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升控股(00881)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8 12:01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总收入为人民币773.221亿元,同比下降6.2%[3] - 公司收入77,322,084千元,同比下降6.2%[2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收入为人民币773.22亿元,同比下降人民币50.99亿元或6.2%[81][82] - 汽车销售收入为人民币639.456亿元,同比下降7.4%[3] - 新车销售收入为人民币579.31亿元,同比下降人民币28.81亿元或4.7%[82] - 二手车销售收入为人民币60.15亿元,同比下降人民币22.26亿元或27.0%[82] - 精品及售后服务收入为人民币133.765亿元,同比增长0.1%[3] - 售后保养、保修及钣喷收入为人民币114.453亿元,同比增长4.4%[3] - 售后服务收入为人民币114.45亿元,同比增长人民币4.81亿元或4.4%[82] - 精品等收入为人民币19.31亿元,同比下降人民币4.74亿元或19.7%[82] - 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下降5.8%至22.29亿元人民币,主要因佣金收入下降5%至18.45亿元人民币[44] - 其他收入及收益净值为人民币2229.0百万元,同比下降5.9%[89] - 总毛利为人民币42.093亿元,同比下降14.6%[4] - 毛利为人民币42.09亿元,同比下降人民币7.17亿元或14.6%[85][87] - 毛利率为5.4%,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88] - 新车销售业务毛损为人民币2387.8百万元,同比扩大20.0%[90] - 二手车销售毛利为人民币257.0百万元,同比下降58.4%[90] - 售后保养、保修及钣喷毛利为人民币54.405亿元,同比增长8.1%[4] - 售后服务毛利为人民币5440.5百万元,同比增长8.1%[90] - 经营溢利1,905,048千元,同比下降30.9%[21] - 经营溢利为人民币1905.0百万元,同比下降30.9%[94] - 除税前溢利为人民币122.097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96.4449亿元下降37.8%[27] - 期内溢利924,069千元,同比下降38.4%[21]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924,069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1,500,027千元下降38.4%[26]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人民币10.114亿元,同比下降36.0%[4]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人民币1011.4百万元,同比下降36.0%[98] - 每股基本盈利下降35.5%至0.427元,摊薄后每股盈利保持相同水平[5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及服务成本为人民币731.13亿元,同比下降人民币43.82亿元或5.7%[84] - 员工福利开支增长5.8%至27.98亿元人民币,其中工资薪金增长13.3%至21.26亿元人民币[45] - 推广及广告开支大幅增长135%至4.96亿元人民币[45]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及减值为人民币86.79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02.2091亿元下降15.1%[27] - 使用权资产折旧为人民币44.287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39.3382亿元增长12.6%[27] - 融资成本为人民币68.141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79.2249亿元下降14.0%[27] - 融资成本下降14%至6.81亿元人民币,主要因银行借贷利息开支下降32%至3.82亿元人民币[46] - 可换股债券利息开支下降60%至2139.9万元人民币[46][50] - 汇兑损失从2024年上半年的105,195千元扩大至2025年上半年的141,887千元,增长34.9%[26] - 所得税费用下降36%至2.97亿元人民币,其中即期企业所得税增长51%至5.42亿元人民币[47] 新车销售业务表现 - 新车销量为228,649辆,同比下降1.7%[4] - 2025年上半年新车销量约22.9万台,同比减少4000台(-1.7%),豪华品牌销量占比增至62.3%[12] - 豪华品牌销量为142,406辆,同比下降0.2%[4] - 新车平均成交价比2023年下降3.3万元人民币(降幅12.5%),主机厂提供每辆车1.9万元额外补贴(补贴比例7.0%)[12] - 新车销售业务占总收入74.9%,二手车销售占比7.8%,精品及售后服务占比17.3%[83] - 梅赛德斯-奔驰品牌占新车销售收入35.1%[83] - AITO品牌新车销售为整体新车毛利率贡献0.6个百分点提升[13] 二手车业务表现 - 二手车销量为111,244辆,同比增长9.6%[4] - 二手车销量约11.1万台(同比+9.6%),但收入下降27.0%至60.2亿元人民币,单车收入同比下降33.4%[14] - 二手车业务中近80%车龄在6年及以上(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单车利润压缩至不足3000元,板块总利润约3亿元(同比-60.2%)[14] 