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760.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82%[5] - 营业利润为28.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15%[5] - 净利润为17.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45%[5]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63%[5]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760.90亿元,同比下降3.82%[17]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2.78亿元,同比大幅上升47.63%[17]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76,090,392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79,115,043千元下降3.8%[111] - 2025年1-6月净利润1,763,938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1,394,930千元增长26.5%[111]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78,156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865,781千元增长47.6%[111] - 公司2025年1-6月总收入为60.9亿元人民币,相比2024年同期的79.12亿元人民币下降23.1%[163][164] - 公司2025年1-6月净利润为17.64亿元人民币,相比2024年同期的23.95亿元人民币下降26.4%[163][16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为人民币66,447,459千元,同比下降5.92%[65] - 财务费用为人民币627,630千元,同比上升20.02%[65] - 销售费用为人民币1,298,627千元,同比上升9.57%[65] - 管理费用为人民币3,237,283千元,同比下降1.32%[65] - 主营业务成本为65,353,045千元,同比下降6.5%(2024年同期:69,915,804千元)[148] - 利息费用从2024年1-6月的1,054,835千元降至2025年同期的796,639千元,下降24.5%[111] 各条业务线表现 - 集装箱制造业务营业收入为人民币217.35亿元,同比下降12.88%,占集团总收入28.57%[19][21] - 干货集装箱销量为112.59万TEU,同比下降18.57%[23] - 冷藏箱销量为9.20万TEU,同比大幅增长105.82%[23] - 道路运输车辆业务营业收入为人民币97.53亿元,同比下降8.85%[19] - 能源/化工/液态食品装备业务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30.09亿元,同比增长7.32%[19] - 空港与物流装备/消防与救援设备业务营业收入为人民币31.20亿元,同比增长29.83%[19] - 中集车辆收入97.5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85%净利润4.0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8.89%[24] - 全球半挂车业务收入69.2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91%销量52,602辆[24] - 中国半挂车市场营业收入同比提升11%毛利率提升2.4个百分点销量同比提升10%市场份额达23.07%[24] - 全球南方半挂车业务毛利率提升4.6个百分点销量提升13.0%泰国市场营收激增63.5%销量增长44.0%越南营收大幅增长270%[24] - 空港与物流装备及消防救援设备业务营业收入31.20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29.83%净利润0.80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119.57%[26] - 上装产品收入14.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12%交付量12,434台EV-DTB渣土车销量增长142.55%市场占有率25.1%[27] - EV-DTB搅拌车销量同比增长86.26%市场占有率13.13%渣土车一体化产品交付1,704列同比增长25%[27] - 新能源重卡市场销量7.92万辆同比激增186%[27] - 物流服务业务营业收入135.7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62%净利润2.02亿元人民币同比基本持平[28] - 北美半挂车业务实现销量7,888台同比下滑[24] - 循环载具业务营业收入13.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62%[32] - 循环载具业务净亏损0.17亿元人民币,同比减亏64.50%[32] - 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业务营业收入130.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32%[33] - 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业务净利润4.60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90.26%[33] - 中集安瑞科营业收入12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9%[33] - 中集安瑞科归母净利润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6%[33] - 中集安瑞科新签订单107.4亿元人民币,在手订单291.8亿元人民币[33] - 清洁能源分部营业收入96.3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22.2%[33] - 化工环境分部营业收入人民币11.1亿元,同比下滑14.3%[34] - 液态食品分部营业收入人民币18.8亿元,同比下滑18.6%但净利润同比增长[34] - 海洋工程业务营业收入人民币80.14亿元,同比增长2.95%;净利润人民币2.8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37] - 海洋工程业务新增订单1.06亿美元,累计在手订单55.5亿美元,油气/非油气订单占比约7:3[38] - 金融及资产管理业务营业收入人民币9.10亿元,同比下降21.30%;净亏损人民币7.35亿元,同比减亏16.05%[39] - 集装箱制造分部2025年1-6月收入为21.36亿元人民币,相比2024年同期的24.62亿元人民币下降13.2%[163][164] - 