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表现 - 营业收入12.53亿元,同比增长2.38%[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0亿元,同比增长35.76%[2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88亿元,同比增长40.68%[22] - 基本每股收益0.24元/股,同比增长33.33%[23] - 稀释每股收益0.24元/股,同比增长33.33%[2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0.24元/股,同比增长41.18%[2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34%,同比增加0.66个百分点[2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53亿元同比增长2.38%[3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利润总额1.97亿元同比增长1.10%[3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90亿元同比增长35.76%[34] - 营业收入为12.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8%[5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76%[57] - 营业总收入增长2.4%,从1,223,620,176.59元增至1,252,776,912.33元[122] - 净利润大幅增长37.3%,从140,268,635.14元增至192,600,136.37元[123] - 营业收入为4.02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0%[126] - 营业利润为1.7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7%[126][127] - 净利润为1.7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1.4%[127]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4元/股,同比增长33.3%[124] - 本期综合收益总额中净利润部分为139.80亿元[143] - 2025年半年度综合收益总额为1.723亿元[147] - 2024年半年度综合收益总额为1.125亿元[148] 成本和费用变化 - 营业成本为8.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5%[57] - 销售费用为6748.4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6%[57] - 研发费用为218.3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5%[57] - 研发费用下降65.0%,从6,237,333.56元降至2,182,983.13元[122] - 财务费用为负54,960,640.81元,主要来自利息收入54,680,527.61元[122][123] - 信用减值损失扩大68.2%,从-2,037,864.76元增至-3,428,087.87元[123] - 所得税费用大幅下降92.1%,从54,479,312.24元降至4,287,392.59元[123] - 研发费用为373.9万元人民币[126] - 财务费用为-5413.4万元人民币,主要来自4111.5万元利息收入[126]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54.39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15.13%[2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054.4万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115.13%[57]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6.6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8.97%[57]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054.4万元人民币,同比改善1.15亿元人民币[129]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10.5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0%[129]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6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78.9%[13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88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1960.6%[133]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26.0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4%[130] - 收到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为8.857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0.7%[130] - 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的现金为1711.2万元人民币,同比减少2.9%[130]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1138.3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2%[130] - 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为842.2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8.4%[130] 资产和负债变动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55.84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3.89%[22] - 总资产74.01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0.57%[22] - 公司资产总额74.01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0.57%[34] - 公司归母净资产55.84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3.89%[34] - 交易性金融资产12.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2.6%[61] - 其他流动资产18.