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博隆技术(603325) - 2025 Q2 - 季度财报
博隆技术博隆技术(SH:603325)2025-08-27 17:5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7.25亿元,同比增长97.18%[24][26][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2亿元,同比增长145.82%[24][26][3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33亿元,同比增长210.19%[24][26][30] - 基本每股收益3.0301元/股,同比增长135.59%[25][26]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55%,同比增加4.86个百分点[25]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8.2%,从3.59亿元增至7.11亿元[1] - 净利润同比增长144.6%,从1.00亿元增至2.45亿元[1] - 公司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97.2%至7.252亿元(2025年半年度)vs 3.678亿元(2024年半年度)[167] - 净利润同比增长145.9%至2.424亿元(2025年半年度)vs 0.986亿元(2024年半年度)[167][168] - 基本每股收益同比增长135.6%至3.0301元/股(2025年半年度)vs 1.2862元/股(2024年半年度)[168] - 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51.3%至2.803亿元(2025年半年度)vs 1.115亿元(2024年半年度)[167] - 2025年半年度综合收益总额为2.45亿元人民币[18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73.61%至4.46亿元人民币[58] - 研发费用投入2211.24万元,同比增长10.72%[33]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0.7%至2211.24万元(2025年半年度)vs 1997.15万元(2024年半年度)[167]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2.1%,从1911万元增至2143万元[1] - 财务费用为负值3.314亿元(2025年半年度),主要受利息收入2.242亿元驱动[167] - 利息收入同比增长2.8%,从2171万元增至2230万元[1] - 所得税费用同比增长182.1%,从1372万元增至3871万元[1] - 支付职工现金增长10.4%,从5763万元增至6363万元[17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86亿元,同比下降47.39%[24][26]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改善至-2.93亿元(上年同期-8.73亿元)[58]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47.4%,从3.53亿元降至1.86亿元[4][5]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改善66.4%,从-8.73亿元收窄至-2.93亿元[4][5]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下降64.1%,从9.04亿元降至3.25亿元[5]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同比下降5.9%,从8.80亿元降至8.28亿元[4] - 购建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支付现金同比增长83.8%,从6341万元增至1.17亿元[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51.9%,从3.38亿元降至1.63亿元[177] - 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同比下降6.0%,从8.31亿元降至7.81亿元[177] - 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同比大幅增长35.6%,从3.87亿元增至5.24亿元[177]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改善67.8%,从-8.72亿元收窄至-2.81亿元[177]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下降67.9%,从8.55亿元降至2.75亿元[17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资产和负债 - 总资产56.21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3.63%[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6.21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8.21%[24]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下降37.32%至6.85亿元[62] - 应收款项融资下降92.59%至233万元[62] - 其他流动资产增长100.95%至8.40亿元[62] - 在建工程增长70.36%至3.42亿元[62] - 存货账面价值达14.33亿元,占资产总额的25.49%[72] - 货币资金减少至3.275亿元,较期初4.425亿元下降26.0%[160] - 交易性金融资产减少至6.848亿元,较期初10.926亿元下降37.3%[160] - 应收账款减少至2.450亿元,较期初3.489亿元下降29.8%[160] - 存货增加至14.328亿元,较期初13.187亿元增长8.7%[160] - 在建工程增加至3.423亿元,较期初2.009亿元增长70.3%[161] - 合同负债为23.172亿元,较期初24.019亿元下降3.5%[161] - 未分配利润增加至11.103亿元,较期初9.179亿元增长20.9%[162] - 资产总计增加至56.215亿元,较期初54.245亿元增长3.6%[161] - 母公司货币资金减少至2.747亿元,较期初4.041亿元下降32.0%[164] - 母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减少至6.669亿元,较期初10.736亿元下降37.9%[164] - 