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人民币4960.1亿元,同比增长2.8%[4][14] - 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利润为人民币57.57亿元,同比增长8.0%[4][1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人民币496.01亿元,同比增长2.8%[32] - 公司本期利润为人民币57.57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53.30亿元增长8.0%[5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为人民币496.01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482.47亿元增长2.8%[6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股东利润为57.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0%[7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每股基本收益为0.3293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0.3049元人民币增长8.0%[73] 各条业务线表现 - 运营商业务收入为人民币424.61亿元,同比增长0.8%[4][17] - 智联业务收入为人民币47.26亿元,同比增长18.7%[4] - 能源业务收入为人民币22.09亿元,同比增长9.2%[4] - 塔类业务收入为人民币377.97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18] - 室分业务收入为人民币46.64亿元,同比增长12.0%[19] - 智联业务收入为人民币47.26亿元,同比增长18.7%,占营业收入比重为9.5%[22][32] - 能源业务收入为人民币22.09亿元,同比增长9.2%,占营业收入比重为4.5%[22][32] - 铁塔视联业务收入为人民币28.22亿元,占智联业务收入比重为59.7%[22] - 铁塔换电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3.23亿元,占能源业务收入比重为59.9%[22] - 非塔类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23.8%,较去年同期提升2.5个百分点[32] - 塔类业务收入为人民币377.97亿元,同比微降0.4%,其中站址空间收入321.10亿元,维护及电力服务收入56.87亿元[62] - 室分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0%至人民币46.64亿元[62] - 智联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7%至人民币47.26亿元[62] - 能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2%至人民币22.09亿元[62] - 来自三大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收入合计为424.87亿元,占总收入的85.7%,较2024年同期的87.9%有所下降[63] - 向关联方提供塔类业务、室分及其他服务收入为424.87亿元人民币,与2024年同期的424.03亿元人民币基本持平[10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为人民币409.72亿元,同比增长2.2%,占营业收入比重为82.6%[33] - 折旧及摊销为人民币255.98亿元,同比增长2.8%[33] - 维护费用为31.8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2%,占营业收入比重较上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34] - 人工成本为47.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3.92亿元,增幅约8.96%[35] - 站址运营及支撑费为25.35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3.67亿元,降幅约14.47%[36] - 其他营运开支为48.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3.57亿元,其中两翼业务技术支撑服务费等成本同比增加2.81亿元[37] - 净财务费用为12.36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持平[38] - 人工成本同比增长9.0%至人民币47.67亿元,其中薪金及福利为35.02亿元[64] - 站址运营及支撑开支同比下降12.6%至人民币25.35亿元,主要因站址油机发电费下降27.7%至5.20亿元[65] - 融资成本为人民币12.60亿元,其中借款利息7.25亿元,租赁负债利息5.66亿元[6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所得税费用为18.47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7.07亿元人民币增长8.2%[6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税前利润为76.05亿元人民币,按25%法定税率计算所得税应为19.01亿元人民币[70] - 公司享受税收优惠导致所得税减少1.24亿元人民币,主要来自西部省区15%优惠税率和高新技术企业优惠[70][71] - 为关联方代缴站址电费款项为150.3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57.25亿元人民币下降4.4%[101] - 购买关联方多种货品及服务支出为44.50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40.35亿元人民币增长10.3%[101] 现金流和资本开支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286.79亿元,同比下降12.6%[4][14] - 资本开支为人民币123.92亿元,同比下降9.7%[4][14] - 资本开支为123.92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3.37亿元,其中站址新建及共享改造类资本开支66.0亿元,同比减少14.35亿元[4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86.79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41.51亿元,自由现金流为162.87亿元,同比减少28.14亿元[4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人民币286.79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328.30亿元下降12.6%[55]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151.26亿元,主要用于购买物业及设备支出人民币154.51亿元[5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增置成本为119.52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36.80亿元人民币下降12.6%[75] - 已授权已签约的资本承担为25.14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的22.45亿元人民币增长12.0%[99] 资产和负债 - 总资产3311.27亿元人民币,总负债1307.74亿元,资产负债率39.5%,较年初下降0.4个百分点[41]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3328.34亿元略微下降至2025年6月的人民币3311.27亿元[4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大幅增加233.8%,从2024末的人民币25.98亿元增至2025年6月的人民币86.73亿元[49][55] - 非流动借款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410.84亿元减少至2025年6月的人民币248.82亿元,降幅39.4%[50] - 流动借款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285.25亿元增加至2025年6月的人民币442.12亿元,增幅55.0%[50] - 归属于本公司股东权益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1999.78亿元微增至2025年6月的人民币2003.51亿元[49][53] - 公司2025年6月30日使用权资产总额为327.75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增长1.6%[77] - 