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8.16%[61] - 货币资金9.8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0.08%[61] - 货币资金减少至9.86亿元人民币,较期初下降40.1%[115] - 交易性金融资产大幅增加至12.01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302.6%[115] - 应收账款增长至2.04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加44.2%[115] - 其他流动资产增长至18.03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加68.2%[115] - 债权投资减少至15.25亿元人民币,较期初下降38.5%[115] - 合同负债减少至6.67亿元人民币,较期初下降15.1%[116] - 未分配利润增长至34.96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加5.7%[117] - 母公司货币资金减少至4.39亿元人民币,较期初下降49.4%[118] - 母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增长至10.04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351.3%[118] - 母公司其他流动资产增长至15.96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加112.2%[118] - 公司总资产从5,549,121,839.96元增长至5,827,793,370.85元,增幅5.0%[119][120] - 流动资产大幅增加46.7%,从2,687,008,707.59元增至3,941,113,351.05元[119] - 债权投资减少51.0%,从1,899,659,987.83元降至931,154,644.17元[119] - 未分配利润增长7.2%,从2,373,320,051.52元增至2,545,178,077.70元[120]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4.39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6.5%[134] - 未分配利润为4.176亿元人民币[136] - 资本公积为7.838亿元人民币[136] - 公司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53.47亿元,较期初的52.15亿元增长2.53%[141][146]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从期初的51.45亿元增长至期末的52.76亿元,增幅2.55%[141][146] - 未分配利润从期初的31.14亿元增长至期末的32.53亿元,增幅4.48%[141][146] - 资本公积保持稳定为7.84亿元,实收资本维持7.91亿元不变[141][146] - 盈余公积从期初的7435.51万元减少至期末的6595.15万元,下降11.31%[141][146] - 少数股东权益从期初的7032.44万元增长至期末的7079.68万元,增幅0.67%[141][146] - 公司实收资本(或股本)为7.905亿元人民币[147][151] - 2025年半年度所有者权益合计从期初44.626亿元增长至期末46.349亿元,增加1.723亿元(增幅3.86%)[147] - 2025年半年度未分配利润从期初23.733亿元增长至期末25.452亿元,增加1.719亿元(增幅7.24%)[147] - 2025年半年度其他综合收益从期初9557.41万元增长至期末9604.09万元,增加46.67万元[147] 投资活动相关 - 股票投资期末账面价值1836.18万元人民币,公允价值变动收益62.22万元人民币[67] - 私募基金投资期末账面价值1274.89万元人民币[67][69] - 其他金融资产期末账面价值13.735亿元人民币,含本期购买18.834亿元人民币及出售9.841亿元人民币[67] - 衍生品投资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损失371.9万元人民币,占净资产比例-0.07%[69] - 境外资产为2.036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2.75%[63] - 未结清保函金额为1.77万元人民币[65] 业务线表现 - 图书零售市场码洋同比微增0.73%仅36%出版社实现正增长[30] - 内容电商渠道码洋同比增长率47.62%但增速明显放缓[30] - 公司年出版合作期刊超过800种已形成集群效应[32] - 公司出版合作期刊835种,其中193种被WOS收录(SCIE 117种,ESCI 75种,AHCI 1种)[37] - 公司9种期刊排名学科第一,50种期刊位列学科前10%,103种期刊位居Q1区[37] - 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国科学》杂志社11种英文期刊稳居Q1区,其中3种进入学科前5%,6种进入前10%[38] - 公司与爱思唯尔合资的科爱公司83种期刊获影响因子,60种进入Q1区,23种位居学科TOP 5,32种进入学科前10%[38] - 公司上半年列选数字教材298种[40] - SciEngine平台承载期刊629种,全流程出版100种,文章量792,730篇,注册用户30,332人[42] - 中国开放获取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283种(中文210种,英文58种,中英文15种),文章量59,937篇[42] - 公司年出版新书超过3,000种,累计出版图书超过8万种[49] - 公司101个项目入选国家出版基金,12种图书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项目[48] - 公司1,500多个项目入选科技部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48] - 图书市场实体渠道同比下降39%,传统电商渠道同比下降24%[74] - 教育出版面临挑战,"双减"政策和教材订购放开导致教辅需求减少和发行受限[75] - 学生教材订购意愿逐年降低,盗版教材和二手书市场活跃冲击教材销售[75] - 教育数字化战略为线下图书与线上教育内容融合提供市场机会[75] - 相关政策出台为数字教材发展提供动力[75] - 公司主营业务为图书出版、期刊出版、数字出版及教育咨询服务等[153] 子公司业绩 - 子公司北京中科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净利润1746.38万元人民币[72] - 子公司《中国科学》杂志社净利润1669.51万元人民币[72] - 子公司北京科爱森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净利润801.56万元人民币[73] 公司治理与股东信息 - 公司于2025年7月10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进行董事监事调整[78] - 王元离任监事职务并当选董事,张莉离任董事职务[78] - 王国兴当选为公司第四届监事会监事[78] - 2025年上半年未拟定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预案[79] - 公司及控股股东承诺避免同业竞争,有效期至不再控股或终止上市止[83][84] - 报告期内无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85] - 公司及控股股东报告期内诚信状况良好[86] - 报告期内无重大诉讼及仲裁事项[86] - 2025年度日常性关联交易预计已获股东大会批准[87]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50,298户[106] - 控股股东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持股588,136,364股,占比74.40%[108] - 