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智能健康(00348) - 2025 - 中期业绩

收入和利润(同比变化) - 收入为510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6093.2万港元下降16.2%[4] - 毛利为1653.3万港元,较去年同期1966.1万港元下降15.9%[4] - 除所得税前溢利153.2万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2883.4万港元[5]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0.18港仙,去年同期为亏损3.72港仙[5]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为10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约2900万港元[53]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为100万港元,相比去年同期亏损约2900万港元,实现扭亏为盈[6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入为51.06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6.2%[17] - 公司税前综合利润为1.532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亏损28.834百万港元实现扭亏[19] 成本和费用(同比变化) - 销售成本为3452.7万港元,较去年同期4127.1万港元下降16.3%[4] - 销售及分销支出1406.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1477.9万港元下降4.8%[4] - 一般及行政费用78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1806.9万港元下降56.5%[4] - 融资成本676.8万港元,较去年同期465.8万港元增长45.3%[4] - 销售及分销开支约为1400万港元,去年同期约为1500万港元[55] - 一般及行政费用大幅减少至约800万港元,去年同期约为1800万港元[56] - 融资成本增加至约700万港元,去年同期约为500万港元[57] - 一般及行政费用由去年同期约1800万港元减少至约800万港元,降幅约55.6%[6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约为1200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200万港元下降45.5%[105] 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 - 其他收入净额1202.2万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543.2万港元[4] - 预期信贷亏损拨回311.5万港元,去年同期为减值亏损555.7万港元[4] - 利息收入为32.3万港元,同比下降47.1%(对比上年同期61.1万港元)[15] - 出售金融工具净亏损23.8万港元,同比扩大126.7%(对比上年同期亏损10.5万港元)[15]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收益1241.0万港元(对比上年同期亏损543.1万港元)[15] - 衍生金融资产公平值亏损40.0万港元(上年同期无此项亏损)[15] - 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1202.2万港元(对比上年同期亏损543.2万港元)[15] - 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净额为收益净额约120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净额500万港元[55] - 预期信贷亏损模型下减值亏损拨回约30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减值亏损约600万港元[58] - 预期信贷亏损模型下应收贷款减值亏损拨回约30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减值亏损约600万港元[60]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未变现公允价值收益约120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约500万港元[60] 各业务线表现 - 中药保健品收入为5097.5万港元,同比下降15.6%(对比上年同期6042.6万港元)[15] - 中药保健品分部收入为50.975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5.6%[17] - 放债业务分部收入为0.323百万港元,同比下降47.1%[17] - 投资金融工具分部收入为-0.238百万港元[17] - 中药保健品分部税前亏损4.399百万港元,亏损同比扩大120.4%[17] - 投资金融工具分部税前利润11.369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亏损6.415百万港元[17] - 中药保健品分部收入由约6000万港元减少至约5100万港元[54] - 放债分部收入由约100万港元减少至约30万港元[54] - 中药保健品分部收入约5100万港元,同比下降15%(去年同期:6000万港元)[62] - 中药保健品分部税前亏损约400万港元,同比扩大100%(去年同期:200万港元)[62] - 放债业务贷款利息收入约30万港元,同比下降70%(去年同期:100万港元)[63] - 放债业务税前溢利约100万港元,相比去年同期亏损1400万港元[63] - 