 - 毛利为139,143千元,毛利率为21.0%[3][4] - 总毛利从145,417千元降至139,143千元,同比下降4.3%[16] - 集成工艺与包装设备系统毛利从42,298千元降至34,756千元,同比下降17.8%[16] - 咨询、数字化和建设毛利从37,359千元增至38,525千元,同比增长3.1%[16] - 生命科技设备与耗材毛利从65,760千元微增至65,862千元,基本持平[16] - 整体毛利率21.0%,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87] - 生命科技设备与耗材业务毛利率42.9%,同比上升5.3个百分点[87] - 咨询、数字化和建设业务毛利率20.3%,同比上升3.1个百分点[87] - 集成工艺与包装设备系统毛利率10.9%,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87] - 集成工艺与包装设备系统毛利下降至人民币34.8百万元,降幅17.8%[90] - 咨询、数字化和建设业务毛利增至人民币38.5百万元,增幅3.1%[91] - 生命科技设备与耗材毛利微增至人民币65.9百万元,增幅0.2%[93] 各地区表现 - 中国大陆市场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652,139千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596,869千元,减少55,270千元(约8.5%)[20] - 其他地区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48,780千元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65,036千元,增加16,256千元(约33.3%)[20] - 中国大陆地区收入占比90.2%,同比下降8.5%[83][85] - 其他地区收入6503.6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3%[83] 资产和负债变动 - 资产总额为2,028,382千元,较期初下降2.7%[3][7] - 资产负债比率为30.9%,较期初下降3.0个百分点[3] - 合同资产为620,948千元,较期初增长10.4%[7]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为351,788千元,较期初下降17.1%[7]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2,083,635千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028,382千元,减少55,253千元(约2.7%)[17]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474,983千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401,085千元,减少73,898千元(约15.6%)[32] - 短期借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229,750千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06,045千元,减少23,705千元(约10.3%)[18]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38.21亿元增至2025年6月的人民币41.21亿元,增长7.8%[35] - 长期借款总额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12.40亿元微增至2025年6月的人民币12.44亿元[36] -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从人民币9.89亿元降至人民币6.28亿元,减少36.5%[36] - 短期借款总额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22.98亿元降至2025年6月的人民币20.60亿元,减少10.3%[42] - 无抵押长期银行借款从人民币8.82亿元增至人民币10.74亿元,增长21.8%[36] - 公司流动净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363.1百万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402.9百万元,增幅为人民币39.8百万元[107] - 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551.8百万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499.0百万元,减少人民币52.8百万元[107]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减少人民币72.7百万元,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减少人民币30.5百万元,存货减少人民币9.3百万元[107] - 合同资产增加人民币58.5百万元[108] - 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188.7百万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096.1百万元,减少人民币92.6百万元[108] - 资产负债比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33.9%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30.9%[108] - 已抵押银行存款为人民币43.2百万元,账面总值约人民币80.9百万元的楼宇及约人民币46.6百万元的使用权资产已抵押作为银行借款抵押品[109] - 短期计息银行借款总额为人民币206.0百万元,年利率介于1.20%至3.65%[108] 现金流表现 - 公司经营所得现金流量同比增加逾99%[49]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增至人民币39.0百万元[104] 订单和未完工合同 - 公司订单承接量同比增加约15.0%[49] - 公司总订单额达人民币1,041.8百万元,同比增长15.0%[55] - 集成工艺与包装设备系统订单额人民币569.6百万元,同比增长32.3%[56] - 咨询、数字化和建设业务订单额人民币302.7百万元,同比增长4.2%[57] - 生命科技设备与耗材订单额人民币169.5百万元,同比下降8.4%[53] - 公司未完工合同正逐步转化为收入,国际业务收入增幅预计上升[51] - 生命科技设备与耗材业务集团订单额从人民币184.9百万元减少至人民币169.5百万元,同比下降8.4%[59] - 期末未完工合同总价值为人民币1,327,643千元,其中集成工艺与包装设备系统占比53.4%(人民币708,632千元)[60] - 咨询、数字化和建设业务未完工合同价值为人民币591,199千元,占比44.5%[60] - 生命科技设备与耗材业务未完工合同价值为人民币27,812千元,占比2.1%[60] 业务运营和战略 - 公司与温州高格机械科技成立联合品牌"奥星高格-AUSTAR GAOGER"[50] - 项目执行中心已执行超过220个项目,并交付超过130个项目[62] - 上海制造中心占地面积超过31,300平方米,具备先进智能制造能力[61] - 公司在回顾期内组办12场多元化线上线下活动以拓展全球市场[65] - 公司通过2025药品检查合作计划等监管标准改进加速无菌设施升级及数据完整性验证服务[58] - 公司积极投资无菌转移及密闭产品系列,相关产品已投入商业量产[61] - 公司全球拓展策略在印度及东南亚地区取得销售订单额大幅增加[65] - 公司发布逾300则公司新闻,分享超过660次,点击率较2024年同期同比增长23%[66] - 公司拥有420项专利,回顾期内获得12项新注册专利,现有48项专利正在申请中[67] - 公司开发的新视觉检测机器平台设备体积缩减约30%[68] - 公司开发预充式注射剂系统灌装线,配备全伺服控制的精密运动系统[68] - 公司自主开发一系列无菌污染控制耗材,包括无菌一次性手套、可灭菌阻菌护目镜及无菌预浸渍擦拭布[69] - 公司成功开发可高温一次性Beta袋,打破国际品牌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69] - 公司进行业务分部重组,整合为三大业务集团,确立独特业务战略重心[70] - 咨询、数字化和建设业务集团瞄准在华跨国制药企业,因具备精深行业知识而具竞争优势[72] - 公司由外部采购转向自身研发团队开发核心设备,核心设备业务未来数年可望成为重大收益来源[74] - 公司通过实施GLP-1类减重药物等项目积累丰富专业知识,并进军医疗美容及专业医疗器械领域[74] 财务收益和汇率影响 - 汇兑收益净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损失2,544千元转为2025年上半年的收益11,433千元,改善14,007千元[22] - 其他收益净额录得人民币16.4百万元,扭亏为盈[98] 借款利率信息 - 浮息长期借款利率区间为2.65%至3.65%,较2024年末的3.30%-4.25%有所收窄[37][41] - 有抵押短期银行借款利率区间为1.20%至3.00%,较2024年末的1.50%-3.80%有所下降[43] - 公司长期借款中浮息借款占比77.8%,金额为人民币9.67亿元[39] - 短期借款中定息借款占比78.8%,金额为人民币16.23亿元[42] 资本开支承诺 - 已签约但未确认的资本开支中,物业、厂房及设备承诺从人民币209.3万元降至人民币158.4万元,减少24.3%[45] 人力资源 - 公司员工总数从2024年12月31日的1,445名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1,446名[114] 公司治理和报告 - 审核委员会于2014年10月21日成立,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非执行董事组成[124] - 审核委员会负责审阅公司半年及全年业绩并监督财务报告程序及内部监控系统[124]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回顾期内未经审核简明合并中期财务资料[125] - 中期简明合并财务报表由独立核数师大华马施云会计师事务所根据国际审阅准则第2410号审阅[125] - 中期业绩公告刊登于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126] - 中期报告将于适当时候寄发股东并刊登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126] - 董事会包括四名执行董事、一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