电子工业出版社持股28,933,818股,占比3.66%[108] - 人民邮电出版社持股28,459,168股,占比3.60%[108] - 中国农业银行中证500ETF持股2,310,986股,占比0.29%[108]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2,293,172股,占比0.29%[108] - 股东陈金秀持股1,347,800股,占比0.17%[109] - 股东陆娅持股929,000股,占比0.12%[109] - 中国工商银行广发中证传媒ETF持股611,076股,占比0.08%[109] - 股东蒋淼法持股523,200股,占比0.07%[109] - 公司于2017年首次公开发行1.305亿股普通股,发行后总股本为7.905亿股[151] - 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包括16家子公司,较上年减少1家[156] 募集资金使用 - 募集资金总额为89,262.00万元,净额为83,409.77万元[93] - 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投入募集资金27,398.01万元,占募集资金净额比例为32.85%[93] - 本年度投入募集资金金额为0.00万元[93] - 募集资金累计利息收入为2,447.27万元,占募集资金总额比例为2.93%[93] - "中国科技文库"出版项目承诺投资总额26,546.33万元[96] - 该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8,186.48万元,投入进度为30.84%[96] - 项目已出版图书超过3,000种[96] - 资源库建设项目总投资额较大,项目周期将延长[97] - 已建成数字产品包括科学文库、中科助学通、细胞生物学3D模型与动画教学资源库、中国古生物地层知识库、中国土壤知识库、本草数典中医药知识库等[97] - 公司利用募集资金对现有电子商务平台和营销系统进行改造升级,投资额为5731万元[98] - 公司打造了面向教师群体的全方位教师服务平台、面向图书馆的专业图书馆营销平台、面向作译者的"科学+"服务平台[98] - 2024年出版资源管理平台项目投资额为6372万元[99]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投资额为8500万元,使用进度为100%[99] - 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有效审议额度为76000万元[102] - 报告期末现金管理余额为70500万元,未超出授权额度[102] 其他综合收益和权益变动 - 其他综合收益出现负值变化,减少840.35万元[143] -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产生1845.7万元其他综合收益[124] - 综合收益总额为2.1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0.5%[124] - 公司综合收益总额为211.67亿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部分为131.87亿元[141][143] - 2024年半年度其他综合收益减少96.86万元[148]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为-507,695.88元[26]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574,256.31元所得税影响额594,777.92元[26] 会计政策和财务报告基础 - 重要债权投资金额标准为人民币1亿元[164] - 重要在建工程预算金额标准为人民币3000万元[164] - 账龄超过一年的重要预付账款金额标准为人民币3000万元[164] - 公司采用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163] - 会计年度期间为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161][162] - 现金流量表现金等价物定义为三个月内到期流动性强的短期投资[175] -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合并范围[171] - 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可辨认净资产份额差额确认为商誉[166] - 分步处置子公司股权交易可能被认定为"一揽子交易"进行会计处理[168] - 合营安排分为共同经营和合营企业两类进行会计处理[172] - 外币货币性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76]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采用公允价值确定日即期汇率折算,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或其他综合收益[176] - 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确认为其他综合收益[177] - 金融资产根据业务模式和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分类为摊余成本、公允价值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或公允价值计入当期损益三类[179]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后续计量,损益计入当期损益[180]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确认其他综合收益,终止确认时转入当期损益[181] - 指定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终止确认时转入留存收益[182]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所有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183] - 金融负债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或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185] - 金融资产减值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确认损失准备,分为三阶段计量[189][190][191][192] - 公司对不含重大融资成分的应收款项采用简化模型,始终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全额计提损失准备[194][197][198] - 公司对包含重大融资成分的应收款项和租赁应收款选择简化模型,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提准备[194][197][198] - 第三阶段金融资产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预期信用损失变动确认为损失准备[193] - 购买或源生时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按摊余成本和信用调整后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193] - 资产负债表日低信用风险金融工具可直接假定信用风险未显著增加[193] - 金融资产转移中几乎全部风险报酬转移时终止确认,否则继续确认[195] - 继续涉入金融资产按账面价值与财务担保金额较低者确认资产[196] - 应收票据预期信用损失估计考虑所有合理前瞻性信息
中国科传(601858) - 2025 Q2 - 季度财报