合同负债同比下降4.1%至22.947亿元(当期)vs 23.940亿元(上期)[165] - 未分配利润同比增长21.6%至10.959亿元(当期)vs 9.010亿元(上期)[165] - 总负债同比下降1.0%至29.426亿元(当期)vs 29.721亿元(上期)[165] - 所有者权益同比增长8.1%至26.039亿元(当期)vs 24.090亿元(上期)[165]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增长8.2%,从24.22亿元增至26.21亿元[179] - 未分配利润增长21.0%,从9.18亿元增至11.10亿元[179] 业务表现:订单和市场 - 公司在手订单44.48亿元,合同负债23.17亿元[30] - 聚烯烃气力输送系统订单占比71.15%,智能化粉粒体系统订单占比28.85%[35] - 公司产品在国内合成树脂行业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保持30%以上[52] - 公司累计完成上百个大型聚烯烃气力输送系统项目并有上千条气力输送线成功应用[51] - 海外客户气力输送系统合同总金额为6.625亿元人民币[130] - 公司超过4000万元单一项目的营业收入占比连续三年均超60%[71] 业务表现:技术和研发 - 研发聚焦气力输送工艺技术,为新材料项目奠定技术基础[34] - 公司累计拥有100项授权专利,报告期内新增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34] - 公司建立数百种物料参数的专有动态物性数据库包含堆积密度和悬浮速度等关键数据[53] -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试验装置对设计方案进行模拟测试以选择最优成套系统配置[53] - 公司自主开发气力输送专用系统压力损失计算模型和输送系统计算算法[53] - 公司具备面向有机硅新材料食品医药可降解塑料等行业拓展的技术能力[50] 业务表现:运营和模式 -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和以产定购的非标准化定制生产模式[45] - 公司销售以直销模式为主主要通过招投标获取订单[45] - 公司通过标准化包装和供应链优化控制物流成本,构建敏捷供应链[32] - 公司建立全业务链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提升数据安全与运营效率[36] - 公司采用双品牌战略(BLOOM/GSBI)拓展海外市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35] 行业和市场环境 - 全球气力输送系统市场规模2024年达351亿美元,预计2032年达53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5.44%[38] - 下游行业政策推动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强化煤基新材料应用[39] - 国家统筹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42] - 政策推动炼化、煤化工、氯碱等领域实际投产运行超过20年的老旧装置更新改造[41] - 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专项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设备更新支持[41] - 公司产品服务于石化行业粉粒体物料输送处理环节实现高效清洁生产[42] - 政策要求全面推进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和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更新换代[42] - 政策支持煤化工与绿电、绿氢、储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等耦合发展[42] - 政策引导精细化工企业与专用设备制造企业实施供需结对攻关开发专用装备[42] - 国务院国资委表示中央企业未来五年设备更新改造总投资预计超3万亿元[49]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到2025年高端聚烯烃塑料自给率目标提升至近70%[48] - 国内化工产值占世界总量40%以上部分运行超30年装置面临更新改造时间窗口[49] - 国内拟新建煤化工项目明显增加推动传统能源产业向综合能源系统转型[47][48] 公司荣誉和资质 - 公司入选2024年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创新优秀案例,获易派客信用评价AA+级认证[40] 募集资金使用 - 募集资金总额为12.079亿元,净额为11.043亿元,超募资金总额为0.9825亿元[131] - 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5.516亿元,整体投入进度为49.95%[131] - 本年度投入募集资金金额为1.206亿元,占募集资金净额的10.92%[131] - 聚烯烃气力输送成套装备项目累计投入2.249亿元,投入进度56.29%[132] - 研发及总部大楼建设项目累计投入1.265亿元,投入进度44.10%[132]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累计投入2.001亿元,投入进度100.06%[132] - 超募资金尚未使用,金额为0.9825亿元[132][136] - 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自筹资金0.9134亿元,置换发行费用0.0236亿元[134] - 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单日最高余额授权额度5亿元,报告期末余额4.9亿元[135] - 使用银行承兑汇票支付募投项目款项并以募集资金等额置换0.33亿元[137] - 募投项目“智能化粉粒体物料处理系统扩能改造项目”延期至2028年1月[138] -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将提升技术研发实力和产品生产能力[102] - 公司将通过自有资金和外部筹措资金开展募投项目前期工作[102] - 公司已制定募集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高效[102] 股东和股权结构 - 2025年1月10日首次公开发行限售股解禁11,326,000股[143] - 限售股份总数由50,000,000股减少至38,674,000股,降幅22.65%[142][148] - 无限售流通股由16,670,000股增加至27,996,000股,增幅67.99%[142] - 