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约为人民币455.657亿元,较2024年中期增加约人民币0.033亿元或0.01%[3][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455.657亿元人民币,与2024年同期455.624亿元人民币基本持平[17][18][2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455.657亿元人民币,同比微增0.01%[5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455.66亿元人民币,同比微增0.01%[65][67] - 净亏损约为人民币19.089亿元,较2024年中期净亏损增加约人民币1.594亿元或9.1%[3][7]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约为人民币14.956亿元,较2024年中期增加约人民币6.889亿元或85.4%[3][5][7]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基本每股亏损(扣除其他权益工具指标)约为人民币0.19元,较2024年中期增加约人民币0.07元或58.3%[3][8] - 公司总亏损13.304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亏损10.705亿元有所扩大[17][18] -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从2024年上半年的-8.07亿元扩大至2025年上半年的-14.96亿元,增幅85.4%[35] - 基本每股亏损从2024年上半年的-0.12元扩大至2025年上半年的-0.19元[35]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亏损从8.067亿元人民币扩大至14.9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6.889亿元人民币或85.4%[54]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亏损14.96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扩大85.4%[65][6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为人民币406.102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409.826亿元有所下降[7] - 营业成本总额同比下降0.9%,从409.8亿元降至406.1亿元[25]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9%,从11.15亿元增至11.36亿元[27]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3%,从33.79亿元增至34.24亿元[28]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8.4%,从3.01亿元增至3.57亿元[28] - 财务费用为人民币14.577亿元,其中利息费用为人民币15.265亿元[7]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8.0%,从15.84亿元降至14.58亿元[29] - 税金及附加为人民币853.3百万元,同比增长49.5%[77] - 所得税费用为人民币5.785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6.791亿元有所减少[7] - 所得税费用总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6.79亿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5.78亿元,降幅14.9%[34] 主营业务毛利率 - 主营业务毛利率约为10.6%,较2024年中期增加约1.0个百分点[3] - 主营业务毛利率10.6%,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65] 新型绿色建材分部表现 - 新型绿色建材分部收入409.5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5%[17][18] - 新型绿色建材分部实现利润5.433亿元人民币[17] - 大宗商品贸易收入237.7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8%[23] - 大宗商品贸易营业成本大幅增长39.3%,从170.3亿元增至237.2亿元[26] - 新材料产业收入达4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0%[56] - 吨水泥成本同比下降19元人民币,水泥熟料均价同比提升9元人民币/吨[55] - 新型绿色建材分部收入404.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8%,毛利额增长26.1%[68] - 水泥熟料销量3738万吨同比下降2.1%,但毛利率大幅提升10.3个百分点至20.7%[68] - 预拌混凝土销量727万立方米同比增长35.1%,毛利率9.2%下降0.6个百分点[68] - 新型绿色建材分部主营业务收入为人民币40,489.0百万元,同比增长14.8%[76] - 新型绿色建材分部主营业务毛利率为8.9%,同比增加0.8个百分点[76] 房地产开发及运营分部表现 - 房地产开发及运营分部收入55.01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9.9%[17][18] - 房地产开发及运营分部亏损15.036亿元人民币[17] - 房屋销售收入34.98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1.0%[23] - 房屋销售营业成本大幅下降61.8%,从84.9亿元降至32.5亿元[26] - 地产开发分部收入52.2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1.4%,销售面积32.82万平方米增长11.5%[70] - 地产开发及运营分部主营业务收入为人民币5,227.4百万元,同比下降51.4%[76] - 地产开发及运营分部主营业务毛利率为22.5%,同比增加7.7个百分点[76] 投资性房地产表现 - 投资性房地产租金收入8.49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9%[22]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增长14.7%,从1.77亿元增至2.03亿元[32] - 