道路运输车辆分部2025年1-6月收入为16.46亿元人民币,相比2024年同期的20.61亿元人民币下降20.1%[163][164] - 能源化工装备分部2025年1-6月收入为8亿元人民币,相比2024年同期的7.78亿元人民币增长2.8%[163][164] - 空港与物流分部2025年1-6月收入为3.48亿元人民币,相比2024年同期的4亿元人民币下降13%[163][164] 各地区表现 - 国内营业收入占比51%,国外营业收入占比49%[16] - 美洲地区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04.73亿元,同比下降33.92%[1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5年全球集装箱贸易量预计增长2.5%[47] - 储能业务受美国关税政策及新能源行业政策调整影响订单重创[43] - 沙特阿美及墨西哥国油集中暂停多座平台作业导致自升式平台利用率显著回落[41] - 公司成功交付日本大阪2MW模块化数据中心项目[44] - 公司成功签约沙特利雅得地球精品酒店模块化建筑项目[44] - 公司交付河北省某高速分布式光伏配储项目优化能源结构[43] - 中深水半潜钻井平台在欧洲市场利用率及日费率稳中有升[41] - 超深水半潜钻井平台"蓝鲸一号"与国际客户签署新租约[41] - 公司预期2025年资源循环利用产值达人民币5万亿元[53] - 壳牌预期2030年后LNG需求继续增长 2050年LNG市场份额将从2024年14%升至25%左右[54] - 国际能源署预测2025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增速约1.3% 2026年将达历史最高水平[54] - 国际能源署预计2026年亚洲天然气需求增长超4% LNG进口量预期增长约10%[54] - 公司聚焦汽车、新能源、大宗商品、家电、橡胶等行业扩大循环载具业务份额[53] - 公司持续拓展东南亚、中东、欧洲等战略区域网络建设[52] - 公司推进焦炉气制氢联产LNG、生物质制绿色甲醇等清洁替代燃料战略项目[55] - 公司罐箱业务贯彻"精益创新、智改数转、罐通天下、绿色发展"中长期战略[56] - 公司液态食品装备业务积极布局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57] - 公司液态食品业务拓展国产威士忌项目并提高中国市场占比[57] - FPSO市场短期需求确定性高,长期项目储备充足,未来5年市场需求保持强劲[58] - 海上风电、氢能利用、海上光伏等清洁能源业务将形成庞大产业规模[58] - 滚装船供需逐步回稳,客滚船市场更新加速,中大型细分市场表现显著[58] - 全球油气投资呈“深水增、页岩减、国家油公司逆周期”的结构性特征[61] - 中集安瑞科报告期内交付9艘船并新签7艘新造船订单,全年造船及船用燃料罐业务新签订单金额有望达人民币80亿元[34] - 公司计划回购不超过5亿港元的H股股份[89] - 2025年半年度不派发现金红利[88]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1.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94.46%[9] - 投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09亿元人民币,同比改善69.99%[9]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7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3.58%[9] - 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额7.154亿元,较去年同期(-14.469亿元)实现594.46%的增长,主要得益于销售回款增加[6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69.32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98.26%,受经营、投资、筹资现金流共同影响[67] - 公司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负14.47亿元人民币改善至2025年上半年的正71.54亿元人民币,实现显著转正[117]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增长15.0%,从738.58亿元人民币增至849.57亿元人民币[117]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同比增长2.2%,从686.79亿元人民币增至702.09亿元人民币[117] - 投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改善,净流出从36.94亿元人民币减少至11.09亿元人民币[117]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下降83.6%,从65.38亿元人民币降至10.73亿元人民币[118] -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同比下降28.7%,从1581.37亿元人民币降至1127.69亿元人民币[118]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增长19.2%,从2174.22亿元人民币增至2591.79亿元人民币[118] - 另一业务分部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为负3.58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负6.41亿元人民币有所改善[120] - 该业务分部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从负26.31亿元人民币改善至正12.96亿元人民币[120] - 该业务分部期末现金余额为39.76亿元人民币,较年初的7.07亿元人民币大幅增长[122] 资产和债务 - 总资产为1754.42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增长0.39%[8] - 货币资金达260.615亿元,较上年度末增加20.54%,占总资产比例14.85%[69][70] - 带息债务总额411.785亿元,较2024年末391.255亿元有所增加[71][73] - 长期带息债务中港币浮动利率合同金额为550亿港元[74] - 短期借款利率区间1.01%-5.33%,长期借款利率区间1.14%-4.25%[74] - 资产总额1754.415亿元,资产负债率保持61%[76] - 其他权益工具40.163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1.87%,主要因发行永续债[75] - 货币资金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216.21亿元增加至2025年6月末的人民币260.62亿元,增长20.5%[101] - 应收账款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316.56亿元减少至2025年6月末的人民币284.70亿元,下降10.1%[101] - 