公司实施每10股转增2股并派发现金红利7.50元(含税)[145] - 总股本由66,670,000股增加至80,004,000股,增幅20%[145] - 2025年7月10日新增限售股解禁490,000股[146]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6,530户[149] - 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持有9,599,760股限售股,占比14.40%[142][147] - 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为第一大股东,持股9,599,760股,占比14.40%[151] - 张玲珑为第二大股东,持股6,960,000股,占比10.44%[151] - 彭云华持股4,888,000股,占比7.33%[151] - 林凯与林慧各持股4,560,120股,各占比6.84%[151] - 刘昶林持股2,620,000股,占比3.93%[151] - 陈俊持股2,260,000股,占比3.39%[151] - 冯长江持有无限售流通股2,008,000股[151][152] - 刘学红持有无限售流通股1,600,000股[152]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张玲珑、彭云华、林凯、林慧、刘昶林、陈俊及梁庆)签署一致行动协议[152][155] - 主要股东限售股锁定期至2027年7月10日,限售期42个月[154][155] - 公司实收资本为6667万元人民币,由5000万股增至6667万股[189] - 公司于2024年1月10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完成首次公开发行1667万股普通股[189] - 公司资本公积为14.08亿元人民币[186] - 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6667万元,股份总数6667万股[190] - 实收资本(或股本)由期初的50,000,000.00元增加至期末的66,670,000.00元,增长33.34%[181][183] - 资本公积由期初的320,398,437.64元大幅增加至期末的1,408,011,075.73元,增长339.46%[181][183] - 未分配利润由期初的751,384,769.92元增加至期末的763,329,737.22元,增长1.59%[181][183] - 所有者投入普通股增加资本1,104,282,638.09元,其中实收资本增加16,670,000.00元,资本公积增加1,087,612,638.09元[182] - 综合收益总额为97,006,436.39元,其中未分配利润贡献98,615,967.30元,其他综合收益为负1,609,530.91元[182] - 利润分配中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减少未分配利润86,671,000.00元[182]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由期初的1,150,485,853.37元大幅增加至期末的2,265,103,927.85元,增长96.88%[181][183] - 其他综合收益由期初的负782,489.52元扩大至期末的负2,392,020.43元,亏损扩大205.78%[181][183] - 盈余公积保持29,485,135.33元未发生变化[181][183] - 专项储备、一般风险准备及其他权益工具等项目本期无变动[181][182][183] - 2025年半年度向股东分配利润5000.25万元人民币[186] - 2025年半年度未分配利润增加1.95亿元人民币至10.96亿元人民币[186] - 2025年半年度所有者权益合计增加1.95亿元人民币至26.04亿元人民币[186] - 2024年半年度所有者投入资本增加11.04亿元人民币[188] - 2024年半年度综合收益总额为1亿元人民币[187] - 2024年半年度向股东分配利润8667.1万元人民币[188] - 综合收益总额达2.49亿元,其中未分配利润贡献2.42亿元[180] - 向股东分配利润5000.25万元[180] 管理层和治理 - 2025年2月蒋慧莲因个人原因辞去财务总监职务[78] - 2025年2月聘任邓玉英为公司财务总监[78] - 2025年6月邓玉英因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原因辞去财务总监职务[78] - 2025年7月聘任陈海建为公司财务总监[78] - 公司全体董事保证半年度报告真实性[5][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报告未经审计[7] - 公司报告期内无利润分配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8] - 公司未制定2025年半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及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79] - 公司拟于2025年前三季度盈利且满足现金分红条件时进行中期现金分红[79] - 现金分红金额不高于相应期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20%且不低于10%[79] - 财务报表于2025年8月27日经第二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批准报出[193] - 公司采用持续经营为编制基础,以权责发生制为记账基础[194] - 公司自报告期末至少12个月内具备持续经营能力[195] - 公司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制定了收入确认、应收款项信用风险损失准备计提等会计政策[196] - 公司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198] - 公司以12个月作为一个营业周期作为资产和负债流动性划分标准[199] - 境外子公司博隆(香港)技术和意大利格瓦尼采用当地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200] - 公司是提供以气力输送为核心的粉粒体物料处理系统解决方案的工业自动化企业[191] - 公司由自然人张玲珑、彭云华、林凯、林慧、刘昶林、陈俊、梁庆签署一致行动协议共同控制[192] 风险因素 - 国际贸易环境面临逆全球化风险可能影响公司项目执行[75] - 关税调整可能导致公司进口部件成本上升影响竞争力[75] - 子公司江苏博隆净利润亏损177.99万元[70]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中公募基金投资期末账面价值为4.34亿元,占初始投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