投资物业总面积265.4万平方米,综合出租率77%,北京核心区高档物业出租率达85%[72] - 投资物业组合总面积为2,653.6千平方米,总公允价值为人民币46,142.3百万元[73] - 投资物业平均出租率为77%,平均租金为人民币4.1元/平方米/天[73]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人民币203.1百万元,同比增长14.8%[77] 资产减值及信用损失 - 信用减值损失净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5778万元改善至2025年上半年的-5101万元,主要由于其他应收款坏账转回270万元[33] - 资产减值损失大幅收窄,从2024年上半年的-3.31亿元改善至2025年上半年的-6252万元,降幅达81.1%[33] - 存货跌价损失显著减少,从2024年上半年的-3.11亿元收窄至2025年上半年的-4112万元[33] - 资产减值损失为人民币62.5百万元,同比减少人民币268.1百万元或81.1%[79] -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从2024年末的26.67亿元增加至2025年6月末的27.19亿元[39] -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总额为27.19亿元人民币,计提比例为18.26%[40] - 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22.86亿元人民币,坏账计提比例高达31.98%[40] - 存货跌价准备期末余额为28.63亿元人民币,较期初31.13亿元减少8.03%[41][42] - 开发产品存货跌价准备增加至14.44亿元,本期新增计提4149.73万元[43] 资产和负债变动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末的2639.96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中的2721.36亿元人民币,增幅为3.1%[9] - 货币资金从2024年末的182.92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中的188.99亿元人民币,增长3.3%[9] - 存货从2024年末的836.56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中的858.25亿元人民币,增长2.6%[9] - 短期借款从2024年末的283.35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中的301.16亿元人民币,增长6.3%[10] - 应付票据从2024年末的30.55亿元人民币大幅增至2025年中的48.48亿元人民币,增长58.7%[10] - 合同负债从2024年末的59.89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中的75.17亿元人民币,增长25.5%[10] - 长期借款从2024年末的508.99亿元人民币略降至2025年中的504.70亿元人民币,减少0.8%[10] - 应付债券从2024年末的149.13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中的183.39亿元人民币,增长23.0%[10] - 未分配利润从2024年末的232.62亿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中的206.93亿元人民币,减少11.0%[11] - 公司总资产2721.359亿元人民币,总负债1810.755亿元人民币[17] - 应收账款总额从2024年末的132.54亿元增长至2025年6月末的148.88亿元,增幅12.3%[39] - 一年以内账龄的应收账款从2024年末的88.05亿元增加至2025年6月末的100.35亿元,增幅14.0%[39] - 存货账面价值为858.25亿元人民币,较期初836.56亿元增长2.59%[41][42] - 短期借款总额为301.16亿元,较期初283.35亿元增长6.29%[45] - 应付票据余额为48.48亿元,较期初30.55亿元增长58.69%[46] - 应付账款中3年以上账期金额为17.89亿元,较期初10.99亿元增长62.78%[47] - 公司应付债券总额从256.00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21.90亿元人民币,减少34.10亿元人民币或13.3%[48] - 一年内到期的应付债券从106.87亿元人民币大幅减少至38.51亿元人民币,下降68.16亿元人民币或63.8%[48] - 长期借款总额从607.30亿元人民币增至679.83亿元人民币,增加72.53亿元人民币或11.9%[49] -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从98.31亿元人民币增至175.13亿元人民币,增加76.82亿元人民币或78.2%[49][50] - 净流动资产从364.17亿元人民币增至402.45亿元人民币,增加38.28亿元人民币或10.5%[51] - 货币资金188.99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3.3%,流动资产1412.85亿元[65] - 资产负债率66.5%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65] - 交易性金融资产较期初增加48.0%[81]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较期初增加133.6%[81] - 债权投资较期初减少48.4%[81] - 应付票据较期初增加58.7%[81] - 长期应付款较期初增加68.9%[81] - 其他非流动负债较期初增加100.0%[81] - 公司总资产达人民币272,135.9百万元较期初增长3.1%[92] - 公司总负债为人民币181,075.5百万元资产负债率达66.5%较期初上升1.4个百分点[92] - 公司净流动资产为人民币40,244.8百万元较期初增加3,828.3百万元[92] - 股东权益总额为人民币91,060.3百万元较期初减少1.1%[92] - 货币资金为人民币188.986亿元,较期初增加6.065亿元[93] - 计息银行贷款为人民币980.987亿元,较期初增加90.333亿元[93] - 一年内须偿还计息银行贷款为人民币476.287亿元,较期初增加94.623亿元[93] - 一年后须偿还计息银行贷款为人民币504.700亿元,较期初减少4.291亿元[93] - 