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蒙牛乳业(02319)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7 22:11

收入与利润表现 - 收入人民币415.672亿元,同比下降6.9%[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415.6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9%,相比2024年同期的446.71亿元人民币[22]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415.67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9%[72] - 经营利润人民币35.382亿元,经营利润率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至8.5%[3] - 经营利润同比上升13.4%至35.382亿元人民币,经营利润率提升1.5个百分点至8.5%[75] - 权益股东应占利润人民币20.455亿元[3] - 权益股东应占利润同比减少16.4%至20.455亿元人民币[77] - 公司税前利润28.3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5%,相比2024年同期的31.02亿元人民币[20][21] - 公司净利润21.5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9%,相比2024年同期的25.32亿元人民币[20][21] - 基本每股盈利人民币0.523元,同比下降16.1%(对比2024年0.623元)[6] - 每股基本盈利为0.523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6.1%[77] 毛利率与成本费用 - 毛利率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至41.7%[3] - 毛利率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至41.7%[73] - 销售存货成本241.8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3%[25] - 销售及经销费用人民币116.143亿元,同比下降8.4%[6] - 销售及经销费用减少8.4%至116.143亿元人民币,占收入比例降至27.9%[74] - 产品及品牌宣传营销费用减少0.4%至44.822亿元人民币,占收入比例10.8%[74] - 行政费用上升0.3%至19.474亿元人民币,占收入比例4.7%[74] - 雇员福利费用39.2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7%[25] 各业务线收入表现 - 液态奶业务收入322.82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77.7%,同比下降10.8%[20][21] - 液态奶业务收入为人民币321.917亿元,占蒙牛总收入的77.4%[46] - 冰淇淋业务收入38.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6%,表现突出[20][21] - 冰淇淋业务收入38.785亿元,占总收入9.3%(2024年:33.714亿元,占比7.5%)[58] - 冰淇淋业务实现双位数增长[58] - 奶粉业务收入17.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1%[20][21] - 奶粉业务收入16.756亿元,占总收入4.0%(2024年:16.353亿元,占比3.7%)[54] - 奶酪业务收入23.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2%[20][21] - 奶酪业务收入为人民币23.739亿元,占蒙牛总收入的5.7%[60] - 奶酪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3%(2024年同期为21.143亿元)[60] 业务运营与市场表现 - 国际化业务收入录得快速增长,海外市场覆盖广度与深度提升[43] - 公司越南市场市占率突破至行业第二,艾雪品牌稳居印度尼西亚市场份额第一[59] - 常温品类面临消费信心和需求不足、行业阶段性原奶过剩、供需不平衡的挑战[47] - 健字号系列实现指数级增长,量利双收超预期[50] - 特仑苏沙漠有机以全产业链思维打造差异化高端奶,有机苗条升级沙漠奶源[47] - 蒙牛酸奶销量持续跑赢品类,实现连续21年市场份额第一[50] - 优益C连续4年品牌行业第一,2025年跨界柠檬茶饮料赛道[51] - 低温行业持续回暖,蒙牛通过品牌营销等多维举措优化渠道结构[50][51] - 常温事业部优化基础白奶等重点品类结构,稳步提升大白奶份额[48] - 蒙牛加速通路模式优化及重构,深化高增势能渠道合作[45] - 鲜奶业务2025年上半年实现双位数增长,市场份额显著提升[52] - 每日鲜语高端品牌持续高速增长并引领市场[52] - 鲜奶业务O2O及电商平台份额居前,便利店覆盖新增超400家[53] - 婴幼儿奶粉业务录得同比双位数增长[54] - 贝拉米白金有机A2产品上半年同比增长翻倍[56] - 妙可蓝多奶酪市场占有率达38%,奶酪棒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第一[61] - 蒙牛自主研发国内首支国产稀奶油,荣获2025国际美味奖最高星级奖项[64] - 虹摹生物科技成为唯一获HMO 