售后服务及精品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售后入厂台次同比增长4.5%,售后服务收入增长8.13亿元人民币(同比+7.9%),新增网络带来3.31亿元收入,抵消关闭门店损失的6.63亿元收入[10] - 公司代理99万单车险续保保单(同比+10.6%),总保单量达120万单(同比+8.6%)[11] 网络拓展与优化 - 公司完成史上最大规模网络优化,超过20%门店参与调整,新增57家经销店及20家维修服务中心,退网37家经销店[10] - 公司全国经营439家经销店,其中丰田107家、雷克萨斯58家、奔驰108家[13] 市场与行业环境 - 2025年上半年CPI同比下滑0.1%,消费需求持续疲软[16] - 国内乘用车上半年总销量1072万辆,同比增长78万辆,增速达7.9%[17] - 成交价10-25万元区间销量增长39万辆,10万元以下区间增长83万辆,25万元以上区间销量下滑44万辆[17] - 丰田品牌销量同比增长7.7%,大众品牌增长0.5%(上险量口径)[18] - 梅赛德斯-奔驰上半年销量下降14.5%至约30.0万辆,减少约5.1万辆[19] - 宝马销量同比下降19.5%至29.3万辆,奥迪下降15.0%至28.0万辆[19] - 雷克萨斯上半年上险量实现7.1%增长[19] - AITO品牌上半年交付1.1万辆新车,30万元以上价位段销量激增近80%[20] 现金流状况 - 公司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值为人民币59.4836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29.25583亿元增长103.3%[28] - 经营活动的现金净额为人民币5948.4百万元,同比增长103.3%[101] - 应付贸易账款及票据增加人民币367.946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220.3538亿元增长67.0%[28]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值为人民币94.099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43.3293亿元增加117.2%[30] - 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值为人民币108.30217亿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9.4248亿元[3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值为人民币58.22842亿元,去年同期为增加人民币15.49842亿元[31] - 现金及现金等值物为人民币12859.3百万元,较期初下降31.2%[10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12月31日的18,687,542千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2,859,286千元,减少31.2%[23]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128.5928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71.46435亿元下降25.0%[31] 资产负债及借贷情况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110,170,549千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07,931,943千元,减少2.0%[23][24] - 存货从2024年12月31日的18,476,861千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7,019,577千元,减少7.9%[23] - 存货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18,476,861千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7,019,577千元人民币,减少1,457,284千元或7.9%[52] - 应收贸易账款账面净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4,653,569千元人民币微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4,660,900千元人民币,增加7,331千元或0.2%[52] - 信贷集中风险显著改善,来自五大客户的应收贸易账款占比从2024年12月31日的37.2%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0.4%[52] - 应付贸易账款及票据从2024年12月31日的12,607,800千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16,294,264千元,增长29.2%[24] - 应付贸易账款及票据从2024年12月31日的12,607,800千元人民币大幅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16,294,264千元人民币,增长3,686,464千元或29.2%[55] - 流动负债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40,018,779千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38,630,268千元,减少3.5%[24] - 