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联合集团(00373)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7 18:51

收入和利润(同比) - 总收入为120.80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0.631亿港元增长197.3%[3] - 收入为108.89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8.419亿港元增长183.5%[3] - 除税前溢利为49.64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0.551亿港元增长8902.7%[3] - 本期溢利为28.998亿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082亿港元[3] - 应占本公司股东溢利为16.907亿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2.138亿港元[4] - 公司总收入同比增长178.2%至108.899亿港元,其中物业发展分部收入贡献最大,达740.55亿港元[12][13] - 公司净利润从亏损1.082亿港元转为盈利28.998亿港元[12][13] - 公司股东应占期间溢利为16.907亿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2.138亿港元[32][33] - 新鸿基股东应占溢利为887.0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75.4百万港元大幅增长[46] - 天安股东应占溢利为2,344.8百万港元(2024年:78.1百万港元)[47] 投资收入表现 - 投资收入净额为11.38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436亿港元增长692.5%[3] - 投资收入净额大幅增长692.5%至11.384亿港元,主要来自金融资产收益10.338亿港元[16] - 投资及金融分部业绩大幅增长285.6%至94.6亿港元[12][13] 成本和费用(同比) - 金融资产之减值亏损净额为5.88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361亿港元增长35.0%[3] - 物业价值变动亏损扩大60.3%至7.809亿港元,主要因投资物业公平价值减少7.635亿港元[16] - 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净额增至5.887亿港元,同比增长35.0%[17] - 消费金融客户贷款减值亏损净额达5.457亿港元,同比增长11.5%[17] - 有期贷款减值亏损净额激增至8,87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1,340万港元增长561.9%[17] - 融资成本总额降至4.800亿港元,同比减少26.8%[17] - 中国大陆所得税支出激增至7.70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8,660万港元增长789.3%[20] - 土地增值税大幅增至14.03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4,270万港元增长3,187.4%[20] 各业务线表现 - 物业发展分部业绩为410.83亿港元,同比增长459.2%[12][13] - 消费金融分部收入增长2.0%至159.85亿港元,但业绩下降6.4%至37.46亿港元[12][13] - 医疗服务业绩下降45.4%至4.51亿港元,尽管收入下降5.5%至75.67亿港元[12][13] - 物业投资分部亏损扩大113.1%至4.394亿港元[12][13] - 来自外部客户的合约收入增长467.3%至869.21亿港元,主要得益于已竣工物业销售740.55亿港元[15] - 新鸿基投资管理业务税前溢利785.6百万港元(2024年:税前亏损147.5百万港元)[46] - 新鸿基信贷有限公司贷款结余总额为18亿港元[46] - 亚洲联合财务股东应占溢利为283.8百万港元(2024年:291.4百万港元)[46] - 综合消费金融客户贷款结余总额达113亿港元[46] - 天安总租金收入较2024年同期减少3%[47] - 天安云谷第三期楼面面积约1,111,900平方米[47] 资产和负债变化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807.66亿港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841.54亿港元,增幅为4.2%[6][7] - 投资物业价值从263.28亿港元下降至257.72亿港元,减少2.1%[6] - 于合营公司之权益从107.52亿港元增至108.62亿港元,增长1.0%[6] - 合营公司欠款从45.01亿港元增至56.56亿港元,大幅增长25.6%[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151.39亿港元下降至130.27亿港元,减少14.0%[6] - 流动负债从331.92亿港元降至272.41亿港元,减少17.9%[7] - 合约负债从140.96亿港元大幅减少至79.58亿港元,下降43.5%[7] - 应付税项从21.87亿港元增至36.49亿港元,增长66.8%[7] - 一年内到期之银行及其他借贷从110.67亿港元降至93.95亿港元,减少15.1%[7] - 权益总额从657.67亿港元增至690.27亿港元,增长5.0%[7] - 应付贸易款项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增至37.896亿港元,较去年底的32.987亿港元增长14.9%[28] - 其中账龄超过180天的长期应付款项为4.306亿港元,较去年底的10.372亿港元下降58.5%[28] - 公司股东应占权益增至446.336亿港元,去年同期为433.227亿港元[32] - 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446.336亿港元,较2024年底增加21.088亿港元[37] - 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58.47亿港元,较2024年底的175.652亿港元下降9.8%[37] - 总借贷为184.749亿港元,较2024年底的199.001亿港元下降7.2%[37] - 流动比率从2024年底的1.47倍提升至1.62倍[37] - 一年内需偿还借贷为94.489亿港元,较2024年底的112.23亿港元下降15.8%[37] - 抵押资产总额达204.418亿港元,较2024年底的193.87亿港元增长5.4%[45] 财务比率和股东回报 - 每股基本盈利为0.48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0.06港元[4] - 本期全面收益总额为36.192亿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372亿港元[5] - 应占本公司股东全面收益为21.077亿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2.162亿港元[5] - 每股基本盈利为0.48港元,去年同期为每股基本亏损0.06港元[32][34] - 股东权益回报率为3.8%,去年同期为-0.5%[32] - 资本负债比率为5.9%,较去年底的5.5%略有上升[32] - 每股资产净值为12.70港元,去年底为12.10港元[32] - 资本负债比率为5.9%,较2024年底的5.5%上升0.4个百分点[37] 消费金融业务细节 - 消费金融贷款总额达113.125亿港元,其中香港市场占82.6%(93.263亿港元)[23] - 按揭贷款减值拨备增至2.161亿港元,较去年底1.674亿港元增长29.1%[24] - 逾期180日以上的按揭贷款增至5.590亿港元,较去年底4.818亿港元增长16.0%[25] 投资和收购活动 - 公司附属公司以人民币28.937亿元收购上海项目公司50%权益[30] 融资和利率结构 - 固定利率借贷占比总借贷约19%[38] 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 - 集团持有亚太资源约47.3%权益[49] - 审核委员会审阅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中期财务报告[55] - 审核委员会依赖外聘核数师按香港审阅工作准则第2410号进行审阅[55] - 审核委员会未进行详细独立核数审查[55] - 公司或其附属公司在期内未购回、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56] - 董事会包含3名执行董事、3名非执行董事及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58] 或然负债和担保 - 或然负债涉及土地调查的物业价值约10亿港元(833.1+167.0百万)[43] - 对外担保金额为34.02亿港元[43] 员工规模 - 集团员工总数为6,061名(2024年底:5,751名)[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