公司2025年6月30日应收营业款净额为780.1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下降1.8%[78] - 公司应收营业款中账龄6个月以上的占比为35.2%,较2024年末的27.0%有所上升[79] - 公司应收营业款主要来自三大运营商,其中中国移动集团占比47.3%,中国联通集团占比23.9%,中国电信集团占比15.0%[80] - 预付款项增加至21.3亿元人民币,较期初19.12亿元增长11.4%[8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大幅增至86.73亿元人民币,较期初25.98亿元增长233.8%[85] - 长期借款余额569.16亿元人民币,其中一年内到期部分320.34亿元[93] - 短期借款余额40.02亿元人民币,较期初30.01亿元增长33.4%[93] - 贴现票据增至81.76亿元人民币,较期初47.39亿元增长72.5%[93] - 借款总额690.94亿元人民币,其中1年内到期442.12亿元[94] - 1-2年到期的借款为115.74亿元人民币,较期初310.58亿元下降62.7%[94] - 基于发票日期的应付账款总额为306.68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的332.69亿元人民币下降7.8%[96] - 账龄超过1年的应付账款为52.00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的47.56亿元人民币增长9.3%[96] - 应付关联方款项中应付账款为48.35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的55.49亿元人民币下降12.9%[107] - 应收关联方款项中应收营业款及其他应收款为741.74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的766.39亿元人民币下降3.2%[106] - 合同负债为37.70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的39.87亿元人民币下降5.4%[97] - 应付薪金及福利为14.88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的4.67亿元人民币大幅增长218.6%[97] 股东回报和股息 - 公司向股东支付股息人民币53.84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65.36亿元减少17.6%[53][55] - 公司派发2024年度末期股息每股0.30796元,总额约53.84亿元人民币[87] - 宣布2025年中期股息每股0.13250元,总额约23.16亿元人民币[87] - 公司宣布派发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13250元(相当于每股0.145533港元)[147] - 股息支付日为2025年10月31日,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9月12日[147] - 对境外H股非居民企业股东派息时代扣代缴10%企业所得税[149] - 对H股个人股东根据税收协定按10%-20%税率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150] - 港股通内地个人投资者H股股息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152] - 港股通内地证券投资基金H股股息比照个人投资者征税[152] - 港股通内地企业投资者股息不代扣代缴需自行申报纳税[152] - 2025年中期股息H股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6月12日[154] - H股股份过户登记暂停期为2025年9月9日至9月12日[154] - H股过户文件提交截止时间为2025年9月8日16:30[154] 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 - 公司进行了股本重组,股本从人民币1760.08亿元调整为人民币176.01亿元,资本溢价相应增加[53] - 公司于2025年2月20日完成股份合并及削减股本,已发行总股本由人民币1760.08亿元减少至176.01亿元[57] - 股份合并方案为每10股面值1元人民币股份合并为1股面值1元人民币股份[119] - 股份合并及削减股本使公司注册资本从176,008,471,024元减少至17,600,847,102元[119] - 股份合并及削减股本生效后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7,600,847,102股(内资股12,934,461,502股,H股4,666,385,600股)[119] -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持有股份价值19.54亿元人民币,股数调整为1.196亿股[89][90] -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上限为公司合并前股本总额176,008,471,024股的10%(合并后调整为17,600,847,102股)[124] - 单个激励对象获授限制性股票不得超过公司合并前股本总额176,008,471,024股的1%(合并后调整为17,600,847,102股)[125] - 限制性股票分三批解锁:首批解锁40%(授予后24-36个月),第二批解锁30%(36-48个月),第三批解锁30%(48-60个月)[127] - 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不低于授予日H股收盘价或前五个交易日平均收盘价中较高者的50%[128] -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有效期十年(自2019年4月18日起)[129] - 限制性股票来源为委托机构在二级市场购买H股而非发行新股[122][123] - 限制性股票首次授予价格为每股人民币1.03元(约1.20港元),基于2018年净资产值或定价基准50%孰高值[130] - 2019年H股定价基准为收盘价2.20港元及前五日平均收盘价2.09港元的较高值[131] - 2020年营收未达解锁条件,回购首批授予限制性股票的40%权益[131] - 2021年营收未达解锁条件,回购首批授予限制性股票的30%权益[132] - 2022年营收未达解锁条件,回购首批授予限制性股票的30%权益[134] - 截至2023年底累计回购首批授予限制性股票100%权益[134] - 董事变更:苗守野于2025年7月23日获任非执行董事及战略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115] - 中国移动集团持有内资股4,915,095,371股,占内资股类别38.00%,占总股本27.93%[137] - 中国联通集团持有内资股3,634,583,682股,占内资股类别28.10%,占总股本20.65%[137] - 2025年上半年未向董事、高管或持股超1%个人限额者授予限制性股票[13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董事及高管无股份权益或淡仓需披露[136] - 中国联通集团(BVI)有限公司持有3,634,583,682股内资股,占相关股份类别28.10%,占已发行股份总额20.65%[138] -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3,608,714,759股内资股,占相关股份类别27.90%,占已发行股份总额20.50%[138] - 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持有776,067,690股内资股,占相关股份类别6.00%,占已发行股份总额4.41%[140] - GIC Private Limited持有279,683,830股H股好仓,占相关股份类别5.99%,占已发行股份总额1.59%[140] - BlackRock, Inc.持有312,676,559股H股好仓及4,806,000股淡仓,分别占相关股份类别6.70%和0.10%,占已发行股份总额1.78%和0.03%[140] 其他重要事项 - 研发人员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9%,累计授权发明专利较2024年底提升16%[23] - 铁塔换电用户数达147.0万户,较2024年底增加16.6万户[22] - EBITDA为人民币342.27亿元,同比增长3.6%[4][14] - EBITDA为342.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占营业收入比重69.0%,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39] - 营业利润为86.29亿元人民币,归属于股东利润为57.57亿元,同比增长8.0%[39] - 公司确认截至2025年6月30日无或有负债及未涉及重大法律诉讼[145][146] - 公司确认财务披露事项与2024年年报无重大变动[155] - 中期报告包含基于现有计划的前瞻性陈述存在不确定性[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