2'-FL与LNnT双认证的中国本土企业[66] - 迈胜运动营养品牌荣获2025世界乳品创新大奖最佳新品牌/初创企业奖[65] - 妙可蓝多持续拓展烘焙、零食量贩、母婴及会员店等势能渠道[63] - 即食零售渠道GMV和订单量实现历史突破[59] - 蒙牛专业乳品显著提升稀奶油及黄油销量,深化餐饮连锁客户覆盖[64][62] 税务与联营公司业绩 - 应占联营公司业绩亏损人民币5.851亿元,同比扩大242.6%[6] - 应占联营公司亏损约为5.445亿元人民币(2024年:1.33亿元人民币)[7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支出为人民币684,459千元,同比增长20.0%[29] - 所得税支出为人民币6.845亿元,同比增长20.0%,有效税率升至24.1%[78] - 即期所得税支出为人民币891,531千元,同比增长34.5%[29] - 递延所得税收益为人民币207,072千元,同比增长123.3%[29] - 香港利得税率为16.5%,澳洲、新西兰及印尼税率分别为30%、28%及22%[29] - 公司未确认任何第二支柱所得税,但持续评估其潜在影响[30] - 政府补助收入1.4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9.4%[23] 现金流与资本支出 - 经营业务现金净流入人民币28.061亿元,同比增长46.2%[80] - 资本支出为人民币10.104亿元,同比减少40.3%[79] - 现金及银行结存人民币156.491亿元,较2024年末减少9.7%[8] 借贷与财务结构 - 未偿还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减少至人民币297.029亿元,净借贷为人民币140.538亿元[81] - 债务权益比率降至61.8%,融资成本为人民币6.081亿元,占收入比重1.5%[81] - 公司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流动部分为179.97亿元人民币(17,996,825千元)[9] - 公司非流动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为117.06亿元人民币(11,706,102千元)[9] 股份回购 - 公司以总代价1.97亿港元回购11,302,000股股份[92] - 2025年1月回购1,840,000股,最高价17.02港元,最低价14.86港元,总支付29.3百万港元[93] - 2025年4月回购2,070,000股,最高价19.50港元,最低价17.64港元,总支付38.716百万港元[93] - 2025年5月回购3,064,000股,最高价19.90港元,最低价17.50港元,总支付56.102百万港元[93] - 2025年6月回购4,328,000股,最高价18.22港元,最低价15.98港元,总支付72.892百万港元[93] - 报告期后以总代价48.617百万港元回购2,900,000股,最高价17.56港元,最低价15.84港元[94] - 未来12个月股份回购计划不低于前12个月规模[95] - 回购股份中5,930,000股已于期内注销,5,372,000股后续注销[92] 其他财务数据 - 存货人民币47.063亿元,较2024年末减少4.7%[8] - 应收账款及票据人民币32.753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0.4%[8] - 应收账款及票据总额为人民币3,275,259千元,其中97.7%账龄在一年以内[40] - 应付账款及票据为81.62亿元人民币(8,162,236千元)较期初下降5.6%[9] - 应付账款及票据总额为人民币8,162,236千元,同比减少5.6%[41] - 87.8%应付账款账龄在3个月以内,金额为人民币7,163,260千元[41] - 其他应付款项及预提费用为103.55亿元人民币(10,354,547千元)较期初下降7.9%[9] - 公司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21.35亿元人民币(2,134,869千元)[13] - 公司总流动负债为371.31亿元人民币(37,130,965千元)[9] - 公司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626.61亿元人民币(62,661,222千元)[9] - 公司总权益为480.24亿元人民币(48,024,422千元)[10] - 公司保留利润为333.86亿元人民币(33,386,302千元)[10] - 非控股股东权益为66.70亿元人民币(6,670,407千元)[10] - 计算每股基本盈利所用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3,910,986千股,同比减少0.5%[35] - 公司已发行股份数目为3,903,768,513股[94] - 2025年上年度末期股息支付人民币1,991,229千元,同比增长3.5%[33] - EBITDA利润率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至11.1%[77] 生产能力与可持续发展 - 年产能合计1395万吨,生产基地数量为45个国内及6个海外[82] - 累计回收超过50万个乳品包装,3个工厂获AWS黄金级认证[84] - 2025至2030年将开展“零毁林和零植被破坏”巴西大豆贸易[85] - 集团共聘用雇员38,800名[87] 审计信息 - 中期财务信息由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按香港审阅准则第2410号进行审阅[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