集团投资金融工具业务录得分部收益(除税前)约1100万港元(2024年同期:亏损600万港元),主要因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净额约1200万港元(2024年:亏损净额500万港元)及已变现亏损约20万港元(2024年:10万港元)[82] 资产和负债变化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366千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9,701千港元下降55.0%[6] - 存货为35,675千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49,770千港元下降28.3%[6]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为42,807千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35,015千港元增长22.3%[6] - 应付贸易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16,622千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33,490千港元下降50.4%[6] - 借贷为32,391千港元,与2024年12月31日的32,572千港元基本持平[6] - 应付债券为50,455千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49,000千港元增长3.0%[7] - 可换股贷款票据为14,858千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4,300千港元增长3.9%[7] - 租赁负债总额为10,225千港元(流动6,150千港元 + 非流动4,075千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7,866千港元(流动5,222千港元 + 非流动2,644千港元)增长30.0%[6][7] - 公司负债净值为负16,961千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负18,380千港元改善7.7%[7] - 公司负债净额为1696.1万港元[9] - 分部资产总额为109.046百万港元,较期初下降8.8%[1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0.056百万港元,较期初下降59.4%[19] - 应付债券为50.455百万港元,较期初增长3.0%[20] - 应收贸易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从884.5万港元减少至655万港元,下降26.0%[37] - 应收贸易账款净值从406.4万港元减少至159.5万港元,下降60.8%[37] - 应付贸易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从3349万港元减少至1662.2万港元,下降50.4%[38] - 应付贸易账款从1806.9万港元减少至448.6万港元,下降75.2%[38] - 来自证券经纪的保证金贷款从1887.2万港元减少至1658.1万港元,下降12.1%[39] - 其他贷款从1370万港元增加至1581万港元,增长15.4%[40] - 应收贷款及应计利息增至约1000万港元(2024年12月31日:约900万港元)[88] - 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400万港元(2024年12月31日:1000万港元)[92] - 总借贷约为3200万港元(2024年12月31日:3300万港元)[92] - 可换股贷款票据约为1500万港元(2024年12月31日:1400万港元)[92] - 应付债券约为5000万港元(2024年12月31日:4900万港元)[92] - 用作抵押的金融资产约4300万港元(2024年12月31日:3500万港元)[93] - 抵押借贷约1700万港元(2024年12月31日:1900万港元),固定年利率8%至10%[93] - 股份押记借贷约1500万港元(2024年12月31日:1400万港元),固定年利率12%[93] - 存货价值由5000万港元减少28%至3600万港元[96] - 应收贸易账款由400万港元减少50%至200万港元[97] - 应付贸易账款由1800万港元大幅减少78%至400万港元[97] - 流动资产总值由1.13亿港元减少至1.01亿港元,流动负债总额由7300万港元减少至5700万港元[98] - 流动比率由1.6改善至1.8[98] - 负债净额状况由1800万港元减少至1700万港元[98] 融资成本明细 - 融资成本总额为676.8万港元,其中借贷利息169.2万港元、租赁负债利息34.7万港元、可换股贷款票据利息106.1万港元、应付债券利息366.8万港元[23] - 可换股贷款票据利息同比大幅下降61.9%(从278.9万港元降至106.1万港元)[23] - 应付债券利息新增366.8万港元[23] 应收贷款和信贷减值 - 预期信贷亏损拨回311.5万港元,去年同期为减值亏损555.7万港元[4] - 第三阶段(信贷减值)应收贷款本金约3亿港元,期间不再产生利息收入[63] - 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累计拨备净额约2.97亿港元,较去年末减少300万港元[6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第三阶段(信贷减值)应收贷款总额为299,353千港元,累计拨备净额为296,653千港元,净额为2,700千港元[6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第三阶段(信贷减值)应收贷款总额为299,723千港元,累计拨备净额为299,723千港元,净额为0港元[69] - 应收贷款总额30.711亿港元,预期信贷亏损拨备29.697亿港元,净额1.014亿港元[35] - 应收贷款实际年利率介于8%至13%[35] - 应收贷款中626.8万港元(2024年12月31日:709.2万港元)提供给主要股东的最终控股公司[35] 