公司净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46,917,817千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47,676,240千元,增长1.6%[24]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储备从2024年12月31日的47,022,883千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47,869,213千元,增长1.8%[25][26] - 银行及其他借贷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32,039,169千元人民币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28,601,610千元人民币,下降3,437,559千元或10.7%[54] - 银行贷款及其他借贷为人民币28601.6百万元,较期初下降10.7%[104] - 资本负债比率42.1%,较2024年末42.5%下降0.4个百分点[120] - 公司抵押资产金额达人民币132亿元,较2024年末122亿元增加10亿元[117] 金融工具与债务管理 - 可换股债券从2024年12月31日的3,356,212千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0元,减少100%[24][26] - 公司发行2025年可换股债券本金总额为45.6亿港元(4,560百万港元)[105] - 面值为4,560,000,000港元的2025年可换股债券已于2025年5月21日按本金金额的117.49%赎回,期内无转换[57] - 公司按本金110.15%提前赎回14.36亿港元(1,436,000,000港元)2025年可换股债券,占本金总额31.49%[106] - 赎回后未偿还2025年可换股债券本金降至31.24亿港元(3,124,000,000港元)[106] - 公司以本金117.49%赎回剩余31.24亿港元2025年可换股债券[107] - 2025年可换股债券的换股价因派息而两次调整,从最初的每股45.61港元最终调整至每股43.88港元[57] - 公司发行2026年债券本金总额为4.5亿美元(450百万美元),票面利率3.00%[108] - 公司以每1,000美元本金966美元加应计利息购买2.92166亿美元(292,166,000美元)2026年债券[108] - 购买后2026年债券未偿还本金降至1.57834亿美元(157,834,000美元)[109] - 公司发行2028年债券本金总额为6亿美元(600百万美元),票面利率5.98%[110] - 公司发行首批熊猫债券规模10亿元人民币,票面利率3.5%,期限3年[111] - 公司未使用衍生工具对冲利率风险,但使用交叉货币利率掉期对冲外汇风险[116] - 银行借贷以人民币、美元及港元列值,可换股债券负债部分以港元列值[116]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为人民币10.48亿元(2025年6月30日)[75][77] 收购与投资活动 - 公司以总代价7923万元人民币收购三家汽车销售服务公司100%股权[66][67] - 收购产生可识别净资产公允价值3541万元人民币,商誉4382万元人民币[68] - 收购业务贡献收入1.95067亿元人民币,贡献综合溢利85万元人民币[68]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六个月资本开支为8.187亿元人民币(818.7百万元)[113]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公司法定股本为1,000,000,000,000股每股面值0.0001港元的股份,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数量为2,385,668,363股,与2024年持平[59] - 购股权计划已于2020年3月25日届满,未再授予新购股权,截至2025年6月30日尚有5,500,000份未行使购股权,加权平均行使价为每股22.60港元[60][62] - 公司拥有550万份未行使购股权,行使价为每股22.60港元,有效期至2028年4月25日[63] - 购股权公平值总额为2906.8万港元,每份公平值为5.29港元[63] - 公司注销550万份购股权[63] - 尚未行使购股权对应550万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0.23%[122] - 公司持有18,674,500股库存股份未出售[127] - 公司执行董事包括黄毅、李国强、张志诚、唐宪峰、于宁及周新[134] - 公司非执行董事为陈豪贤及孙燕军[134]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应伟、钱少华、李颜伟及郑宝川[134] - 公司确认遵守企业管治守则及董事证券交易标准守则[125][126] 关联方交易 - 应付关联方款项总额322.1万元人民币,其中应付厦门中升41.1万元人民币[72] - 应收关联方款项总额775万元人民币,其中应收厦门中升740万元人民币[72] - 主要管理人员薪酬总额3072.8万元人民币,其中短期雇员福利3051.8万元人民币[74] 其他财务事项 - 公司未宣派任何中期股息[48] - 未宣派2025年中期股息[130] - 合约承担中楼宇相关金额1423.7万元人民币(未经审计)[70] - 报告期内未发生重大收购出售、关联交易及报告期后重大事项[118][123][124] - 公告包含基于公司现有资料的前瞻性陈述[134] - 前瞻性陈述涉及大量风险及不确定因素[134] - 前瞻性陈述可能被证明不准确或无法实现[134] - 公告包含未经核数师审核的管理账目陈述[134] - 股东及潜在投资者不应过度依赖相关陈述[134] 人力资源 - 雇员人数28,943人,较2024年末26,357人增加2,586人[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