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思捷环球(00330)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7 22:28

持续经营业务收入表现 - 持续经营业务收入659.5万港元,同比下降74.7%[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总收入为659.5万港元,全部来自批授经营权及其他业务[23][24] - 持续经营业务收益为7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2600万港元下降73%[53] - 持续经营业务收益从去年同期2600万港元降至700万港元[48] 持续经营业务利润表现 - 持续经营业务经营亏损1907.3万港元,去年同期为盈利409.6万港元[3] - 批授经营权业务2025年上半年经营亏损1907.3万港元,但集团整体盈利303.2万港元得益于已终止经营业务盈利2210.5万港元[24] - 持续经营业务亏损净额减少约2,100万港元,去年同期亏损约1.19亿港元(不含一次性其他收入约1.28亿港元)[9] - 持续经营业务净亏损减少2100万港元 去年同期亏损1.19亿港元[49] - 持续经营业务每股基本亏损为0.73港仙,较去年同期盈利0.32港仙恶化1.05港仙[36] 已终止经营业务表现 - 已终止经营业务盈利2210.5万港元,去年同期亏损6557.9万港元[3] - 已终止经营业务溢利净额约2,210.5万港元,贡献合并后股东应占溢利[9][13] - 取消加拿大附属公司合并产生收益约2,210.5万港元,反映于已终止经营业务溢利[13][17] - 已终止经营业务实现净利润2200万港元 去年同期亏损6500万港元[49] - 已终止经营业务贡献每股盈利0.78港仙,较去年同期亏损2.31港仙改善3.09港仙[36] 公司整体盈利及现金流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净额约100万港元,现金流出净额约1,600万港元[9]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由去年同期亏损56.459百万港元转为盈利1.301百万港元,实现扭亏为盈[36][38] - 公司股东应占净利润从去年同期亏损5600万港元转为盈利100万港元[47] - 经营现金流净流出2900万港元[64] 各地区业务表现 - 欧洲地区业务已完全终止,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零(2024年同期为9.17亿港元)[23] - 亚洲地区持续经营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232.5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1084万港元下降78.5%[2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为15.57亿港元,其中已终止经营业务占比98.3%达15.31亿港元[23] 成本和费用变化 - 经营开支总额为26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1.49亿港元下降83%[55] - 持续经营业务经营开支大幅减少83% 从1.49亿港元降至2600万港元[49] - 员工成本从7076.1万港元大幅下降至1806.4万港元,降幅74.5%[31] - 员工成本为18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7100万港元下降74%[56] - 批授经营权业务2025年上半年折旧费用为275.4万港元[2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资本开支仅1.4万港元,全部用于批授经营权及其他业务[25][26] 融资成本及利息 - 公司融资成本2025年上半年达182.9万港元,利息收入仅10.1万港元[24] - 利息收入从100.1万港元下降至10.1万港元,降幅89.9%[32] - 融资成本从7万港元激增至182.9万港元,主要新增借款利息178.1万港元[32] 现金及银行存款 - 现金及银行存款6373.5万港元,较期初7943.6万港元减少19.8%[5] - 公司流动资产净值约5,400万港元,长期借款约1.26亿港元,现金及存款约6,400万港元[9] - 现金及存款为6400万港元,较去年末7900万港元减少1500万港元[60] 借款及负债 - 长期借款1.26亿港元,较期初1.09亿港元增长15.4%[6] - 外部计息借款为1.26亿港元,较去年末1.09亿港元增加1700万港元[63] - 公司获贷款融资总额3.35亿港元(2024年12月31日:2.20亿港元),已提取约1.26亿港元(2024年12月31日:1.09亿港元),未动用余额约2.09亿港元(2024年12月31日:1.11亿港元)[11] - 公司负债总额从2023年12月31日约37.96亿港元降至2024年12月31日约2.39亿港元,2025年6月30日进一步降至约2.23亿港元[11] - 流动负债5062.8万港元,较期初8415万港元下降39.8%[5] - 资产负债比率为31%,较去年末26%上升5个百分点[63] 资产及权益变动 - 总资产4.02亿港元,较期初4.16亿港元下降3.4%[5][6] - 权益总额1.79亿港元,较期初1.77亿港元增长1.0%[6] - 商标资产账面值为2.71亿港元,较去年末2.68亿港元增加300万港元[69] 应收及应付款项 - 应收账款净值同比增长261%至2.71百万港元,主要因31-60天账期款项新增1.317百万港元[39] - 应收账款为300万港元,较去年末100万港元增长261%[58] - 预付款项同比减少54.4%至10.095百万港元,较期初22.133百万港元显著下降[39] - 应付账款降至零,较期初8.341百万港元减少100%[41] - 应付款项为0港元,较去年末800万港元下降100%[59] - 其他应付款项同比增长25.5%至34.667百万港元[41] 业务模式转型及战略 - 公司业务模式转型为轻资产、以批授经营权为核心的品牌管理模式[21] - 公司采用轻资产品牌管理模式,专注于品牌战略和特许权使用费收入[76] - 公司已建立大中华及北美市场的获授权合作伙伴关系[75] - 公司完成涵盖拉丁美洲的现有批授经营权协议续期[75] 行业及市场趋势 - 全球授权市场2024年零售额达3696亿美元 同比增长3.7%[47] - 时装类别成为2024年表现最佳IP类别之一 增长8.1%[47] - 时装批授经营权业务在2024年录得8.1%的强劲增长[74] 公司历史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从2016财年178亿港元持续下滑至2024财年16亿港元[46] - 2023财年及2024财年分别录得股东应占经常性亏损23亿港元和12亿港元[46] - 集团总收入为22.52亿港元,其中已终止经营业务贡献22.23亿港元,持续经营业务仅2890.7万港元[27] 已终止业务分部表现(历史) - 零售业务收入3.76亿港元但经营亏损5.66亿港元,亏损率达150.6%[27] - 批发业务收入5.48亿港元但经营亏损3303.9万港元,亏损率6%[27] - 网上店铺收入5.84亿港元但经营亏损5385万港元,亏损率9.2%[27] - 批授经营权业务实现经营利润1956.4万港元(欧洲)和1072.8万港元(亚洲)[27] 资产减值及资本开支(历史) - 集团计提减值亏损17.21亿港元,主要来自批授经营权业务13.97亿港元和零售业务3.25亿港元[29] - 资本开支总额818.8万港元,其中网上店铺支出332.8万港元占比40.6%[29] 公司治理及股本变动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审阅了会计政策及内部控制事宜[79] - 公司或其附属公司在本期间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股份[80] - 公司应用《企业管治守则》并遵守上市规则相关条款[81] - 公司于2025年8月25日完成股本重组及更改每手买卖单位至10,000股新股份[45] - 公司于2025年8月25日完成股本重组及更改每手买卖单位至10,000股新股份[73] 股份奖励及购股权计划 - 股份奖励计划自2023年6月后无新增授出,期末无发行在外奖励股份[42][43] - 购股权计划剩余可授出额度为283.081734百万份,本期间未新增授出[42] 外汇影响 - 外汇换算亏损净额139.5万港元,较去年同期2901.9万港元收窄95.2%[3] 租赁事项 - 潜在租赁索赔最高金额为14.0百万港元,租赁押金可抵扣部分赔偿[44] 雇员人数变动 - 公司雇员人数从538名大幅减少至38名等同全职雇员,降幅约92.9%[71] 会计准则更新 -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和第19号将于2027年1月1日生效,预计主要影响收入及开支的列报和披露要求[20] 股息政策 - 董事会决议不宣派本期间中期股息[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