金融资产投资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为42,807千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35,015千港元增长22.3%[6]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收益1241.0万港元(对比上年同期亏损543.1万港元)[15]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总额4.352亿港元,其中上市股本证券4.2807亿港元[36] - 非上市股本证券公允价值713万港元[36] - 集团股本投资期末余额为4352万港元(期初:3559.1万港元),期间因公允价值变动产生收益1241万港元(2024年度:亏损418.7万港元)及出售亏损448.1万港元(2024年度:亏损250.8万港元)[82] - 欢喜传媒集团投资成本2897万港元,公允价值675.7万港元,占集团综合资产总值6%,期间确认公允价值亏损140.4万港元[83] - 远航港口发展投资成本840万港元,公允价值995万港元,占集团综合资产总值9%,期间确认公允价值收益94.8万港元[83] - 云锋金融集团投资成本3495.9万港元,公允价值1650.2万港元,占集团综合资产总值15%,期间确认公允价值收益900.8万港元[83] - 经纬天地控股投资成本186.6万港元,公允价值830.4万港元,占集团综合资产总值7%,期间确认公允价值收益445.2万港元[83] 减值及资产回收 - 使用权资产确认减值亏损144.4万港元(2024年同期:零)[34] - 中药保健品分部零售店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值26.3万港元(2024年12月31日:18万港元)出现减值迹象[32] - 使用权资产账面值948.2万港元(2024年12月31日:422.3万港元)出现减值迹象[32] - 客户E通过出售香港住宅物业及两个车位,公司获得净额350万港元用于偿还部分欠款[70] - 客户I的应收贷款及应计未付利息可能通过转让广州及中国内地多个物业的方式被收购,条款正在商讨中[71] - 客户J、客户G、客户F及客户K均已结付部分欠款,公司正追讨剩余未偿还利息及本金[72][74][76][78] - 公司就客户A、客户M的清偿条款或协议仍在磋商中,尚未敲定[69][80] - 公司持续评估是否需要采取额外措施以优化欠款收回[73][75][77][79] - 客户L已承诺自2024年7月31日起五年内分期偿还未偿还应收贷款,首期60万港元已于2024年收取,40万港元已于2025年6月收取,截至公告日额外收取270万港元[81] 现金流和资本管理 - 公司正积极采取措施收回应收贷款以改善现金流[10] - 公司考虑变现部分金融资产并实施节约成本措施[10] - 物业、厂房及设备新增投资8.4万港元(去年同期14.1万港元)[31] - 新增使用权资产594.8万港元,主要来自香港零售店铺及办公室租赁(去年同期155.2万港元)[31] 税务处理 - 香港利得税采用两级税率:首200万港元利润按8.25%征税,超出部分按16.5%征税[23] - 公司未就香港及中国附属公司计提所得税拨备,因均未产生应税利润[23][24] 购股权计划 - 新购股权计划下可供授出购股权总数为77,048,083份[43][44] - 可供授出发行股份总数77,048,083股相当于公司已发行股份10%[44] - 服务提供者可获授购股权上限为7,704,808份[44] - 每名参与者获授购股权行权后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1%[44] - 主要股东或独立非执行董事获授购股权行权后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0.1%[45] - 购股权行使期限不超过授出日期起计十年[46] - 购股权须持有至少12个月后方可行使[46] - 接纳购股权需支付1港元不可退还名义代价[4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新购股权计划下无任何未行使购股权[47] - 公司于2024年8月15日获股东批准采纳新购股权计划,符合上市规则第17.03条规定[106] 公司管治和合规 - 集团于2025年6月30日无任何或然负债[4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营业结束时,集团无任何未赎回债务证券、定期贷款、银行透支及其他重大或然负债[108] - 公司确认在报告期内持续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的所有条文[109] - 所有董事确认在报告期内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及公司采纳的行为守则[110]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中期财务报表[11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未进行任何上市证券的购买、赎回或出售[107] 业务运营环境 - 2025年上半年中药保健品业务面临零售市场低迷及消费意欲疲弱挑战,同行业价格竞争加剧且运营成本上升[84] - 传统高价值保健品销售显著下滑[85] 财务比率和结构 - 毛利率稳定在约32%[53][54] - 资产负债比率由79%上升至88%[98] - 可换股贷款票据及应付债券账面值分别为1500万港元及5000万港元,按实际年利率15%计量[96] - 集团借贷为3200万港元,全部归类为流动负债[94] - 未偿还2018年可换股债券本金约7200万港元,通过发行5500万港元8厘普通债券及1700万港元6厘可换股债券进行抵销[95] - 保证金贷款年利率8%-10%,抵押上市证券组合账面价值4280.7万港元[39] - 其他贷款年利率12%,以附属公司股份押记作抵押[40] - 普通股已发行7.7048亿股,股本价值770.5万港元[42] - 现金产生单位可回收金额计算采用14%税前折现率[33] - 现金流预测超出五年期部分采用2.5%增长率推算[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