存货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197.36亿元减少至2025年6月末的人民币192.43亿元,下降2.5%[101] - 短期借款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112.61亿元减少至2025年6月末的人民币106.11亿元,下降5.8%[103] - 应付账款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268.86亿元减少至2025年6月末的人民币249.68亿元,下降7.1%[103]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权益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516.19亿元增加至2025年6月末的人民币522.01亿元,增长1.1%[105] - 负债总额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1,067.32亿元微增至2025年6月末的人民币1,070.44亿元,增长0.3%[103] - 资产总额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1,747.52亿元微增至2025年6月末的人民币1,754.42亿元,增长0.4%[101]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末的52,615,278千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56,403,967千元,增长7.2%[107] - 货币资金大幅增加至3,982,864千元,较2024年末的714,377千元增长457.4%[107] - 短期借款从1,085,595千元增至1,220,702千元,增长12.4%[109] - 应付债券从2,043,555千元增至4,033,142千元,增长97.4%[109] - 公司2025年6月30日总资产为754.42亿元人民币,总负债为407.04亿元人民币[163] - 公司2024年6月30日总资产为791.12亿元人民币,总负债为412.92亿元人民币[164] 其他财务数据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58%,同比上升0.81个百分点[10]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23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75%[10] - 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为626.2万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97.49%,主要因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减少[67] - 信用减值损失激增至3.089亿元,同比大幅上升510.07%,主要由于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增加[67] - 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为342.2万元人民币,投资损失为1.299亿元人民币,合计损失1.333亿元人民币[77] - 外汇相关衍生品投资活动净损失为1.331亿元人民币,占衍生金融工具总损失的99.8%[77] - 汇兑净收益为4749.8万元人民币,主要来自美元敞口因人民币升值产生[77] - 外汇套期保值业务合计净损失1.806亿元人民币[77] - 所有权受限资产总额16.89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减少42.95%[79] - 资本性支出承诺约1.81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下降37.29%[80] - 上半年实际资本性支出约13亿元人民币,下半年预计资本性支出约37亿元人民币[83] - 员工总数82,498人,较上年末增加4.7%;总员工成本约73.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3%[84] - 人民币汇率上半年升值约1,300点,即期升值幅度与套保成本基本持平[78] - 报告期内公司已回购1,480,000股H股,金额为8,873,381港元[90] - H股回购最高价6.22港元/股,最低价5.76港元/股[90] - 截至报告期末持有24,645,550股A股库存股份[90][91] - 报告期后新增回购7,161,100股H股,金额47,367,004港元[91] - 累计回购H股8,641,100股,总金额56,240,385港元[91] - 公司增持中集安瑞科股份至1,421,016,211股,持股比例达70.06%[95] - 发行10亿元超短融券,年化利率1.76%,期限155天[96] - 发行20亿元中期票据,其中14亿元用于偿还到期债务[96] - 发行2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1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96] - 公司累计回购H股8,641,100股,总金额为港币5.624亿元[99] - 公司全资子公司以人民币1.638亿元购买188套关联方住宅[98] - 公司2024年支付股东分配利润人民币118,931千元,支付其他权益工具利息人民币64,200千元[124]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3元/股,同比增长43.8%(2024年同期:0.16元/股)[157] - 稀释每股收益为0.23元/股(2024年度:0.15元/股),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增至5,367,875千股[159] - 综合收益总额从2024年1-6月的1,012,271千元增至2025年同期的2,208,379千元,增长118.2%[113] - 公司受限资产总额为16.9亿元人民币,其中货币资金受限13.78亿元人民币[166] - 公司对外提供担保总额为1.25亿元人民币,包括对经销商客户融资担保1893.8万元和对联营企业贷款担保1.06亿元[167] - 公司提供担保的款项为人民币230,604千元,极2024年底的人民币232,957千元略有下降[168] - 安瑞科控股子公司提供担保的融资贷款项共计人民币51,829千元,较2024年底的人民币46,605千元增加11.2%[168] - 公司及下属子公司为深圳租赁提供担保的款项为人民币433,053极元,较2024年底的人民币639,880千元下降32.3%[168] - 公司面临新加坡高等法院诉讼,原告要求赔偿985.62万美元[169] - 公司子公司面临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仲裁,被要求赔偿1,981.37万美元[169] - 公司已开具未到期的信用证为1,168,513千元,较202
中集集团(02039) - 2025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