受限资产总额约为人民币344.862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2.7%[107] 现金流变动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为人民币1,537.8百万元,同比流出减少人民币2,632.3百万元[78]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入为人民币5,462.0百万元,同比流入增加人民币1,294.7百万元[78] 其他收益和损失 - 资产处置收益为人民币2.050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9.998亿元大幅下降[7] - 其他收益同比增长47.8%,从2.10亿元增至3.11亿元[30] - 无形资产处置收益大幅下降,从2024年上半年的9.23亿元减少至2025年上半年的1.46亿元,降幅84.2%[33] - 营业外收入总额同比增长59.9%,从9973万元增至1.595亿元[24] - 资产处置收益为人民币205.0百万元,同比减少人民币794.8百万元或79.5%[79] - 营业外收入为人民币159.5百万元,同比增加人民币59.8百万元或60.0%[79] - 营业外支出为人民币53.0百万元,同比增加人民币32.6百万元或159.5%[79] 会计政策与估计变更 - 会计估计变更延长机器设备折旧年限至5-20年,影响金额2.63亿元人民币[14] - 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为23.82亿元,资本化率2.79%[44] 产能与规模 - 公司水泥熟料产能约1.10亿吨,水泥产能约1.84亿吨[60] - 公司预拌混凝土产能逾6000万立方米,骨料产能逾9000万吨[60] - 公司助磨剂、外加剂产能约28万吨,危废固废年处置能力逾500万吨[60] - 公司持有高档写字楼、商业、产业园区等投资物业面积逾250万平方米[62] - 公司在北京核心区域乙级以上高档投资性物业面积约72.5万平方米[62] - 公司京内外物业管理面积逾1900万平方米[62] 研发投入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强度为3.6%[56] 行业与市场环境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水泥产量8.15亿吨,同比下降4.3%[63] - 2025年1-6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6658亿元,同比下降11.2%[64] - 2025年上半年房屋新开工面积3036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0%[64] - 2025年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6948万平方米,较5月末减少479万平方米[64]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要求水泥企业年直接排放达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单位纳入管控[87] - 2030年危险废物填埋处置量占比需控制在10%以内[87] - 2027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筑垃圾平均资源化利用率要求超50%[87] - 2025年二季度全国水泥价格整体呈现震荡下行趋势[90] - 水泥行业2024-2026年启动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87] - 房地产行业投资增速持续下行去库存压力较大[90] 担保事项 - 为唐山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提供6.6亿元连带责任担保[109] - 为南京鏵隅房地产提供2.1亿元银行贷款担保[109] - 对第三方住房按揭担保金额为31.857亿元,较期初减少22.042亿元[104] - 对第三方贷款担保金额为6.600亿元,较期初减少0.400亿元[104] - 对关联方贷款担保金额为2.800亿元,较期初减少4.589亿元[104] 承诺事项 - 已签订尚未执行完毕购建资产合同金额为2.288亿元,较期初减少3.888亿元[103] - 已签订房地产开发合同金额为42.052亿元,较期初增加9.007亿元[103] 公司治理与股东信息 - 报告期末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约为人民币725.223亿元,较报告期初减少约人民币11.952亿元或1.6%[5] - 控股股东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直接持有A股占比57.983%[121] - 控股股东累计增持A股37,870,866股,增持金额5,000万元[122] - 公司变更审计机构为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101][10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董事及行政总裁无股份及淡仓权益[123] - 公司确认董事及雇员在报告期内无违反证券交易标准守则[124] - 报告期内集团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25] - 公司已全面遵守上市规则企业管治守则条文[126] - 监事会于2025年5月23日取消其职能由审计与风险委员会承接[127] - 董事会现由3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28] - 审计与风险委员会由2名非执行董事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29] - 2025年中期财务报告将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130] - 谭建方担任审计与风险委员会主任[129] - 姜英武顾昱郑宝金为执行董事顾铁民郝利炜为非执行董事[131] 员工信息 - 员工总数43,481人,较期初减少344人[108] - 员工总薪酬约人民币38.569亿元,同比增长2.1%[108] 外汇与风险 - 货币资金及金融工具主要以人民币结算,外汇风险极低[111] 未来计划与合规 - 无重大投资计划及重大收并购事项[106][113][114] - 未发生违反贷款协议及重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115][118]
金隅集团(02009) - 2025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